APP下载

推进“四个全面”与科学发展应借镜优秀的他文化

2016-02-12曾铁上海开放大学上海200032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四个全面

曾铁(上海开放大学,上海200032)



推进“四个全面”与科学发展应借镜优秀的他文化

曾铁
(上海开放大学,上海200032)

[摘要]助力科学发展,提高中国硬、软实力,让中国的声音响亮,我们要有世界眼光,跟上世界前行步伐,吸纳优秀他文化为我所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是解放思想、向外学习的过程,发展、提升生产力,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当虚心学习、奋发图强、苦干实干,自主、与我有益地习用他文化和引用外援是路径与佳方。

[关键词]科学发展;人民幸福;他文化;借镜

一、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助社会全面进步,习用优质的他者文化是技术性措施

(一)构建美丽中国,我们向外学习、取经的空间较大,借用的内容颇多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演讲时讲:“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学习,强调‘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生生不息,正是得益于这种见贤思齐、海纳百川的学习精神。我一直强调中国要做学习大国,不要骄傲自满,不要妄自尊大,而是要谦虚谨慎、勤奋学习,不断增益其所不能。”文化、文明是生产力,他者文化(本文指涵盖教育、科技、管理等的大文化,以下称他文化)、外来文明有许多值得思齐、学用(我们学用或请外人帮助)之处,时下,移植、传播科学文化、法治文化、公民文化,丰富、完善中华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我们当念兹在兹,此乃科学发展之取向、之重要项目,也是全领域推进科学发展的保障。传递、培树民主、自由、法治、平等、公正、文明、和谐、富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以及打造民主、文明、富强的中国,冲破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束缚,拓宽思路,使我们的价值体认、价值追求科学化、现代化以及自我修正、完备应然。从域外看中国,知道我们的问题、不断改善之,这样才能持续进步,收获可靠的未来。全面践行“24字核心价值观”,让人民认为天和法大、法治成为人民与公务员们的基本观念和信仰,使法制常在、常驻,他文化及相关的经验是参照;自我革命与推进绿色经济,进而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了解、习用他文化是“技术”所求、技术之道。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是解放思想、向外学习的过程,使我们的认识深刻、策略完备和发展有新高度、新态势、新气象,让社会建设质量佳。提高人民素养和建设美丽中国,在《宪法》的框架内,可多接受优秀的他文化,并整合、应用它,贵在于我有利、有效。习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自己不足、不好的东西,要努力改革。外国有益、好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学习。”改革、发展具有迫切性、时代性,实现我们的近、中期愿景,文化开放、交融与促进中华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是需求与要件;思想解放,完备、提高中华文化是力保中华文化生命力,让中华文化成为高势能文化的诉求。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进化过程,中华文化需吸收他文化及其智慧不断地发展、优化;学用优秀的他文化及成果,借力世上所有的好东西是我国全面进步的良方。回望历史,中华文化、中国发展已借用过很多他文化(如,明治维新之后,西方一些先进的文化、思想等通过日本流向我国,被国人接受;共产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辩证法等概念、词汇均为来自日本的外来语)。解决“发展不足”的问题,克服“发展不当”的问题与应对“发展不稳”的问题,我们向外学习、取经的空间较大,借鉴、应用的内容颇多;科学发展,我们不能安于现状或自满,不能疏离现代文化、现代文明,需要发达国家做坐标。目下,我们应理解并增大与优质他文化和发达国家等的接触度、亲密度与契合度,要理性、科学地吸取可助益我们发展的他文化。习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到:“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给力发展,提升人民幸福度、满意度,对所有在历史和实践中得到的好东西,我们拟迅速、宽泛地习用。发达国家的过去、现在是我们的借镜,改变经济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速度”与“低产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之样貌,提高以环保质量、高生产率与绿色GDP为核心的发展品质,我们应熟知工业化强国发展史和了解其相关理念、标准与要求,当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如是,引进、应用先进的理念、技术等他文化理所应当且好处多。

(二)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建高品质社会,可博观约取、应用好的他文化

助科学发展,提高中国实力,让中国的声音响亮、动听,我们要有世界眼光,跟上世界前进步伐,吸纳优秀他文化为我所用与除旧布新是要求与条件。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帝治又长达两千多年,小农意识、封建意识颇浓,现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谋发展、进发,拉提社会公平度与人民的生活品质,需要新思维、新思想、新方法,我们当全方位观察西方及其文化,并反思自己,要习用好的他文化与工业文明。中华民族有“好学的世界主义”传统,她历来胸怀天下、悦近来远,同时求知若愚、求贤若渴。全球化进程已日益加深,各国经济、社会等联系密切,中国是世界的中国,我们的发展不可能自外于世界。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全程、全面地向外学习,西方的教育、科技、管理等领域的知识、思想乃必选元素,这样,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有好思路、好举措,不走弯路;走进新时代,成为现代文明国家,我们要学习、化用优佳的他文化,如此,我们才能形成现代化国家制度,完成现代化国家转型的重任。2014年5月,习总书记在沪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时强调: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学习各国的好东西,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积极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文明成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提高科学发展能力、让中国的“成绩单”好看,我们不能站在昨天的角度思考未来,要拥抱变化、改变自己,应博观约取、善借“外脑”,使用有用、有利的他文化或好异物乃进路。

提高人民现代化度、构建高品质社会,我们的参照系有纵向系、横向系,以后者为重。以时代性、现代性为路向,立足民情、国情,从实际出发,逐步达成我们的目标与美化中国,提高借鉴力、引进度和使用好的他文化是现实、必须的。高效推进科学发展、提升发展质量,要瞄准世界一流;放开眼界、耳听八方,在文化上广泛地与外国“建交”,并谦逊地习用好的他文化,我们才可创新、发达,对世界有贡献。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能、拉提劳动生产率,实现科学发展,并与各国和平、文明共处,我们需学用市场经济知识、先进的科技与各种管理方法,当提拉对外界事物、现象的判断力、敏锐力与吸收力,以提高我们的技术理解能力和科技力等。经济社会发展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推进社会进步、文明,我们应从善如流、革故鼎新,学用他文化和外国的好东西,重在理念与方式。让中国繁荣、昌盛是人民的期许,营造现代国家,我们的目光要远大、心胸当宽阔,应以成熟的心态,正确认知当今世界。容正求变、守正求新,丰富、完美自我,我们要观大势、看长远,当动态地承接各种正面信息和他文化,与世界多联结;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生成、壮大我们的优势,中华文化需与他文化、世界文明交融、杂交,进而成为世界性文化。我们的发展主要是学习型、追赶型的发展,只有强化学习意识,不懈学习、读懂世界,增加思想流量与增量,我们方能更新、提高、强大。历史证明,成功属于善学与积极进取的民族,我国是现有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受益者,在此体系内崛起、进步,有赖于与外界大尺度地良性互动,应避免误读、误解好的他文化。当下与未来,达成科学发展当打破、走出文化封闭,多跟世界的发展对位、接轨,西方文化思想的优秀内容我们当虚怀若谷地吸收、鉴用。

二、推进“四个全面”,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对他文化可择善用之

(一)文化、工业、经济等的现代化需要优质的他文化辅佐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在全球排名居80多位,多年来基尼系数均越过0.4这一警戒线,我们是“正在进行时”和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发展是系统工程,它需有多种“营养素”,需要各方协力、推动,借外力、助我上进乃措施之一。对于他文化,见好就拿、普济人民是指针,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让人民不断获得“小而确实的幸福”乃原则。踏准时代节拍,着力传递、扩散先进文化,将人类共同的文明播撒到人民心里,继而提拉人民、社会品质是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使命与任务。助和谐发展,且行稳致远,我们须知中、知西,世上凡有益于我们发展的东西均可移植、改造、使用。由我们的历史可知: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中华文化、文明图谱里有许多他文化(汉、唐和明、清时期,我们吸用了许多外来器物文化等);吸收、融合世上进步的观念、制度文化与智慧成果,能使我们的文化土壤、文化精神宽厚、丰富,可让中华文化繁盛、科学、强盛。由中国史可悟:习用好的他文化是中国发展的有效方式与路线(自明末始,中国的进步、文明从西方文化中获利较多、明显);推进文化建设、繁荣,达成文化强国、文化裕民,嫁接好的他文化与进口有益的思想、观念不宜缺位。智者求同、愚者求异,习得他文化、从中汲取正能量,可益助我们乘势而上与择宽处行、谋长久之利,并使社会发展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现在,全球竞争和全球化过程中,不同国家因文化、制度不同,引发误读甚至冲突有增长之势,我国往往是受害国(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WTO贸易仲裁法庭被告之王)。对此,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企业全面学习、运用国际游戏规则以及深度了解相关国家文化等也是当务之急。直面化解国内外的现实问题,拉高我国的亲和力与国际好感度,多了解、掌握含西方文化在内的他文化,我们就能应付有方、进退有据或占领“高地”、掌控主动权。

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还远未完成,任重道远。助推经济社会进步,缩短与世界强国的距离,正确对待他文化,并借力之是发展的需求与“砖石”;我国是后发国家与成长着的国家,借用他文化和外脑,为我服务;借助“西医”、“洋药”治“中国病”是我们健康发展的良策与务实之举。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9次集体学习时说:“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我们应该坚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刻下,改革在路上,中国的现代化与“破茧成蝶”,需要优质的他文化辅佐、给力;学用优秀的他文化,我们要大度、大方和坦然。从容地观照他文化,有原则地习用之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技术性课题。助中国发展、文明所需的元素、动力,不可能全部内生,它需有和平、合作的文化碰撞、刺激,需要更多地认知欧美的文化、历史与社会。在日益同步的全球化背景下,基于“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卡·马克思)之观点,我们要放开手脚,聚焦、对标工业化强国,继续习用其先进的东西,此举可提高我们的发展水平,并增加我们的国际性“社交货币”。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期和社会转型发展期,传扬工业文明、发展我们的文化,用兼容的文化引导社会前行,习用工业强国的好技术、好文化,提拉产业工人的工业文化素质和工业产品质量,益助我们经济繁盛必要、当然。

(二)提升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我们要一以贯之地开放、学习

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文化发展、建文明大国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使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立人”、“开民智”是让发展不疲软,使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之本,文化及繁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充分条件,让人民是理性、文明和不平庸的人,使之有思想、活得有尊严,用优质文化涵养人民、涵育社会不可或缺。社会发展、文明,大道相通,“24字核心价值观”是中、外文化、文明的提炼与合成,它凝结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凝聚着人类的价值共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务与前提,是拉高中华文化及其影响力、吸引力之根。完备中华文化、助社会文化心理成熟,培育、强化人民的开放、对接思维,逻辑思维、量化思维和多向度思维、创新性思维,继而塑造伟岸的中国样态,我们要一以贯之地开放、学习。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虚心、好学才能上进,人民进步、民族发展均如此。增强我们的软、硬实力,我们的文化不能“固化”、“自满”,推进人的现代化与建成发达国家,习用一切先进的他文化是要素、是需要。大国的核心、标志是经济发达、科技及实力雄厚、军事强大以及文化具有磁性与感召力。中国外文局等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表明:被调查的国人半数以上者认为中国是地区性大国,三成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大国。成为形象佳、高影响力的大国,公务员们和各类一线的生产者都须勤奋学习,长期踏实地做事;推进全面发展,用优秀的文化滋润、提高人民最基础、最现实、最关键。

2014年,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提出:“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学、借他文化及文化产品等,理当如此,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我们不能只驻足在他文化的器物层面,重视、学习他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乃至要。推动发展,我们应研读发达国家的发展史,以寻求、总结出规律性、普适性的东西。这样,我们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软肋,且可利用他人的好做法,进而胸有成竹、举重若轻地消解各种麻烦与棘手问题,使我们昂首前行。目下,含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科学全球化等)的全球化趋势越发凸显、强烈,实时顺应历史洪流与时代发展,在经济、社会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下,推进“四个全面”,消化陈旧逻辑、打破自设关隘自然、急需。如此,我国就可成为影响力大、话语权强的真正大国。习用优质的他文化,不是玩概念、做论文,它重在让人民思想发达和提升劳动者的生产力、创造力,贵在完善制度、建设法制社会和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提高政府为民服务之力,关心人民及其利益,多让人民获益乃至要。发达国家虽非现代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唯一样板,但其发展的经验、成果与教训等我们要熟悉,拟见好就拿、就用。

三、习用、借力他文化且效果佳的案例

全方位推动科学发展,我们应增加现代意识、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要有新观点、新变化、新内涵,应对接、借力第三次工业革命并迎头赶上。我们仍处在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妥善解决我们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矛盾,达成和谐、绿色发展与包容性发展,需要他文化、“外脑”等多元化支持。事实表明,世上所有先进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都值得我们学借、吸吮;新中国建立以来,习用他文化且效果佳的案例,我们有许多,这里举例说之。

(一)科技、经济方面的消息

19世纪50年代初,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重点项目,这些工程使我国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雏形,为我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外国在华专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为我国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大量采用了日本、德国的技术;我国首家以质子、重离子技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肿瘤医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其设备、标准等均来自德国。

2012年,来我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专家已愈55万人次。中科院“国际合作奖”,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是我国高层次、定期表彰为我国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之奖。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奖”获得者是卡拉奇大学拉曼教授和杜克大学王小凡教授;2013年度来自20个国家的50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友谊奖”;2013年度来自意大利、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8位科学家获得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罗斯高博士是长期研究中国农业政策和农村问题的经济学家。他是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在华从事30多年田野调研,撰写、提交了多份基础性、前瞻性很强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为我国发展提出了许多好建议,基于其贡献,2007年罗博士获得中科院首届“国际合作奖”;2008年,又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与中国政府的“友谊奖”。

(二)文化方面的信息

2014年10月,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柳鸣九先生就法国文化促进中国进步之事说:清末民初《论法的精神》与《社会契约论》传入中国,前者影响了中国维新改良的政治思潮,后者传播民主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革命派。小说《茶花女》使国人耳目一新,它是法国文学飞到国人中的“第一只燕子”。柳先生讲,影响中国读者、社会的法国文学作品有:《悲惨世界》、《高老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约翰·克利斯朵夫》、《红与黑》、《基度山伯爵》、《随笔集》、《忏悔录》等;改革开放以来,对国人有影响力的作品有:萨特哲学著作与哲理小说,梅里美的《卡门》,加缪的《局外人》与杜拉斯的《情人》、《广岛之恋》和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等。2014年8月,中国作协铁主席受访时说:“我的父辈、包括我在内或者更年轻一些的作家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俄罗斯文学的深刻影响”。近30年来,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马尔克斯的小说影响了中国几代作家,有学者说:“马尔克斯的灵魂,已经渗透到中国作家的语法里,并与卡夫卡、博尔赫斯和米兰·昆德拉一起,对当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作家清单,他们包括莫言、贾平凹、马原、余华、苏童、格非、阿来等,几乎囊括了所有创作活跃的前线作家。”

四、结语

我们的发展对外依存度颇大,以一些物质、技术等为主。推进“四个全面”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高社会品质是人民的意愿,促进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打造高效、有为的政府,实现物质、精神、生态文明,多层次了解世界,习用优质他文化乃工具性需要。现下,各行各业的所有劳动者的思想、言行当对标、践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发展,我们不能只知道、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多角度修习、鉴用优秀他文化,我们就可获得技术性支援。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实质是文化的升级、思想的升级,要在人民升级,缔造一流国家(在各种权威性、各国认可的全球国家排名中均位居前30位左右乃其要素与标示),成为国际事务有分量的参与者和高表现国家与国际社会高认同度的国家,我们须更多地熟悉他文化;让外人欣赏、敬佩中国,习用优秀他文化其好处自不待言。推进低碳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我们要清晰地了解现况,不能骄傲自大,“拿来”和增加与他文化的耦合度是好事、乃时需。天天向上,我们应增加消纳好的他文化之力;让未来美好,我们需好好学习,继续应用优异的精神、物质类舶来品。增大科学发展的动量、能量,与世界并进、同行,助中国青春、繁茂,习得他文化优长,让其为我所用是重要环节。

[中图分类号]F3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566(2016)01-0046-05

[收稿日期]2015-12-15

[作者简介]曾铁(1958—),男,安徽芜湖人,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文化发展和成人教育等。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四个全面
推动教学秘书工作科学发展之刍议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杉树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探讨
“四个全面”形势下的基层央行服务型工会组织发展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如何使农村幼儿园教学更加科学发展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