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人才城市融入工作探讨
2016-02-12管耀华
管耀华
海归人才城市融入工作探讨
管耀华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留学归国人才不断增多。大量海归人才回国后存在文化冲突、重新适应本土环境、获取本土资源困难等挑战。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对优秀海归人才有较大需求。文章根据深圳的城市特点和海归人才工作、生活的实际需求,提出政策保障、环境打造、人脉拓展三位一体策略,以吸引海归人才来到深圳生活和发展,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本土化”融入社会,并凝聚他们对祖国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海归人才;吸引;融入
在当今时代,人才已成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各国各地都在努力培养和吸引人才,以创造超出投入的长期产出价值,为国家和城市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有大量人才赴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和工作。但近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海归人才的回流人数持续增长。根据《2015年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截至2014年,中国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96万,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74.48%。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海归国之一。海归人才通过回国的就业创业活动,不仅带动了技术创新,也引进了新的管理模式、融资方式和发展理念,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尖端产业的发展。同时,海归人才在文化冲突、重新适应本土环境、获取本土资源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国内各大城市都在吸引海归人才、加强海归人才城市融入等方面下功夫,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海归人才在国际化背景经验和先进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让“全球视野、本土情怀”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动力。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也是一座国际化城市。截至2016年6月,深圳已累计引进海归人才7万余人。然而,深圳并不是最受海归人才欢迎的首选城市。根据《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全国仅有5.8%海外留学人员来深就业创业,低于北京的26.7%和上海的13.2%。如何能吸引海归人才到深圳,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本土化”以顺利就业创业,是深圳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面临的一个课题。需要根据海归人才的工作、生活、交流等实际需求,实施政策保障、环境打造、人脉拓展三位一体策略,打造吸引并利于融入的“生态圈”。
一、加强政策保障
政策的制定、推介和落实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法宝,要通过制定和推介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提升海归人才对深圳的向往。
(一)创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深圳的落户要求和商品房价格也越来越高,让想在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不得不“望而却步”。吸引人才并助其融入城市的办法之一就是帮助他们安家落户。深圳应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孔雀计划”等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方法,尤其是对海归人才普遍关心的岗位对接、档案管理、毕业派遣、安置落户、公平就业、创业支持、入境通关、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完善政策待遇、健全服务机制,并在部分领域开通“海外人才绿色通道”,降低海外人才留在深圳和融入深圳的门槛。
(二)注重政策的规范化、法制化
截至2016年6月,深圳的“留”字号企业已超过4000家。海归人才来深圳就业创业的数量日益增长,成为城市人员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海外人才相关政策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方面要理顺海归人才相关认证的流程,完善相关就业创业的劳动法规,保障其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注意规制和惩治非法行为,维护城市正常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秩序。两相结合,逐步建立全方位的法治体系和系统管理机制,提高政策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三)加强政策推介宣传
由于文化的差异和体制的区别,海归人才对国内优惠政策的获取能力较弱。以创业政策为例,调查显示,海归人才中熟知国内创业就业政策的不到总数的20%,对专门针对海归的优惠政策更是知之甚少,不懂政策让他们举步维艰。深圳应在加强海归就业创业政策推介上下功夫,梳理全市政府、社会等各类资源,定制深圳就业创业“政策包”,通过多种方式更新发布就业创业前端资讯,让海归人才能随时随地获取最新、最全的政府扶持计划、技术奖励、项目资助、人才服务等政策,享受政策红利。
二、注重环境打造
向往便利、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是人们的普遍心理,良好的人才环境是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的重要保障。
(一)打造就业创业环境
“水土不服”是海归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头号拦路虎。据调研,海归创业者最需要获得关于空间场所、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帮助。深圳要整合各类资源,搭建海归青年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一是大力建设众创空间。海归人才适应国内的创业环境往往比较困难,繁杂的审批手续、多头管理的行政体系以及不正当竞争的威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深圳要大力打造海归众创空间等,帮助海归创业者一揽子解决各类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使其更好地融入国内工作环境。二是加强创业资金支持。资金是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门槛。由于不熟悉国内的金融体制情况,很多海归创业者为求稳妥,在创业初期融资时倾向于选择比较安全的金融贷款。然而处在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往往信用等级较低、可贷款数额较小、办理手续成本却比较高等,银行的融资积极性也不高。深圳应针对各阶段创业者不同的金融需求,联合银行、证券、创投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为海归创业者提供天使投资、VC/PE、担保、风投、众筹等服务,助力海归创业者成功起步。
(二)建设优越的城市环境
为增强城市吸引力,深圳应加强城市环境,特别是生活环境、产业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一是要建设绿色的生活环境。创建资源利用最有效、废物排放量最少、生态建设最宜居的花园城市,为海外人才提供舒适的自然生活环境。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丰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建设便利发达的城市生活环境。二是要建设科学的产业环境。加强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立足于深圳发达的高科技产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资源优势为依托,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多种要素和环境,以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例如,生命健康、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都是深圳要积极打造的未来产业,可以这些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加强基础产业和制造业的支撑,并配套以完善的服务业,逐渐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以产业集聚带动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集聚。
(三)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
文化是国际大都市吸引各地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要建设未来的国际大都市,更需要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文化氛围。一是营造开放的文化氛围。要营造一个友好的城市氛围,欢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来深圳发展。二是营造多元的文化氛围。既要加强本土文化培养,充分挖掘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创新具有文化内容的艺术形式,推动本土文化弘扬和交流;又要注重引进外来文化,建设“类海外”社区和特色小镇,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在深圳扎根,让海外人才通过此类社区的“过渡”逐渐融入城市生活。三是营造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来了就是深圳人”等深圳观念表达着城市的包容性格和城市居民内心深深的归属感,要将这种包容文化体现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来到深圳的海外人才觉得自己与城市没有距离。
三、致力人脉拓展
由于环境变化造成的无措和拓展人际圈、快速融入社会的渴望,海归人才在回国后经常选择“抱团”的方式互相“取暖”。深圳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海归人才的人脉建立与拓展,加强线下实体组织和线上交流平台的建设。
(一)促进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的对接
本土人才和国内创业企业更熟悉国内经济和市场规则,拥有丰富的国内人脉资源和符合国情的知识体系,但可能在全球视野上稍有欠缺,与海归人才相比,“国际化”程度相对偏低。海归人才则由于回国后环境变化、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等原因,渴望通过与本土人才合作发展的模式,集聚更多的资源和经验,从而降低团队中个体的失败风险。可以说,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的互补空间。深圳要积极为这两类人才“牵线搭桥”,推进海归与本土人才的对接合作,在帮助海归人才克服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的同时,加强本土人才和国内创业企业的国际化提升,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
(二)加强海归青年社会组织建设
海归协会、海归联谊会等青年组织在海归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被广大海归人才称为“娘家”,是他们寻找朋友、交流分享的阵地。深圳作为“海归之城”,应根据海归人才的留学国、专业、兴趣等,广泛推动成立和注册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海归青年社会组织,最大程度地凝聚海归青年、代表和维护海归青年的合法权益,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成立各个细分领域的子组织,帮助海归人才更深入交流,为他们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
(三)建设线上交流阵地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据统计,海归人才年龄分布在22-34岁区间的,占海归总数的95%。他们喜欢在线上分享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留学经历,或是发起各种各样的线下活动,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派对、户外活动等,寻找并结交身边的海归朋友。深圳在IT产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上具有世界领先优势,应积极建设海归人才的线上交流平台,让交流与沟通无处不在。一方面,根据海归人才的需求,适当对QQ、微信、微博等大众平台进行优化,开发“海归人才特别版”,通过使用国内主流交流平台促进他们的本地融入;另一方面,推动LinkedIn等跨国专业职场社交平台成立海归职场交流圈,加强线上行业和专业沟通服务,帮助海归人才在线上结识更多职场朋友。
引进海外人才是一项筑巢引凤的系统性工程,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深圳正处于经济改革与转型的攻坚时期,各领域都急需大量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归人才,是缓解高层次人才紧缺矛盾,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软环境的营造,尤其海归人才城市融入工作,形成对海归人才的感召力,使深圳变成他们实现技术改变世界梦想的一个最佳舞台。
责任编辑:周修琦
C964.2
A
1673-5706(2016)04-0108-03
2016-07-06
管耀华,深圳团市委统战和联络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