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腊八粥说起

2016-02-10温长路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中医健康养生 2016年12期
关键词:食粥腊八粥

文/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从腊八粥说起

文/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只将食粥致神仙 食粥纪 五谷

说起食粥,我国粥文化渊源流长。从黄帝始烹粥开始,喝粥在我国延续积累了几千年,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粥逐步由食用慢慢发展成为药食两用之品。

清代养生学家曹慈山写过一首《粥疗歌》。

诗中不同的粥,既体现了老百姓日常的生活智慧,又体现了养生智慧。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若要皮肤好,大米煮红枣;

气短体虚弱,粥里加山药;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

要治口臭症,荔枝粥除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

……

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

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古往今来,粥是中国人情感表达最含蓄的方式。

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收录了一首《煮粥诗》。诗中说,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想家时,床头的一碗粥,是最暖心的;

生病时,妈妈做的一碗粥,是最有力量的;

晚归时,饭桌上留着的一碗粥,是最给人抚慰的。

一碗白粥、一碟红头咸菜、一个白水煮蛋,这是20年前中国家庭最为家常的早餐了,也是普通中国人记忆中最贴心的幸福。

我国南北方都有吃粥的习惯。只不过北方的粥较为简单,南方的粥更为精致,种类也比北方要丰富一些。那粥应该怎么喝?喝粥有哪些讲究和门道?所有人都适合喝粥么?本期邀请中医学、营养学、清宫药膳专家共同为您讲解食粥之道。

说到粥,无论身在何处的中国人,都能说出腊八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已经成为老百姓每年固定的传统。不仅如此,各种粥铺、早餐摊上,从腊八粥演绎的八宝粥也是其必备的粥品。可见老百姓对于腊八粥的喜爱。

温长路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这一天,几乎家家都要吃一顿由多种谷豆果蔬混合做成的粥,这就是“腊八粥”。

关于它的说法很多,比较统一的是与佛教有关。如《梵天卢丛录》说:“十二月初八,为腊八,僧尼每先日令比丘出募米粟,谓之‘化腊八’。是日民家皆煮为食,杂以果品,奢俭各殊。”据说,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佛家集百家粮为粥以为纪念。后来这一做法传向了社会,并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习俗,从皇帝到平民没有不看重这一节日的,这可能与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现在北京雍和宫中还保存一口直径2米、深1.5米的大铜锅,传说是当年专门为清皇室和文武百官熬粥用的。道光皇帝还作了一首题为《腊八粥》的诗,以专说此事。

诗中说:“一阳初复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降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升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八粥的内容,《燕京岁时记》中记得明白:“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长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由于南北方食俗和爱好不一,实际上腊八粥的内容是五花八门、没有定式的。特别是到了近代,它完全变成一种意义上的象征了。

从营养学角度看,寒冬腊月之际吃一顿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可由兴致刺激起食欲来,又能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应该说是一件快事。粥内多种谷豆果蔬共煮,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其中构成蛋白质的多种氨基酸齐全,各种维生素、脂肪及矿物质钙、磷、铁含量丰富,对健康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由腊八粥联想到食粥。食粥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根据《礼记·月令》中“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的记载,食粥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时对粥的做法也十分讲究,《随园食单》中说:“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这“融洽”,反映的是一种工艺;这“柔腻”,包含的是一种效果。

中医还根据季节、气候和人的体质特点,在粥中配入各种不同的药物,使它成为独具特色的“药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造。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收粥62种,清代的黄云鹤则专著《粥谱》一书,把200多种药粥分为6类详加介绍。文人爱粥、咏粥的也不乏其人,大文豪苏东坡喜食花鸡粥,书法家柳公权爱吃绿豆粥。陆游则爱粥成性,并多有吟咏,其中“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算得上是食粥的名作了。

粥容易吸收、消化,饱腹是人人皆知的表象,补脾胃、益气血、强体魄则是其内在的医疗保健之功。著名医家王士雄在他的著作中强调说:“病人、产妇,粥养最宜。”

“药粥”作为中医食疗的一种,以食助药,以药助食,有亦食亦药之效。作为中医防病疗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完全是按照中医的基本理论原则进行设计的。因此,运用药粥,既要按阴阳、气血、寒热、虚实进行辨证,又要因人、因时、因地决定配伍。

就四季而论,春天乍寒乍暖,应以养阳为主,可用“肉苁蓉粥”“核桃仁粥”;夏天酷暑难熬,应以清暑为主,可用“绿豆粥”“滑石粥”;秋天气候干燥,应以滋阴为主,可用“百合粥”“桑椹粥”;冬天寒流滚滚,应以保暖为主,可用“羊肉粥” “人参粥”。

就五脏气血特点而言,心气不足,可用“茯苓粥”;心血不足,可用“龙眼粥”。肝血不足,可用“枸杞粥”;肝气不舒,可用“陈皮粥”。脾阳不振,可用“吴萸粥”;脾阴不足,可用“山药粥”。肺气不足,可用“黄芪粥”;肺阴不足,可用“雪梨粥”。肾阴不足,可用“甲鱼粥’。药粥品种繁多,实难尽述。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有关书籍,或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与自己身体、病情相适应的配方。

食粥是我国特色,中药是我国法宝。平常食粥,是一种饮食形式;腊八食粥,有一种特别情趣;服食药粥,则又增添了一道防病疗疾的风景线。我说的这些都是平常的道理,只不过我们很少有人在吃的科学中去认真总结罢了。

猜你喜欢

食粥腊八粥
说说腊八粥
趣说古人食粥
腊八节
古人食粥养生
冬来且食粥
食粥养生有学问
只将食粥致神仙
腊八节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腊八粥史话
腊八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