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 全面提升国有企业水平
2016-02-11邓渝平
邓渝平
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 全面提升国有企业水平
邓渝平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是政府经济政策重要落实载体,是供给侧改革的推动者、保障者、示范者,必然要对“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与机遇,做出相应调整应对。而供给侧改革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并发展经济新常态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国有企业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强化合作谋发展,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才能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巨大作用。
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调整应对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经济政策重要落实载体,必然要面临“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与机遇,并会做出相应调整应对。
一、供给侧改革概念辨析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概念,供求平衡是国民经济要达到的最基本目的。任何经济活动主体都可划分为供给方与需求方。需求方,就是需要产品服务的甲方;供给方,就是提供产品服务的乙方。过去几十年,基本上都是在运用如何让甲方多购买、多消费的思路来发展经济。而从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以来,表明要开始从乙方思维来发展经济,要从提升自身运营能力角度,寻求经济发展潜在动力。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来看,发展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指出,“科学便是新的范式不断替代旧范式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不谋而合。这本书明确指出科学范式的提出实际上都是同出本源的不同角度选择,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围绕科学真理的诠释,当某种科学理论诠释穷尽了所有情况时,后来科学研究人员便只能将观察诠释角度偏移来产生新的科学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遵循科学规律的学科,自然也遵守这个规律。因此,当需求侧发展势头有所减弱时,“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
当下,经济学家多将“供给侧”阐释为包含土地、劳动力、资本、创新四大要素的体系,这个体系中任一要素产生变动,都会对整个体系产生影响。因此,“供给侧改革”,就是企业多措并举,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本及创新等要素的最优配置,实现自身运营能力的飞跃。
二、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并发展经济新常态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一)供给侧改革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必然不能满足于低质消费品,数量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迎来对质量的渴望。“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应和了中国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的需求,应和了人民群众对中高端消费品需求的呼声,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二)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并发展经济新常态的必由之路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可以说,“经济新常态”成为当下对中国经济的综合认知指标。“供给侧改革”的建设思路,就是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是“供给侧改革”中最为关键之处,与“经济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驱动转向三个主要特点均有联系,是“经济新常态”下对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要求。
(三)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应清醒地认识到,那是在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而“供给侧改革”则是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这种方式才是发展经济之根本途径,能够减少资源、环境压力,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及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到集约型经济的有效手段。
三、国有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经济政策重要落实载体,明确其在“供给侧改革”中的角色定位,将会对其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作用。
(一)国有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推动者
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形式,是政府经济政策重要落实载体,在“供给侧改革”中,必然充当推动者角色。
“供给侧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四大任务“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直指当前经济发展弊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中,国有企业占据了大半江山,化解产能过剩、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必将成为这部分国企近期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因循守旧,内部管理成本相对较高,降低国有企业成本,将有效凸显“供给侧改革”成效。过去几十年,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但随着城镇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房地产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有房地产企业一般资金实力雄厚,保有地产库存数量巨大,以此突破消化地产库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因此防范金融风险是维护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供给侧改革”四大任务目标与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息息相关。
从国有企业一盘棋的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任务。国有投融资平台的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维系困难国企日常经营,这些困难企业相当一部分属于产能过剩企业,“供给侧改革”从某种程度来说将会成为这部分产能过剩企业的“阵痛期”,甚至可能成为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契机,那么无疑被这部分困难企业占压的资金安全就得不到保障,金融风险会加大。为防范金融风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投融资平台也必须积极应对“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发展挑战。
(二)国有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保障者
国有企业落实“供给侧改革”各项目标任务,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必然为“供给侧改革”落实到位带来保障。
“供给侧改革”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并发展经济新常态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着眼于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在当前由于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切实采取措施,提升了供给侧整体竞争实力。正因有了国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有“供给侧改革”的落实保障。
(三)国有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示范者
国有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积极发挥推动保障作用,必然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供给侧改革”仅靠国有企业积极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政策重要落实载体,将会积极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指导意见,这将在“供给侧改革”中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四、国有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为
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经济政策重要落实载体,要想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巨大作用,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思想认识正确
1.自身性质定位准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经营目的绝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保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国有企业要想真正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思想问题。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明确经营目的,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积极开展工作,将会促进自身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反之则会为其发展带来阻碍。
2.“供给侧改革”概念理解正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都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挑战,当前相当一部分国企经营困难即在于此。为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活力,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国有企业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部分国企转型困难。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经济政策重要落实载体,作为“供给侧改革”中的推动者、保障者及示范者,必须深刻理解“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不仅代表着挖掘企业潜在发展能力方向的变化,更代表着国家对企业未来发展态度的变化,即从“救国企”到“国企自救”的转变。国有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种提法的深层次含义,充分认识到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的决心,才能真正在“供给侧改革”中寻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
(二)强化合作谋发展
1.合理研判合作伙伴。国有企业在市场上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要在产业链中与其他企业合作的。面对当前“供给侧改革”大潮,国企要合理研判合作伙伴,对其未来发展态势形成清晰认识。应注意以下“研判指标”,一是合作伙伴是否已在开展转型升级工作;二是合作伙伴的转型升级是否成为其提升的契机。
2.探索合作空间。国有企业应积极探索合作空间。国有企业对已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且发展势头良好的合作伙伴,应深化细化广阔合作空间,发掘合作潜力,以合作推动共赢发展。
(三)提升自身运营能力
1.顺势而为。“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北宋薛居正《势胜学》开篇明义,指出“不知势,无以为人也。势易而未觉,必败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势”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向。荀子在《天论》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那么如何辨别事物发展的趋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所谓“势”,其实非常好理解,便是站在人民群众那边。
2.狠抓主责主业。“供给侧改革”千头万绪,国有企业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狠抓自身主责主业,深挖自身潜力。将改革切入点确定为企业主责主业,踏踏实实地做好企业已熟识的主营业务。
(责任编辑 刘晓明)
邓渝平,济南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邮政编码 250101)
F276.1
A
1672-6359(2016)05-00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