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增注”考论

2016-02-12李晓黎

天中学刊 2016年2期

李晓黎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增注”考论

李晓黎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南宋胡穉的《简斋诗笺》是宋诗宋注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样源于宋人所刊的《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中保存了胡笺之外的“增注”。增注并非出自刘辰翁之手,作者实难考证。较之胡笺,增注在注释的质量上,保持了较高的水准;在注释的手法上,亦颇有过人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以简斋诗注简斋诗,一是能频频参考宋人注释唐宋诗文的成果。增注中摘引最多的是中斋对简斋诗的注释。中斋究竟为何人?邓剡之外,唐从龙亦可备一说。

关键词:《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增注;中斋;邓剡;唐从龙

南宋胡穉的《简斋诗笺》是宋诗宋注的代表作品之一,突出地体现了宋诗宋注探寻典故出处、重视历史背景、涉足诗学评论的三大特点,学界对此已有详论,此不赘述①。事实上,陈与义的诗集,在胡穉《简斋诗笺》三十卷本之外(“胡笺本”),还有《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十五卷本(“评点本”),今存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从内容上看,首先,“此本有刘辰翁的评语一百多条,散见于各诗词句后或篇末”;其次,此本比胡笺本多出《次周漕族人韵》《水车》等七首诗和《书堂石室铭》一篇;再次,此本在删节“胡笺”的同时,又引入了不少“增注”②。

中华书局版《陈与义集》以夏敬观手校江宁蒋国榜湖上草堂覆刻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胡笺本为底本,以日本覆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评点简斋诗集》为主要校本,在整理的时候,将“胡笺”与“增注”分别列于诗后,一目了然,便于翻检,故本文拟以此本为依据,对这部分“增注”进行讨论。

李盛铎在日本翻刻朝鲜刻本《须溪评点简斋诗集》卷首云:“此本源出宋刊本无疑”[1]卷首,故增注者应当与刘辰翁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至于增注的作者,郑骞在其《陈简斋诗集合校汇注》一书中有初步的猜测:

增注作者不知是谁,但其精当详实不下胡注,作注者一定是一个有渊博学识的人。也许是刘辰翁自己,也许是他的门生儿子(刘辰翁之子将孙学问也很好,颇有父风)。[2]376

除此之外,白敦仁在《陈与义集校笺·前言》中,结合“增注”中透露的信息,做了更进一步的判断:

这个增注未知出于何人之手。据《夜赋寄友》诗增注有“须溪先生诗中用米嘉,亦此例”云云,可以肯定不是刘辰翁本人手笔,很有可能是他的门人弟子所为。[3]11

而吴书荫、金德厚在其点校整理的《陈与义集·前言》中则认为,“(增注)出自何人之手,难以考订”。

综合以上三种说法,我们同意吴、金二人的观点。既然增注中明确出现“须溪先生诗中用米嘉,亦此例”的表述,刘辰翁自当不是增注的作者;而除此之外,增注中又没有任何线索可以指向刘辰翁的门生、儿子,与其大胆猜测却无法求证,不如存疑为妥。

内容上,“增注”主要是在胡笺的基础上,对诗中的典故、人物生平、历史背景、地理名物等进行补充与修订,间或对诗文进行艺术上的评鉴,“或补充胡注,或订其讹误,或评品诗词,颇有一定的见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增注引用了胡笺本、武冈本、闽本及简斋手定本的校勘文字,后三种刊本早就亡佚,幸有此本,我们还能粗知各本的异文”,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所以李盛铎说“瞿氏所藏乃宋刊孤本,得此亦仿佛虎贲中郎矣”[1]卷首。

学界对增注的讨论止步于此。

事实上,如果我们稍稍再深入一层,就会发现,有一个问题被忽略了。李盛铎、郑骞、吴书荫等人一致肯定增注的水准不在胡笺之下,那么,增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换句话说,增注在注释的方法上,有没有优于胡笺的地方?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认为,增注之所以有较高的水准,能够对胡笺进行补充订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注释手法的灵活和注释视野的开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留意到诗与诗之间的联系,能够以简斋诗注简斋诗。胡笺在探寻诗中典故出处和历史背景等方面固然详尽,然在注释的具体操作上,只是就一诗注一诗,诗与诗之间是孤立的③,极少互相联属、综合考虑,故有时就显得刻板,从而导致前后不一。如卷十五《题简斋》一诗之增注:

胡氏按:公己酉在岳阳,借郡圃君子亭居之,即所寓室,榜曰:“简斋”,乃赋是诗,非丙午入邓作也。今按此诗中云:“北省虽巨丽,无此风竹声。”盖去秘省才三年耳,故及之。又云:“槐荫自入户”,与《董氏亭》“邓州三月始春寒”、“槐树层层新绿生”之时正合。又以《香林》诗“简斋居士不饮酒”及《登城》诗“归嫌简斋陋”之句观之,则公在邓固有简斋之号矣。考岳阳诸诗,皆二月春寒之作,且无一语及简斋者,谓岳阳郡圃榜简斋,岂不或然;而因所闻,遂疑诗之为岳阳作则非也。又按:公在岳阳借郡圃时,自号园公。

此条增注主要是对胡氏按语的辩驳。胡氏提出此诗当作于流寓岳阳之时。增注则结合诗中的内容、相关的流寓邓州时期的其他诗作以及岳阳时期所作《春寒》诗之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强有力地驳斥了胡穉的说法。事实上,胡穉在其所作《简斋先生年谱》“建炎三年己酉”一条中已云“留岳阳,从使君王粹翁借后圃君子亭居之,自号园公”,此处按语现此淆误,实属不该。再如以下两条增注:

按“卯申缚壮士”,后篇《题酒务壁》又有卯申之句,盖公时谪官监酒,故云。(卷十三《再游八关》)

按:集中有《题甘泉书院》诗云:“甘泉坊里林影黑,吴氏舍前书榜鲜。”则吴君所居在甘泉坊也。(卷二十七《甘泉吴使君画史作简斋居士像居士见之大笑如洞山过水睹影时也》)

把前后诗作联系起来,使得增注在系年、细节考释方面较之胡笺更进了一步。

第二,视线开阔,能够频频参考宋人注释唐宋诗歌的成果。胡笺遍引四部,出入百家,尤其是引其他诗人自注为注,细致入微,令人印象深刻④。增注则更进一步,在征引诗人自注的同时,还能频频参考宋人注释唐宋诗歌的最新成果,对胡笺进行补充。如卷二《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其一“冥冥云表雁,时节自往还”二句后,胡穉无注,增注则下按语:

《昌黎集·鸣雁》诗注云:鸿雁,前辈多用稻粱事,盖出《战国策》。《广绝交论》云:分雁骛之稻粱。

查魏仲举《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卷二《鸣雁》一诗,知此条注释出自韩醇之手[4]68,增注直接拿来,一字未改。再如卷五《题小室》“病客长斋绣佛前”句后,胡穉注云“杜《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准确地指出简斋此句本之于杜诗;增注则更进一步,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按杜诗‘苏晋长斋绣佛前’注:苏晋学浮屠术,尝得胡僧慧澄绣弥勒佛一本,宝之”。查《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卷一《饮中八仙歌》一诗,知此条注释乃师氏所作[5]。

增注的征引还包括宋人的本朝诗注,这是特别值得留意的地方。卷十《端门听赦咏雪》一诗,几乎句句有注,然借助赵次公的《苏诗注》,增注仍然可以有效地查漏补缺:“东坡《上元夜》诗:端门万枝灯。次公注:端门,宣德门也。”至此,题中“端门”二字才真正落到实处。这种开阔的眼界和灵活的处理,是胡笺所不具备的。

除了赵次公的苏诗注,增注还参考了中斋对陈与义诗歌的注释。不过二者在数量上,有较大差异。增注对次公注的征引只有1处,但对中斋注的征引则多达34条。中斋的注释在增注中统一以“中斋云”的面貌出现,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指出了陈与义诗中词语之出处及诗意之沿袭。前者共计出现12次,如卷十三《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其三“驱使风光又一春”句,“中斋云:‘驱使风光’,见乐天诗”;其四“折尽残枝不要春”句,“中斋云:‘不要春’,见杜诗”等。对于难以确认的字词出处,其多保持审慎的态度,下语颇为小心,如卷二十二《九月八日登高作重九奇父赋三十韵与义拾余意亦赋十二韵》“两禅风袈裟”句,“中斋云:‘风袈裟’,疑用《楞严经》‘风吹伽梨角’语”;卷二十六《题向伯共过峡图二首》其一“正有佛光无处著”句,“中斋云:‘佛光’,疑用退之见大颠语”。与此同时,中斋对用“古人意”或“前人句法”的情况亦加以留意,如卷七《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其三“元龙今悔不求田”句,“中斋云:荆公‘无人说与刘玄德,问舍求田计最高’,此用其意”;卷十三《初夏游八关寺》“扶鞍不得上,新月水中生”二句,中斋云:“此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诸生时列坐,共爱风满林’意”;卷十九《登岳阳楼二首》其一“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二句,“中斋云:用老杜‘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体”。

其次,对诗意进行解释和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前者如卷五《送张迪功赴南京掾二首》其一“‘微官只为身’句,中斋云:言官小不足以行志,但为贫而仕而已”;卷十七《坐涧边石上》一诗,“中斋云:‘人间无路访安危’,谓窜伏山中,不知外间消息”。后者如卷十五《邓州西轩书事十首》其五,“中斋云:按此指宣和政失民怨,方腊起浙,未足以儆戒,直待敌国外患以为法家拂士耳”;其七,“中斋云:汉人谓夷狄相攻,中国之利。宣和夹攻之策即失之,今又绍契丹余党,何见事之迟也”。

最后,对诗歌的艺术评论。中斋或从整体上对诗歌的艺术风格进行把握和归类,如卷十三《再游八关》一诗,“中斋云:此诗似储光曦”;卷十八《咏青溪石壁》一诗,“中斋云:此诗拟杜《万丈潭》”。或点出其细节上的精致与创新,如卷二十四《与王子焕席大光同游廖园》“侨立司州溪水上”句,“中斋云:用‘侨立’字新”。或吟赏诗歌寄寓的情思意蕴,如卷十七《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回谷张家》一诗,“中斋云:此诗尽艰苦历落之态,杂悲喜忧畏之怀,玩物适意语,时见于奔走仓皇中。杜《北征》、柳《南涧》,盖兼之”。

综上可见,中斋对简斋诗的注释贯彻了宋人“无一字无来历”的诗歌理论,致力于探求字词事料之出处,兼及对诗意的解说和对艺术技巧与艺术境界的评赏感悟,与宋诗宋注的整体风格一致。增注通过对“中斋云”的摘引,有效地充实了胡笺,使其更加详备,其价值不应当为学界所忽略。

“中斋”究竟是何人?郑骞、白敦仁皆认为是为邓剡。郑骞云:

此本中又有中斋评语及注文若干条。中斋不知是什么人,大概是邓中斋。邓名剡,字光荐,号中斋,庐陵人。曾作文天祥幕府,崖山兵败,被元将张弘范俘虏到北方,教张的儿子读书,后来放归南方。他有一首《唐多令》词,“雨过水明霞”云云,很有名,有的选本误题为文天祥作。他与刘辰翁同时同乡,刘辰翁引用他的注评很有可能。[2]374-375

郑骞下语尚不离推测,白敦仁则径直坐实中斋即邓剡:“增注中常常引‘中斋云’。按中斋乃邓剡之号。剡字光荐,号中斋,庐陵人。”[3]11郑骞将中斋锁定为邓剡,主要基于两个前提:第一,增注与刘辰翁关系密切,或出自其本人,或出自其门生儿子;第二,邓剡与刘辰翁同时、同乡,且二人有诗词往来。

我们认为,既然增注并非出自刘辰翁之手,其作者难以考订,那么,中斋与刘辰翁之间的关系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中斋关注和注释的对象是陈与义的诗歌,所以中斋与陈与义之间的关系才是考证其究竟为何人的关键所在。那么,这一时期,除了邓剡,是否还存在另一个能与陈与义有某种联系的“中斋”呢?

方回《桐江续集》卷三十二《唐师善月心诗集序》:“……师善明年始三十一,能如予之言愈参愈悟、愈变愈进,患不能再履常、两无己,不患无后之魏、任也。师善名侯举。乃翁号中斋,亦有诗声,震江湖三十余年,家法有来云。”[6]657-658唐师善即唐月心,为唐介九世孙。其父亦号“中斋”,且有诗名,作诗有家法。方回此序作于元“至元癸未(1283年)”,此时唐师善 30岁(“明年始三十一”),则其生年为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若按30年为一代之通例往上推,则唐中斋当生于1224年左右。

方回《桐江续集》卷六《夜饮唐子云宅别后简师善》题下注云:“师善,父名从龙”[6]287,知唐中斋名从龙。何梦桂《潜斋集》卷二有《挽阁门唐中斋》一诗:“英州别驾老昭陵,尚有钱塘八代孙。三略兵书生未识,百篇诗史死犹存。羊公岘首行人泪,白傅龙门过客樽。盂饭寝园谁是主,凤亭霜露有鸡豚。”[7]404由“钱塘八代孙”一句,可以确定此诗即为唐从龙所作。查何梦桂生平,其生于1229年,卒于1303年,则唐从龙卒年之下限应为1303年。

34条“中斋云”中,有一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时间上的坐标:卷十五《海棠》一诗,“中斋云:海棠既开则色淡。近世刘后村词云‘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盖用公意,尽发之耳。”其称刘克庄为“近世”。刘卒于1269年,方回《唐师善月心诗集序》称中斋为“乃翁”,而非“先君”,则作序时(1281年)其当仍然健在。如此,则唐中斋之年代确实晚于刘克庄,称之为近世,亦在情理之中。

再回到诗歌家法上。牟巘《陵阳集》卷十三《唐月心诗序》云:“……昔李诚公以诗送质肃公,盖用进退韵,世传为落韵诗者,殆非质肃语,特‘高名千古’‘去国一身’,在此诗为失对耳。故陈简斋亦欲学诗者以唐诗掇入少陵步骤绳墨中,大抵句律是尚。师善以质肃之孙,参简斋之语,千古一月,当印此心。”[8]119由此,知唐月心师法简斋。由上文引方回序,知唐月心之诗学好尚自有家法渊源,故唐从龙对简斋诗之喜好自应是题中应有之意。那么,唐从龙注简斋诗便有了一个合理且充分的理由。另据《桐江续集》卷八《次韵唐师善见寄》一诗:“闻风足使鄙夫宽,家世言诗自杏坛。万卷古书侔藏室,十年深谷隐王官。大材益厚楩楠植,至宝终垂琬琰刊。愧我老衰已无力,青云中道铩飞翰”[6]305,知其以诗书传家,且家中藏书甚丰,客观上也为注诗提供了可能。

邓剡号中斋,声名显著,为学界所知,但现有文献并不能证明其曾经为简斋诗作过注释;唐从龙亦号中斋,在后世声名不彰,鲜有知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确定唐氏父子皆喜好简斋诗,其子更是明确师法简斋,并为方回所称赏,然亦无确证能够证明其注过简斋诗。在新材料出现之前,唐从龙或可备一说。

注释:

① 参看何泽棠《论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② 参看吴书荫、金德厚点校《陈与义集》(中华书局 2007年版)。下文引胡笺及增注,皆出自此书,不再一一注明。

③ 《简斋诗笺》中,当上一首诗已经注释过的典故在其他诗里再次出现时,胡穉并不重复注出,而是在其后云见某卷某诗。很显然,这是注释体例上的安排。而本文所云以简斋诗注简斋诗,则属于注释方法的范畴。二者所指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④ 如卷十九《欲离均阳而雨不止书八句寄何子应》末句“不如何逊在扬州,坐待梅花映状额”,注云:“先生此句盖为子应侍儿发也。按张巨山《赠何子应侍儿绝句》云:何郎当日在房州,曾见梅花倚郡楼。赋罢凌风人已朽,后来白尽几人头。张自注云:先生有诗赠何,兼及侍儿。”胡穉在张巨山的诗歌自注中找到证据,证明末二句所指乃子应侍儿而非子应,从而很好地厘清了诗意。

参考文献:

[1]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M].刘辰翁,评点.日本覆刻明嘉靖朝鲜本.

[2]郑骞.陈简斋诗集合校汇注[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5.

[3]白敦仁.陈与义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魏仲举.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7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5]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M].贵池刘氏玉海棠宣统癸丑刻本.

[6]方回.桐江续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9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7]何梦桂.潜斋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8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8]牟巘.陵阳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8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责任编辑 杨宁〕

On Augmented on Mr.XuXi’s Comments on Jianzhai Poems Collection

LI Xiao-li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China)

Abstract:HU Zhi’s JianZhaiShiJian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Song Dynasty’s Poetry Annotations by Song Dynasty’s People.Mr.XuXi‘s Comments on Jianzhai Poems Collection also printed and published in the Song Dynasty, keeping augmented injection besides Huzhi’s annotation.The augments’ writer was not LIU Chen-weng.Compared with Huzhi’s annotation, they maintained high level.On the methods of annotation, they had breed apart which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 on one hand, it annotated Jianzhai’s poem by Jianzhai’s poem; on the other hand, it consulted other Tang and Song Dynasty’s Poetry Annotations by Song Dynasty’s People.The augments quoted Zhongzhai’s annotation of Jianzhai’poems.Who was Zhongzhai? Excepted DENG Shan, we believe he might be TANG Cong-long.

Key words:Mr.XuXi’s Comments on Jianzhai Poems Collection; additional interpretation; Zhongzhai; DENG Shan; TANG Cong-long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6)02-0081-04

收稿日期:2015-05-1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51024)

作者简介:李晓黎(1981―),女,安徽阜阳人,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