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的时代价值

2016-02-11文建龙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0009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陕西西安7008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作风建设时代价值

文建龙,朱 霞(.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0009;.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 政治理论教研室,陕西 西安 7008)



习近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的时代价值

文建龙1,朱霞2
(1.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2.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 政治理论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108)

[摘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是习近平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它清晰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作风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深刻认识;它丰富的理论内涵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带来了新的气象。

[关键词]习近平;作风建设;论断;时代价值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1](P1)2014年1月20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P81)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又一次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他并且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3](P381)“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个著名论断明确地从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的总书记口中提出来,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和令人深思。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已经深刻认识到自身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以及消极腐败的危险。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论断,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清晰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作风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深刻认识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4](PP1093~1094)这些作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建国前夕,毛泽东慎重告诫全党要“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PP1438~1439)。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党风问题有着严重忧虑,他多次强调党风建设问题,并多次在党内开展整风活动,目的是“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6](P284)。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由于经济利益、就业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市场经济各种负面效应和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党风问题成了更为突出的问题。对此,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7](P177)陈云1980 年11月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上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8](P273)此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都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江泽民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9](P175)胡锦涛说:“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10](P116)党的十大八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习近平将党的作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3](P366)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著名论断。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表明,在新的形势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作风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前,一直处在残酷的反动统治和艰苦的生活环境里,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谋求中国革命胜利和人民幸福,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支持和力量,才能如愿以偿。否则,党就不可能生存、发展和壮大,更不能夺取全国政权,开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党成为执政党,掌握了国家政权,大批党员、干部担任了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领导职务,手中都掌握着这样那样的权力,能充分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这种情况容易使党内一些人产生骄傲自大、脱离群众、固步自封等不良作风和倾向,容易使那些缺乏党性原则、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目前,我国在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还没有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完善还在进行过程中,这就使各种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有了滋长的土壤。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西化”、“分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思想还在侵蚀着党的队伍,导致部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一些地方、部门治党治政不严,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建设抓得不紧,管理和监督缺乏有力措施,从而姑息、放纵了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所有这些表明,党的作风建设比以前更加复杂和困难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下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大张旗鼓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者说是这‘四风’衍生出来的。”[3](P374)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论断的提出,正是党对作风建设复杂性清醒认识的具体体现。

党的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由导致作风问题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导致党将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和脱离群众的危险。江泽民曾经指出:“许多事实也一再说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内一些人逐渐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愿意艰苦奋斗的思想滋长起来了,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谋取私利的现象不断发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也泛滥起来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艰难得多。”[11](P181)由于党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党所面临的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以及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以及消极腐败的危险都将长期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之所以反复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在于他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了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他说:“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P8)“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过去大大增加,这就是党的十八大强调全党要经受住‘四大考验’、防止‘四种危险’的目的所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决定雷厉风行抓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这里。”[2](P8)不仅如此,习近平还深刻分析了党的作风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么多年,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2](P22)“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论断,也正是基于上述这些认识提出来的。这充分说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的形势,已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党的作风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的丰富理论内涵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的丰富理论内涵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是习近平在新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崭新观点,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

1.作风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当前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要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严明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提倡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任人唯贤,反对拉帮结派、团团伙伙。要在各项事业中进一步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要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真抓实干,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筑牢拒腐防变大堤,使党的作风有明显进步,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明显改善,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实效,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心。要做到这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作风建设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另一方面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的自我净化也没有终点。这就决定了作风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

2.作风建设贯穿于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90多年的峥嵘岁月里历经磨难而不衰,与它一贯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有密切关系。纵观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性质、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体现,始终是保持共产党人高尚品格和精神面貌的重要途径,始终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实践,同时也始终是党完成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总任务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宝库。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传统作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证明,正是由于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才团结了群众,凝聚了力量,最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面临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等重大考验,由于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依然头脑清醒,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牢记“两个务必”,从而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即使由于“左”的错误,发生了一些失误甚至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失误,中国共产党依旧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作风依然没有变,党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始终没有变。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党能够拨乱反正、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党认真总结执政以来的经验教训,不断致力于作风建设,不断将党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面对改革初期一些党员干部的严重作风问题,邓小平曾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7](P403)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要求全党按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在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全党同志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提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以雷霆万钧之势狠抓党的作风建设,他强调:“作风问题必须抓长、长抓,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保障。”[2](P86)伟大事业呼唤执政党具有并永远保持优良作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加强作风建设,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生命不息,党的作风建设不止,唯有这样,党才能生生不息,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3.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没有休止符。习近平指出:“优良作风就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3](P366)党的优良作风不会自发形成,它的产生既要有客观阶级基础,又要有先进理论指导,还要靠全体党员长期的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在同各种不良作风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产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外部的不良思想作风的影响和侵蚀,与此同时,由于党内认识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和作风。党内正确的思想作风与错误的思想作风之间的斗争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将会贯穿党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只有不断克服各种不良作风,党的优良作风才能够形成、巩固和发展。发扬优良作风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作风建设随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客观形势是不断变化的,这种不断变化的形势会对党提出新任务,也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新要求。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不能凝固僵化,不能固定在某一水平上,它需要与时俱进和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只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无止境,党的作风建设就无止境,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也就无止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人们在处理某个问题、作出某项决策时,总不会毫无根据地作出,而是要讲究是否有依据,这个依据,可以是理论层面的,也可以是实践层面的。理论层面的依据,我们通常称之为理论依据。“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论断,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1.通过揭示作风建设的复杂性,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提供新的理论支撑。不可否认,中国共产党对于作风建设的复杂性有很多论述,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时期党面临着的各种考验,中国共产党不断要求其党员要充分认识到作风建设的复杂性,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不断加强建设,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在进一步揭示作风建设复杂性的同时,还为党坚持从严治党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仅是科学论断,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1)“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2](P44)只要社会主义事业、共产主义事业不停止,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就不会停止,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就不会停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实践证明,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都将存在正确思想作风与不良思想作风的斗争,这种斗争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斗争的结果,是不断地将党的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是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克服不良风气,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活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党内不良风气的每一次被克服,党的建设事业就随之向前发展一步,但是,党的建设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于是又会产生新的正确思想作风与新的不良思想作风的斗争,随着这种斗争的不断深入,党的建设事业又会迈向新的境界和走向新的胜利。很显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的。(2)“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史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是一个崭新的说法,它虽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而提出来的,但是却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因为,任何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都必须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一旦停止作风建设,它们会很快丧失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就面临腐化变质的危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能起到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供新的理论支撑的作用。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事实上也确实起到了这种作用。

2.通过揭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提供新的理论阐释。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3](P23)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但是理论指导实践,首先就有一个让理论为广大人们所接受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需要将党的正确思想、观点、方法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这就面临一个理论阐释的问题。对党的理论进行阐释,可以有多种方式,用新的科学论断来补充和阐释党的建设理论就是一个有效的方式。“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不仅揭示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还对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从严治党作了新的理论阐释。(1)“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揭示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从字面上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意味着作风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需要永远搞下去。世界上什么东西值得人们永远搞下去?那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个论段告诉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就如人类社会的经济建设一样,永远都没有停止的时候,一旦停止,人类社会就面临灭亡的危险。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这个道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个论断,也正是习近平在深刻把握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习近平说:“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2](P8)(2)“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对新的形势下从严治党进行了理论阐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情况下针对党内不正之风蔓延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科学论断,提出的目的是要从严治党。该论断至少从三个方面对从严治党进行了理论阐释:第一,从战略的高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严治党的必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复杂性。惟其必要和紧迫,所以党的作风建设要一直搞;惟其长期,所以党的作风建设不能停;惟其复杂,所以党的作风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中国共产党要长期执政,人心向背是根本,群众工作是基础,优良作风是保障。习近平说:我们党“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意识。”[2](P7)第二,从哲学的高度概括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作风建设规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虽然只是短短9个字,但它却道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最为本质的规律。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规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正是这种要求和规律的具体体现。第三,从原则的高度对政党兴衰作科学的诠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成果,它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描述研究对象的规律上,还表现在解释研究对象规律的意义和根据规律做出预测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能够解释苏共垮台、东欧共产党政权崩溃的深层原因。这种诠释对于我们党从严治党无疑也是必要的。

3.通过揭示作风建设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提供明确的理论创新探索路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无疑是立足现实的,但它还承接着过去,同时也连接着未来。它深刻地昭示:党的作风建设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过去需要搞,现在需要搞,将来还需要搞。立足今天,我党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让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党的作风的实质是世界观问题。就党员来说,只有当他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行动并把它反复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时,才能形成优良作风。因此,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紧密结合实际,对全体党员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加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既弘扬优良传统,又创造新方法。要突出创新,要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学风创新,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决纠正轻视理论、忽视学习的错误倾向,坚决反对本本主义,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认识一个政党,最直接、最简便的途径就是看其作风如何,从其行动中得出对它的感性认识,从而作出拥护与否的选择。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在工作决策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为依据,让群众及时得到实惠;在工作方法上,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在工作作风上,必须深入基层和群众,及时体察群众疾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团结和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在揭示作风建设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同时,其实也明确告诉我们: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从严治党,可以有几条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思路:一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向过去好的经验和作风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从严治党的理论探索与创新;二是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开展从严治党的理论探索与创新;三是着眼未来,未雨绸缪,开展从严治党的理论探索与创新。

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带来了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的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入,习近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也不断地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接受,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转变了某些党员干部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模糊认识

习近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提出后,在广大党员干部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向。在过去,我们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作风建设方面有松懈现象,对于党中央号召开展的整风活动、党性教育活动等,他们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劳命伤财,费力不讨好。他们把我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部分或全部抛弃了,导致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导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张旗鼓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14](P28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主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14](P28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起来后,少数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所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学学文件、开开会、走走过场,等活动过去了,一切又会照旧,所以他们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习近平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3](P381)习近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和“三严三实”要求的提出,澄清了某些干部的模糊认识,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开展党的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2](P22)

(二)推动了各地党风廉政建设实践的广泛深入开展

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该活动从2013年6月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到2014年10月已基本结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使得整个活动进展有序、扎实深入,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习近平不失时机地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P81),“党内政治生活和教育活动也需要经常性、长期性开展。”[2](P84)事实表明,习近平关于作风建设的论述,尤其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的提出,推动了各地党风廉政建设实践的广泛深入开展。目前,各地党员干部纷纷按照八项规定要求约束自己,转变工作作风,开展反腐倡廉斗争,效果颇为明显。

(三)带动了各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

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号召党员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他自己以身作则。他指出:“作风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2](P68)2014年5月9日,他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15]值得指出的是,习近平是个有着鲜明人格魅力的领导人,他担任总书记之后,很快赢得了海内外的高度评价。2013 年7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访华期间这样评价习近平:“我虽只同习近平主席见过几次面,但我对他的坚定意志和勇气印象深刻。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已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虽然实施这些举措不会一帆风顺,但我相信他有克服这些困难并领导中国向前发展的坚强意志和能力。”2014年10月15日,美国外交学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伊丽莎白·伊科诺米在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这样说习近平:“表里如一。习近平通过他的言行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具有不同寻常的一致性。”2014年12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出席一个商界圆桌会议时表示:“他(习近平)仅用了一年半、两年就在中国拥有了这样的影响力,这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6]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目前我国各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习近平的个人魅力有关,但也与习近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念有关,与他反复强调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断有关。

[参考文献]

[1]叶笃初.党的作风建设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1.

[2]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毛泽东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M].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陈云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0]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1]江泽民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列宁全集[M].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5]作风建设要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N].人民日报,2014-5-10.

[16]媒体:美俄日等外国政要对习近平的15个评价[Z].中华网,2014-12-9.

责任编辑:钱亚仙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16)03-0050-08

[收稿日期]2015-11-0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4ZDA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文建龙,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与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朱霞,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与党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作风建设时代价值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国有企业作风建设方法路径研究
分析飞行教学中的作风建设及其安全意识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