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可否一禁了之

2016-02-11本期嘉宾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梁永良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学化汉语拼音现象

本期嘉宾: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 梁永良

石家庄市第一幼儿园园长 国晓虹

石家庄市机场路小学教学处主任 姚丽萍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可否一禁了之

本期嘉宾: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 梁永良

石家庄市第一幼儿园园长 国晓虹

石家庄市机场路小学教学处主任 姚丽萍

【本期话题】

针对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省教育厅日前专门印发《关于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开展汉语拼音教学和小学缩短汉语拼音教学时间行为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明令禁止幼儿园讲授汉语拼音、识字等内容,并要求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汉语拼音,不得加快课程进度。

《若干规定》出台的背景如何?幼儿园开展汉语拼音教学这一“小学化”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做法对教育教学产生哪些影响?本刊邀请省内几位教育工作者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梁永良

坚决禁止幼儿园开展汉语拼音教学,扎实推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工作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份文件,要求各地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2010年11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为贯彻落实这项政策,2011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从五个方面就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提出具体工作要求。2012年10月教育部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中,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严禁小学一年级以任何理由压缩课程或加快课程进度。”2016年1月5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9号公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就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政策上升为规章规定,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纳入依法治教范畴。《幼儿园工作规程》第33条第2款规定:“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我省各地幼儿园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政策规定,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实施保教工作。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宣传的影响,目前部分幼儿园教育仍然存在“小学化”的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为彻底消除这种现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政策,2016年8月河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开展汉语拼音教学和小学缩短汉语拼音教学时间行为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决定利用一两年的时间,在全省各幼儿园中开展防止和纠正开展汉语拼音教学工作。通过广泛发动宣传、整治重点对象、处理违法行为,使广大幼儿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认识到幼儿园开展汉语拼音教学的违法性、危害性,自觉纠正和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为全面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打下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汉语拼音设定为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的课程内容。这些规定明确汉语拼音属于小学教学内容,幼儿园是不应当提前教授的。如果幼儿园开展汉语拼音教学,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开展汉语拼音教学、小学缩短汉语拼音教学时间的行为,《若干规定》分别对幼儿园和小学做出规定。第一,幼儿园不得开展汉语拼音教学。不得以集中授课方式或与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合作进行汉语拼音认读拼写训练,不得给幼儿布置上述内容的家庭作业。第二,幼儿园不得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入园(班)推销幼儿汉语拼音教材和教辅材料,不得要求幼儿家长购买各种幼儿汉语拼音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第三,小学要开足汉语拼音课时。各小学要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以及教科书规定教学内容,在1~2年级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不得随意减少课时,不得加快课程进度。第四,小学要保证汉语拼音教学质量。各小学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第五,小学要严格执行免试入学政策,在招生时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不得对适龄儿童进行汉语拼音读写的考察,不得单独举办或与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联合举办汉语拼音班选拔儿童入学,不得以汉语拼音竞赛证书作为招生入学依据。

为保证上述规定执行,《若干规定》规定了违反规定的、行政不作为的处理措施。第一,对幼儿园和小学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首先,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其次,要进行如下处理。对于违反规定的公办幼儿园,撤销示范园称号,降低一个类级,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对于违反规定的公办小学,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对于违反规定的民办幼儿园、小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规定的“民办学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处理,并撤销幼儿园的示范园称号,降低幼儿园一个类级,取消幼儿园、小学当年评先评优资格。第二,对于发现幼儿园、小学违反规定,而不予责令改正和处理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行政不作为进行处理。

国晓虹

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是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笔者在一些基层的幼儿园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种现象是在某山区幼儿园,教师面对四十多个孩子,教室里面也没有玩具和其他任何教育材料,教师也是小学教师,他怎么样来教呢?只在黑板上教孩子识字和算术。另一种现象是在某市区,好多家长争先恐后地将孩子送到“天才”培训机构,而这一培训班的商业广告极具诱惑力,比如“你可以不是天才,但是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亲”“孩子可以五个月识字,两岁应该识两千字,三岁应该识三千字,可以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平”。这种“小学化”现象在当前幼儿教育中确实存在,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那么,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家长严重的心理负担。在日益开放、多元、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压力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虽然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和上进。但是,压力过大或者这种紧张感过于持久则会扭曲我们的生活。不少家长把当前的社会压力不自觉地强加给孩子,对儿童过早寄予升学或就业的期望。一方面,这些家长一旦看到各种“超常儿童”在大众娱乐节目类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特长,例如模仿成人表演、器乐类、形体类、吟诵类、速算类展示等,就会倍感焦虑;另一方面,他们发现邻里的孩子会说英语、会弹钢琴、会游泳,更加按耐不住,立马把自己的孩子关起来培训。

二是家长不切实际的愿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还是以纸笔测试成绩作为升学的主要标准,素质教育真正落地还需一定的努力。受这种教育现实的影响,很多家长热衷于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比如择校——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从小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上幼儿园到小学,就开始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更有甚者选择最好的班主任;再比如说选报培训班——把孩子送到各种拼音、识字、数学、珠心算等的补习班;有些家长甚至买来小学低年级课本,让孩子系统进行学习。他们还强调必须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在那坐着,花上那么一整段的时间,这样才算是有效的学习。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在幼儿教学中加入了许多小学化的内容,比如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

三是幼小衔接机制缺乏。为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政策调整、技术手段、资源共享等一系列“组合拳”,疏堵结合、有破有立,改变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现象,基本实现了就近入学的目标。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照顾到“幼小衔接”过程中相关群体的利益,没能形成良好的幼小衔接机制。比如,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小学入学考试,但由于学前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在此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小学的要求,对幼儿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

四是部分幼教机构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和经费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众多幼儿园被推向市场实行自收自支,幼儿园经费问题成为幼儿园发展的一大问题。特别是目前私立和民办幼儿园进行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大量小规模的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师资水平都较差,主要靠提前下放小学的教材和低收费吸引生源。在重经济效益,轻教育质量的现实环境中,无论是规范化幼儿园还是非规范化幼儿园,办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赢利。幼儿园的收费大到每月高额的学费,小到金额少量的书本费、材料费、服装费、特长费等。教育成了创收的手段,金钱的多少成了幼儿能上什么幼儿园的分水岭。这种情况下,就有部分幼儿园把小学教育内容搬到幼儿园来,开设拼音、写字、数术、珠心算等内容。

姚丽萍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既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会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近年来,一些幼儿园刻意迎合家长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教学汉语拼音、算数等小学知识,并布置此类家庭作业。紧接着,一些小学则在一年级授课中简化甚至跳过汉语拼音等内容,更加剧了幼儿园“小学化”问题。这种揠苗助长行为违背了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是不利于幼儿的正常发育,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首先会对幼儿的肌肉发育造成伤害。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手部肌肉群不是很发达,如果让幼儿过早就拿笔写字,除了会造成握笔姿势错误外,更重要的是幼儿的手容易酸痛,久而久之,会造成肌肉伤害,留下手指变形等后遗症。其次,影响幼儿的体格发育,从生理上讲,幼儿写字应该做到坐姿端正。如果幼儿写字时的坐姿不正确,就会影响幼儿正常的体格发育,造成驼背,近视等现象。

二是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读、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严重地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是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低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低年级是重复的。如果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失去写字的兴趣和信心,导致厌学,造成学习障碍;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最终会产生学习成绩下降以及学习跟不上的情况。幼儿阶段应注重孩子良好品德与习惯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尊老爱幼、知书达理、热情真挚、爱人爱己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小学阶段接轨,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力集中的合格小学生。

四是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在学前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最终的结果是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从而制衡了孩子未来发展的步伐。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所谓“抢跑”的孩子与“零”起点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成绩上并无明显差别,“抢跑”的孩子不一定比“零”起点的孩子有优势。

因此,能否解决好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不仅事关儿童自身个体成长与发展,而且关乎国家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创新人才培养的大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整个社会系统中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使幼儿教育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克服早期教育小学化的趋向呢?首先,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平时有时间应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参加家长学校。其次,家长对早期教育要有正确认识。早期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感知训练、语言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及品德培养等。并不要求系统知识及具体技能的过早传授。最后,家长的教育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要注意通过游戏、通过日常生活去开发儿童智力,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训练儿童的意志等。

猜你喜欢

小学化汉语拼音现象
浅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汉语拼音化的反思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汉语拼音综合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