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战略下的文化民生发展路径研究

2016-02-11朱婷婷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强国文化产业民生

朱婷婷

文化强国战略下的文化民生发展路径研究

朱婷婷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对文化民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和新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民生事业是极其重要的,可以积极的培育民生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民生,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更好的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

文化强国;文化民生;发展途径

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时代化和层次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必须解决好社会群体的文化民生要求,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让每个个体都能享受到文化成果,参与到文化发展的建设过程中。

一、文化强国:文化发展的复兴战略

文化强国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从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国至今,追求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目标就未曾放弃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战略,并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可见,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满足社会群体在文化层面上的需求。由此得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追求的复兴战略,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文化民生: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

民生简而言之就是人民的生计,人民的生活问题。民生问题既包括人们生存所必须的物质生活条件,又包括人民精神文化的享受。人民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是物质与精神合二为一的整体,没有物质基础的精神文化是不会实现的,没有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是没有灵魂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2]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都需要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的双重满足。

文化民生指的是人民生活的文化层面,也就是人民群众在生存与发展中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民生讲的是要“获得安身立命之道,得到精神激励和智力支持,接受教育(包括终身教育),享受体育和医疗服务、图书影视消费、旅游休闲,以及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讲座展览等,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两个方面所涵盖的内容及其范围,都是文化民生的基本方面。”[3]可见,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的目的都是满足人民的文化诉求,实现人民文化权益,体现了当今社会人的多元化愿望。

三、文化强国与文化民生的关系:相辅相成

文化强国与文化民生是兼容联动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文化民生是文化强国战略实现的前提,文化强国对文化民生建设具有反哺作用,文化强国的实现会促进文化民生的发展步入到一个新的阶梯。

当今社会,文化强国的实现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必须要以实现当今社会全体成员的文化民生为前提,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身立命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民生建设能够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也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社会成员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价值观和被社会的认同感。文化民生的发展可以增强国家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引导社会成员在价值观上的正确追求。十八大提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4]文化强国的实现则可以更好的实现这个目的。文化强国的实现,能够改善文化民生,从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调动社会主体的积极主动性,满足社会主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下文化民生发展路径思考

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支持下,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推进文化民生建设。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民生建设的精髓,是民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传播力度和教育的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纳入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文化产品的服务中。利用好当今社会新媒体建立新的舆论传播环境和阵地,促进人民幸福精神家园的建立。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要积极的培育社会成员看待历史的正确态度。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要积极培育社会公民形成一种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反映当今社会进步发展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唱响时代的最强音,歌颂好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决定和关键作用。正能量是一种健康客观向上的动力和标杆,它给社会带来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促进人奋斗、充满希望的和坚持不懈的能量。在社会主义文化民生的建设中,要正确的弘扬文化传播的主流思想,加强舆论的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提高舆论引导力的公信力。在文化的传播中,要不断加强文化传播载体的创新,新兴媒体的建设,推动正确的舆论规范,拓宽文化传播的空间,推动正确的舆论引导力。

3.运用文化政策保障机制

文化民生的建设也是一项艰巨性的伟大工程,需要机制体制多方面来保障。首先是加强文化政策的规划。加强文化政策法规的保障,才能让文化民生的建设更具有说服力。其次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文化创新,促进文化民生的发展,惠及民生,满足文化民生时代性的特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就是解决在文化领域中存在的弊端,将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内容过滤掉,不断加深文化机制的完善,保障文化民生的实施。具有好的文化保障制度或者政策,对于文化民生的发展是巨大的后盾力,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来说是巨大的维护力。

4.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民生的实现需要能够满足社会成员享受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加强我国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文化民生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意义非凡。首先,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不断开发各地区的有竞争性的文化产业,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休闲娱乐、民间文化等文化艺术,让传统文化产业带动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不断开发高端品牌,运用文化产业交流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优势产品和知名产业,将优势产品推销到国际上,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加大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最后就是不断扩大文化消费。这就需要发展高端的文化产品,文化影视(电视、电影),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消费市场,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文化产业消费的增长。

5.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首先,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增加收入的同时才能满足人民精神上的享受。扩大和促进就业是增加收入的当务之急。其次,维护好社会的公平与分配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平环境。最后,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能动摇。文化民生的建设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前提,强大的物质基础是文化民生实现的依托。我国当今社会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改变,加快发展经济,才能让人民在精神上更好的享受,获得满足感,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物质与精神享受相辅相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文化民生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6.发展教育事业

文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教育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传承方式。科技文化人才是文化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领域。文化人才培养得越多,越能够更快的提升社会的文化民生水平。加大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是不断推动文化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专业的文化人才是文化民生建设的中坚力量,尤其是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更是在推动文化民生建设上有着重要作用。运用教育手段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基层文化力量快速增长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开展,为民生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光明日报,2012-11-18.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3]李宗桂.谈文化民生[N].学习时报,2008-03-17.

(责任编辑 胡爱敏)

朱婷婷,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邮政编码 730050)

G122

A

1672-6359(2016)05-0090-02

猜你喜欢

强国文化产业民生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