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突发事件防控策略研究

2016-02-12张海川张竹锦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预案突发事件应急

张海川,张竹锦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学院,太原 030031)

高校突发事件防控策略研究

张海川,张竹锦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学院,太原030031)

高校突发事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及学校的声誉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影响高校突发事件防控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心理干预功能及动员功能,通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强舆论引导和信息沟通交流,不断提高高校对突发事件的防控能力,以推动高校稳定健康发展。

高校;突发事件;预防控制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危害呈现不断加大的趋势,如果控制和引导不力,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学校的良好形象,甚至带来政治、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有效地做好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就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对高校安全稳定带来的影响

高校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在高校内突然发生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校园或者社会稳定发展带来威胁和损害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高校突发事件通常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是突发性。高校突发事件往往以一种无法预知和无法避免的方式出现,突如其来常常令学校不知所措。高校学生人数众多,校园内既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也有本科生或专科生,直率热情、有朝气是他们的优点,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也是这一年龄段人们的普遍特点,加之不少高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与周围社会人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种种因素的存在极易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在突发事件中,主体通常是高校学生,他们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也是突发事件的受害者,如果学校缺乏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平时不加强对学生们的心理教育和相关训练,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其结果常常出人意料、无法预知。

二是频发性。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承受的生活、学习、就业等压力越来越大,加之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不断冲击着学生们尚未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高校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学生重大失窃或受骗、打架甚或是群殴、离校出走或失踪、自虐自残或自杀、交通事故、溺水、猝死等。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对部分心理敏感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学生极易造成巨大的冲击,如果学校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加以引导,极有可能使该部分学生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

三是敏感性。高校集中了大批有知识、有思想、有热情的年轻学生,这也是高校突发事件有别于社会上突发事件的一个显著特征。一方面,该群体通常对新事物的反应与接受能力较快,嗅觉敏锐,思维活跃,普遍关注社会发展,对非常规事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理,并表现出这个年龄段人们特有的热情和冲动,在年龄、心理、能力、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另一方面,该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大多数人缺乏社会经验、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其理性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特别是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还较弱。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高校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往往表现得非常敏感,极易受到冲击和影响。

四是扩散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极易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迅速传播和扩散。现如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高校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论坛、微博、微信、QQ空间等平台完成社交活动,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其传播速度令人难以想象。尤其是事件发生后,由于人多口杂容易使歪曲事实真相、有意凭空捏造的信息通过网络到处扩散,如果高校管理者不在极短的时间里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局面,很容易使“小事件”变成“大事件”,在短时间内造成难以控制甚至是难以收拾的局面。

由于高校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因而遇到突发事件时,他们容易慌乱,更容易受人煽动,不仅对自己的生活、学校的秩序带来损害,为继发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而且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发展也带来了挑战。总体来看,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高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为平复事态,常常不得不中止正常的教学秩序,全力以赴地处理突发状况,不仅会给学校整体工作带来损害,而且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一旦学校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在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将会对学校的声誉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其次,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一旦出现突发状况,除了对部分学生造成人身伤害外,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突发事件的发生,会造成一些学生思想认识和价值评判标准的混乱,甚至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极端行为,造成群体性恐慌。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出于自保心理,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所提倡的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偏差,不少学生会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以及行为准则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该群体的健康成长。

再次,冲击学生的心理防线。突发事件会对学生的情感造成巨大的冲击,如果高校不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从阴影中走出来。一些重大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后果,通常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解决不好会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精神崩溃。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尽最大努力降低突发事件对学生及社会的影响。

二、影响高校有效防控突发事件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针对突发事件频发的现实状况,各高校都积极开展危机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校园的和谐稳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仍然有一些因素在程度不同地制约着高校防控突发事件的效果,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这些风险点,极有可能使一些小隐患发展成为大事件。

(一)专门性法律法规欠缺

目前,我国在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体系中,尚未制定与其相关的专门法律。近些年来,为应对突发事件,在国家层面上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年)等,教育部于2009年也制定出台了多项应急预案,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育系统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教育系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此外,公安部、卫生部等部门也出台了一些与突发事件相关的法律规定。以上法律法规虽种类繁多,但由于在立法上缺乏良好的规划和统筹,对法规的设置和权力交叠之处没有作出有效的清理,使得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法律适用上出现困难。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完善

高校防控突发事件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急预案的完善程度及可操作性。一些高校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订的应急预案宏观空洞脱离实际,常常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国外研究成果表明,完善的应急预案,会明显降低处理突发事件所付出的时间和成本。这就要求高校在制订应急预案时,要防止预案过于原则化,缺乏针对性。在具体实践中,不少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往往是工作人员根据工作经验或者从互联网下载资料等整理而成的,缺乏严格的专家论证和评估;有的高校应急预案内容虽然较全面,但在演练时仅仅停留在如何报警、联络等方面,实际效用不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能够促进师生进行有效沟通,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思想政治影响的实践活动,它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和防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或缺乏实效,是当前导致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关调研数据显示,目前高校中有一多半学生对于校园突发事件缺乏真正的认知,警惕意识低,不少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表现出不成熟、不理智,甚至会出现应激行为。同时,安全教育的缺失、危机实践教育的不足,也是突发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不少高校虽然印发了安全教育手册,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进行过理论灌输,但并没有将安全意识教育落到实处,学生们多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学习,并没有真正地融会贯通。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防控对策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校外部运行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管理上的不足和学生自身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对症下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心理干预功能及动员功能,在认真研判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防控对策,力争将突发事件消灭于萌芽之中,以维护高校的稳定有序发展。

(一)关注思想动态,提高预防能力

高校的安全稳定,关乎师生的生命财产,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乎高校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稳定。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做好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高校领导、党政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建立密切联系制度,通过谈心、班会、QQ交流、微信交流等多种形式,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引发事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同时,要重视对高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程序意识,使他们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能够自觉地拿起法律武器表达自己的意见,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加强舆论引导,维护校园稳定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及早了解问题的发展动态,及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导,可以避免事态的扩大,减少负面影响,使学生们尽快摆脱突发事件带来的恐慌走向正轨。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发事件发生后,流言不胫而走,校园内外议论纷纷,更有甚者会捕风捉影扩大事态。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应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不逃避不隐瞒,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及互联网、微信平台、QQ平台等新媒体,让学生、家长、社会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突发事件的起因、发展进程及处理方法,对一些不实传言进行回击,以消除学生和家长的疑虑,稳定学生情绪,减轻突发状况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平复学生受伤害的心灵。对于有心理问题特别是经过SCL-90等心理测试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要作为重点测查人群进行跟踪和心理治疗,使其“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消除压抑、忧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高校应配备专业的设备和心理咨询师,由专人负责对学生进行信息收集,科学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旦出现棘手问题,应及时将其移交给心理咨询部门,由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康复。

(三)加强信息沟通,实现制度整合

研究分析近年来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典型案例不难发现,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及由此导致的与家长、师生及舆论媒体缺乏良好的沟通,是目前众多高校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认真分析和反思突发事件发生和处置过程中的深刻教训,并加强校园内部的信息沟通交流,促进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创新,也可为其他高校及以后突发事件的防控提供经验借鉴。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工作主动性,积极加强同保卫、后勤等校内管理层人员的信息交流共享,为管理层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完善服务、调整政策、加强管理提供帮助,尽最大努力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带来的损害。再次,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动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一整套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实际的工作制度和组织制度,以完善的制度推动高校突发事件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1〕李余华,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7.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冯耀明

G647

A

1009-1203(2016)04-0099-03

2016-06-23

2015年度山西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

张海川(1966-),男,山西盂县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学院书记,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竹锦(1988-),女,山西吕梁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预案突发事件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