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县级党校发展问题的创新路径

2016-02-11刘培延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党校基层培训

刘培延

(中共济阳县委党校,山东 济阳 254100)

【党校建设】

解决县级党校发展问题的创新路径

刘培延

(中共济阳县委党校,山东济阳254100)

县级党校脆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优质师资缺乏、设施简陋、科研条件较差等方面。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锻造一支积极有为的高素质党校教师队伍;创新学员培训管理模式,保证培训效果;创新党校办学观念,把县级党校打造成为真正干事创业的一流学府;创新上下级业务指导关系。县级党校带头做党校姓党的践行者,再加上各项创新举措,县级党校脆弱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解决。

县级党校;脆弱问题;创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基层党校脆弱①基层党校脆弱是就全国普遍性而言的,但并不否认少数发达地区的部分基层党校不算薄弱的现状。本文所阐述的观点逐条逐款也并不一定和所有的基层党校完全吻合,而是就基层党校基本面而言的。的问题并要求切实加以解决[1],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包括基层党校在内的党校工作。这一方面给基层党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基层党校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县级党校(包括相当于县级的市区级党校)作为党校系统的基层党校,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的主渠道,感到责任重大。对此,县级党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主动适应新任务新要求,在教师队伍、学员管理培训方式、办校观念等方面有所创新,认真解决好自身脆弱的问题,满足不断增长的基层培训新需求,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校工作。

一、县级党校脆弱的主要表现。

(一)优质教师资源匾乏。一是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业务素质不高,无力独自承担教学任务。过去县级党校以业余学历教育为主业,甚至有的举全校之力办业教,对教师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重视不够,学历教育停办之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优秀教师队伍不现实。再就是教师缺乏流动,所谓的挂职锻炼和基层锻炼、社会调查大多停留在口头,势必造成眼界不宽和知识封闭以及授课内容空洞,缺乏指导性;二是培训大多从上级党校或部门外聘教师上课,本校教师缺乏实战上讲台的锻炼机会,本校只有很少的教师具备上讲台的能力,大多从事班务管理、后勤等事务性工作,加之培训班次较少,有的教师数年不登讲台,时间一久,教师自身主体责任感下降,对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动力不足;三是教辅人员比例偏高,一般占三分之二左右,教师人数比例偏低,况且其中有的教师兼任文秘、办公室等非业务工作,不利于浓厚学风的培养;四是缺乏激励机制。党校教师是党校的一笔财富,但在现实中是口头重视,待遇忽视,既没有国民教育系列教师所享有的绩效工资,甚至教师节也未被纳入慰问的范围,基层党校教师在党政人员序列中是一个边缘化的群体。况且,在党校内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不好一个样的问题。评先选优更多是看得票,在普遍人情票的国情下,老实巴交闷头工作的一般选不上。这些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只好跟着一块混日子,得过且过。

(二)规模较小,设施简陋,科研条件较差。县级党校普遍存在人员较少、占地面积较小,办公场所简陋且局促,甚至有的党校和其他数个单位共用一处办公场所;相应的配套不完善,学员需要的住宿、餐厅不足,直接制约了培训班的规模和时间;有的没有图书室和阅览室,即使有也缺乏相应的图书更新和充实,且很少有人光顾,形同虚设;由于用车、经费等原因,调研外出机会较少,不能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提供有价值的调研文章,党校是党委政府的智囊成了一句空话,也使得社会对党校工作的认同度降低。

(三)学员培训管理方式简单。县级党校主要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2],直接面向基层。基层培训最大的特点是授课内容具体、实在,深入浅出,对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切忌浮泛空洞。由于外聘的老师大多是专门为上级层次学员授课,其授课内容难免理论性较强,和基层实际脱节,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其二,在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上县级党校没有决定权,只是配合组织部门或者主办部门,仅仅起一个执行的作用,提供一些整理教室、布置会场、考勤、供应开水、住宿就餐等后勤服务,这与党校的定位标准①县级党校是我们党建立在基层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理论政策宣传研究阵地,担负着培训基层干部、党员和培养党的基层理论队伍的重要职责。这一论述足以说明党校的定位是比较高的。具体见马建新的《当前县级党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创新建议》一文,引自《理论界》2014年第1期。大相径庭。其三,党校对学员的管理仅仅局限于课堂纪律方面,而其在校学习表现并未纳入对其任用、提拔的依据,使学员对自身培训不够重视,认为培训就是走形式、走过场。

(四)办校观念滞后。一是由于体制的原因②一般认为,党校是党委领导下的一个工作部门,作为县级区域,最大的任务是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但作为意识形态部门的党校自然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经济效益,况且对党校工作的考核也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其工作效果也具有不确定性和未知的的特点,而同级党政主要领导的流动性又比较频繁,对提升诸如理论培训之类的软实力的重要性存在误区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基层党委偏向于党校是一个务虚的部门,不如招商引资、环境整治等工作具体实在,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这是基层党委普遍不够重视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因。因而对党校投资不足,相应地对师资培养、干部调配、领导班子配置以及党校工作长远发展缺乏认真谋划,更不会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党校工作,所以经常会出现党校工作说起来重要,操作起来次要的情况;二是有的党校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常把党校当成机关来管理,弱化了党校作为一个学校的职能担当意识,同时认为党校是一个清闲部门,培训工作具有时段性,工作弹性大,因而常被一些庸人所看重,易产生冗员[3],而这些冗员大多是为了照顾某些领导的亲属调进来的,甚至党校主要领导也是为了照顾某些人员解决副县级级别的,个别县级党校领导不懂教学科研规律,存在瞎指挥的现象,甚至是外行领导内行;三是县级党校不乏有担当、懂业务的主要领导,但其一旦退休或者调离,新来的领导可能另起炉灶,党校事业的发展存在着不可持续性;四是对培训工作认识有误,没有真正认识到培训的长远意义,把培训仅仅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需求缺乏调查研究,甚至没有紧紧围绕本区域的中心工作开展培训,忽视了培训效果,使得培训流于形式。办校观念滞后党委有责任,也有党校自身定位不准的责任。

(五)上下级之间业务指导不畅。党校是党委的学校,受地方党委管理,虽然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上级党校对下级党委党校进行业务指导”[2]。但在具体工作中,上级党校既不掌握县级党校的人事权、财权,又不掌握党校系统专项经费和教学、教材管理,培训工作一个为市委服务,一个为县委服务,几乎不相干,在实践中缺乏实质的指导,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沟通机制[4]。

二、解决县级党校发展问题,探索党校工作创新路径。

县级党校脆弱问题是长期历史造成的,不可能一娥而就。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有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又不急躁冒进,既要扎扎实实,又要提升标准。在创新教师队伍、创新学员培训管理方式、创新办校观念方面,不断探索,并完善上下级指导机制,切实提升党校工作软实力,使党校办学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可持续性。

(一)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锻造一支积极有为的高素质党校教师队伍。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1]。教师队伍建设是党校工作的基础,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党校整体工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必须把党校教师培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锻造一支积极进取有所作为、高素质的基层党校教师队伍。

1. 真正落实党校教师党政机关挂职锻炼或基层锻炼的要求,增长党校教师的行政经验。由于长期得不到流动,县级党校教师行政经验严重匿乏,阅历结构狭隘,致使上课现学现卖、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授课效果不佳。党校教师深入县直机关、学校、乡镇街道、社区、农村等现场一线,和基层工作面对面接触,直接参与具体工作的决策、领导和实施解决,不但能了解县情和基层情况,增长行政经验,而且在授课时能够紧扣主题,有的放矢。党校教师挂职锻炼是党校教学的需要,不是为了日后提拔重用或者“镀金”,某些领导要抛弃这种庸俗主义的思维,更不该因为这种思维回避、拒绝或者不认真落实党校教师挂职锻炼的要求从而伤害党校工作的大局。党校教师挂职锻炼应该当做硬性规定的一项制度来执行,不能仅仅是纸面上浮泛的一句话。对基层党校教师来说,挂职锻炼更加必要,上级党校教师面对的学员层次普遍较高,授课内容理论性强一些可能关系不大,但在基层的课堂上必须层层分解党的一系列理论方针政策,然后把理论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上,让党的理论成为融入基层血液的东西,只有这样才会实现授课的目的。实际上这对基层党校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县级党委和县级党校对此要认识到位,精心落实。各有关部门对党校教师挂职锻炼在交通、住宿、生活等方面提供方便。

2. 培育浓厚的尊重党校教师的氛围,提升党校教师的责任担当意识。首先要提升党校教师政治地位,吸收优秀党校教师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里一些重大的会议或者活动要安排党校教师代表出席,甚至参与县里的一些工作的具体决策落实过程,这不仅仅是提升政治地位的问题,更是借此了解县情、领会县中心工作的最佳路径;其次,党校教师既然是我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那么就更应该和其他教师一样,享有教师节的一切荣誉和待遇,县级党校教师在教师节的冷遇现状应该改变;三是党校骨干教师进入校委会,校委会业务决策、管理工作,要充分听取教师意见,也可以考虑把骨干教师纳入校委会委员;四是提拔重用优秀党校教师到其他部门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或者党校内部提拔,但面对原有的职称待遇和提拔后行政待遇,应坚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切实改变县级党校教师很少流动,也很难被提拔的现状,让党校教师政治上有奔头;最后,让县级党校教师业务上有奔头,现行体制下县级党校教师职称最高为副高,且数额偏少,为鼓励终身从教,可适当扩大高级职称份额,并设立正高职称;也可以考虑将县级党校教师纳入专业技术公务员管理。尊师重教的氛围一旦形成,教师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自然就会提升。

3. 完善并落实教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党校不同于一般的中小学和大学,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大纲,所授课程基本上是自己的学识、经验、对当下政策的理解和相关理论的结晶,其内容的粘性和综合性比较强,备课周期较长,内容更新较频繁,又加上听课对象特殊①党校的学员来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专业,年龄不等,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领导能力及认识水平,这就决定了党校听课对象的特殊性,不仅仅是讲党性的要求,还需要内容精彩和授课艺术高超。,准备一次党校精品课相对来说包含了更多的智慧和心血,不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理应得到相应的鼓励,因此对县级党校老师实行绩效激励是必要的。可根据授课和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予以绩效考核,并对管理岗位的教师予以一定的岗位绩效,对坚持在一线岗位的教师在职称、评优等方面给予明显的倾斜照顾。对长期虚占教师岗位不干事的党校教师建立相应的教师退出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干多干少、干与不干、干好干歹一个样的现状。县级党校教师不同于上级党校教师,后者被外聘的机会较多,从而能够赚取一定的上课费用。那种领着工资就不应该有额外报酬的观点对基层党校教师貌似公允,实则是不公平的,党校教师讲党性和无私奉献精神与正当取酬是两个不同的话题,不应该混为一谈。另外,设立科研出版基金,为党校教师论文发表、书籍出版提供支持。

(二)创新学员培训管理方式,保证培训效果。

县级党校主要培训两类学员,一是县直部门包括乡镇(街道)相关人员,二是村干部。这两类人员长期工作在基层,一方面对新知识的学习需求非常渴望,另一方面对抽象的理论天然抵触,他们更需要新方法、新点子、新思路,对自己的工作有实际的帮助。这两个特点要求在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上加以创新。另外,基层人员对党校培训多有误区,认为党校学习是“镀金”,一定程度上学习态度不够严肃,培训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对学员管理也要创新。

1.培训内容要接地气,具有针对性指导性。

党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党性教育是党校教学的基础课,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但开展党性教育切忌泛泛而谈和空洞说教,务必和学员的工作实际、党的执政理念和廉政勤政相结合,绘声绘色,直观清晰,把党性修养贯穿进所有课程,使之和党员主体意识融为一体,这是其一;其二,在坚持本校教师的基础上,聘请与学员同类型人员授课,交流经验,开展互动,引起共鸣;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授课,对相关政策做本地化讲解,答惑释疑。也可适当聘请上级专家授课,拓展学员视野,提升学员境界,但要做到深入浅出,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实在化。其三,提升学员为民服务本领,这是基层学员最实际的需求。除了党性修养基础内容外,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健康政治生态、弘扬先进文化、三农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有所侧重。特别是在农村,干群矛盾、财务纠纷、宅基地规划、土地调整、村庄整合、土地流转、农民工维权等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党校教师要精准吃透有关精神,原原本本传授给学员,让学员觉得经过党校培训后确实有进步有提高。

2.培训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

当前基层党校教学主要有灌输式、案例式、互动式、现场式等形式,而大多为灌输式,比较单调呆板,不利于培训效果。为此,可选择培训模式多样化。

(1)异地培训,基层学员相对来说视野较窄,信息封闭,针对村干部的专门培训更少,大多以会代训,异地培训能够让人拓宽视野,提升境界,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启发思路,比在本县区内培训效果好。其一异地培训可以让学员集中精力融入培训全过程。由于在外地,相对封闭,学员不分心。而在本地党校培训,容易受到老家工作的影响,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一些宴请,不仅影响了形象,也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培训的效果。其二是异地培训可以让学员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同先进地区的差距,从而激发比学赶超的的信心和决心,有的感觉在本县甚至本市都还可以,可是一走出去,就发现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其三,考察学习的典型一定要与当地的实际有可比性,不可好高鹜远。选择一些发展条件比当地稍强或相似的典型,以利于学习、借鉴和参照。如果选择较发达地区或者较落后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基础条件、文化传统以及政策等方面都存在过大差距,其做法和经验不容易借鉴,往往是考察学习回来,一开始是热血沸腾,信心百倍,可与本地实际一对照,落实到行动上难度很大。时间一久,培训效果变淡。在选择外地典型上不一定要远,基层学员较多,全部去远地方培训不现实,可以就近学习,既减少学习成本,也便于操作。

(2)分类培训,因材施教。对县直学员来说比较容易,也一直是这么做的,组工班、团干部班、妇女班等等,但对村干部来说,情况大不一样。再小的县区也有数百个行政村,村干部上千人,各村基础条件不同,发展模式有别,经济结构有差异,不宜按照一种模式培训。如果统一接受同样的培训,有的村难免理论和实际脱节。建议分出类别分出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可以按照个体民营经济搞得比较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好的、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搞得比较好的,或者农副产品深加工搞得有特色的的,或者城镇化建设较突出的等标准分类,针对不同类别分别加以不同内容的培训。

(3)异地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异地培训就是学习外地的好典型,分类培训就是学习典型的某一好方面,两者结合起来,培训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村庄规划、农业产业结构、养殖、工业等搞得比较好的典型,可以组织相关的学员分别到不同的典型考察学习。为便于操作,可以由相关镇办对所辖村根据某个标准进行分类,既可以按照村的模式分类,也可以按照学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分类;在学员的选择上,尽量选派一些有想法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也可以吸收适量的虽不是村干部但是村里的致富能手、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等农村精英参训,这些人员具有商业意识,思维活跃,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参训可能给他们带来发展的新机遇,促使他们进一步发展壮大,从而带动周围的群众致富。

3.创新学员管理考核机制,增强培训严肃性。

创新学员管理考核,实际上就是给县级党校树威,让县级党校有威有为有位。学员在校表现,比如出勤、课堂纪律、学习成绩等不但记入本人档案,作为日后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而且党校在其中应有一定的知情权和话语权。这样,学员才会从思想上行动上把党校培训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另外,党校对特定的学员拥有后续跟踪管理权。学员培训结束后,由于局限于环境和其他条件的制约,往往不了了之,时间一长,培训的效果逐渐淡化,党校可监督有关部门对其跟踪管理,给压力给任务,根据培训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拿出工作思路,创造条件贯彻落实。

(三)创新办校观念,把县级党校打造成为干事创业的一流学府。

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如果仍然保持固有的观念,那么以上创新就是一句空话。要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党校脆弱的问题,就决不能把县级党校看成是县委领导下的一个机关①2008年党校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但在基层,大多忽略了前者,过多地关注了后者。而对后者也多有误会,把党委的重要部门理解成党委的机关,而不是事业性质的学校。,决不可把县级党校作为机关来管理,坚决杜绝机关作风占领基层党校的阵地。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2],目的是为党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这应该是党委管党校建党校办党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党校工作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工作,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本区域党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水平,县级党委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党校工作,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议事议程。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彻底解决教学设施落后、科研条件较差、办学场地狭小等硬件建设不足问题,使县级党校成为宜教、宜学、宜研究的现代化学府。二是制定支持县级党校的长远政策,优化师资结构和编制结构,向党校输送真正能担当责任的优秀教学管理人才,提高进入党校工作的门槛,从制度上杜绝县级党校成为照顾部分人员的“后花园”,并且每年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校工作,对党校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解决。三是对党校工作制定特殊的考核管理办法,提升科研成果、精品课程及培训效果赋分比重,将其作为对党校负责人提拔重用的主要依据之一,使党校工作不因党校负责人的改变而改变,以保证党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上下级指导关系,上级对下级指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为保证市级党校对县级党校有效的业务指导,各地探索或实行了一些改革举措。有的提出撤销县级党校,把县级党校改为市级党校的教学点[5];有的以整合培训资源之名,直接把县级党校改为市级党校的分校,等等。实际上,这些举措是把上下级的指导关系变成了领导关系,取消了县级党校在现有行政体制中的独立地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市级党校和当地党委如何协调等新的问题。在不改变现有的党校办学体制下,可搞好顶层设计,至少在省级层面制定扶持县级党校的政策,使市级党校对县级党校指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市委党校在现有党校工作部的基础上,针对本辖区各县级党校的实际,制定明确的指导目标,通过包基层、驻基层等工作机制,对县级党校教师师资、科研具体指导,市委和省委党校要将其纳入对市委党校年度考核的一个必须指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基层党校脆弱问题并要求切实予以解决,恰逢其时。只要坚持党校姓党,坚持多重创新,县级党校脆弱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解决。

[1]2015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2008年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3]胡邦友.县级党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3).44.

[4]蔡新燕.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2(2).55.

[5]陈万杰.县级党校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途径探索[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1(1).83.

[责任编辑:张乔娜]

D261.4

A

1672-4445(2016)03-0061-05

2016-03-11

刘培延(1971-),山东济阳人,中共济阳县委党校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文化、党建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党校基层培训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培训通知
基层在线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