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考

2016-02-12朱志军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安县建议现状

朱志军,康 艳

(1.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河南郑州450002;2.中共新安县委,河南新安471800)



加快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考

朱志军1,康艳2

(1.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河南郑州450002;2.中共新安县委,河南新安471800)

摘要:产业集聚区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经济增长的载体,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新安县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产业集聚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加快新安县产业聚集区发展,需从6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建议

一、新安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概况

新安县产业集聚区位于新安县县城西郊,距洛阳市区25公里,2008年12月获准为河南省政府首批产业集聚区。目前新安县产业集聚区总人口10.8万余人,其中产业工人3万多人,规划面积19.9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14.42平方公里。新安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为铝金属精深加工、钛合金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其功能布局为“一带一心四园”空间结构:一带为沿涧河滨河生态景观带,一心为综合服务中心,四园即能源和铝工业园、铝精深加工园、新材料园和仓储物流园。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四集一转”的总体要求,以培育新安县经济增长极为总目标,利用3~5年时间把新安县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千亿元铝、钛精深加工基地。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先后获得“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原经济区(河南)100张名片之集聚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省卓越成就金星奖”等荣誉称号。

二、新安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

1.产业集聚区发展取得的成就。第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新安县产业集聚区自成立之初,就将其发展目标定位为全国铝钛产业基地和河南省新材料示范基地,这是基于新安县煤炭、铝矾土储量大、品位高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来确定的。为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方面新安县产业集聚区不断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先后实施了电厂三期、四期扩建工程,使装机容量增加到81万千瓦,年转化煤炭220万吨。随着电力规模不断扩大,采取电厂利润返还、股权出让等形式,联合全国最大的铝加工设计院,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先后建成了铝厂、铝板带、铝箔等项目,组建了万基控股集团。目前,万基控股集团已成为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连续9次入选中国500强榜单。另一方面,按照“双提双增”的原则,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围绕铝钛产业的延链、补链和强链,变招商引资为选商选资,产业集聚区共引进超亿元铝主导项目48个,涉及总投资262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9个,目前已有21个项目投产运行。这些项目的投产不仅使现有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而且还可以将新安县乃至洛阳市铝产业提升到新的水平。目前,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煤——电——铝——铝深加工产业链。为打造钛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区与代表国家钛行业领先技术水平的“七二五所”合作,在已建成年产1万吨的海绵钛项目的基础上,总投资9.8亿元的洛阳双瑞万基钛业二期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建成后该公司海绵钛年产能将增加至2.5万吨,项目建成后将使新安县产业集聚区成为国内产能最大、世界排名前三的海绵钛供应商。同时总投资18亿元的年产24万吨氯化钛白粉项目也已开工建设。第二,产业集聚区非常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集聚区坚决杜绝高耗能、低产出的项目进驻,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集聚区的发电企业采用了最先进的、河南省唯一一家空冷发电机组,节约了大量的用水,同时发电机组采用了布袋除尘的办法,不仅除掉了其他的烟尘,而且还把一些高污染的物质滤掉。年产100万吨粉煤灰水泥二期扩建工程是利用发电公司的废渣生产水泥,变废为宝,年生产粉煤灰水泥60万吨,每年可增加效益8000万元,并获得了“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先进企业”称号。总投资1.2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已投产运行,并通过中水回收利用,解决区内工业用水问题,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同时加强对生产企业环保要求,全区企业均达到“三废”达标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目标。第三,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新安县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59.8%;2014年财政收入(不含万基控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从业人员分别为2300万元、137亿元、89亿元、74亿元、24642人,平均增速分别为0.98%、39%、13%、42%、6%;与2010年相比,上述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县比重分别提高了6%、8%、9%、5%、6%。新安县产业焦聚区年税收入库贡献率占全县的50%以上,目前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2.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凸显的问题。第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国内外成功的产业集群发展经验表明,产业集群围绕着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所有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在这个产业链上,按照各自企业的特点,进行分工协作。目前,新安县产业集聚区虽然集聚了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但大多还处于一般意义上的“扎堆”集聚,传统型和资源依赖型产业仍然居多,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上下游产业的分工合作关系,而真正形成鲜明的主导产业与完善的产业链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第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煤电资源总体缺口大。近年来,由于受能源、原材料、人工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的影响,产业集聚区内位于价值链低端的多数企业经营困难。如洛阳一拖集团、洛轴集团等企业经济形势不佳,市场需求没有明显好转,导致产业集聚区为之配套生产的区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煤、电资源总体缺口大,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用煤量为446.4万吨,而原煤产量为198.1万吨,原煤产量不足工业用煤量的一半,全县发电量为74.3亿千瓦时,仅万基控股集团和香江万基铝业用电量合计为86.8亿千瓦时,缺口12.5亿千瓦。第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层次不高。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缺乏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研究能力,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以铝工业发展为例,氧化铝生产能力大于电解铝,电解铝生产能力大于深加工能力,特别是铝深加工和高、精、尖端铝制品能力更小,铝产业链呈现出“头大尾小”的状况;铝工业大部分仍以输出初级产品为主,没有转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集聚区大部分企业多属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科技终端产品较少,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第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仍然不足。2014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达70.1%,经济下行压力使得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同时,产业集聚区中小型企业居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这些始终是制约固定资产项目建设的瓶颈。“招大引强”效果不明显,洽谈沟通项目多,签约落地开工建设项目少。多数企业在前期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后续建设资金压力较大。

三、加快发展新安县产业集聚区的对策建议

1.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引导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培育一批“配套专家”,提高协作配套水平;优化重大产业布局,将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优先在产业集聚区内布局,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加强产业集聚区配套能力建设,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2.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育竞争新优势。借助省市以及国家研究院所的科研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充分发挥洛阳研究院所的核心引领作用,组织实施有色金属、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环保、节能等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增强企业的资源配置和运用能力,建立产、学、研一体机构,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合作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瞄准本行业标准,积极申请专利,走规范发展道路。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各类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形成企业带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基地,发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3.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整体跃上新台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准确把握技术改造工作的新内涵,注重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总体改造以及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改造,以钢铁、水泥、机械、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引导兼并重组企业管理创新,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专项支持具有示范带动和战略意义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并逐步建立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清洁安全转变。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强化激励约束措施等途径,加强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行业和企业把科学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到节能减排、能效提高上;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节能新机制和新模式;开展节能科学技术研究、节能产品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及成果推广使用,集中力量对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和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和示范推广。

4.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着力营造环境、改善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升级。增强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就业能力,鼓励和支持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特色优势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支持成长性中小企业做精做优,支持发展新模式、新业态。鼓励中小企业挖掘、保护、改造民间特色传统工艺(如新安县小丸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

5.加强融资平台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投资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应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和信贷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股份制银行、投资机构在新安县设立分支机构,适当放宽信贷资金标准,引导资金向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科技含量高项目、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倾斜;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融资担保行业,规范发展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鼓励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兼并重组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尽快形成多元化担保体系;建立政府、银行、企业对接机制,加强政府、企业、银行三方交流互动,定期召开三方座谈会,把集聚区内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等信息及时提供给各家银行业机构,便于银行提前介入、主动融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尽快给予资金支持,实现银行和企业双赢。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和完善鼓励风险投资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以便扩大风险投资资本的规模。

6.培育集群抓聚集。第一,尽快按照产业定位,整合规模较小的企业,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发展,使同类和相关产业高度集聚,形成规模,做大做强。第二,以优势产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合理布局,培育和引导集聚区走产业化道路,走特色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创造效益,并且引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加强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网络、交易市场、职业培训、环境监测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生活配套设施,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责任编辑李孝敏]

作者简介:朱志军(1955—),男,河南郏县人,本科,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教授;康艳(1975—),女,河北宁晋人,硕士,中共新安县县委常委,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副主任。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编号:152400410222)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16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6)01-0098-03

猜你喜欢

新安县建议现状
新安县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
新安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豫西山地丘陵区生态脆弱性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