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2016-02-12赵丹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武德武术中华民族

赵丹

论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赵丹

中华武术是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流传下来的瑰宝,武术具有广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被引入高校,在体育课中的开展,能够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精力撑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在高校进行武术文化教学,对弘扬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且不可替代作用。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等方法将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作了论证剖析,认为武术文化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民族观念、民族凝聚力、爱国热情等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为进一步传承与发扬民族精神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武术文化;大学生;民族精神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断创立并形成的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然而,现如今的大学生们受到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忽视了传统文化对建立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武术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把大学生武术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在大学生的体育课堂中有效地统一起来,把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不断地将武术道德文化教育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且不可逾越的作用。同时,为了响应社会发展的必要需求,使得公正、民主、自由、平等、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体现出来。其中,公正、平等、爱国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民族精神的前提。

1.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

1.1 武术文化的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由中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开展过程中构成的,这种文化是中华民族贫苦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人民生存的手段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发展文化教育、传承民族精神。武术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时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并形成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依据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作为理论基础,以攻防技击、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为鲜明特点的运动。在武术文化中,武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然而作为新时期的武德,内容则有所提升,即现代我们提倡的武德,不仅要把习武连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而且还要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武术基础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术道德思想。要求习武者树立高远的理想,为祖国争光;做到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生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自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需要的大学生[1]。

1.2 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在长时间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文化、高尚思想品格以及坚定思想意向的集中体现。在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发愤图强的伟大革命精神。其中包含自强不息的精神、礼敬守法的精神、忠诚报国的精神、团结宽容的精神、节俭廉洁的精神、重诺诚信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大学生们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社会主义的长远历程中,我们必须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前进方向建设极为重要的职责。民族精神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时刻影响着人们,以强大的精神作为动力,一直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1.3 武术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联系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现如今的大学生们大多数都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想法,认为时代在发展,没有必要追求陈旧的东西,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然而,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学生们应该把目标放得更长远,用创造的眼光去展望未来。在树立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武术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都同时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两者之间必然就存在了不可分离的关系。武术文化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民族精神又间接的制约着武术文化的发展,二者之间就相当于鱼与水的关系,彼此不可分离。武术文化同时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制约与指导。只有对武术文化深入地了解与学习,学习其中自强不息、不卑不亢、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发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使他们充分地体会到武术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

2.武术文化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2.1 规范大学生的行为

武术文化最初都是以最基本的礼仪为基础,这就促使我们大学生相互之间都能以礼相待。然而,现如今由于西方形形色色思潮的涌入,使得当代的大学生们都陷入了一种个人主义思想等。为此,对大学生进行武术文化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必须以武术文化教育为基础,加强大学生对武术文化的深入了解,从而使他们理解武术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起到的作用。俗语说“未曾习艺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习德”[2],具体表现为生活要俭朴素淡,戒酒避色;为人要学会谦让,尊重教师,待别人要慷慨、谦逊,诚实守信;处世要遵守礼仪,对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尊重与关怀,团结民族互相帮助等,这是传统武德的重要基础[3]。这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起到了规范的作用,使大学生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都保持一种以礼相待的品德,做到以礼始、以礼终。

2.2 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与另一民族内部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也是推动各民族向前发展的一种内部力量,它是在各民族历史文化悠久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又给予各民族的历史和发展以最大的鼓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民族凝聚力,那么他就缺乏了前进的斗志与动力。现如今,随着改革的开放,大学生的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相对都比较低下,使得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还不是相对的了解,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然而,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就形成了一种划时代的意义,使他们在无形中都能体会到武术的存在,把武术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并且,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应不断加强大学生公正、平等的民族观念,发扬诚信、友善的爱国主义情怀。

2.3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豪感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都以自己国家的某个人或是某件事而引以为豪的一种自我归属感。它是中华民族进步的前提,然而,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根基,担任着培养新时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大学生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接受者与传播者,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民族精神,能否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其能够主动迎接时代严峻的考验[4]。为此,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他们为有这样一个民族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能够时刻牢记祖国的光荣使命。

2.4 扩大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一种,不能仅把武术作为纯粹的武术体育项目对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文化的不断前进,要把武术提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进行发掘、整理、创新,与时代、与世界接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使之成为培养人格、提升个人素质、培育民族精神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使中国武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6]。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在任何文化中都能体现出来,勤劳勇敢的中华人民使我们有理由对民族感到骄傲与自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中华传统民族的口号,号召每一位大学学子都应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中一种,我们应当以身作则,不断发扬爱国主义情怀,使得武术走出家门、走出国界、迈向世界,提高武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国际的舞台上多展示中华儿女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挑战自我的顽强精神,从而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使武术文化一直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处于顶尖位置。与此同时,武术文化又与我国传统的许多项目相连接,集娱乐、休闲、健身、健美与一体,不断发挥原有的作用,为创造新形式的运动项目建立一定的基础。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日益蒸蒸日上,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促使人们不得不学习新的内容,以此来填充自我内心的不足,集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够站得住脚跟,把修养身心建立美德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自强不息是审美教育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论遇到任何的艰难险阻,都不能忘记祖国给我们带来的荣誉,应牢记历史使命,走在世界的巅峰,把我国的民族文化不断地引入世界的前列,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3.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3.1 加强武术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以爱国主义为中心思想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也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和最崇高的道德要求。武术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然而在大学生的眼中却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从而促使在高校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武术文化教育,使他们从最最基础的内容开始学习。加强高校武术教育,首先应加强对武术文化的教育。武术文化又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即健身功能、修身功能、医疗功能、自娱功能和经济功能等。武术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为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肺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修身方面,培养了人的勤奋刻苦、发愤图强的精神,并且养成了谦逊谨慎的态度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医疗方面,武术具有特别的疗效,可以提高肌肉骨骼系统和脏腑经络的功能,同时还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在自娱方面,可以通过简单的武术动作,锻炼自我的技艺美和意境美,从而产生健体的效果;在经济方面,不仅能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而且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利用武术特有的竞技特点,可以开展相应的经贸活动,让武术融入到人们的生产活动中。武术是以健身、健美、修身、养心为一体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困难时期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自信心,应与人的思维模式、道德情操融为一体,加强对国家的热爱。

3.2 加强武德教育,继承传统美德

武德,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常说的武术道德,是每一个习武之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的道德准则。武德中包含了我国传统的美德,即仁、义、理、智、信;它是以信为最基本的,认为其他都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之上。然而,武术在高校中的开展,首先取决于学生对武术道德的理解与认识,应该在开展武术教育的同时,以开展武德教育为基础,加深对武德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连贯性的教学模式。把加强武术道德教育作为继承传统美德的一种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德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创建和谐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武德,是集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精华。在武德精神中,充分表现出其独一无二的武术精髓,并以此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全且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等高尚的精神,希望能通过武德的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完善,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精神的高度和谐统一。

3.3 加强武术段位制在高校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发展,认为只有具有健康良好的体格,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发挥最大的潜能[7]。在当今的体育项目发展中,段位制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开展保障。例如围棋、跆拳道等体育项目都是以段位制来进行该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发扬。然而,武术作为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一种也不例外,它也具有段位制。在高校进行武术段位制的融入,更深层次地深化了武术的发展。在学习生活之外,大学生们很难有机会练习武术,当然也不会对武术产生兴趣,这就使得在高校教学中开展武术段位制很有必要。应该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发扬武术文化与武德教育,在高校中通过有关武术项目的比赛活动对武术段位制进行传播。

3.4 加强武术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现如今,随着武术段位制的融入,武术的文化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许多国人都不断地自行学习,希望能够提高自我的品质,在提高品质的同时提升自我地品味。一个人的品德是否高尚,取决于一个人的自我修养,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养,那么一定就具有高尚的品德。作为一个国人,都应以良好的品德提升自我修为。对于大多数的外国友人,他们虽然对武术并不陌生,但是他们没有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内涵。我们必须做到用文化与他们进行交流,把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武术的优良传统。在国外举行有关武术活动项目的比赛,使他们能够参与其中,并体会其中的奥妙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4.结语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将武术文化教育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必然会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使得我国的文化教育更上一层楼。从而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加深了对武德中的仁、义、理、智、信的理解,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起到积极的感化作用。

[1]蔡钟林、周之华.武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1.

[2]徐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90.

[3]蔡钟林、周之华.武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

[4]霍圣录.高校武术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J]当代青年研究.2012.10.

[5]郭志禹.武术民族精神内涵研究,邯郸学院学报[J]2009第3期.

[6]郭玉成.武术的属性[J]上海武术学院体育学院.2004.

[7]圣录.高校武术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当代青年研究[J]2012.10.

[8]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9]李印东.武术释义[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0.16730 /j.cnki.61-1019/g8.2016.10.034

赵丹(1992-),女,汉族,陕西临潼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武德武术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