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愿为连理枝
2016-02-11彭霞
彭霞
人们都熟知传奇画家潘玉良与潘赞化的一段绝世情缘,却鲜有人知道潘玉良和另一位男人王守义的故事。
潘玉良的故事是个传奇。16岁,她成了青楼雏妓,本以为此生将老死风尘,谁料,红颜却不薄命。那年,她偶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成为潘赞化的二姨太。命运由此转机,在潘赞化的关爱与支持下,她走上了艺术之路。
对潘赞化,她心中全是感激与爱。原以为爱情可以朝朝暮暮,不料潘赞化的大夫人处处排挤她,于是她不得不与心爱的人挥手作别,孤身远赴巴黎。在巴黎,她一边坚持中西画的研究与雕塑创作,一边以卖画维持生计。
1940年,德国纳粹组织的铁蹄践踏巴黎,潘玉良创作与赖以生存的画室被毁,生活艰难到有时几天都吃不上饭,更不用说进行油画创作了。困境之中,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漂泊法国的留学生王守义。王守义是一位爱国志士,为逃避国内白色恐怖来到巴黎,同朋友一起开办了一家餐厅,收入尚可。
王守义不仅出资为潘玉良重振画室,购置绘画材料,还帮她举办艺术沙龙;陪她参观艺术宫殿,欣赏艺术珍品,到野外写生;为她在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比利时等国家举办画展。资金匮乏时,王守义多方奔走,设法筹资,让她在艺坛声名鹊起。可以说,潘玉良的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王守义的汗水,每一枚奖章都饱含着他的心血。
对王守义的深情厚意,潘玉良除了感动,无以报答。她心中牵挂的人仍然是大洋彼岸的潘赞化。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在盼望着踏上回乡之路的日子里,潘玉良得知自己魂牵梦绕的潘赞化已逝世,她因为伤痛病倒了。弥留之际,她留遗嘱给王守义:将自己对潘赞化的情与对祖国的眷恋带回家乡,了却半生心愿。
王守义几乎倾其所有,以10万法郎重金在蒙帕纳斯公墓租下为期一百年的一块墓地,又为潘玉良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此后,他马不停蹄地完成她生前的夙愿。
1978年秋天,年逾八旬的王守义带着潘玉良的一张自画像、七大铁箱遗物、两千多幅遗作及她一直珍藏的印有自己和潘赞化照片的鸡心项链风尘仆仆地回国,遵照潘玉良的遗愿,将部分遗物交给潘赞化的后人,其余的捐献给了祖国。做完这一切,他的身体忽然垮下来了,居然是癌症晚期。
王守义去世后,家人将他埋葬在潘玉良的墓穴中,墓碑上没有他的名字。
在潘玉良的一生中,陪她时间最多的不是她的丈夫,而是那个开餐馆的平凡男人;在她驾鹤西去后,与她同穴共眠的还是那个开餐馆的平凡男人。而对王守义,潘玉良只有朋友般的信赖,亲人般的依赖,唯独没有爱情。王守义却用尽所有的痴情来守候这份无望的爱,无怨无悔。
这才是“在地愿為连理枝”的最佳注解吧。
(摘自《莫愁·智慧女性》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