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阅读背景下的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研究∗

2016-02-10郭金丽

图书馆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读物状况个性化

郭金丽

(丹东图书馆,辽宁 丹东 118002)

全民阅读背景下的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研究∗

郭金丽

(丹东图书馆,辽宁 丹东 118002)

对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进行了深度调研,得出了阅读状况不均衡,普遍缺乏科学的阅读指导,优秀读物相对缺乏阅读状况与其家庭、学校的阅读氛围存在相关性等结论,进而提出了图书馆应树立阅读服务的“本位意识”,构建馆、家、校一体化的阅读推广体系等相关建议。

未成年人 阅读状况 图书馆 阅读推广

“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三年(2014-2016)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显全民阅读的重要性。未成年人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阅读的核心与关键。从国家层面来说,未成年人阅读关系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从社会层面来说,未成年人阅读是全民阅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它对促进全民阅读,构建和谐、书香、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个人层面来说,一方面阅读是未成年人获取知识信息,了解自己与外部世界,塑造与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0~18岁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时期。为此,笔者对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进行了深度调研,以了解未成年人阅读现状,把握未成年人阅读需求及特点,为进一步提高阅读推广效能,做好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1 研究方法和过程

1.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为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等。笔者自编“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问卷经信度、效度检测,契合未成年人实际,能切实调查出未成年人阅读的真实状况。问卷从未成年人的阅读类型、阅读动机、阅读收获、选择读物的影响因素、读物获取渠道、学校与家庭阅读氛围、阅读指导、数字阅读及未成年人对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的希望需求等11个维度进行了编制,共20道题,答卷时间15分钟左右。

1.2 研究过程

调查时间:2015年7月3日~2015年8月16日和2016年1月11日~2016年2月2日两个时间段。

调查对象:对来自丹东市图书馆学生部、自习室及丹东市少儿馆亲子阅览室、中学外借处、小学外借处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62份,回收率为93.6%;其中有效问卷495份,有效率为88%,有效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共访谈56人,其中学生32人,教师10人,家长14人。

表1 有效样本具体情况

1.3 数据处理

本调查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 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结论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的未成年人在阅读动机、阅读认可、阅读收获等方面整体阅读状况良好。调查样本是来自图书馆借阅的未成年人,所以样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调查结果仍能较好地体现出未成年人阅读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 阅读状况不均衡

阅读状况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状况不均衡。一方面表现在不同学龄阶段的阅读数量不均衡。小学和中学的阅读量相对较多,而学龄前和高中的阅读量较少。学龄前阅读少是由于认知能力低,无法单独完成文本阅读,需要大人的帮助与指导。而调查表明,其父母们普遍缺乏早期阅读意识或对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58%的家长认为学龄前儿童阅读不足的原因是没人引导。高中生阅读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课业负担较为繁重,70%的人认为无暇也无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另一方面表现在同学龄段的阅读状况不均衡。调查发现,有的未成年人阅读兴趣高,阅读能力强,阅读量大;有的未成年人有阅读兴趣,但阅读技能差;有的未成年人毫无阅读兴趣。二是阅读内容不均衡。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榜上有名,但对其他中国经典读物却鲜有提及。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很多作品拍案叫绝,意味无穷,且韵律感强,对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孩子语感、美感及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学习大有裨益。但调查数据表明,孩子不喜欢读唐诗、学唐诗及其它一些经典作品。对此,我们访谈了一些学生、家长及个别老师,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未成年人感觉这些经典深奥、难懂,离实际生活很远,学起来没乐趣;二是未成年人最早接触唐诗宋词等经典时,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求其背诵,造成阅读压力,渐渐地形成较强的逆反心理。

2.2 普遍缺乏科学的阅读指导

调查表明,未成年人阅读普遍缺乏科学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成年人普遍缺乏“阅读引路人”。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各个层面缺乏对未成年人阅读进行系统、科学地规划与引导。调查表明,83%的学龄前儿童需要阅读指导。以读物为例,我国每年出版的少儿图书有4万多种,其中不乏一些精品,但也存在一些有趣但无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在此情况下,需要科学地遴选出精品书籍供未成年人阅读。调查结果表明,未成年人所读读物中79%是根据兴趣自选。二是在未成年人阅读指导方面存在功利化、教条化、利益化等倾向。一是某些家长在未成年人阅读方面的功利化、误导化。有些家长本身对阅读知之较少,却对孩子阅读粗暴干预,渐渐导致孩子失去阅读兴趣。二是学校在孩子阅读方面的教条化、刻板化。大部分学校老师在教授阅读时,对文本解释的孤立化、单一化、教条化,束缚了未成年人的想象力,降低了其阅读兴趣;三是公共图书馆在引导孩子阅读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缺位化。目前,公共图书馆作为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主体,开展的服务只是简单的借阅服务,尤其县区馆及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市级馆更是如此,缺乏有针对性、连续性及科学性的阅读推广。四是一些组织及个体对未成年人阅读指导的利益化、市场化。一些出版机构、出版人出于利益考量会定期不定期地向未成年人推荐一些书目,开展一些阅读推广活动,这种不是从未成年人阅读需求角度出发的书目推荐、阅读推广,带有很强的营销性质,当然推荐的也不乏一些优秀读物,但整体而言,难免良莠不齐。

2.3 优秀读物相对缺乏

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对优秀读物的需求仍非常强烈,这说明相对于未成年人阅读需求来讲,优秀读物相对缺乏。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创优秀读物相对缺乏。以学龄前儿童读物为例,学龄前儿童最喜欢看的读物是绘本或者图画书,排前10名的有6种是国外作品;4种中国读物中有两种是画报类,其余两种是《十万个为什么》和《西游记》。二是提供的优秀读物相对不足。调查中发现,阅读资源与未成年人的阅读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具体体现为:第一,未成年人对图书馆需求最强烈的就是增加优秀童书的种类和数量。目前,图书馆优秀图书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购书经费不足,其次采编科学性不高。第二,未成年人对学校图书室配置的图书满意度较低认为所配图书数量较少。第三,书店少且配置的优秀读物率不高。有些书店为了营利需要,主要靠学生的教辅材料以及冒险、悬疑、惊悚类的书籍吸引未成年人,较少考虑未成年人的真正需要。

2.4 阅读状况与家庭、学校的阅读环境存在相关性

笔者利用SPSS16.0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表2的相关数据显示:第一,未成年人的阅读状况与学校、家庭的阅读环境密切相关;第二,家庭阅读环境与父母文化程度密切相关;第三,母亲在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方面占有主导地位;第四,未成年人的阅读动机越强,其阅读收获越多;第五,家长在未成年人阅读方面的态度对未成年人的阅读动机有重要影响;第六,阅读指导对帮助、引导未成年人阅读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父母文化程度对家庭阅读环境并不具有决定作用,即使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如果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孩子的阅读状况仍为良好,也就是说家庭阅读环境对孩子的阅读状况才具有决定性影响。

3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建议

3.1 树立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中的“本位意识”

图书馆树立阅读服务的“本位意识”,体现在阅读推广中要基于未成年人视角尊重其成长规律,尊重其阅读兴趣与需求并针对其心理、认知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推广服务。一是开展分级阅读推广。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学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对阅读的类型、需要阅读指导的内容等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是由其心理、认知发展特点决定的。因此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图书馆要采取分级阅读推广服务。在推广实施前要做详细的调查,包括调查阅读现状、需求特点、存在问题等,惟此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才有基础,内容与形式的选择才有依据。二是开展个性化阅读推广。所谓个性化阅读推广就是图书馆主动开展以满足未成年人个性化阅读需求为目的的阅读推广。个性化需求主要是由于未成年人年龄、性别、心理特征、行为特征、认知特征等的差异,导致其阅读能力、思维能力、阅读兴趣爱好等不同,从而造成其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一般的大众化、标准化阅读推广满足不了这种个性化需求。在此情况下,为体现均等服务的原则,图书馆应有的放矢、因人而异,耐心周到地为他们提供相匹配的个性化阅读服务。开展个性化服务不但有利于满足未成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图书馆发挥优势、挖掘潜能,不断提高阅读推广能力。

3.2 提高馆员的专业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认为:图书馆员是用户与馆藏资源之间的“积极中介”。也就是说,馆员是优秀图书与未成年人之间的桥梁,馆员是决定馆藏信息资源能否有效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调查表明:大部分未成年人需要阅读指导,需要馆员在阅读中给予更多的帮助。为此,馆员除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外,还应有3方面的能力,一是有熟练指导未成年人高效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熟悉馆藏资源,能较好指导未成年人查找利用图书馆资源;能够针对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优秀图书;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的阅读需求并能引导其满足需求;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与指导。二是有科学策划、组织、实施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能力。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是促进未成年人阅读的重要手段,阅读推广水平取决于馆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未成年人是特殊的群体,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馆员了解未成年人阅读心理、阅读动机、阅读习惯等,能够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和实施活动。三是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同样好的创意,好的阅读推广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

表2 影响儿童阅读因素间的相关关系

3.3 加强未成年人阅读信息与环境资源建设

阅读资源建设是做好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前提条件。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建设和环境资源建设,相对而言信息资源建设更重要。调查表明,72%以上的未成年人最希望图书馆做的是增加优秀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每本好书对孩子而言都是一位无声的老师。真正的优秀读物要具有经典性、艺术性和逻辑性,是经得起考验的。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目前未成年人读物中不乏一些成人化、低俗化的内容,因此,应严把采编关。采购前要充分调查论证,听取专家建议,购买真正适合未成年人阅读,能够为未成年人带来阅读乐趣,激发阅读欲望,满足阅读需求,助其健康成长的优秀书籍。

此外,对一些需求借阅量大的优秀图书要加强复本配置,本着以人为本,平等、均衡的服务理念,在调查的基础上,购买一些小众图书,满足特殊读者的需求。除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外,阅读环境资源建设也很重要,调查发现,有些未成年人对图书馆阅览环境不满意,所以管理人员要从细节上下功夫,尽可能为他们创建一个舒适的阅览环境,让所有的未成年人及家长都能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喜欢图书馆、爱上图书馆。

3.4 构建馆、家、校一体化的未成年人阅读推广体系

调查数据表明,未成年人的阅读状况与其家庭阅读环境、学校阅读环境存在相关关系。所以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去逐渐培养。众所周知,中国图书馆建设投入不足,覆盖面小。因此仅靠图书馆的力量,通过几次阅读推广难以达到培养未成年人阅读习惯的目的,所以构建馆、家、校一体化的阅读推广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公共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在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中的组织、实施与引领作用,加强与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及相关机构的合作,构建馆家校一体化的阅读推广体系。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未成年人阅读氛围。采用不同的路径,不同的形式进行宣传,强化社会各阶层对未成年人阅读的认知,营造良好的阅读推广氛围。二是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阅读应从家庭起步。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前所未有,但对阅读却没给予应有的重视。很多家长缺乏对阅读作用的认知,甚至对阅读存在误区,有的家长甚至认为阅读与书本和教辅无关的书籍会影响学习成绩而加以干涉。图书馆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父母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让孩子喜欢阅读。三是加强与学校的合作。调查中一些老师和未成年人表达了希望图书馆加强与学校沟通,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的愿望。图书馆可以在学校设立图书流动站,定期更换图书,也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书目等,尽可能地为其课外阅读创造条件。

[1]杨柳.对少年儿童阅读调查及测评工作的研究与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3):106-109.

[2]华斌.阅读滋养童心——以江苏省扬州市3-10岁少儿阅读调查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9):120-122.

[3]杨慧.青少年课外阅读调查分析及建议[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5):49-51.

[4] 中小学生基层公共图书馆阅读调查——以秦皇岛市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4):75-79.

郭金丽女,1975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读者心理及阅读推广。

G252.1

2016-10-26;责编:杨新宽。)

*本文系辽宁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立中小城市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实践与创新机制”;丹东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倡导全民阅读背景下的丹东市未成年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6DDSK046)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读物状况个性化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