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2016-02-11李金泉
李金泉
坚持绿色发展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李金泉
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的、先进的发展理念,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必由之路。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体现了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领导的更高要求,对于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推动“十三五”规划建议目标任务的落实、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十八届五中全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的决胜阶段,各项政策措施、各项工作部署都要向这个战略目标聚焦,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目标和行动。“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要逐渐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建议》牢牢把握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基本特征,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科学部署。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要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路子,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建议》作为指导我国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是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的根本遵循。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是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要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对“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有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要从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这是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要做到,“必须把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强化创新支撑,完善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共同体;必须把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原则,依据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融合发展、共同发展;必须把绿色发展作为基本方向,坚守生态底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必须把开放发展作为关键之举,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促共赢,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对外开放广度深度,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必须把共享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建立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1]
《建议》确定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实现合作共赢、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任务,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各项工作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十三五”时期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着力点。提出的重大举措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有许多创新性重大举措。比如,提出网络强国、国家大数据等国家战略,工业强基、智能制造、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互联网+”、全民节能等行动计划,在政策、制度、机制等方面也有不少新要求新突破。这些任务举措是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具有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对推进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对解决突出矛盾、增进公平效率是有力有效的重大政策,为补短板、增后劲、促均衡、上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将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新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发展新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讲了九个重点问题,其中三个是有关绿色发展的。这说明绿色发展方面的改革力度最大,新办法最多。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进、绿色发展路径的明确、绿色发展措施紧锣密鼓地出台,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的、先进的发展理念,也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必由之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2]《规划纲要》将绿色发展定位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强调“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更为重要的是,本《规划纲要》在贯彻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思路清晰、详细具体的行动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3]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搭好基础性框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先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理念,统一思想,引领行动。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围绕着“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明确了“六大”任务和举措,提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4]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有序开放开采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改革能源体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这六大方面的任务举措构成了坚持绿色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的新内容和新要求,成为“十三五”期间实现绿色发展的行动指南。
二、坚持绿色发展,着力保护生态环境
1.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投入、大量资源消耗和大规模政府投资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和要素结构的转变,原有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优势开始减弱,“土地财政”无法持续,使得原本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外延式、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是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从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转向靠深化改革来形成“制度红利”,促进经济内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整合创新资源,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优化创新环境,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推动开放式创新。
2.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新思路。绿色发展是从根源上探索人类与自然两大系统和谐发展新思路。十八届五中全会围绕绿色发展,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相配的系统战略对策。首次提出与自然承载力相关的四个区域发展的格局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此外,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的问题。绿色发展是一条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成本内化的文明之路。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之路,是一条集合新能源经济、低碳经济、绿色消费经济、循环经济等经济业态的综合发展的绿色之路。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只有生产方式实现了绿色发展,才能真正从根源解决能源环境危机。绿色发展是一条从民间到政府、从经济到社会、从文化到政治的综合治理制度创新之路。为了遏制目前仍然蔓延的环境污染,五中全会对未来环境治理提出了非常严格治理对策。如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等。绿色发展是一条中国走向新常态、转型升级之路。如果把生态文明建设看成单纯的环境保护,就容易陷入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思维之中。其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之路,恰恰是基于东方智慧、走出这种孤立的新思维。绿色发展是一个涉及传统体制和制度的改革之路,也是一条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绿色消费、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新财富增长之路。绿色发展引导的生态经济是一个具有巨大起来的领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3.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一是环保产业,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固定废弃物的处理等。目前环境压力较大,为了支持绿色革命,环保产业必须得到迅速的发展,其中固定废弃物的处理已成为一个迅速成长的产业,将此产业作出奋斗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二是节能产业,包括工业节能,比如说余热回收发电、工艺改进以及节能材料,也包括建筑节能、智能建筑、节能电网、节能材料与节能照明均可归结到这一产业之中。另外,汽车节能也可包括在节能产业中,比如说混合动力汽车。同时要注重发展能源的相关替代产业。三是清洁能源,包括新能源的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也包括清洁能源的水电、核电等。更包括能源的传输方式,比如说高压、超高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智能电网业务。
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
4.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改善生态环境的制度建设。也就是说,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保障。这其中,建立刚性的评价机制和硬约束,既是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坚持绿色发展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又是将中央的部署和措施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一要改革干部考评制度,坚决摒弃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代之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也就是《规划建议》中要求的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要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健全并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三要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1][2][3][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
(责任编辑 马晓黎)
李金泉,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教授(邮政编码 250100)
X22
A
1672-6359(2016)05-0098-04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十八届五中全会专项课题“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