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评介
2016-02-11李爱华
李爱华
《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评介
李爱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要“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公共外交已经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拓展方向。这是中国在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的时代背景下,正视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化的战略选择,也是为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所必需。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德芳博士的《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一书对全球化时代公共外交兴起的原因、公共外交的实践与发展,以及公共外交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书于2014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为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增添了一部新著佳作。
该书认为公共外交是伴随着全球化兴起的一种外交理论和形式。以他国公众及其他非国家行为体为对象、以信息和观念的沟通为主要形式的公共外交应运而生。公共外交发挥作用的路径是:一国政府通过大众媒体、公关组织、教育文化部门、民间机构及其它非政府组织甚至个人与目标国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影响目标国的公众舆论和公众态度,最终实现塑造本国国家形象、构建国家认同的目标。其中,公共外交的主体是一国政府,客体是外国公众,而公众舆论则是公共外交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
公共外交还是一种外交战略和实践。基于公共外交所发挥的“沟通心灵”、“赢得人心”的作用,公共外交成为全球化时代塑造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的重要工具。选取了近年来一些成功的公共外交案例进行了评析,案例涵盖了西方大国、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评介西方大国成功的公共外交案例时,以公共外交活动所耗费时间长短为标准,分别选取了美国对“9·11”事件的瞬时反应、英国“重塑不列颠”公共外交战略沟通项目和法国塑造“伟大法兰西”的公共外交努力进行了分析。在评介中小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范例时,介绍了加拿大的“联盟建构模式”、挪威的“多庄家模式”和瑞典的“新公共外交”模式。在评介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外交案例时,选取了中国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成功公共外交举措、文化年(国家年)项目和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实践,藉以探究适合中国的公共外交运行模式。
该书还对公共外交的局限性及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共外交进一步显现出时代性特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传统的公共外交正在向参与主体多元化、实现方式多样性的“新公共外交”转化。而灾难外交、网络外交、公关外交、个人外交等都成为公共外交新的运作形式。
总之,《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一书,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从研究视角来看,该书从全球化对传统外交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角度探究公共外交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提出公共外交是全球化推动下的外交公开化和民主化的产物,拓宽了公共外交研究的领域。从研究方法来看,该书运用国际关系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球化时代公共外交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比较中肯的结论。不过,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尚处于生长期,呈现出多变而复杂的状态,对它的研究仍属新兴课题,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入,如公共外交规律和公共外交效用等问题,值得人们继续深化探讨。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