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研究

2016-02-12张凌云

图书馆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区县服务体系总分

张凌云

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研究

张凌云

(天津图书馆,天津300201)

文章从服务体系架构、实现步骤、总体建设与服务模式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分析了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阐述了地区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总分馆;通借通还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由各级公共图书馆、广大读者、相关机构(物流、书商等)组成,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服务体系的主体,以总分馆架构作为服务体系的阵地,以通借通还服务作为服务体系的基础,以广大读者作为服务体系的客体,以相关机构作为服务体系的补充,充分发挥体系中各方面的作用,形成一个集整体性、可靠性、灵活性、延续性为一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全市性的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构建以天津图书馆(中心馆)、区县图书馆(成员馆)、基层服务点共同参与的三级架构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并借助这一体系发挥图书馆传统纸质文献的最大效率,改革创新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1国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国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成熟,管理模式大多采用总分馆制,以网状的形态面向社会提供通借通还服务。总分馆制在西方国家是一种成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它能实现图书馆服务一体化与服务延伸[1]。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大都采用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形式,其特点是:总馆建设主体与分馆建设统一(经费来源统一);总馆主管部门与分馆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总分馆统一人、财、物管理,统一规划与实施服务,对文献进行统一采集、加工、配置,服务规范、规章制度统一,实施通借通还。[2]

1.2国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各地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关于总分馆的建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有北京、上海等,也有二级城市如东莞、嘉兴、苏州等。但纵观我国公共图书馆界,无论是通借通还建设还是总分馆建设都还不够成熟,普遍采用的方式是边建设边探索改进。由于建设方式的不同也都陆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总结如下:(1)管理运营模式缺陷。省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普遍采用的是不完全通借通还方式,即读者归还的图书需要通过物流运回所属馆后方可上架流通,这种方式在分馆数量增加后物流压力过大的问题渐渐显现,物流成本增加与图书周转周期加长将严重阻碍图书的及时归架流通;(2)系统稳定性还有待加强。有的总分馆管理看似采用统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实质上是部分功能的集中,比如首都图书馆与下属分馆使用同一个数据库,每天产生的流通等数据则是分散在每个分馆自己的系统中,这些数据通过定期更新同步到一起。这种方式产生的问题是每个馆的硬件设备都需要维护管理,维护成本增加。如果系统需要更新,下属所有成员馆均需要配合,有一个馆出现问题可能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升级及改造;(3)重建设轻研究,体系意识不强。我国现有公共图书馆建设主要是单一地针对总分馆或通借通还服务加以建设,没有形成相应的服务体系,对利用服务体系对体系内资源建设的研究不深入。虽然总分馆以及通借通还建设初步实现了馆藏资源的共享,但利用服务体系如何加大馆藏资源的建设,怎么能够发挥体系中每个成员馆的作用,抓住服务体系内成员馆资源建设的共性和特性,使馆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能够得到发展,还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2 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实现

2.1服务体系架构

天津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架构由中心馆、分馆、基层服务点三部分组成,形成覆盖全市范围的三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第一层:中心馆即天津图书馆,负责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通借通还服务体系的发展规划、业务协调管理、文献资源建设、技术支撑保障、物流管理、业务培训等工作。第二层:区县级图书馆,是天津市公共图书馆系统通借通还服务体系的分馆,也是中间节点,要担负下层基层服务点的维护与培训工作。第三层:基层服务点,建立在各区县图书馆所在地域内的基层图书馆,如:社区图书馆等,是天津市公共图书馆系统通借通还服务体系的末结点。

2.2实现步骤

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采用分阶段发展模式,根据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和基层点的自身条件和特点合理地安排时间节点、发展速度,不搞一刀切,稳扎稳打以期达到最大效益。第一阶段:建立区县图书馆(成员馆)与天津图书馆(中心馆)间的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在成员馆开辟专室或专架,利用中心馆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全市范围内各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成员馆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及在原系统下的各类服务均可保留并行。第二阶段:利用统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平台,整合接受成员馆的书目及馆藏信息,初步建立以天津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县图书馆为成员馆的二级图书馆总分馆业务模式。第三阶段:在各区县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区县一级图书馆作为区域性分中心的作用,把通借通还服务向基层图书馆、服务点延伸,最终建成覆盖全市的三级架构的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

2.3总体建设与服务模式

天津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总体上遵循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投入、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来进行。全系统将按照“统一系统平台、统一编目加工、统一业务规范、统一流通规则、统一物流配送、统一培训管理”的原则开展运行。根据国内其他省市建设区域性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天津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通借通还服务的总体流通模式采用的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借通还”,即读者持通借通还证在网内任一成员馆内都可办理图书的借出和归还手续,读者归还的图书不需要运回所属馆在归还馆即可立刻参与流通。参与通借通还体系的所有成员馆的图书实行“流动馆藏”政策,在保持图书的资产归属权信息不变的前提下,图书流动归还到哪一个成员馆,该册图书的当前馆藏地点信息自动变更为归还处所在馆,图书可在当地直接上架并进入下一次借阅流程。此种方式可大大降低大规模建网后的物流周转成本,有利于全市性通借通还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

3 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2014年,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建设开始启动。启动初期针对项目的特点,从总体目标、组织领导、体系架构、实施步骤、服务模式、文献资源配置、系统技术平台配置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划,制定了项目实施总体方案。全市性的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必须全面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项目由天津市财政局和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成立领导工作小组,统筹制定全市性的建设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并协调区县政府及有关财政、文化主管部门出台本区域内的配套政策。

截至2015年底,市内6区及郊县4区共10家公共图书馆与天津图书馆开通了通借通还服务。通借通还服务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效益日趋显著。仅以最早开通通借通还服务的河北区图书馆为例,在通借通还服务开通之前,该馆月平均图书馆借阅量仅为4 000册次左右,而目前该馆的图书月平均借阅量已上升至9 000册次以上,较之前增长一倍多。在通借通还服务逐步开通的基础上,2015年开始了区县馆业务纳入市馆自动化系统的试验。构建区域内统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是图书馆事业走向集群化发展的需要。经过将近一年的研究、系统完善及测试,和平区图书馆作为全市第一家公共图书馆成功并入中心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制度,并且在统一的基础上还保留成员馆自己的财经、馆藏及部分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成员馆的读者服务需求。

2016年,建设全市通借通还服务被天津市政府纳入20件民心工程之一,预计2016年底将完成全市区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互联互通,2017年将基层图书馆(社区、乡镇等)纳入通借通还服务体系,最终实现通借通还服务全覆盖。

4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意义

4.1经济效益

地区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实施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财政支出,经济效益凸显。首先通过扩大用户规模的方式建立起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与单馆采购自动化系统平台的做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节约系统采购成本。根据测算,采用单馆分别购买一套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方式,18个区县馆至少需要投入1 530万元的财政经费 (按单馆购买ALEPH系统,85万元/馆的标准计算);即便是采用分别购买国产自动化管理平台的方式,也至少花费360万元(按20万元/馆的标准计算),而采用将市馆现有的ALEPH500系统升级至无限用户版本并适当增加功能、区县馆作为分馆客户端纳入系统的方式,仅需投入软件经费198万元,将比各馆分别采购ALEPH系统或国产系统的方案节约1 332万元、162万元。(2)节约硬件采购投入。如果采ALEPH500系统作为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各区县馆将只需以分馆角色作为客户端进入该系统,除购买必要的网络交换设备外,不需要为此进行单独的服务器部署,仅此一项,将至少节省总共180万元的服务器设备采购经费。(3)降低管理成本。采用全市统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平台,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将主要由中心馆承担,将大大降低区县馆在系统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其次,能够有效地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文献资源整合,提高文献采购经费的使用效率。据统计,2015年,全市19个区县图书馆(含泰达图书馆)购书经费平均为76.6万元,全市区县馆年采购中文图书总量为11.2万种,每馆平均为5 894种,单馆复本率在2~3册左右。由于区县馆的经费额度和采购渠道有限,因而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图书品种重复现象。据市图书馆所掌握的情况,区县馆图书采购的品种重合率在50%左右。照此推算,2015年区县馆购入的新书品种总数实际约为5.6万种,这对于购书经费有限的区县馆而言,无疑是一种浪费。建立全市通借通还服务体系之后,作为中心馆的市图书馆可以从全市文献资源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在满足读者对于文献借阅的正常需求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文献采选工作,将复本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增加采购品种。按照2015年的购书经费额度测算,全市用于购买中文图书的经费总额为3 405.58万元(含市馆、区县馆、泰达馆),考虑到通借通还流通的需要,如果将平均复本率控制在8册(除中心馆保留1册基藏本外,另外7册供中心馆和区县馆流通)左右,按30元/册的采购均价计算,则全市可采购的新书品种约为14.2万种,与区县馆单独采购模式相比,同等经费额度下的新书采购品种总数可增长2.54倍,可极大地丰富本市公共图书馆系统图书文献资源的学科门类覆盖面。各馆在基本文献服务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的服务需要,更有针对性地采选文献,建设特色馆藏。由此,可以形成市馆和区县馆分工协作,门类齐全、分布合理的文献资源总体布局,使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文献采购经费得到更为合理、有效的使用。

4.2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公共图书追求的直接目标,公共图书馆额社会效益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公共信息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3]地区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实施对推动天津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必将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1)增加文献资源的流通量,提高文献利用率。目前,市图书馆中文外借图书的单册流通频次平均为2次/年。全市实现通借通还后,市图书馆的外借图书预计会有30万册左右通过借阅周转进入各区馆的流通库,按照每年在2个区馆各流通2次的单册流通量测算,这部分图书至少会再增加120万册次的流通量。如果再考虑到馆内阅览的因素,文献的利用率还会有更高的增长幅度。如果按全市实现通借通还,可流通图书资源总量300万册(其中天津图书馆为120万,其余18个区县馆按每馆10万计算),每册图书每年平均在2个馆流通4次的规模测算,总体上所能达到的流通量就相当可观了。(2)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区县馆开展服务工作的文献保障能力。实行市、区县两级图书馆的通借通还,市图书馆现有的120万册及今后新增的中文外借图书与区县馆自身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预计全市将形成300万册以上的中文图书流通资源总量。根据国内其他省市以往的经验,在开展通借通还服务的初期,中心馆的图书将会有1/3通过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循环至区县馆,这将意味着每个区县每年至少将增加2万册的流动性馆藏图书资源,形成对区县馆文献资源的有效补充,将大大提高区县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文献保障能力。(3)实现图书馆“就近服务”,扩大图书馆服务的社会覆盖面。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根据《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研究》课题组2010年对国内20所公共图书馆3253名读者的调查结果显示,69.08%的读者认为影响自己利用图书馆的主要原因是路程太远,60.18%的读者最希望图书馆提供 “通借通还”服务。[4]目前,市图书馆的三个馆区分别坐落于河西、南开、津南,地理位置偏重于城区南部。虽然市馆已达到年均借阅人次200万以上的服务规模,但是对于城区北部、滨海新区及郊区县的读者而言,市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无疑会对他们到馆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意愿产生影响。而目前区县图书馆单馆文献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又使这些读者对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如果建立起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对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文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流通调配实现资源共享,使本市更多区域的读者能够就近选择一个图书馆,借阅到其所需的文献,这将从整体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真正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化。

5 结语

地区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立,能够进一步明确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基本遵循原则和发展方向,促进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均衡发展,提升社会服务效能。依托体系,加大图书馆间互联互通,加强资源整合力度,以达到增加全社会公共图书馆服务总量,提升公共阅读服务能力的目的;依托体系,大力推广延伸服务,促进全民阅读形成氛围,无所不在,走向深入;依托体系,根据各级图书馆自身特点打造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品牌,使品牌带动效应,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天津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旨在现有行政制度下,建立起一套具有可行性、可持续发展性、可复制性的服务体系。通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研究,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向“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终极目标大踏步迈进。

[1]徐益波.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案例比较分析.图书与情报,2013(6):62-64.

[2]杨丽.佛山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和东莞?总分馆制比较研究.河北科技图苑,2012(5):17-19,55.

[3]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4]蔡冰,熊剑锐,韩继章.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6):75-81.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System in Public Libraries in Tianjin Area

ZHANG Ling-yun
(Tianjin Library,Tianjin 300191,China)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y in Tianjin area from the service architecture,implementation steps,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pattern in detail,and analyze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hich are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created.Finally,it expounds the service system of regional public library is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service system in public libraries;head-branch libraries;free interlibrary loan

G258.2

G258.2

A

2095-5197(2016)04-0045-04

张凌云(1969-),女,副研究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建设。

2016-05-30(编发:王丽)

猜你喜欢

区县服务体系总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