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运用乡贤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2016-02-11姜官颖郭文永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乡民乡贤价值观

姜官颖,郭文永

(武警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网络时代运用乡贤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姜官颖,郭文永

(武警学院,河北 廊坊065000)

网络时代多元文化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要充分发挥乡贤的“践行者”作用、“安全阀”作用、“先进典型”作用、网络舆论引导“监督器”作用和“代言人”作用。

网络;乡贤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逐渐增多,加之网络时代新兴媒体全面普及的推波助澜,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网络舆情事件多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同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乡贤文化是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稳定发展的强大基层力量,在当前网络时代大数据的背景下,探讨运用乡贤文化引导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乡贤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发挥的积极作用

“乡贤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早在《孟子》、《周礼》中,就记载有具体的乡村组织与管理构想,秦汉之后推行以“乡三老”为乡村最高领袖的乡治制度,唐代刘知九的《史通·杂述》中记载:“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乡贤”一词在《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即品德、才学为乡人所推崇敬重的饱学之士或贤达之人,中国传统社会里主要指在民间基层本土本乡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的人,他们大多曾出门为官,回乡之后成为本地的士绅阶层。“乡贤” 深受儒家思想的教化,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忠实传承者,是乡土社会治理的实际践行者,他们以自己的威望、学识、财富和道德修养,深刻影响、规范着乡土农民的个体行为,在民间风俗教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保障乡土社会有效运转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调解乡民的日常纠纷

乡贤文化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规范作为调解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的准绳,对维护本地社会秩序、维持乡土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乡民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和纠纷,第一时间求助的都是乡贤。乡贤擅长将儒家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作为调解矛盾的准则,同时因为共同生活在本乡本土,对纠纷双方的基本情况较为了解,对冲突产生的根源和冲突的解决方法,都能第一时间做出判断。乡贤擅长运用自身的权威对纠纷双方施加影响,使他们互相体恤互相让步,并通过多次调解以使其达成合意。

(二)充当乡民与外界交往的中介

儒家思想作为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能够教化一方,深刻地影响乡民的人格塑造和修养,主要依靠乡贤文化的积极倡导,才使其历久弥新,维持了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统治地位。传统社会的上级政令和地方政策在民间的理解贯彻落实,需要依靠乡贤加以解读,并模范带头执行。同时,乡贤作为与外界接触沟通较多的阶层,除了可以为乡民第一时间解读官方政令,同时承担着向上反映民意、表达民间社会愿望、维护乡民利益的作用。传统社会乡民向上表达利益需求的途径较少,一般都是与外界交往相对密切的乡贤,承担对乡土公共事务的管理,成为乡民对外交往的代言人。

(三)规范乡民的言行

乡贤是儒家宗法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把“亲亲、尊尊、长长”等儒家宗法思想转化为村规民约,在维系乡土社会的文化、风俗、教化和安定社会、和谐乡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道德教化相比惩罚犯罪行为的刑罚,更能有效地预防犯罪,在社会治理中更能笼络人心。乡贤制定的村规民约,在日常生活各方面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受到乡民的遵从和推崇。乡民若有不良行为,有的甚至仅仅是违背公序良俗,都要受到在乡贤主持下的公开审判和惩罚,比同时代的法律更严格、更权威、更有效。许多研究成果表明,从乡绅以及从宗族、家族关系中成长起来的权威属于一种“长老权威”,其权威的合法性并不来自官府授予,也主要不是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实力,而是依赖于他在家族中的辈分,以及对地方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的贡献,如巧妙地应付兵匪的骚扰和官府的苛捐杂税,热心从事地方的教育、治安、救济慈善事业以及民间宗教活动等等。[1]

二、网络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浪潮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引发了价值观的深刻变动。在市场意识席卷农村社会后,农民也不再受礼教以及 “集体意识”“牺牲精神”的束缚,开始通过商业活动赚取利益,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因为缺乏指导,所以不少农民也陷入了“逐利不顾道德”的怪圈当中,传统的村落凝聚力不再,淳朴的民风难寻。[2]

(一)网络的普及加速了经济转型期多种社会矛盾的传播、酝酿和爆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多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多元化,使社会阶层分化趋于加快,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日益严重,收入分配的城乡差别、地域差别不断扩大,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诱发广大农村弱势群体对爱国、诚信等核心价值准则出现认同危机,社会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道德失衡现象严重。这些社会矛盾和冲突通过网络的迅速传播和渗透,严重影响了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极易造成规模不等的群体性事件,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置了巨大的现实障碍和挑战。

(二)网络媒体成为价值观念和舆论斗争主战场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网络时代各种新媒体充斥着大量不同的政治见解、价值理念、道德伦理,基层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信息爆炸的冲击,难以辨别良莠。在信息开放、多元的网络社会环境中,各种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甚嚣尘上。部分农民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一定程度上淡化和消解了传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这些负面影响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影响和挑战。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坚持利用网络加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不遗余力地推广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他们利用互联网或公开宣传鼓吹,或将价值观融入影视作品等载体中,让农民更加崇尚自由和个性,思想价值和道德觉悟更加个性化,以达到拒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险恶用心。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3]

(三)网络时代失实信息影响恶劣

传统媒体受互联网冲击,优秀从业者和新人不断转向互联网,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断下滑,传统媒体的权威逐渐被侵蚀,与深谙用户需求并迅速更新内容的互联网从业人员无法匹敌。手机和平板等移动设备与网络结合之后,人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完全没有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的审核和确证,网络谣言和恶意诋毁屡见不鲜。在多起公共事件中,代表公权力的党政机关所发出的声音、做出的决策,常常不为公众接受,以致遭遇强烈反对。在一些地方,“你说我不信”“越说越不信”,甚至成为官民对立的突出表征。连习总书记在讲话中都曾提起著名的“塔西佗陷阱”,强调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三、运用乡贤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一)发挥乡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作用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和教育内容,提供了与受众直接沟通的平台,但是随之而来的信息管控难度剧增,使人们极易在多元文化的价值选择中迷失方向,动摇政治信仰,削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乡贤同本乡本土的群众联系紧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他们能够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他们的言传身教更能为大众所接受,更能有效凝聚乡民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积极运用乡贤文化的精神资源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人们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要善于从本乡本土的小处和微观入手,通过教育和舆论宣传,引导人们在乡贤的示范引领下,小中见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逐步养成一种自觉的道德追求和行为准则,进而形成全社会的思想认同和价值共识。在全国推广弘扬乡贤文化,就是要呼吁有德有才的新乡贤回乡建设新乡村。乡贤文化贴近百姓,各地都有丰厚的资源。乡贤作为当地的榜样人物,就在大家身边,容易通过“照镜子、正衣冠”的实践,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二)发挥乡贤在乡村社会纠纷化解中的“安全阀”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各种农村利益纠纷呈快速增长趋势,法定的纠纷解决方式渐渐显露诸多弊端,农村纠纷“官了”“私了”和“官司了”都“难了”的情况日益增多,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的频繁爆发,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问题。中国的乡村社会是以血缘维系的家族或邻里关系为基础而繁衍存在的,乡贤对本乡本土的矛盾纠纷、邻里关系、利益冲突、家务琐事等方方面面的事实情况较为了解。他们能够秉承中立和公正的理念,利用自身作为第三方的威望和影响力对纠纷双方进行多次调解以达成合意,从而快捷、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或对重大事项做出决定,并在调解过程中使村民们进一步认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所说,“乡贤就像高压锅的‘安全阀’,可以把社会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因此,我们要创造各种条件,积极发挥乡贤文化在解决社会矛盾、处理纠纷与损害救济中的重要作用,将乡贤在纠纷调解中体现出的迅速性、中立性、公正性和经济性,作为现代法治建设中人民调解制度的有益补充,以缓和法院压力,减少诉讼成本,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乡村稳定和谐。

(三)发挥乡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典型”作用

乡贤文化所尊奉的儒家道德思想,倡导并模范践行与人为善的价值观,对本土乡民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典型示范作用。乡贤是基层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动员鼓励他们以历史上的乡贤为榜样,不断加强自身修为,提高他们干事创业、改革攻坚的士气,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真抓实干,为百姓谋实利,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及时选取本地表现突出的新乡贤树立为先进典型,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用好榜样的作用,推动广大农民向新乡贤的先进典型学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更能生动、直观地告诉大家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凝聚共识、弘扬正气,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发挥乡贤的网络舆论引导“监督器”作用

当前网络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既是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也是不良或非法信息传播的渠道。乡贤对本土群众的思想特点和心理变化特征较为了解,能发挥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作用,以自身的名望、职业背景等自身特点来分析网络报道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用各种方法手段对基层群众的心理产生影响,使基层群众能够按自觉接受某种意见或信念客观公正地了解网络报道的始末,克服盲目从众心理,自觉辨别、抵制网络虚假信息或谣传,使他们改变不正确或非理性的舆论,转变态度,将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将乡贤纳入网络舆情监管机制,调动乡贤的积极性,加大对不良信息的正面宣传主阵地,使其对本乡本土的敏感问题、突发事件能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反应,与上级网络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及时消除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对于与百姓关系紧密的热点问题和社会敏感问题,建立沟通机制,培养乡贤对网络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对网络特点和规律的认知,使乡贤能够在第一时间向乡民传递准确信息、解疑释惑,避免被谣言误导,并善于借助网络了解社情民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发挥乡贤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代言人”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力量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融会贯通,实现从价值理念层面向实践落实层面的高效转化。新乡贤以国家公职人员、经商创业致富人员、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现代职业农民为主体,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望,往往是一个地方公共事务的“代言人”,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乡贤参与地方基层干部的竞选,通过竞选,将乡贤直接转变为地方基层政权的领导者,让他们以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身份直接管理基层公共事务,这也是中央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提出的“能人治村”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不可能所有乡贤都成为村级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成员来行使权力,为此,我们要鼓励广大乡贤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来凝聚乡民共识,汇聚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积极配合基层政权组织处理基层公共管理事务,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在权大于法、以权压法的现象,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机制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能够引导和支持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可以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对抗因素。

乡贤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升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乡贤文化以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传承和创新性,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时代内容,必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1]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19-26.

[2]张春霞.边疆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安全[J].广西民族研究,2010,(2):185-191.

[3]石云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2):16-22.

(责任编辑李献惠)

On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Country Elites Culture at the Network Era

JIANG Guanying,GUO Wenyong

(The Armed Police Academy,Langfang,Hebei Province065000,China)

Multi cultures in the Internet age affect people’s identity to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Country elites culture is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it also is the valuable resources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Country elites are instrumental to play a leading role as the model to promot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to effectively apply the country elites culture to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

network; country elites culture; socialism core values; path

2015-11-25

河北政研会2015年度课题“运用乡贤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研究”(HBSZKT-2015117)阶段性成果

姜官颖(1977—),女,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研究生;郭文永(1976—),男,河北大城人,馆员。

D64

A

1008-2077(2016)03-0068-04

猜你喜欢

乡民乡贤价值观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我的价值观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路遇乡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南安乡贤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