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思维”与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6-02-11周燕妮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建设影响力

周燕妮



“法治思维”与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周燕妮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到,法治是国家发展的可靠保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厘清 “法治思维”的含义,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对充分发挥“法治思维”在推进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影响力,巩固社会主义法治基础,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建设;影响力

一、“法治思维”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论断中,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理念,这突出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我党关于法治建设的战略地位。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于保持国内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提升体制机制改革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民生等各方面均起着保驾护航作用。要把握并运用“法治思维”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就应该先理解“法治思维”所赋予的时代含义。

(一)法治思维内涵

“法治思维”的立足点在“法治”二字,以法治为起点的一种思维模式。而“法治”是对思维的限定性描述,“法治思维”包含着丰富的与“法治”相关的理论体系,是以“法治”为理论基础的逻辑思维方式。法治的目的在于保障自由人权、[1]维护公平正义,法治是规则与程序治理的工作事业,其核心意义在于限制权力。法治思维则是以法治原则、法律概念、法学原理、法律方法等为约束的一种思维表现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种角度进行理解,第一种把“法治思维”看成是一个动态的理性认知过程,指的是人们在法治的精神、原则、理念、逻辑、要求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第二种则把“法治思维”看成是一种理性认知的结果,指的是人们对法治认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原则、理念、逻辑、要求。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强调要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以此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针对我国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国理念,结合当前具体情况,也可将法治思维这样理解,法治思维本身区别于人治思维和权力思维,其实质是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需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律程序,切实保护人民和尊重保护人权,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接受法律的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2]基于当前十三五规划的治国理念,更倾向于将法治思维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

(二)法治思维的演进

在2010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行政机关等工作人员应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这是国家首次针对政府执政方式而给出“法治思维”的倡导意见。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年底关于“纪念现行宪法实施三十周年”的会议上,重申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并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在社会主义法治轨道上推动国家各项工作事务。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学习会议上发表谈话,再次重申了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倡导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同时保障社会和谐。在后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制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做了重点阐述。法治思维的形成模式,是遵照现行的国家法律而进行的思维,面向“合理性、合法性、合目的性”,也就是说,法治思维要求从法律的思考角度,以“合目的性”为前提,发现并实现法律的目的。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连续提出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将法治思维运用到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家建设发展、化解社会矛盾、以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法治思维在我国逐渐形成的路径表明,党中央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指导方针下,各领导干部加强法治思维能力、以法治思维为导向,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性

法治思维的运用有助于改革的深化,促进并巩固改革成果。领导干部提高培养法治思维能力,有利于处理好法治思维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体现在法治思维与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改革发展三者的影响之上。

(一)有利于处理“法治思维”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并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能力,将经济社会建立在法治的轨道上。执政方式的转变给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带来新的定位需求。法治建设要持续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作用,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市场经济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要提升“法治思维”的能力,首选需要厘清法治思维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具体说来,法治思维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治思维”的运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议》中提出,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只有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形成各项保护制度,维护社会经济的公平发展,以法治思维的治理模式,为经济社会提供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以此给十三五规划中要求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2.法治思维理念的提升对经济建设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期间,社会结构复杂多变,多重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经济社会下人民群众思想观念也发生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构建一个以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长久发展。所以,全面倡导社会关于 “法治思维”理念的认识以及运用,利用法治思维解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与矛盾,发挥法治思维在促进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3.经济政策的改革同样离不开法治思维的引导与保驾护航。《建议》中提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需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国家经济政策的各项制度创新与改革需要以坚持“五个发展”为原则,只有提倡全面运用“法治思维”,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用法治平衡各方利益、将法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引导者和指南针,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纠纷、各类经济矛盾以及不公平问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优越性。

(二)有利于处理“法治思维”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1.法治思维的运用表现在国家制定各项重大改革方针政策之前,对一系列改革成果所作出的合法性审视。也就是说,全面运用法治思维方式推动相关工作,并发挥法治思维的引领和导向作用,确保国家的一切改革政策均在法治轨道上顺利进行,让国家法律体系为改革保驾护航。2.法治思维能有效推动社会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项社会制度的建立和推进、社会的妥善治理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要在社会领域各个层面推行法治建设,就应当在全社会普及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必要性,强化社会治理的同时,跟进完善的法律体系。3.法治思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逐年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各种外来因素的侵入给国家及社会治理带来一定难度。经济发达致使社会在进程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加之利益关系、社会矛盾关系、各种动荡因素相互交织,各种社会不公平现象的频频发生,致使公民社会迫切需要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法治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所以,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更应从法律公平视角下进行考量问题,处理问题,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和办事效率。

(三)有利于处理“法治思维”与改革发展的关系

十三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切实做到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共同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关系。当前我国各项改革措施从改革开放时期的“摸着石头过河”而转向“攻坚期”和“深水区”。在法治建设的这个领域里,改革与法治建设面临着新时期的新问题。既要冲破落后迟滞的法律制度注重改革和创新,又要维护好法律制度的权威性与稳定性。所以要直面法治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差异性、时滞性,找出改革与法治之间的矛盾发展规律,处理好改革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用好“法治思维”的作用。以“法治思维”为原则,认真对待法治改革与时代发展的同一性。要树立正确的改革与法治观,坚持在“法治思维”的原则下,调研并分析清楚现行法律在哪些方面具有滞后性和不适应性,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解决各种经济下行压力的矛盾困境,找出对策和方法,妥善处理法治建设与改革的关系。

三、以“法治思维”推进法治建设

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阶段性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法治的方式是法治实践的手段工具与途径,既是“法治思维”的外化,又是“法治思维”的命令。处理好“法治思维”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法治思维做导向,完善立法工作;创新法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形成法治建设新格局,助力国家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以“法治思维”为指导,完善重点领域立法工作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强调科学、民主立法,改废并举,在“法治思维”的引领下,创新建设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在“法治思维”的引导下,先做好评估和调研工作。对于特定领域的投资融资体制、产权分配制度、人才引进制度以及科技等领域的立法工作视为重点。在“法治思维”的前提下,以“创新驱动”为途径,加快各个领域的立法工作。2.协调推进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成果,解决城乡同步协调发展的问题,确保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领域同步发展。健全发展规划法、文化产业保护法等促进国家软实力的各项法律法规。在法治的保障下全面提升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3.促进对外开放发展领域的立法工作,建立法治化、国际化、制度化的国际贸易法律体系。为对外开放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贸易氛围,制定并健全包括关税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4.提倡并推动绿色创新发展模式,制定更为完善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以此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谋发展的新格局。具体以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为宗旨,在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同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修订并完善如土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森林与草原保护法等具体相关法律法规。

(二)以“法治思维”为导向,行使权力与监督权力并行

十三五规划当中指出要运用法治思维方式推进法治建设,并提出要“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同时给新时期下的法治建设和工作推进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行使权力与监督权力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法治思维形成的社会基础在于法治实践能够有效的展开,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法治思维本身又是受到来自法律规范和程序的约束与指引的,法治思维是由法律原则、规范、概念等共同构成的。以法治思维为导向的具体实践来做说明,这种法治思维的培养可以塑造成为法官的“前理解”和“判决感”,以法治思维做导向,让法官做出正确的判决。2.法治思维在现阶段的导向作用还可体现为限制、约束权力的任意行使。当前社会矛盾突出,各种司法专横与权力滥用所造成的腐败问题频频发生,直接导致人民对于政府、政党等的不信任。要消除这种恶劣现象,缓解社会矛盾,则必须警惕权力的绝对化。利用法治思维做导向,让权力行使主体依法遵守法律制度,做到依法用权,使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监督,保障权力的合法使用。

(二)以“法治思维”为引导,形成法治建设新格局

“法治思维”是要立足于“法治”,以法治为视角,基于十三五规划的具体目标,实现国家法治现代化建设而进行的思维方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重视“法治思维”的运用,提高“法治思维”的能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下,利用“法治思维”为途径,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新常态”建设,使厉行法治成为一种“新常态”,保障国家各项政策制度的实施和运行。法治思维应当是全体国民共享的一种“集体性”、“群体性”思维方式,它的形成有赖于个体法治思维和整个国家法治实践的有机结合。[3]形成法治“新常态”格局,要使“法治思维”通过具体的法治方式表现出来。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的外化,也作为法治实践的手段、工具或途径。法治的目的在于通过限制公权力并保障人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的就在于实现法治的现代化建设,用法治保障公民各项权益;用法治维护各阶层的利益;用法治监督各权力机关;用法治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以维护社会稳定。在党员领导干部及全社会倡导推进“法治思维”的运用,并以“法治思维”作指导,既能够充分发挥法治的具体效用,又能发挥公民与社会自治的能力。公民运用“法治思维”做引导,参与这种法治方式的运用,不仅培养了民众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同时能够促使党和政府等部门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此外,以 “法治思维”做引导,更细致的了解法治内容的丰富性,综合考虑同法律不可切断的例如“价值、规范”等因素,了解各种因素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法治思维不是单纯的固守法律教条的思维,在具体实践中“法治思维”还包含有对“正当性”与“合理性”的考量,为法治建设的“新常态”提供了更切合实际的路径。

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需充分发挥“法治思维”的引导性与监督性,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纳入“法治思维”轨道中。此外,理解“法治思维”的具体含义,重视并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厘清法治建设与“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推进国家法治进程、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用“法治思维”做引导,创新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为发展谋篇章、为化解矛盾出对策、为维护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韩春晖.论法治思维[J].行政法学研究,2013(3):9-14.

[2]袁曙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M].人民出版社,2012.221.

[3]杨建军.法治思维形成的基础[J].法学论坛,2013(9):15-21.

(责任编辑 马晓黎)

作者简介:周燕妮,中共永康市委党校教务科教师 (邮政编码 321300)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6)02-0074-04

猜你喜欢

法治思维法治建设影响力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论高校法学院系与新农村在法治建设中的耦合互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以“五个常态化”为核心的供电所法治建设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党法治建设的新贡献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