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相异、相通与互鉴——解析当代中国社会、美国社会与欧洲社会

2016-02-12张艳涛张晓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美国梦中国梦

张艳涛张晓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相异、相通与互鉴——解析当代中国社会、美国社会与欧洲社会

张艳涛张晓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梦想体现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内在精神的缩影与表征。过去一百多年来,“美国梦”和“欧洲梦”以其强大成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移民者,随着中国“和平崛起”,“中国梦”日益走上世界话语舞台,成为政治家、学者和民众热议的话题。“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或奋斗目标,探寻三者之间的相异、相通与互鉴,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思想课题。

[关键词]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

哲学、人学、能力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和力量转移理论;

张晓(1991-),女,福建龙岩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梦想体现和表达了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内在精神的缩影与表征。“梦想是一种理性的想象,是一种构想,包含着明确的追求目的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最根本的是它通过努力可以实现。”①一百多年来,随着美国的“强劲发展”和西欧的“联合自强”,使得“美国梦”和“欧洲梦”广为人知并令一些人梦寐以求。如今,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梦”也逐渐走上世界历史舞台,成为政治家、学者和民众热议的话题。不管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欧洲梦”,都深深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社会文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探寻三种梦想的相异、相通与互鉴,对于解析中国社会、美国社会与欧洲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的内涵解析

1.中国梦。从历史上看,“中国梦”源于中国历史的巨变。古代中国是“辉煌中国”,近代中国是“没落中国”,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沉沦。从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从现实上看,“中国梦”的提出,是过去中国发展逐渐掌握世界历史“力量转移”趋向进而掌握自身发展命运而日益自信的表现,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崛起。从未来看,“中国梦”是渴望未来中国积极掌握世界历史“力量转移”趋向,并进一步提升核心能力的一种自信表达。“中国梦”既强调国家、民族与人民之间的责任关系,也强调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公民个人幸福与自我实现的相互依赖性。因此,阐明“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关键是把“中国梦”置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个人发展”三个维度有机统一之上,注重能力建设,阐明中国价值。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自立、自强、自爱。从“主体”视角解析“中国梦”,它是人民的梦;从“科学”视角解析“中国梦”,它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梦;从“路径”视角解析“中国梦”,它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必须依靠中国力量、必须扎根于中国精神之中。可见,“中国梦”既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中国未来更高目标的一种政治总动员与大众化表达,也是对塑造温和“中国形象”的一种自觉努力和自我定位,还是对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可以实现中国自强的一种理性认知和坚定自信。

2.美国梦。“广义的‘美国梦’是指美国式的平等、自由、民主。而狭义的‘美国梦’是指一种个人信念,即只要自身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在美国获得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②可见,“美国梦”既是一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又是一种国家治理理想,还是一种对个人与国家互惠互利关系的表达。

“美国梦”的精神实质是独立、平等、自由,这与“美国价值”是内在契合的。“美国价值的核心之一就是‘美国梦’,也就是,每个人无论出身、教育、职业背景如何,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③。不同于“中国梦”形成的历史原因,“美国梦”是最初的移民者为了自身生活得更好而制定的,因此“美国梦”具有更多“个人成功”与“个人幸福”的色彩。从“主体”视角解析“美国梦”,它特别强调通过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而非依赖特定社会阶级或他人的援助,实现个人理想,跻身上流社会;从“科学”视角解析“美国梦”,它指一种平等、自由、民主的国家理想;从“路径”视角解析“美国梦”,它依赖于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为“美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成就了无数人的“美国梦”。

3.欧洲梦。“欧洲梦”的直接动因是对欧洲历史的深刻反思。“欧洲梦”追求的目标主要是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就此而论,“欧洲梦”与其说是一种“社会状态”,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欧洲梦”的精神实质是团结、幸福和平等。从“主体”视角解析“欧洲梦”,它在欧洲人看来就是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普遍富裕且有保障的生活,安全舒适的生活;从“科学”视角解析“欧洲梦”,它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水平高度发达,普遍的福利社会,社会安全有所保障的基础上;从“路径”视角解析“欧洲梦”,它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体现在其政治目标上。“欧洲梦所表达的政治性却是包括全部生活内容在内的政治性,它要捍卫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活体系。”④可见,“欧洲梦”既是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积极努力,也是一种欧洲“联合自强”的自信表达,还是一种对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正义的新理解,表征的是欧洲价值。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既相通,也不尽相同。就相通而言,它们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中发展起来,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现实条件中壮大并且包含着对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期许。就不尽相同而论,它们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理想。其实,不同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理想只有特色之别,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因此要促进不同发展模式和社会理想的竞争、交流与交融,以便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共同发展,在交融中共赢共生,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相通”而非“相同”:“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的异同

“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是在不同历史条件、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它们既有相通,也不尽相同。所谓相通,是指三种梦想都共同表达了国家、民族和个人更好发展的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在这一点上具有一定的普适价值;所谓不同,是指三种梦想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社会诉求是各不相同的,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价值序列也各有所重,因此,各具特色。

(一)“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的相异

1.核心价值观不同

“中国梦”所表达的价值观主要是集体主义,它强调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是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国家的梦,也是个人的梦。“中国梦”首先在于民族复兴,其次在于国家富强,最后要让全体人民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美国梦”所表达的价值观主要是个人主义,它强调个人至上的价值追求和利益实现。追寻“美国梦”的人们都相信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目标的社会条件,下一代人的生活条件会比上一代人更优越,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人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个人成功”。“美国梦”的精神原则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竞争主义和征服主义。

“欧洲梦”所表达的价值观主要是新集体主义,它强调的是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欧洲梦”核心价值观是兼容并蓄,多元文化交流交融。“欧洲梦”关心的是世界的幸福,是整个世界的持续和平与永续发展。追求“欧洲梦”的人都坚信每个欧洲人在政府社会福利制度下能保持高品质的生活。

2.社会结构不同

社会结构虽然看不见,但社会结构影响甚至隐性决定社会发展命运。社会结构不同必然造成社会发展各异。

“中国梦”根植于中国长期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中,“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表现为底层人数居多,社会中层和上层人数偏少,显然,这样的社会结构不利于社会整体和谐与稳定。2014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实现关键在于中产阶层的发展与壮大,中产阶层最大的作用在于沟通社会下层和上层群体,维护社会整体稳定与和谐。只有让中国的中产阶层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解构不合理的“金字塔”式社会层级结构,建构以公正为基的“三位制衡”的现代社会结构,才能给“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美国梦”根植于美国较为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美国梦”最初的目标是人人能当中产阶层,因此,“美国梦”也被称为中产阶层的梦想。但近年来,美国传统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正在演变为更为细长的不稳定结构,中产阶层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美国社会结构导致有钱人变得愈加有钱,而贫困者则更加贫困。在今天,虽然“美国梦”没有完全破碎,但实现“美国梦”却并不容易。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帕特南认为之所以当今越来越少的美国人能获得向上发展的机会,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靠接受良好教育、靠努力工作就能买得起房子,并进而取得成功的社会,能力和努力不再起决定性作用。

近代欧洲的社会结构以中产阶层为主,这归功于其独特的社会保障制度。欧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高度保障型社会制度,欧洲人民除了基本的劳动收入以外还有各种名目的社会补贴,比如住房补贴、医疗补贴等,有些欧洲人领取的社会补贴甚至比自身的劳动收入还高。在这样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下,欧洲人民整体上达到了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准。但是经过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较为严重,这对欧洲高度保障型的社会制度产生了严重冲击,其社会结构也备受挑战。第一,中产阶层的人数减少,一些人沦为普通工薪阶层。中间阶层的断裂影响了社会原有的稳定。第二,从权力层面看,欧洲社会受“政治精英”控制,这些“政治精英”几乎都来自上层社会。由于中产阶层的减少,来自上层社会的“政治精英”们无法了解普通工薪阶层的合理需求,工薪阶层无法通过合法化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欧洲下层民众只能通过非正常途径宣泄自己的不满。第三,欧洲高度保障型的社会制度一方面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打击了社会动力。社会动力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在经济危机下,国家坚持高强度的稳定政策,企业在利益受损情况下依然要向国家上缴高额的税收来维稳。企业在重压之下失去发展活力和发展机遇,社会整体经济下滑,社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二)“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的相通

“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有相异的地方,但其本质上都含有“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劳动创造”这一意涵,都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其实,“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的实现不仅需要个人的勤劳努力,而且需要国家的支持和社会提供有利途径。“中国梦”的实现是国家、个人、集体三者的统一。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个人的发展激发社会发展的动力,也需要国家的强大来保障个人利益。“美国梦”要保持长足发展,不仅需要个人对资本追逐迸发出的动力,也需要整个社会和国家共同的发展。“欧洲梦”的主要支撑是国家的全面福利制度,同时,也需要个人活力的迸发,为社会发展创造动力。

三、“相异”才可“互鉴”:蕴涵在梦想中的价值观

“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既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通的地方,还有相异之处,正因为如此,“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三者才可以相互借鉴。从哲学高度看,梦想表层是对不完美社会现实的超越,中层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深层则是对社会现实的引领。因此,不管是“美国梦”“中国梦”还是“欧洲梦”背后隐藏的都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

(一)从思维模式的视角看“中国梦”“美国梦”和“欧洲梦”:“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

“中国梦”强调“整体的福祉”,“美国梦”强调“个人的幸福”,“欧洲梦”强调“区域的发展”。造成这种分野的重要文化因素是:集体主义、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保护私有财产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康德的人权和永久和平理论是欧洲文化的核心。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已经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显现。“美国梦”在当今被扭曲和逐渐走向破灭的主要原因是在个人主义影响下美国社会对个人利益的狂热追逐。当前,美国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其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孤立发展模式的不可取性。“欧洲梦”是一个区域梦,欧洲文化向往自由和联合,他们的自由是联合的自由,他们的安全观也是自由联合的安全观,但是随着移民的增多,“欧洲梦”背后的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其面临的文化冲突也在不断增加。总之,“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也面临不一样的困境。在21世纪,互斥只能造成“零和博弈”,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共生”。

(二)从哲学的视角看“中国梦”“美国梦”和“欧洲梦”:个人与社会的张力

从哲学视角看,“美国梦”以洛克关于保护私有财产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的第一基础为核心;“欧洲梦”是以康德的人权思想为基础;“中国梦”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坚持中国道路。“美国梦”把个人贫穷和富有都归于个人努力与否,“欧洲梦”更多的是依赖政府和社会,“中国梦”则强调以国家富强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个人的努力奋斗共创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美国,“三权分立”导致“无能为力”值得深思!究其原因,“美国梦的主要困境源于资本力量过大,制约了美国政治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美国的社会力量,结果造成了资本力量过分追逐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了美国多数民众的利益。”⑤在欧洲,政府和国家往往是人民梦想的买单者,是人民福祉的关键依靠。因此,“欧洲梦”的实现主要依靠欧洲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与美国和欧洲不同,在中国,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关系正在调整与优化,“强国家、弱社会、弱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正在转变为国家、社会、个人协调发展的治理模式,国家和政府放松对个人和资本力量的管制,其根本目的就是激发个人创造活力。

(三)从文明模式的视角看“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相异与互鉴

“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相异的本质在于资本与个人发展、集体发展的关系上。中国要想真正实现“中国梦”必须借鉴“美国梦”“欧洲梦”的经验,也必须警惕他们所面对的困境。

“中国梦”的实现,首先要让资本在合理范围内迸发活力,同时要注意社会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协调机制的稳步运行。“中国梦”的实现既要学习“美国梦”充分利用资本激发动力,又要防止资本过分追求利益导致动力机制单方面迸发;既要学习“欧洲梦”充分利用社会福利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又要通过激励人民促进社会动力的发展。其次,要通过国家力量、社会力量、个人力量增加中产阶层的比例,转变“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要通过国家力量、社会力量、个人力量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信仰的形成。这个共同信仰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最后,要有更具普适性的文化,“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也是中华民族新时代的精神象征,要让更多的民族了解真正的“中国梦”,就必须有能够同世界接轨的理论和文化。

总之,“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各自承载着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美好愿望,三种梦想背后其实是三种不同的社会发展态势。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上走势低迷,复苏乏力,合作共赢不仅是权宜之计,更是世界人民的共同选择。因此,在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时代主题下,“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可以而且必须通力合作,互相借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造福本国人民,才能造福本地区,也才能造福全人类。

[注释]

①江畅:《中国梦与美国梦之比较》,《江汉论坛》2014年第7期。

②刘波、尤国珍:《“美国梦”与“中国梦”的比较及现实启示》,《理论月刊》2013年第11期。

③徐贲:《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版,第63页。

④人民论坛记者马静:《美国梦?欧洲梦?还是中国梦?——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人民论坛》2011年9月下。

⑤张维为:《美国梦的困境与中国梦的前景》,《红旗文稿》2014年第5期。

责任编辑:梁一群

[作者简介]张艳涛(1977-),男,黑龙江庆安人,哲学博士,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马克思主义

[基金项目]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项目“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2017)、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习近平在厦门工作期间的思想方略研究”(项目编号:2014JDZ004)和福建省中青年教育科研社科A类重点项目“‘中国梦’与大学生励志教育研究”(项目编号:JAS14003)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07-06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16)02-0024-04

猜你喜欢

美国梦中国梦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