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泡儿”过招
2016-02-11张明
文/张明
与“老泡儿”过招
文/张明
预审是公安的一门专业,也是一门艺术。在我刚到预审部门时,一位当了几十年预审员的老王曾对我这样说,可我没在意,不就是审讯犯人吗?穿上警服威严地坐在审讯台前,拍桌子吓唬,口供就全有了。
小偷小摸的好对付,可遇上盗窃惯犯,我这一招就不灵了。一次,派出所送来一个名叫安吉的人。此人二十六岁,从小就偷东西,两次判刑、一次劳教,这回刚放出来半年,又因为盗窃被抓。
我认真地翻阅安吉的案卷,列出审讯重点和疑点,然后把他带到审讯室。
安吉长得蛮秀气,皮肤白净,眉眼像女人。我要他交代盗窃的经过,他回答说过了。我说你在派出所的交代材料都在这儿,我要你再说一遍!安吉不情愿,但还是说了。从他的举止中,我觉得不那么简单。我对照材料,他说的内容和派出所记录的一样,只讲现场作案被抓这一次,窃得赃款两千元。我感觉从盗窃的时间、地点和手段的选择上看,他有隐瞒。
我使劲儿拍桌子,震得茶杯叮当乱响:“你别想蒙混过关。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两千块钱够你花的吗?老实说,还在哪儿作案了?”
安吉一愣,却不惊慌,慢吞吞地说:“我没想蒙混过关,该说的都说了。”
“你把出狱后的每一天都干什么了,一件件地说清楚。”
“这么长时间了,我记不住。”
“刚半年就记不住了?捡记住的说。”
不管我怎么问,安吉始终在兜圈子,一句入题的话没说,还问我有没有酒?我气得直瞪眼。没辙了,我把他押回去,来找预审员老王。
老王听我介绍安吉的案情和审讯经过,知他是个“老泡儿”(有违法犯罪前科),说这种人不会轻易交代问题,但如果选准突破口,打到要害处,也会“竹筒倒豆子”。在说到安吉总问我有没有酒时,老王眼睛一亮。他问:“你什么时候值夜班?”我说:“今晚就值。”老王一拍大腿:“看我安排!”
深夜,我和老王来到审讯室。他取出一瓶“二锅头”、一个纸杯和两个快餐盒。我打开一看,“椒盐花生”和“五香凤爪”。我笑道:“您把夜宵也带来了?单位规定夜班不准喝酒。”老王把脸一绷:“谁喝酒了,这是武器你懂吗?”说着,他把瓶盖打开,将酒瓶放在桌下。
安吉睡眼惺忪地被带进审讯室,茫然地看着我们。忽然,他的鼻孔抽搐了两下,兴奋地脱口而出:“二锅头!”
老王说:“看来是个‘酒鬼’。”
“不瞒您说,在外面时,我每天半斤白酒,放倒了算。可自从来到这里滴酒未沾,馋死我了。”
“呵,在外面多好,自由自在,喝酒不受限制。”老王把酒拿出来放在桌上。
“大爷,您把酒放近点儿,让我闻闻。”
“行啊。”老王示意我把酒拿过去。
安吉将鼻子凑近瓶口,闭上眼深呼吸,满脸陶醉。在他正要喝酒时,我一把夺了过来,愤愤地说:“想什么呢,你以为这酒是给你喝的?”
“求求您了,大哥,我就来一点儿。”
老王说:“也罢,这是我们的夜宵。你虽说犯了罪,可饭还是要吃的。酒嘛,尝尝,半斤可不行。”老王往纸杯里倒了一些酒递给安吉。
安吉也不推让,一仰脖干了。老王又给了他一些花生米和几个鸡爪子,安吉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我心想都给这小子吃光了,一会儿我们吃什么?
老王说:“出狱以后找着工作了吗?”
“现在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别说我这个有‘掌儿’(前科)的人了。”
老王边聊边给安吉倒酒,“是啊,眼下找工作难,可不挣钱你拿什么买酒喝呀?”
不知不觉,几杯酒下了肚,安吉浑身热乎乎的,头也有些沉,“咱还用挣钱?小区楼房转一圈儿,全齐。”
“下岗的人要都有你这本事,也不发愁了。”
我一听,老王这话出格了,忙给他使眼色。
老王装没看见,接着给安吉倒酒。“你就不怕被逮着?”
“可不,‘扳大闸’(溜门撬锁),是头顶着雷,一月两次就行,贪多就得‘陷’(被抓)。”
“你岁数不大却很有经验。”
“不瞒您说,自打我从‘圈儿’(监狱)里出来到现在,刚好干了十三次,最后这次就是时间相隔太近才‘陷’的。‘十三’真不是个吉利数。”
“真有那么多次?”
“那还有假,骗您我是孙子。”
啪!老王用手掌往桌子上用力一击,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的响。“我告诉你安吉,从现在起你老老实实地交代问题,把这十三次盗窃一次一次地讲清楚!”
安吉被吓得失魂落魄,鸡爪子还挂在嘴边上,自己怎么稀里糊涂地说漏了嘴?他埋怨道:“这酒可真不是好东西。”
“谁说的?”老王端起酒瓶,咕咚咕咚把剩下的酒根儿一饮而尽,咂巴咂巴嘴说:“酒可真是好东西!”
我对老王说:“夜班您喝酒?”
老王学着港台腔说:“你有没有搞错?你值夜班,不是我。”又说,“今儿的酒菜你可得赔我。”
我笑着从抽屉里取出笔录纸,心想:老王,你可真行!
(本文作者系全国公安文联会刊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