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三个基本维度

2016-02-12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信念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孟 伟

略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三个基本维度

孟伟

习近平党建思想阐发的历史条件与以往不同,从国际条件看,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节奏日益加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力争影响世界。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执政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如何建设和发展党,如何使执政党保持纯洁性、凝聚力、推动力,完成新的历史任务,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这种时代的“问题背景”成为理解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基本前提。文章认为,习近平党建思想从精神基础、合目的性、使命感三个维度,就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体系、群众立场、国家意识三个方面,系统阐发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思想。

习近平党建思想;信念体系;群众立场;国家意识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任何一个其他政党不同,不仅在于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更为重要的是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伟大奇迹。这一客观事实证明着西方政党政治理论和实践具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政党理论和实践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习近平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5000多年文明史、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这对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都具有划时代意义”。[1]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党建思想和实践,随着中国国家影响力的提升,正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刻影响。

习近平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进步的历史经验,提出一系列新时期的党建思想,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更好总结习近平党建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国共产党信念体系、群众立场、历史使命三个维度,分析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立图弄清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性和合理性。

一、以马克思主义信念体系强化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精神基础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全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深入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2]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内忧外患,民族面临危亡的历史关头,寻找救亡图存的先进思想,寻求解放劳苦大众的科学理论,以新的思想体系和先进理论指导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过程,内在自觉的精神源头。习近平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性政党。

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之一,经过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传播到中国,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信念体系的重要内容。由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明确、价值立场鲜明、理论体系完整的科学思想。也由此成为寻求最先进理论的中国共产党立党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宣称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指导,同时,不断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使其理论形态和对实践的指导,更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信念体系的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产生的对抗性矛盾分析基础上;建立在因私有制而剥削,由剥削而阶级,由阶级而斗争,由斗争而革命,最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从而建立废除丛林法则,使人所以为人的人文性成为社会制度的基础。因而,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成为可能,是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和人们社会生活的现实要求。特别经由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基础,把基于人与人平等的社会关系而建立的社会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应当承认,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向往平等的制度理想,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实践、发展、奋斗的过程,不会在某个历史阶段,以完备的制度形态,停止其变化和发展进程。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共产党强调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信念的价值,强调现实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发展实践,始终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本信念,指导各项制度的完善,推动国家在平等基础上发展。可以说,确信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努力加以实践推动,是中国共产党信念体系的核心。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表述中,未来的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自由的前提。在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描述中,自由早已超越了资本主义基于动物性的竞争和私人占有意义上的弱肉强食的动物性的自由,而成为人所以为人,基于人与人平等基础上的,基于合作,更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人的自由,也即基于平等的自由。至今,人类社会仍然在通往这种更高的社会理想的路途中。也因此,其作为更高远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信念体系中的最高理想。它鼓舞着共产党人不断超越通过奋斗所取得的一切,向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奋力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体系,并不是一经宣称就能内化为每个党员的精神追求,它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强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3]

“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4]

二、以群众利益强调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合目的性

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体系是为了党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实现人民群众福旨,这在习近平强调指出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必须全面落实到党的实践活动中的思想中充分表现出来。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早在党的早期实践中就明确了。解放最广大受苦受难的群众,消灭剥削和不平等,建立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政治选择。这一政治基因,在共产党9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并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行之有效的根本政治路线,和重要的工作方法。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把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是指中国共产党立党、建党、发展党的宗旨和目的,即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全部行动的力量源泉和实践性的胜利之本,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获得来自现实力量支持的根本原因。为了保障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得以实现,必须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首先,党的群众立场体现在党对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强调。习近平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有了自己的私利,那就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5]“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6]

其次,党的群众立场体现在尊重、相信、依靠群众,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7]党的发展和壮大只有与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形成信念共同体、力量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才能确保党永葆活力。

最后,党的群众立场体现于党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的权利。执政党推动国家发展与人民群众平等参与直接相关。党的群众路线表明,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应是一致的,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与其政治利益应得到同等保障,为此,“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8]这说明,习近平对党的建设和发展的认识,始终站在党与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获得、平等发展的基础上,把党的建设与发展的根基与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权利联系起来,这从根本上是对人民群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权利的承认,没有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权利,党就会失去发展根基和发展动力。

三、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以国家兴盛的使命感

习近平党建思想还有一个鲜明的维度,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大精神诉求,为党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推动民族和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深刻情感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历程中,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9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完成并推进着“三件大事”,那就是完成新民主主义,建立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兴旺和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高度一致。不仅在于中国共产党立党之初就意图救亡图存,更在于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不断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向,根据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国情要求,成功探索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那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根本成效就是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世界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中华民族独特的古老文化也散发出新的光芒。

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赋予党的建设和发展以国家兴盛的使命感,有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感。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9]

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赋予党的建设和发展以国家兴盛的使命感,有利于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只有把党的建设和发展放到历史、现实、未来的宽广视野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才能避免在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迷失方向,随波逐流。习近平深刻指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10]这表明,中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国情,决定着由中国共产党推动的发展,必须是符合中华民族复兴要求的发展,必须是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这一使命感的强调,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党不偏离这一国家发展的根本方向。

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赋予党的建设和发展以国家兴盛的使命感,有利于在坚持“三个自信”的同时,以开放的胸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互学习和借鉴。习近平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以“三个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同时,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11]

[1]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4-09-06].http://cpc.p eople.com.cn/n/2014/0906/c64093-25615123.html.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EB/OL].[2013-12-03].

[4]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2013-01-0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 105/c70731-20099981.html.

[5]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5-10-29].

[6]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7]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8]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9][10]习近平.中国梦,复兴路[A].习近平重要讲话文章选编[C].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2016:19.

[11]习近平.依靠学习走向未来[A].习近平重要讲话文章选编[C].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2016:33.

责任编辑:钟晓媚

D261

A

1673-5706(2016)04-0027-04

2016-06-25

孟伟,深圳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信念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为了信念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发光的信念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