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重要论述的特征探析
2016-02-11王先山张夕芹
王先山 张夕芹
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重要论述的特征探析
王先山张夕芹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河北阜平、西柏坡、沂蒙、遵义等革命老区考察,并对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具有战略性、全面性、实在性、人民性、辩证性等鲜明的特征。探索其特征,对于全面把握这些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掌握科学方法,以及推动老区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革命老区建设与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到河北阜平、西柏坡、沂蒙、遵义等革命老区考察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针对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和全面小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些论述是党在当前阶段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的战略指引和行动纲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重要论述,探索其重要论述的特征,对于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掌握科学方法,以及推动老区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
一、战略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北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贫困地区建设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上升到战略高度。
首先,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小康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要求,改变云南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短板”与薄弱环节的命运,确保云南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与全国同步。云南贫困地区的小康关系云南的全面小康,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战略意义。把贫困地区建设作为政治性任务和战略性任务来抓,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其次,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建设的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思想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是统筹全局的战略部署。这一思想的全局性和战略性,主要体现在结合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审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指出贫穷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是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河北等地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也曾多次强调:当前贫困地区建设是最艰巨的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
二、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就是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发展。
首先,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建设的对象具有全面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农村和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小康关系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强调了农村和老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性。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座谈时指出,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只有五、六年了,但依然存在为数不少的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任务艰巨,必须要加强困难地区扶贫建设,保证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奋斗目标,“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1]以上论述着重强调了老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老区的小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体现了贫困地区建设对象的全面性。
其次,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建设的内容具有全面性。2014年11月,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加快贫困地区建设一定要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在云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教育扶贫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这体现了扶贫开发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内容具有全面性。习总书记还指出扶贫开发必须做到“六个精准”,加快贫困地区建设必须要有全面细致的规划,切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注重扶贫开发工作的全面性和重点。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新要求,整体联动、突出重点,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和更有效的行动,深入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实在性
加快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建设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2]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切实推进贫困地区建设。
首先,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建设的实在性体现在具体的扶贫开发政策中。2014年11月,在福建考察时习近平指出:加快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建设,实现跨越性发展,努力建成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扶贫开发工作要“抓紧、抓准、抓到位,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完美展现了扶贫开发政策实施的实在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要继续发扬老区人民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拼搏,尽快走上致富之路。加快贫困地区建设不是口号,更不是空话。推进贫困地区建设不能说大话,要实实在在为贫困地区建设“真做事,做实事”,早日实现贫困地区的小康。
其次,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建设的实在性还体现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3]再次体现了贫困地区建设必须实实在在,要做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习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推进贫困地区建设过程中,都要秉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六个精准的要求,确立明确的扶贫目标、扶贫任务、扶贫举措和扶贫责任。
四、人民性
人民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之四。习总书记在考察河北阜平县老区时指出:加快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
首先,深切关注老区经济,关心老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考察革命老区,心系老区人民和老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呈送的《万人千县联合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4]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革命老区建设发展中指出,“加快老区发展,使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5]以上论述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人民生活的深度关切。
其次,加强基层干部培养,服务老区人民。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时强调了领导干部在老区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心里装着困难群众,时刻为困难群众多做事,做实事。习总书记在参加当地村委会时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会后还特别叮嘱当地干部和随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想方设法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在考察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楚古兰街道爱民社区时,习近平总书记叮嘱社区负责人,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时时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第三,老区建设成果要人民检验。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到贵州遵义考察,调研贫困人口如何脱贫致富时强调,加强老区建设,群众是检验我们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6]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就说明我们的政策需要修改和完善。
五、辩证性
辩证性主要体现在如何实现革命老区在摆脱贫困的同时保持原有的革命传统,如何把不利条件转变成有利条件,如何以内生机制促进外在动力的发展等方面。
我们之所以提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它的特殊性在于革命老区中的贫困地区,这是一个既敏感又不得不重视的地方,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革命老区却成了贫困地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发展循环的怪现象。革命老区往往具有平原少、山地多、生活水平低的特征,便于隐藏,这也是为什么陕北、临沂等地方能成为革命老区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点,交通不发达,耕地面积少等状况导致了革命老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开始落伍,成为了贫困地区。有着辉煌的革命传统却顶着落后地区的帽子,这是每一个革命老区都不愿面对却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近年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纷纷调整发展方式,实现了革命老区保存与经济发展同步,相互兼容的模式,实现了辩证性发展。在革命老区中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革命老区传统,最典型的就是通过大力发展革命老区旅游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利用旅游资源获得的收益继续完善巩固革命老区资源,实现“双赢”。
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发展要内外结合,依靠内生动力带动全方位脱贫。简单地改变村容村貌和建设新村,搞“形象工程”,不能真正实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真正实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脱贫必须要提升内在活力,引导劳动力回流,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性动力。只有内外力结合才能实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走出贫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扶贫观”:扶贫先要扶志 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04-02.
[2]习近平.要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N].京华时报,2015-03-09(4).
[3]2015减贫与发展论坛今日举行 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EB/OL].人民网,2015-10-16.
[ 4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N].光明日报,2015-01-24(7).
[5][6]习近平考察贵州:政策好不好 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EB/OL].新华网,2015-06-17.
(责任编辑 马树颜)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6)01-0001-03
作者简介:王先山,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夕芹,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邮政编码 250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