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与中国开放道路的总结展望

2016-02-12

探索 2016年5期
关键词:发展

杨 柳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

1 对外开放的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的开放发展新理念不是凭空提出的,而是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理论,进一步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

1.1 对外开放是国内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中国渐进性改革的特点之一,是以开放促改革。对外开放引进了国际竞争因素,提供了外汇、设备、技术和营销渠道,还提供了市场经济的思想、经验和标准,给国内经济增添了活力和压力,给国内改革也增添了拉力和动力。

1.2 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绩

38年的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进出口总值从1979年的293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39 600亿美元,出口年增15%以上,进口年增近15%;新设立外资企业从1983年的430家增加到2013年的22 773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1983年的9.2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 239亿美元,累计达14 000亿美元。2008年我国出口额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吸引外资1239亿美元,为世界第二,对外投资为世界第三。38年平均出口额15% 以上的增长,带动了全国经济以近10% 的平均速度增长。国家外汇储备从1978年的3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43 000亿美元,远超各国,为世界第一①本文数据,除单独注明的外,均由作者根据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来。。

2 对外开放方面的思想碰撞与经验教训

回顾38年的对外开放史,可以看到,围绕要不要开放、以什么思想指导开放、怎样开放的思想碰撞,是相当激烈的。习近平的开放发展新理念既是对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经验及教训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这方面的思想碰撞的理论回应。

2.1 对外开放中价值观的碰撞与经验教训

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党中央拨乱反正,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开始把共产党的领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和我们党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包括后来的“三个代表”“以人为本”,成为改革开放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对外开放,也包括思想理论方面的开放。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走向未来》丛书为开端,学人们大量引进西方理论,开展中西文化比较,青年中出现“弗洛伊德热”“萨特热”“尼采热”。尤其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思想,被阐释为“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不仅作为经济理念,也作为社会价值观,对传统观念形成强烈冲击。在前苏联瓦解、冷战结束后,西方为一统天下,整合其国家、国际组织、资本和媒体的力量,大肆兜售其“自由市场、竞选民主”的“普世价值”和“学术规范”,并通过国际交流、合作研究、教育教学,从发布论文到推广教材,从留学培训到媒体宣传,推广数十年,俘获了相当一部分各国“精英”的思想。值得警惕的是,这一套在中国也很有市场,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在知识分子里影响很大,甚至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思潮。这种思潮主张所谓“宪政”和“普世价值”,对现行体制的批判发展到历史虚无主义,对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进行丑化污蔑。而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管理在这个方面一度较长期显得薄弱,党的理论队伍自身存在一些教条主义倾向和僵化问题,未能遏制西方价值观蔓延,使社会尤其是青年们的心理结构出现很大变化——很多人从集体主义转向了个人主义,而且缺乏崇高的信仰。

总体来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价值观碰撞,为党和国家纠正长期以来“左”的错误,推动改革开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其中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崇洋媚外等因素未能得到抑制,不断发展起来,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后果。

2.2 对外开放中的经济理论碰撞与经验教训

20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经济理论界反思计划经济,学习苏东和西方经验,尤其重视匈牙利的计划经济、南斯拉夫的社会所有制、苏联的改革、日本的高速增长、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与管理等等。通过学习、反思,强调了世界经济互补、合作与双赢、中西文化融合等,提出了抓住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的机会,“搭最后一班车”,搞“沿海经济大循环”等观点,为向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支持。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对外开放更迅猛推进,经济高速增长超出预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形成了体系。这期间,社会利益多元化迅速发展,资本力量包括国际资本力量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劳动力也在形式上实现了商品化。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批判资本的(尽管它以肯定资本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功绩为前提),而西方经济学是肯定资本的,我国学界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推进不力,因此,在经济理论界和教育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几被边缘化,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则大行其道。

西方主流经济学有两重性。一方面,它详细地描述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有上百种成型教材、无数种专业刊物,树大根深,学科体系完整。要发展市场经济,就需要其基本框架,不应全盘推翻。另一方面,它的某些假设前提代表西方国家的根本利益,对我们有误导。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实行浮动汇率以后,它演变为新自由主义,发展成为一套治国理念和政策,强力推行休克疗法,则变成披着经济学外衣的一种西方意识形态。

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两面性一度认识不够,缺乏警惕,放任自流,使新自由主义在很大范围内不仅“占领”了经济学界,而且“通吃”着社会科学,并强势影响意识形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

例如,一些经济学家照搬西方经济学的“比较利益和自由贸易”理论,论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意义。这在20世纪80年代有积极意义,但随着我国接近“充分就业”状态,仍固守静态的比较优势,就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而忽视自主创新,没有及时把庞大的储蓄和投资能力引导到创新上来。某些产业如飞机制造业,曾长期放弃自主创新,一味与他国合作,“以裤子换飞机”,延误了战略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又例如,一些经济学家照搬西方经济学的“金融深化与创新”理论,促进盲目引进衍生工具,任凭国际投行在中国金融市场呼风唤雨。2006年在股市暴跌时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将国有银行资产低价出售,仅仅3年后,股市暴涨,“战略投资者”马上还原为战略投机者,抛售离场,使我们遭受巨大损失。

此外,以市场化改革为名反对国家宏观调控、要求瓜分国有资产,以全球化为名不谈国家安全、反对自主创新等理论宣传,尤其是以“理性经济人”说法填补信仰真空,也造成很大混乱。我国不少对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有清醒认识的经济学家针锋相对,对其进行揭露与批判,并在论战中形成了与新自由主义抗衡的5个理论:动态比较利益论、自主创新论、经济安全论、战略产业论、国家干预论,使新自由主义最终不能形成垄断①参见杨帆主编:《非主流经济学家文选》,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

3 开放发展新理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也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五大理念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开放发展”理念,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求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3.1 开放发展是历史规律

习近平在主持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世界和我国发展实践所证明。”[1]这是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发展历史的深邃观察和深入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深刻地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能只靠本民族的力量。只有处于开放交流之中,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2]从“历史规律”高度对对外开放意义的更深刻揭示,也就更科学地说明了“开放发展”的必然性、科学性,说明了对外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2 开放发展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之后的首次视察,就是到我国开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并且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3]他同时还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

为什么开放发展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呢?因为,我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自然资源较少,经过30几年快速发展,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综合要素成本已大幅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已接近上限,整体上看,科技实力、管理能力都还不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用好用活国内与国际两种资源,在全球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因此,只有主动走出国门,开放发展,才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所以,习近平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1]

3.3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一条成功的经验

习近平在主持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1]他在主持中央“深改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又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4]这条成功经验说明,改革和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深化改革。例如,只有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包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才能构建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机制。只有构建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机制,才能进一步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3.4 对外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5]就对外开放而言,这个“新的重要关头”有什么特点呢?习近平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作了分析和回答。

从国际视角,习近平又从机遇与挑战两个方面做了论述。从机遇方面讲,“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6]。从挑战方面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7]。

从国内视角,习近平指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8];“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需要扩大对外开放”[1]。

怎么应对呢?用习近平的话来说,就是“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6];就是要“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7]。

3.5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近年来,习近平多次阐述过我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他讲:“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深化涉及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我们将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9]

我体会,我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有以下特点:

——向度要求更高。过去的重点是“引进来”,强调吸引外资,鼓励出口,单向开放为主;新战略则更加注重“走出去”,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表现为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领域要求更宽。我国对一般制造业的限制类条目从79条减少到38条,并有序推进服务业开放,尤其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外商投资研发环节。

——水平要求更高。将普遍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提供对外投资精准信息,简化审批程序。

——开放措施更新。战略布局上,要求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体制创新上,要求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反对保护主义更坚决。习近平明确表示:“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性政策,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同有关国家的经贸分歧,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10]

——法制保障更健全。要求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高效的行政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开放发展提供更健全的法治保障。

——主导影响更扩大。要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制度性和规则性话语权,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中,要更加注重做国际经贸规则的参与者、引领者,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3.6 “一带一路”战略是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是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7],是震古烁今的宏伟构想。“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2013年)[11],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既能提高我国能源资源保障的水平,又能带动我国的技术装备、优势产能和技术标准输出去,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和经济升级。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结合点。

3.7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讲:“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2]2014年7月,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坚持开放精神,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相互经济合作,培育全球大市场,完善全球价值链,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12]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金融问题、生态问题、反恐问题等,更是单个国家或者局部的国家联盟所不能解决的“全球问题”。在“地球村”中,各国只能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深刻揭示着当代世界特点,强调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发展”理念,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宣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结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和要求。

4 “厚植开放”必须把握的三大问题

2016年初习近平考察重庆时,强调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13]。要“厚植开放”,必须把握以下三大问题。

4.1 寻求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4.1.1 中美两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改革开放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1978年中国的GDP只占世界的2.32%[14]。经30几年高速增长,2015年占世界GDP的比重达到15.5%[15]。同时,与美国的差距明显缩小。美国学者阿文德预测2030年中国GDP将成为世界第一,比重约25%[16]97。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致力于实现和平崛起,而不会走西方霸权的老路。然而,中美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引起美国和亚洲个别国家的疑虑和害怕。美国不愿接受中国成为平等伙伴,它正在判断自己主导的全球秩序还能在多大程度上容纳中国的持续发展。

4.1.2 中美两国间确实存在结构性矛盾

——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不同。美国之所以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是有潜台词的。这就是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中产阶层随之强大起来,产生民主要求,会按西方政治体制搞多党制。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美国是老牌发达国家,中国是新兴发展中国家。

——经济结构不同:美国以金融服务业和知识产权为主要盈利模式,中国以实体经济为主。

当然,中美也存在共同利益:对全球秩序有基本认同,希望国际环境保持总体安全,维持全球经济持续发展,有着博弈式共生关系。中国不反对现存国际秩序,是参与现存国际秩序受益者。

4.1.3 两国关系目前高度复杂

中国近年来的政治走向明显地与美国的预期相反。中国的发展本身在改变全球秩序和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就需要“再平衡”。美国战略学界正在讨论中美关系是否处于转折点,表达出要遏制中国的普遍意向。美国“以拉为主,以压为辅”将中国纳入其轨道的战略基本落空,要换成以压为主。其主导的“TPP”把中国排除在外,被称为全球“ABC”战略,即“Anyone but China”——除去中国谁都可参加。2010年东盟与中国建立“10+1”自贸区以后,美国在亚太区域多个地点制造“溃疡面”,还授权美国太平洋舰队到南海,用军事力量虚张声势,制造“可控紧张”。2016年菲律宾在美日支持下制造南海仲裁案,以激怒中国。

思想舆论上,美国不断用“修昔底德陷阱”对中国进行讹诈①2012年以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爱利森一再用古希腊处于支配主导地位的斯巴达出于对不断崛起的雅典的恐惧,先发制人将其打败的典故,来描述中美关系。,言外之意是如中国不能让美国放心,美国可用战争解决问题。2016年美国兰德公司发布报告,预测中美在南海开战的结果是美国小损、中国大损[17]。

4.1.4 通过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管控矛盾冲突点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我国外交布局中占有特殊重要位置的中美关系,习近平在2013年访美时用三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10]。这三句话,也就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内涵。“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做竞争性的合作伙伴而不做全面对抗的生死对手,亦即通过对话与合作而不是对抗与冲突,来妥善处理客观存在着的结构性矛盾和分歧。“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国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各自的核心利益。“合作共赢”就是要树立全球利益共同体思维,在利益追求时以共赢取代独占。

4.2 在深度融入国际经济中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

4.2.1 努力拓展我国开放发展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呈现以下基本特点:由单向对外开放,变成互相开放与融合;开放向深层次、全方位发展;经济发展动力由出口导向变成内需主导,进口增长率超过出口;海外投资在增量方面赶上引进外资;接受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思想和经验,从单纯模仿吸收变成融合创造;中国的商品、货币、资本和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参与国际游戏规则;中国的发展经验为世界所重视,产生世界性影响。要厚植开放,就应该使这些新特点得到进一步拓展。

4.2.2 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制度性和规则性话语权

国际经贸秩序既然不能绕过,就应积极参与,否则就会被边缘化。尽管有人想通过“TPP”等孤立中国,但只要妥善应对,以庞大人口、市场规模和国家实力为雄厚基础,任何像样的全球和亚太协定,都不可能真正把中国排除在外。只要积极参与,中国就能影响游戏规则。厚植开放,中国可直接与美国打造经贸版的“G2”框架,同时加快与东亚经济体实质性区域合作的进程。

4.2.3 加快建设上海等自贸区

要厚植开放,必须推行国际通行的“负面清单管理,准国民待遇,司法公正”的自由贸易区制度,推动国内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要在自贸区内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上海自贸区建设好了,可规避香港金融风险,具有国家金融安全的意义,尤其要重点建设好。

4.2.4 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地位

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客观过程,要世界各国愿意接受才行,只能循序渐进。可通过贸易结算、货币互换、批准外国人以人民币投资A股等方式,鼓励人民币出境到世界各国。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目前占11%,仍需扩大份额。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应在不久超过英镑和日元,再超过欧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货币。这是由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决定的,应该积极推进。

必须明确,国际规则并没规定成为国际货币就必须实行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兑换,而只要求贸易项目自由兑换。国内外学术界和舆论连续数十年压迫中国放弃资本项目管制,可看出“话语权”的重要。中国对此只在暗中使劲,在桌面上总是挨批,抬不起头来,应改变这种局面。

4.2.5 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

美元的强势从2012年开始,可能延续到2018年。美国加息的预期,造成各国资本流入美国,几个发展中大国2013年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中国资本也大批流向美国。2014年人民币结束了17年升值的历史。在贬值预期影响下,2015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从42 000亿美元下降到32 000亿美元;2016年初国际评级机构降低了中国的信用级别。中国面临的国内外金融风险,非往日所能比拟。要厚植开放,中国政府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制止外汇储备流出。如不能消除人民币贬值预期,就需加强外汇管制,控制外汇储备外流。

在强化国家干预、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如何深化改革、激发民间投资的动力,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4.3 实施好“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

4.3.1 “一带一路”战略的地缘政治意义重大

孙中山1918年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要建设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网的设想,而“一带一路”战略则提出了以3条“欧亚大陆桥”为骨干的更宏伟设想。其更深层目的不仅是共同开发建设和输出我国过剩产能,而且是要打破西方的霸权战略。美国的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里,认为美国要极力防止欧亚大陆上的中国、俄罗斯、中部、西部这4个板块互相贯通,才能保持美国的世界霸权。这从反面证明了欧亚大陆贯通的地缘政治意义。因此,厚植开放,关键是要实施好“一带一路”战略。

4.3.2 “一带一路”存在地缘政治风险

“一带一路”存在着等级不同的地缘政治风险,应该清醒地分析与认识,尽量规避。“一带一路”路径设计有三条重点路线,应考虑不同的地缘政治风险区别对待:

第一条,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海岸。沿线重要国家多与中国交界,国家关系较好,美国很难插手,是地缘政治风险最小的地区,可优先布局建设项目,尤其要获得中国急需的水源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第二条,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此线重点地段在中东,而该地区各世界大国和地区大国都在插手,谁也控制不了;伊斯兰极端主义又盛行,形成巨大权力真空。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缘政治风险最为复杂的地区,要审慎推进。

第三条,经东南亚、南亚至印度洋。中国东海、南海海域为美、日等和我们必争之地,是地缘政治最具爆发点的地区,但此线又是中国海上贸易大通道,因此,也要重点推进,同时要大力发展海空军以保障之。在这条线路上,也可发挥陆上优势,克服沿途一些国家的阻力,从中国西南各省建设到泰国、缅甸的铁路、高速公路及油气管道,到印度洋建立出海口,绕开美、日太平洋围堵,是中国成为海洋大国的捷径①参见国家发改委等:《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5-06/08/c_127890670.htm。。

4.3.3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要与国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提高我国经济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意义重大。而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要求加强东中西部省际间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国内产业合作关系,合理引导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而且要求建立“一带一路”的国际产业合作关系,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业链调整延伸至其间的巨大国际市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三去”中去产能、去库存的目的。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既是深化改革的重大措施,也是扩大开放的重大措施。

在“开放发展新理念”指导下,中国一定能够实现历史性的对外开放新目标,引领世界潮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N].人民日报,2014-12-07.

[2]2015年习近平传播五大发展理念的足迹[EB/OL].(2015-12-20).http://www.ccln.gov.cn/hotnews/166488-3.shtml.

[3]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N].人民日报,2012-12-12.

[4]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EB/OL].(2015-10-13).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0/13/c_1116812201.htm.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2-12-17.

[7]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6(1):3-10.

[8]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4-11-07.

[9]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重要演讲[N].人民日报,2013-10-08.

[10]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EB/OL].(2015-09-22).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9/22/c_1116642032.htm.

[11]“一带一路”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 约占全球29%[EB/OL].(2014-10-21).http://www.chinanews.com/cj/2014/10-21/6699000.shtml.

[12]习近平对世界如是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1-23.

[13]习近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EB/OL].(2016-01-0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06/c_1117690488.htm.

[14]历年美国、日本、中国GDP占世界比重变化一览[EB/OL].(2014-10-1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012/21/19204025_416408175.shtml.

[15]机构预测:去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15.5%[EB/OL].(2016-03-10).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03/8683287.html.

[16]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大预测[M].倪颖,曹槟,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17]兰德公司报告:中美开战[N].环球时报,2016-08-02.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