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路径

2016-02-12卢爱国吴家庆

探索 2016年5期
关键词:领导能力发展

卢爱国,吴家庆

(1.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06)

“夫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1]281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在于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从整体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同时郑重提出“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这个重要命题。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61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不仅要科学解释“为什么”,更要善于回答“怎么办”,重点解答“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问题。然而,学术界和理论界对“党领导发展能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探寻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路径,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是行事所依据的法则、准则或标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来考察,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应坚持理论思维为基与问题导向为重、系统运作为要与分类推进为策、历史经验为鉴与变革创新为魂的“三结合”原则。

1.1 理论思维为基与问题导向为重相结合

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要坚持以理论思维为基石的原则。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285理论思维决定着民族智慧的高度、国家发展的速度,也决定着党领导发展能力的强度、党领导发展水平的高度,是提高党领导“五大发展”能力的基础。因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领导发展的环境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新的形势给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面对考验与危险并存的内外环境,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必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对党领导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实践指导;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造党员领导干部乃至全体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在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精准思维的基础上,提升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水平和智慧。

与此同时,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应坚持以问题导向为重心的原则。科学理论必须面向现实、参与现实和把握现实,必须在解决事物矛盾的现实问题中得到运用、修正和升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应着眼于解决制约“五大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现实问题。然而,问题导向方式方法毕竟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想方设法解决,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问题导向必须以理论思维为基石,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武装头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探索、发现、分析和解决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探寻具体路径。

1.2 系统运作为要与分类推进为策相结合

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要坚持以系统运作为要求的原则。系统论认为,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系统的思维去看待和行动。从领导方式维度看,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既要提高党对发展的政治领导能力,也要提高党对发展的思想领导能力,还要提高党对发展的组织领导能力;从领导主体维度看,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既要提高各级党委的能力,也要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还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能力;从领导内容维度看,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既要提高领导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能力,也要提高领导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能力;从领导环境维度看,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既是应对国际环境新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从能力水平内涵维度看,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既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战略谋划、科学决策、凝聚共识、社会动员、贯彻执行、统筹协调、应变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也要提高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和法治化水平。全面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不能侧重一方而应整体推进。同时,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要注重系统的组织运作,兼用他组织方式和自组织方式。“自组织与他组织是互补的,一切合理地生成、存在和延续的系统都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辩证统一。”[4]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规划与教育管理以及横向互动的自组织学习与实践,党领导发展能力方能得以有效提升。总而言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要以系统整体性观点把握其结构要素,以系统组织性观点把握其方式方法。

与此同时,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应坚持以分类推进为策略的原则。全面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是一项长期工程,主体多种多样、目标层级有别、任务千头万绪,应采取分类施行和重点突破的策略。一方面,分类设定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目标。党领导发展能力的目标设定,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执政使命,正确回答“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一终极命题。从时间分期上划分为中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中长期目标着眼全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旨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阶段性目标聚焦执政骨干队伍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侧重解决“关键的少数”的本领恐慌问题。从组织层级上划分为党中央、地方党委、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发展能力目标。其中,党中央领导发展能力目标应定位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地方党委领导发展能力的目标可定位为贯彻执行和应变创新能力的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能力的目标应定位于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整体发挥,党员领导干部领导发展能力的目标定位为四个“铁一般”(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和五型兼备(政治强、作风正、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另一方面,分类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根据上述目标设定,分类提高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领导“五大发展”的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既要抓“关键的少数”,重点提高地方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也要抓“关键的问题”,重点解决影响党领导发展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队伍能力问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分类推进原则要与系统运作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如果不对领导方式、领导内容、领导环境、能力水平内涵及其提高方式方法进行系统性把握,党领导发展能力也难以有效持续提高。

1.3 历史经验为鉴与变革创新为魂相结合

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要坚持以历史经验为鉴的原则。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借鉴国外执政党提高领导发展能力的历史经验。全世界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只有30多个国家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尽管这些国家的执政党没有从整体上提出并同时推进“五大发展”,但他们在领导某方面发展和提高领导某方面发展能力过程中取得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在发达国家群里,德国、瑞典、丹麦、挪威等欧洲国家的执政党在提高领导创新发展、共享发展能力方面取得较为丰富的成功经验;在发展中国家中,巴西、阿根廷、智利、南非等国家的执政党在提高领导共享发展尤其是思想组织领导能力提升方面存在一些教训,等等。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借鉴中国共产党提高领导发展能力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变动不居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党特别重视领导发展能力建设,取得了四条宝贵经验,这就是:必须始终坚持把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置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首位,必须始终坚持把造福人民作为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根本目的,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党的根本任务来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探索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新举措①2015年11月15日至2016年1月5日,课题组在论证该重大项目时,首席专家吴家庆教授和子课题负责人刘先江教授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发展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归纳为四条:必须始终坚持把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地位;必须始终坚持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要服务于党的根本任务;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新举措;必须始终坚持把造福人民作为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根本目的。这一归纳在2016年6月6日课题开题时得到了中央编译局季正聚副局长等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同。本文分享了这一观点,但在观点提炼、顺序调整方面作了一定修改,特此说明。。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领导发展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发展或片面发展的问题,党在提高领导发展能力方面也存在忽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能力提升的问题。总的来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应以历史经验为鉴。

与此同时,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要坚持以变革创新为魂的原则。一方面,要以新的思维引导党领导发展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以新的举措切实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执政为民的宗旨须有为民服务的真本领来支撑。在新情况、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的当代,有些党员干部领导发展能力不强、水平不高。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为此,消除党员干部领导发展的“本领恐慌”,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要学习新本领、善用新举措。

2 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具体路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坚持理论思维为基与问题导向为重、系统运作为要与分类推进为策、历史经验为鉴与变革创新为魂的“三结合”原则上进行“形而下”的探索,科学回答“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应采取什么样的具体路径”。

2.1 提高党对发展的政治领导能力

党的政治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根本。时代不同、环境相异,党的政治领导内涵方式有所不同,党对发展的政治领导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提高党对发展的政治领导能力,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提高党领导“五大发展”的战略谋划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2.1.1 实施大数据建设工程,提高党领导发展的战略谋划能力

战略谋划能力是党领导能力的制高点,其本质上是一种理论思维能力,在实践上表现为制定发展战略能力和抢抓发展机遇能力,是党对发展的重要政治领导能力。坚持以变革创新为魂的原则,提高党领导发展的战略谋划能力,必须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性。当今时代,伴随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集成叠加,人类社会跃入“大数据”时代。海量、快速、动态化、多样性、低密度的大数据对于提升党对国家治理对象的科学认知和关联分析具有巨大功能。新形势下提高党领导发展的战略谋划能力,必须实施大数据建设工程。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数据治国”意识,做好顶层设计,布局国家大数据平台,完善信息安全立法,强化技术研发,培育专业人才。当然,大数据建设重在使用。在大数据运用中,首先要善于从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导向、目标指向、形势走向上把握战略思维的方向性,提高战略判断和机遇探寻能力;其次要有胸怀“五大发展”全局的思想、通观“五大发展”全局的广阔视野、领略“五大发展”全局的广见博识,提高战略统筹和机遇探寻能力,此外还需要把握“五大发展”战略谋划的前瞻性、规律性、内因性,提高战略预见和机遇捕捉能力。

2.1.2 完善党委决策体制机制,提高党领导发展的科学决策能力

一方面,严格划分各级党委(中央、地方、基层)、党委会内部(全委会、常委会、委员)、党委与政府对“五大发展”的决策职能,强化全委会决策及其监督作用。另一方面,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借鉴多方智慧。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原则,重点围绕“五大发展”组织智库开展研究,提出针对性、集成性、统筹性的政策措施。在创新发展方面,紧紧围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急需破解的资金、技术、市场、权益等问题进行政策集成突破;在协调发展方面,紧紧围绕破解二元结构、补齐“内轮差”、缩小地区差距问题进行政策集成突破;在绿色发展方面,紧紧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高效利用、水资源管理、环境治理问题进行政策集成突破;在开放发展方面,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全球治理问题进行政策集成突破;在共享发展方面,紧紧围绕扶贫攻坚战所需的财政扶持、金融扶贫、产业发展、关爱服务政策进行超常规供给,不断激励人民群众参与“五大发展”。

2.2 提高党对发展的思想领导能力

党的思想领导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前提。党的思想领导发挥着统帅引领、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和鼓舞激励的重要作用。提高党对发展的思想领导能力,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提高党领导“五大发展”的凝聚共识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2.2.1 健全发展理念传播教育机制,提高党领导发展的凝聚共识能力

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5]320任何一种理念,无论多么科学,一旦远离群众,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无法成为其手中的思想武器,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同样如此,同样要求内化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首先,要提高发展理念传播教育的主体素质。从宏观上看,传播教育主体既包括党的各级机构也包括政府层级组织;从微观上讲,传播教育主体既包括党的领袖、党员干部、普通党员,也包括研究者、宣传者和教育者。传播发展理念和教育人民群众不仅是单一主体的使命,更是多维主体的责任。这些主体不仅掌握着传播教育的工具手段,而且决定着传播教育内容的选择取舍,在传播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其自身素养影响着传播教育的绩效,因而要倍加重视传播教育主体的综合能力素养,“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其次,明确发展理念传播教育的客体类别。一是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党员领导干部对“五大发展”理念领悟把握的深度将决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二是作为“相对多数”的广大党员。如果党员不具备完善的发展理念,难以贯彻执行有关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更难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三是作为“社会大众”的公民个体。在“五大发展”问题上,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凝聚发展的合力。在传播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三类主体的历史使命和价值需求,合理选择内容、方式。再次,优化发展理念传播教育的内容信息。内容信息无疑是“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这种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但在表达上具有一定原则性、抽象性和理论性,因而在传播过程中要进行加工优化,根据受众的差异性将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的文本话语转化为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和广大民众容易接受的表达形式,从而使传教内容契合受众的内在需求。最后,要扩展发展理念传播教育的渠道方式。梅尔文·德弗勒指出:“任何价值理念唯有借助于一定的传播方式,通过合理的传播过程,并配合适当的传播环境,才能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同。”[6]225根据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应积极建构传统传播与新兴传媒相结合的多元立体传播格局,积极主动占领“互联网+”时代的舆论阵地,善于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和技术手段持续宣传“五大发展”理念,营造思想舆论氛围,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大发展”理念的大众化。

2.2.2 创新集体行动的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党领导发展的社会动员能力

一方面,构建利益引导和利益共享机制。社会动员以思想发动为出发点,以群众参与为落脚点。然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7]82;“‘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8]286所以,党要成功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就必须高度重视利益问题,通过利益诱导充分调动社会成员投身“五大发展”的思想热情和精神动力。具体而言,党既要善于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集体与个人、长远与眼前、全局与局部的利益关系,又要通过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多数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另一方面,推进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民主。在人们思想多元、选择多样的当代,传统的行政化动员方式难以为继,社会动员要求将动员主体的意愿表达与动员对象的共识有机结合起来,即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形成集体共识、促成集体行动。显然,当下加强和完善党对发展的思想领导,必须继续加强和进一步完善政党协商、政府协商、人大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城乡基层协商,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和提高社会动员能力。

2.3 提高党对发展的组织领导能力

党的组织领导是实现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物质保证。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政治思想领导就可能落空。提高党对发展的组织领导能力,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重点提高党领导“五大发展”的贯彻执行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

2.3.1 完善党内约束激励机制,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贯彻执行能力

一方面,健全党内问责制度,完善党内约束机制。党内问责制是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和义务过程中的不当或失责进行责任追究的机制。党内问责制的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唤醒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对责任的担当和对权力的敬畏,最终达到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目的,进而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健全激励关怀制度,完善党内激励机制。约束与激励并重方是关键,有约束无激励或高压力低动力,无疑都会影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参与“五大发展”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党对发展的贯彻执行能力,必须健全激励关怀制度,完善党内激励机制。

2.3.2 立足全局处理好多维关系,提高党领导发展的统筹协调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局与局部是辩证统一的。以辩证思维为基,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以及局部间的多维关系,是提高党对发展的组织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级党委是领导核心,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的少数”,提高党对发展的统筹协调能力显然要聚焦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同时,在实现“五大发展”中,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学会处理好各种关系。一是统筹协调五大发展间关系。创新发展是第一动力,协调发展是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前提条件,开放发展是战略布局,共享发展是根本目的。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统一贯彻“五大发展”,不能选择性或替代性执行,否则会影响全局发展进程和整体发展绩效。二是统筹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关系。三是统筹协调经济文化社会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做到“仓廪实、衣食足”;而且要丰富人群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到“知礼节、明荣辱”;不仅要“做好蛋糕”,而且要“分好蛋糕”。上述三维关系是从宏观层面来讲的。事实上,从中观和微观角度看,提高党领导发展的统筹协调能力,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还需立足全局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多层多维关系、单位部门间的横向关系、经济社会组织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党组织内部的合作关系。

2.3.3 健全社会调控和人才管理机制,提高党领导发展的应变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运动和发展的。的确,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一直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正是由于人类能积极顺应世界的变化才得以不断进化发展。然而,社会的加速转型发展使得社会的变化率呈几何级剧增。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的研究结果显示:与19世纪进入现代化的国家相比,二战后进入现代化的国家其年社会变化率的主要指标增加了近100倍,而且社会变动的频率和不确定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进一步加剧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亨廷顿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9]3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面临的诸多挑战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仅新世纪以来,我党就曾面临并成功应对了诸多突发自然灾害(汶川地震、水旱灾害等)、突发事故(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的严峻考验,彰显了较强的应变创新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更为复杂的局面、更为巨大的风险、更为繁杂的隐患。为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应对危机能力和引领创新能力。一方面,健全社会调控机制,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应对危机能力。一是健全社会治理机制。要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网格化,尤其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治理机制。二是健全利益维护机制。既要完善法定诉求表达渠道,又要全面推行网上信访和网络参政;既要建立健全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机制,又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利益矛盾调解机制。三是健全安全治理机制。既要将政府力量、市场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又要将传统方式与信息方式有机结合,还要将风险判断、风险预警、风险防范与风险治理有机结合,加快编制全方位、动态化、信息化、立体化的安全网络。另一方面,健全人才管理机制,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引领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人才是创新实践的主体,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提高党的引领创新能力自然应健全党的人才管理机制。要坚持党管人才方针,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流动的思想束缚和制度藩篱;完善待遇、税收、保险等激励政策,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城乡基层、中西部流动的政策体系,等等。通过上述具体措施,提高党领导发展的人才保障。

2.4 完善党领导发展能力的考核评价机制

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选准用好党员领导干部,前提是对党领导发展能力作出正确评价。所谓党领导发展能力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指以“党领导发展的绩效”为考核评价目标而设计的组织和制度安排。

2.4.1 健全“五维一体”的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挥棒”,是考核评价机制的基础环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导向、描述、评价、激励、约束和监测功能。新形势下党领导发展的绩效最终要体现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方面。因此,衡量党领导发展能力的指标构建要紧紧围绕这五个维度。当然,考评标准不能“一刀切”,应考虑地区、行业、部门、岗位的差异性,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

2.4.2 健全“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评价主体网络

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要建立“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评价主体网络。一是执政党自身。作为领导发展的行为主体,党要对自己的领导发展能力作出评价。二是广大民众。科学评价党领导发展能力必须顺应民主的时代潮流,将广大民众吸纳进考评主体网络。因为领导干部的是非功过、能力强弱、水平高低,广大民众看得最为清楚,也最具有发言权。在实际运作中,要把熟悉实况的群众、管理服务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纳入评价主体,以增强评价主体的代表性、广泛性和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三是“第三方”评价机构。与前两种主体相比较,“第三方”评价机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客观中立性,是考评党领导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在具体考评中要将三种主体有机结合起来。

2.4.3 健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方式是联结考评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纽带,是增强考评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因而是考核评价机制的关键要素。因此,当前在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建设中应尽快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诸如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战略谋划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等指标的考评,很大程度上要以定性方法为主;诸如凝聚共识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等指标的考评可采取群众认可度、满意度来衡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要设置合理的权重。定性分析要防止偏听偏信和独断专行,定量分析要倍加重视数据的真实性,积极开发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分类测量党领导发展能力的应用软件。

2.4.4 健全以考核评价结果为基础的刚性激励约束机制

其一,建立公开透明的考核结果公示制度。公开考核结果,既可给考评对象产生直接的精神动力或心理压力,也可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考评环境。公示方式既可采取传统的单位(社区)张贴式,也可采取多元媒体(QQ群、微信群)公告式,或者二者兼用。其二,建立及时灵活的考评结果反馈制度。考核结果反馈本身就是班子能力提升和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使评价客体认识到上级和群众对自身的要求,而且能使党组织制定针对性强的整改措施和教育内容。考评结果的反馈应及时、灵活,根据考核对象的特点选择反馈方式,以达到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的预期目的。其三,建立综合全面的考核结果分析制度。综合运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换届考察、任职考察等考评结果,全面分析政绩结果与个人奋斗、班子努力、环境因素等的相关性,定期形成分析报告,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信息库,为决策层选任和监管干部提供准确依据。最后,建立及时到位的考核奖惩机制。及时将考评结果与地方党委换届、党员领导干部升降奖惩和调整交流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激励功能和纠偏功能。

参考文献:

[1]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苗东升.自组织与他组织[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2):67-70.

[5]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MELVIN L.DE FLEUR.Mileston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M].Allyn and Bacon,199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猜你喜欢

领导能力发展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