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长三角物流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2016-02-12韩永燕肖文清

质量与标准化 2016年6期
关键词:物流业长三角标准化

文/韩永燕 肖文清

浅谈长三角物流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文/韩永燕 肖文清

本文从长三角经济现状和物流标准化建设在长三角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结合长三角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突破体制障碍、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长三角物流标准化建设的举措。

长三角 物流 标准化

经济发展,物流先行。在国际上,物流业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基础性产业。物流业较发达的地方,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无论是欧洲的阿姆斯特丹、北美的旧金山还是我国的上海、深圳、香港,都是以发达的物流业吸引大量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典范。可以说,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与区域物流之间的良性互动,往往能更有力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物流大多自给自足。事实上,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方式,会导致物流装备不能物尽其用,专业物流人员等资源难以合理流动。近年来,为应对经济发展需要,物流逐步向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方向转变,各地兴起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热潮,物流标准化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如何认识物流标准化建设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区域经济现状出发,以有效措施发挥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作用,成为了长三角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长三角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带,总面积约为99 600 km2,人口约7 500万,囊括上海,江苏南京、无锡、苏州、扬州、常州、南通、镇江、泰州,以及浙江杭州、宁波、绍兴、舟山、湖州、嘉兴、台州在内的16个城市。各城市物流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交通便捷,物流业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1. 长三角物流业发展优势明显

从海路看,长三角濒临东海,位于我国南北沿海线中央,由上海、宁波和张家港等组成的港口群构成了我国最大的沿海沿江港口群,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是我国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从陆路来看,长三角运输路网密集,覆盖率高,长三角有15个城市均处于“三小时经济圈”内,苏浙沪物流联动效应刺激了长三角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从航空看,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一体两翼”,已成长为世界排名第三的航空枢纽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长三角经济与物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长三角物流标准化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

① 体制性障碍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下,长三角各地区物流管理各自为政,形成了地区分割、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状态。加上物流标准不一致,没有形成统一高效的协调机制,往往因地方利益导致协调不力,跨区域、多形式联运物流效率不高,而且,物流大系统内各分系统由不同行政部门分头管理,基本执行各自的行业标准,给物流大系统内各环节的配合和衔接带来较大难度。

② 物流标准化意识淡薄,标准滞后。市场经济中,技术标准通常应行业需求而生,在良莠不齐的物流企业中推行物流标准化,难度较大。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的标准化建设需求还未形成规模。虽已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国家标准,但标准还有待完善。如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超过1 200个,英国现有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 500个,而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标准不足100个,而且这些标准在应用推广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物流业发展。另外,起步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我国的物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不高。目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物流标准所占比例较低,这为我国参与国际贸易带来了障碍。

③ 人才匮乏影响了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和物流管理思想诞生较晚,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整个社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国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匮乏。目前,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真正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能适应物流标准化建设要求的专业人才不多。

④ 复杂的外部环境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在传统行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物流,运营情况参差不齐,效率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影响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竞争趋势明显。大北京规划进一步加快了京津冀发展,珠三角与香港、澳门的一体化发展,为珠三角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为长三角带来严峻挑战,这要求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要加速形成,长三角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快。

二、物流标准化建设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标准化促进一体化。物流标准化建设是引导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物流接轨,并融入全球一体化建设的最佳途径。统一的标准是合作的前提,只有标准化才能实现一体化,才能将各个分散的物流运营板块整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推动长三角物流业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长三角生产力发展快速,进出口量增加迅猛,带动了区域对物流标准化服务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量的增加,更由量向质转变,体现在物流的多元化和用户对标准化服务需求的增长上。特别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营以来,随着跨境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多形式物流联运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进一步明确了物流标准化建设在促进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实现了物流标准化,才能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有效地实施长三角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长三角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国际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衔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赢得通行证。

在长三角全面合作统一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使物流标准化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成为标准化机构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加快长三角物流标准化建设步伐

区域物流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物流活动,与企业物流相比,区域物流侧重于同一区域经济带内城市之间和不同区域经济带之间供求各方的物流活动一体化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区域物流最优化。

目前,长三角已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但几乎区域内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和物流中心,空间分布不合理,条块分割严重,物流业发展处于低水平增长状态。长三角作为多物流中心的区域,应从全局出发,加快物流资源整合,各地要扬长避短,避免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1.建立长三角联动机制

长三角两省一市各相关主管部门应以大局为重,树立“长三角物流标准化建设一盘棋”的理念,制定统一的物流发展规划和各相关城市的物流定位,整合物流资源,深入推进苏浙沪区域合作,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推广,构建长三角物流标准化公共信息平台(网络载体),帮助长三角物流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抢占市场先机,积极培育品牌物流企业,构筑现代物流人才和物流标准化科研基地,加快长三角物流标准化建设步伐。

物流运营的显著特点是跨区域、无边界。比如江苏的车辆在完成一系列物流任务时,可能要从江苏经上海到浙江,如果各地政策、收费、标准不一致,会给企业物流带来影响。而物流本身还是一个系统工程,跨行业,牵涉生产、流通的方方面面,各行业之间的政策匹配与否也关系到物流运作是否顺利。跨区域联动,通过三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联盟的交流沟通、统筹协调,及时破除物流业发展中的各种障碍,创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事实上,长三角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早已开始。2007年8月,苏浙沪制定了《关于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确定了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发展物流市场、优化物流发展环境三大重点。2011年召开的“长三角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要求进一步健全合作平台,完善连接检验检疫、海关和物流企业等在内的长三角现代物流公共电子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2014年,“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暨中国(江苏)长三角物流发展与合作论坛”召开,来自苏浙沪物流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及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围绕“创新驱动下的物流发展”主题,相互交流,合作互动。2016年,“第十届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暨长江经济带托盘循环共用推进大会”召开。大会以“沿长江经济带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为主题,对过去两年上海在物流标准化方面的试点和推进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对试点领域的新模式“超级营运服务中心+前端卫星服务中心 ”托盘循环共用模式进行了提炼。会议还发布了《上海市物流标准试点发展报告》,33家物流行业协会签署了倡议书,发起成立了长三角经济带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联盟。联盟将致力于宣传政策标准,交流各省市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的做法和经验,在沿长江经济带省市推动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

2. 尽可能地统一长三角物流运营标准

长三角应将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来看待,从整体出发,制定系统内部各环节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各种标准的配合性,谋求物流大系统协调统一,并加强信息标准化研究,搭建相互联通、数据兼容、格式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实现长三角物流诚信互认和协调机制。

3.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

国际贸易最终要靠国际物流来完成,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尤为重要。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的衔接。澳大利亚的车辆装卸速度非常快,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采用国际统一的物流标准。可见,在制定物流标准时要具有世界物流一体化的眼光,立足国内,着眼国际。加强物流标准化与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接轨,力求让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体系一致,减少国际物流衔接过程中的技术难度,降低因标准不统一带来的损失。

4.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是长三角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如前所述,目前,真正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非常少,而现代物流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显而易见,这就要求长三角各城市要树立“人才兴业”的意识,加快培养能适应物流标准化建设要求的高水平、高层次的现代物流策划和管理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用人环境吸纳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让人才在助推长三角物流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014年7月,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和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在北京、上海、广州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选择石家庄、杭州、南京、东莞等11个城市为2015年物流标准化试点,促使标准在更广范围内实施,提高标准应用的通用性、协同性和一贯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试点工作的带动性和辐射作用,促进提升区域标准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可见,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物流正成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各地区、省市间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长三角必须要顺应情势发展,结合区域物流发展现状,积极研究可行性措施,加快推进长三角物流标准化建设步伐,才能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中抢占先机。

[1] 董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33.

[2] 王莉.物流学理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3] 王勇.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2009,23(10):85-89

[4] 赵娜,戚方亮,周昌林,等.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F].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2):113.

[5] 上海标准化.长三角地区标准服务合作迈入实质性进展[J].上海标准化.2005(6):2.

[6] 万腾飞.现代物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分析[J].物流管理. 2012:1-3.

[7] 马立宏,张文杰.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中国流通经济,2002,16(4):14-16.

(作者单位:上海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信息专递——

山东省大力推动品牌建设

6月16日,以“创新·创优·创品牌——山东经济由大到强的战略选择”为主题的山东省品牌建设大会在济南召开。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强调,在创建自主品牌过程中,要发扬工匠精神,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要更加注重标准建设,增强企业标准话语权;要持续创新、突出特色,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山东品牌建设,应该厚植齐鲁文化基因,搞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加强对传统老字号的传承,形成有助于品牌发展的社会文化积淀;要始终以消费者为核心,尊重消费者。

目前山东省在品牌建设方面,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度可谓前所未有。在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还专门把“强化质量品牌引领作用”作为产业调控引导的第一条政策工具,提出了具体措施。

会议要求省内各级政府、各类企业认真吸收和借鉴各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着力提高创建、维护、传承品牌的素质和能力,推动山东品牌建设再上台阶。

From the status and role of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situation and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y, and combin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s logistics developme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asures on Yangtze River Delta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aspects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system obstacle, developing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ing talent pool, etc.

Yangtze river delta;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猜你喜欢

物流业长三角标准化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标准化简述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