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路径论析

2016-02-11徐伟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马列主义共产党人中国化

徐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38)

【政治与法律】

《共产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路径论析

徐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38)

作为推动党的理论建设的机关刊物,《共产党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与阐释,成为该刊的重要内容。综观该刊的主要著述,可以发现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路径,是沿着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注重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与揭示,进而实现二者的创造性结合这一路径进行的。回顾这一进程,有助于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研究提供历史借鉴。

《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与揭示,将这一高度抽象的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在革命实践中不断结合,产生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动态过程。因而,其演进轨迹,是沿着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注重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与揭示,进而实现二者的创造性结合——初步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一路径展开的。本文以党在延安时期的机关刊物《共产党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刊著述的深入阅读与历史分析,旨在阐述该刊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影响。

一、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思想理论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建设。列宁曾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地位。因此,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武装,注重对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积极加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研究和宣传,成为当时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一建设过程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推动中国革命顺利发展的思想武器。

(一)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张如心指出,“理论是系统化了的普遍化了的经验的结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马列主义理论是人类几千年来科学文化思想最有价值与最高的结晶”“以马列主义理论和策略武装自己,使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策略知识上,更加坚定和丰富起来”[2]41-42,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与巩固党的首要问题。《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刊发一系列文章呼吁党员群众加强理论学习。第五期刊登《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肯定干部教育的教学设计及课程安排。要求各级党政军部门,吸收知识分子党员参加学习。“各级组织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地领导与提倡其他干部的学习。建立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的制度,并保持其持久性与经常性”[3]。该《指示》是指导干部学习,加强理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央对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此后,中央又发出了一些补充文件做出详细规定。

抗日战争初期党组织曾有一个大发展,但是大批党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党内的文化理论水平亟待提高。“大部分党员的政治文化的水准很低,估计粗通文字的,不过百分之三十。许多同志对革命,对党,对统一战线的认识,都非常模糊。同时许多非阶级的意识存在着,所以在组织问题上也很难要求他们能起先锋作用与模范作用”[4],因此,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理论水平就成为迫切任务。而当时的情况是大多数党员文化程度不高,不能主动学习理论知识,这一现实必须要得到及时地解决,在没有对理论知识很好掌握的基础上,再去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是不现实的,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不能使全党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队伍建设也会困难重重,因此,需要党组织对党员加强教育和培训,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形势,增强全党的战斗力。

(二)注重对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把握

张闻天在《提高干部学习的质量——纪念五五学习节》一文中指出,党员干部在加强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时,要注意增加各种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仅仅学习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对中国社会实际与具体知识的了解与把握,不懂得中国社会的实际,难以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马列主义是人类文化知识最高的发展,学习马列主义必须有很丰富的、具体的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做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马列主义者,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学好马克思主义,必须增加对各种具体知识的学习,汲取各种社会与科学的知识养分,尤其要对中国的历史、地理及各个方面具体的知识加强了解和学习,甚至包括小说等读物,这些对于了解中国社会的现实方面大有裨益。特别是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杂文及小说,应为每个党员干部认真研读。他痛感于干部中缺乏具体知识的现状,明确指出了我们党不能顺利地克服教条主义和公式主义、党的策略在实际运用时比较僵化,党的原则指示不能具体化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领导干部中各种具体知识的匮乏。

为此,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辅以各种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具体知识,党中央组织编辑出版了适合广大党员干部文化理论水平的“中级读物及补助读物”,在“供给同志们以各种具体知识”[5]4-5方面发挥了有益作用,这一出版事业应该继续做好。对社会具体知识的学习与把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条件。党的干部应该懂得这一真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是往往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6],丰富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最终还是来源于社会实践,而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真正主体,不仅要从书本上汲取具体知识,还应当从生活中学习。以马列主义的创造的、批判的精神对各种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分析[7]13。同时还需要深入群众实际了解情况,检查工作,从社会实践中了解中国社会丰富多彩的实际形势与具体知识,做到对中国社会的全面了解。

(三)深刻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对象、任务、动力与性质进行深刻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成果。他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此作了系统论述,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统治与奴役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产业落后的现实决定了中国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而是反对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反动的生产关系。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民族资本主义仍然可以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存在与发展。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决定了现时的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是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即国际资本主义的”。这一革命形态的目的,“虽然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但同时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中国现时的革命阶段,是为了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的革命过程”。即处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一个发展阶段,共产主义因素的成长将决定其政权性质——“在政治上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帝国主义者和汉奸反动派的革命民主专政,反对把中国社会造成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8]14。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前途必然会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对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深刻阐述,为抗日战争时期分析制订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阶级政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是党根据中国国情形成革命模式的理论依据,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注重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与揭示

中国国情是中国革命赖以开展的现实土壤和历史条件。对中国革命所处的现实处境和历史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前提,这也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党“对于中国社会应该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研究,发现它的民族特点,各个地区特点,找寻它的规律性,没有这种研究,马列主义中国化民族化是无法解决的”[2]43。对国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是中国革命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获得关于中国社会情况的翔实资料的根本途径。《共产党人》这一刊物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国情进行深入地分析,试图通过这种途径来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环境。因此,赋予中国国情以科学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一)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理论源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而调查研究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最佳途径。重视深入社会实际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中逐渐形成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在《没有调查者没有发言权》一文指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层的生动情况”,普遍调查既不可得也无力为之,因此有选择的抓住几个典型城市、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方法”[6]3。这种科学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获得对中国社会基本知识的有效途径。毛泽东发表该文,本意在全党树立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做调查的良好作风,反对脱离群众与社会实际的空洞教条。在文中对调查研究者应有的谦虚态度,开调查会的方法与组织原则作了精辟论述,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法借鉴。在调查实践方面,中央派出由杨英杰带队的中央党校延川实习团深入边区农村调查农民的生活水平与阶级关系的变动,在整理调研材料的基础上,写出三篇调查报告与相关文章,得到中央领导肯定,发表在该刊第三至第六期上。这三篇经过实地调查写就的文章,展现了边区阶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及群众生活水平的变化的生动图景,成为研究这一时期边区社会生活的宝贵参考文献。随着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之风在全党的兴起,党对中国社会实际的了解达到新的高度。

(二)深入研究与揭示中国国情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普遍性总结的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现实国情紧密结合,才能正确地指导革命的全过程。具有理论自觉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情的认识及其规律性揭示成为开展调查研究的直接目的。毛泽东通过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揭示了认识国情的重大意义:对国情认识的程度直接决定到党的政治路线的成败,也是决定革命策略的理论基础。“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9]。中国的国情是开展革命的出发点与立足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与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的[8]3。这是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于当时中国革命的现实环境和历史条件的深入考察,为全党认识中国国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初步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的结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初步揭示,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里程碑,又是党的领导核心与理论研究者开始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的结果。而《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时革命实践相结合、突出宣传毛泽东的理论贡献、首次揭示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科学命题等方面。

(一)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0]。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是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变通、适时引入民族性的因素。理论是用来指导解决现实问题的,“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11]。因此,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用以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价值。瞿秋白曾提出“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12]。1939年10月毛泽东在该刊《发刊词》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13]这一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思想原则。张闻天在《党的工作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了解具体情况》一文中,从理论与实际的辩证关系角度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指出,“了解具体情况,也就是马列主义的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这是运用马列主义于具体环境中,同时也就是发展马列主义”。同时,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将中央的政治路线与原则性指导在各地具体地实施下去,使之适应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认为“这也就是马列主义在各地的具体运用”。而理论与实际相脱离,“这是历史上一切主观主义者、一切空想主义者的悲剧”[7]11的根源,这也直接导致了党的政治路线无法彻底实现、党的经验裹足不前以及马克思主义发挥不了其应有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是中国革命理论实现历史性飞跃的源泉,其在革命实践中的不断展开是克服一切机会主义的强大理论武器。

(二)突出宣传毛泽东的理论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最大成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系统阐释,并逐渐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共产党人》在论述毛泽东对党的革命事业的突出贡献时,强调他注重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的情况结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灵活运用于中国复杂的革命实际。这一思想方法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学习与继承。张如心在《论布尔塞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高度赞扬毛泽东在解说、阐释马列主义原则方面的理论贡献,对于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党的教育工作者无情嘲讽,喻之为“装着死公式的怪物”。同时指出,“毛泽东同志比我党任何人都更加善于把通俗简明的叙述和科学的深奥灵巧地结合起来,善于把马列主义的理论与生动的中国革命实践在宣传教育上、在行动上微妙地联结在一起并溶成一片”[14],从而为全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张如心认为,“毛泽东的著作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典型的结晶体”,是“马列主义中国化最好的体现”,在学习其一般性的理论原则的同时注重对中国社会实际的调查与研究。因此,党的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毛泽东的理论著作上来,并且对毛泽东做出了“是我们党天才的领袖,党的最好的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中国最好的创造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高度评价。

通过《共产党人》,毛泽东的理论得以被广泛宣传,在此过程中,毛泽东的理论也通过这一途径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三)首次揭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科学命题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造,而且需要使这理论创造为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所认同、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15]。作为中国革命经验和理论原则系统总结的“毛泽东思想”被抽象的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创造性发展,是党的理论建设和革命实践全面展开的结晶。这一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中国革命展开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相应的,这一理论的科学概念的提出和最终界定也必须有一个历史选择的空间”[16]。

张如心指出,“为了使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能够完满地解决,我个人认为,全党干部必须很好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精神和研究他的著作。他给共产党人写的发刊词,他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典型著作。全党同志应该集中学习这些理论著作与言论。理论是经验的综合,因此多少免不了抽象性,所以我们的教育人材应较逐渐地学会如何把比较抽象的比较深奥的马列主义理论原则,用通俗、简洁、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用中国语言和风格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性成果,将这一理论成果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张如心的历史贡献在于对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率先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科学命题,是党内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对毛泽东思想认同的初步表述。这篇文章是当时理论界宣传解释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并将毛泽东的卓越贡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密切结合起来的重要文献。该文的论断对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推进,起到了引路前驱的作用。

《共产党人》杂志从1939年10月创刊,到1941年8月终刊,共刊发19期,凡百万言。在其存续的近两年时间里,刊发了大量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文章。在这一时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较为深入、成体系地学习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研究,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国革命历史与发展的规律性总结,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雏形——“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为党的七大将其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做了基础性的贡献。毛泽东思想是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灵活运用的伟大创造,是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鲜明旗帜。该刊对毛泽东思想的初步揭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理论建设及其对于中国社会实际的调查研究密切相关。三者的关系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于党的理论建设的实践展开,党的理论建设的加强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萌芽与发展的坚强基石,而中国特殊的国情则是党的理论建设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展开的现实土壤。深入中国社会实际的调查研究是连接理论指导与实践的关键环节,是促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次飞跃的现实前提。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创新,也必须立足于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实际的基础之上,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支撑。明确了三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便迈入了顺利发展的健康轨道。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2]张如心.论与实践的统一,干部修养问题之一[J].共产党人,1941,(19).

[3]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J].共产党人,1940,(5):45.

[4]陶希晋.论党在目前环境与任务下的宣传部门工作问題[J].共产党人,1940,(7):24.

[5]洛甫.提高干部学习的质量——纪念五五学习节[J].共产党人,1941,(17):4-14.

[6]毛泽东.没有调查者没有发言权[J].共产党人,1941,(18):3-4.

[7]洛甫.党的工作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了解具体情况[J].共产党人,1939,(4):11-14.

[8]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J].共产党人,1939,(5):3,14-17.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1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2.

[12]瞿秋白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10-311.

[13]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J].共产党人,1939,(1):10.

[14]张如心.论布尔塞维克的教育家[J].共产党人,1941,(16):43-53.

[15]张静如,鲁振祥.抗日战争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N].人民日报,1995-07-25(9).

[16]李泽华,论延安时期张如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4).

责任编辑:邓小龙

D231

A

1009-0169(2016)12-0028-05

徐伟(1980-),男,河北灵寿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干部、讲师,中国人民大学2012级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马列主义共产党人中国化
《马列主义五大名著汇刊》:见证刘少奇寻找真理之路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