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古世界的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

2016-02-11马克垚

月读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古阿拉伯人西亚

马克垚

中古时期人类社会生产进步,技术发达,来往增加,亚欧大陆上的文化交流比上古时期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这一时期出现了阿拉伯帝国和蒙古帝国两个无与伦比的大帝国,使亚欧大陆各处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交通运输日加发达,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加快了。

中古时期中国正值唐、宋帝国时期,文明昌盛,国力强大,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会。以长安为中心,通过国内交通干线,连接起通向国外的道路,东达朝鲜、日本诸地,東南行可顺运河、长江以出海,南下广州也可远航南洋、印度各地及波斯湾一带。从长安向西,出玉门关西行,经新疆,有三条陆路可通中亚、西亚以及印度,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在这些路上,大批商人、驼队终年往来不绝,把中国的丝绸、锦缎、陶瓷等运往西方,也把中国的先进文化技术传播到西方。唐帝国疆域远及中亚一带,与阿拉伯帝国相接,双方的文化得以广泛交流,中国的造纸术,就是先传到撒马尔罕,然后通过阿拉伯人再传入欧洲各地。中国的火药也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的,火药中的重要成分硝石,被阿拉伯人称为中国雪,就是明显的例证。中国当时称阿拉伯为大食,大食人来华经商的很多,在广州居住的据说曾达到12万人。唐朝的杜环居留大食十余年,到过西亚以及东北非洲,他在库法看见许多中国工匠,从事纺织、绘画、金银制造等。中国的丝织技术不久为阿拉伯人所掌握,各色丝织品从阿拉伯输往欧洲各地,被称为“库非叶”“大马士革”等。

宋元时期,中国的海上航行技术、海外贸易比以前有了更大的发展。船体木板用榫接合,或用铁钉钉住,再用桐油、麻丝、石灰等嵌缝,以防渗漏和锈蚀,所以船只坚固。船舱内分割为若干个水密舱,即使有一个或两个舱漏水,也无倾覆之虞。中国水手会利用季风远航,在海上用罗盘定位。船舶大者可至载重300吨,乘坐五六百人。中国海船远航南洋群岛、印度东西海岸、阿拉伯海,以至东非海岸,把大量的丝绸,特别是中国陶瓷运往所到之处,以致有人主张应该有一条海上陶瓷之路。中国人发明的磁石指南针,就是由此传到阿拉伯人的海船上,再传及欧洲等地。

阿拉伯文化在中古世界的重要性,就是它融会、沟通东西文化和保存、发扬西欧的文化。西欧中古早期文化落后,希腊、罗马古典文明淹没无闻。阿拉伯学者在所占领的亚、非、欧三角地区内,吸收了许多古典文化,把大量希腊学术著作翻译为阿拉伯文,加以学习、传授。从12世纪开始,西欧加紧了向先进的东方文化学习的步伐,这时阿拉伯人的西班牙成为把文化传向西欧的一个中心。阿拉伯人在托莱多成立了翻译学校,培养了一批翻译人才,把已不为西欧人所知的一些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欧几里得的著作,以及大批阿拉伯人的哲学、科学著作,从阿拉伯文译为拉丁文,供西欧人学习。另外,阿拉伯人还曾一度占领西西里和南意大利,这里也是把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的通道。

蒙古人建立了空前规模的大帝国,把亚欧大陆连成一片,一时极大地促进了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随着蒙古军队的西征,大批汉人进入中亚、西亚以至欧洲各地,同时也有许多中亚、西亚和俄罗斯人东来。沿着蒙古军队前进的道路,也有不少使臣、商人、旅行家等络绎往来,这些都起到传播文化、促进交往的作用。中国的火药、火器传入欧洲的另外一条可能的道路,就是蒙古军队前进的道路。14世纪时,印刷术在欧洲骤然兴起,这也许就是13世纪蒙古军队驰骋欧洲而把它带来的。

当时许多中国人到达西方,记下了汉文化西传的情况。如道教徒李志常写有《西游记》,说撒马尔罕有许多汉人工匠杂处其中。元朝和伊儿汗国不断有使臣往来,使中国文化和伊朗文化、阿拉伯文化交流频繁。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曾被译成波斯文,伊儿汗国大臣拉施特所著《史集》,其中蒙古和元朝的历史,主要得自1283年出使后留住伊儿汗国的元朝丞相孛罗口述。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等,也有许多传入中国,在忽必烈时担任医官的就有一个叙利亚人。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271年随父亲、叔父来华,1275年见到忽必烈,以后仕元17年,历游中国各地并出使占城、印度、西亚等地,1295年返抵威尼斯,根据他的口述写成的《马可·波罗游记》,记下了他的各地见闻和中国情况,后来在欧洲人了解东方国家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

〔选自齐世荣主编《人类文明的演进》(上卷),中国青年出版社。作者为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古史专家〕

猜你喜欢

中古阿拉伯人西亚
版画
马来西亚·吉隆坡
“中古”生意“最好的时代”?
从名言名句中看古代阿拉伯人的求知思想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与斯瓦希里语的传播
阿拉伯人的头巾
陶西亚的柳树枝
《诗经·大车》正音与谈部中古分化探
傻瓜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