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以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的考察为视角

2016-02-10郭瑞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郭瑞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091)

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以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的考察为视角

郭瑞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09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是我们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上,我们一直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曾经出现过两次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高峰,留下了可贵的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新形势下,要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宝库,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条主线。从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不断尝试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艰辛付出,终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如今,我们应该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理论宝库不断加以丰富与完善,在实践中不断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一、“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提出的背景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在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提出要“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要“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给学界和理论界提出了一个十分重大而且重要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呢?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呢?

(一)深刻反思西方发展模式和发展思想

席卷整个西方社会的金融危机,给西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而引发了全世界对西方发展模式及发展思想的反思。以金融资本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暴露出了寄生、贪婪和腐朽的本性,引发了华尔街99%的人民大众与1%金融资本家之间的群众运动。战后的西方资本主义曾经一度自信地认为,已经摆脱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困境,散布所谓的“历史终结论。”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一次证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引发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批判,人们重新思考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历史并没有终结,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并没有超出马克思的分析和判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在引领世界几百年的发展之后,终于走到一个历史的拐点,人类重新思考世界的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重新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由《资本论》的再版引发西方重新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力图通过多种途径推销他们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力图左右与影响中国改革。国内一些学者和专家不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而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立场,大力散布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和“华盛顿共识”等,妄图以完全的市场化取代党的领导,以全面的私有化代替公有制,取消国有企业,以达到资本主义全面复辟的目的。如果按照他们设定的路子走下去,其结果,必然导致严重两极分化,产生新的阶级对立,导致改革失败,走上资本主义的邪路。然而,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世界许多国家曾倍受推崇、所向披靡,在中国却遭到重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注意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机制运行的一般原则和理论,成功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即是说,我们没有把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作为改革路线选择的依据,更没有照抄照搬西方模式。总之,新自由主义的核心主张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1]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理论的高度自信

同西方发展困境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经过建国60多年的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增长,国家面貌日新月异,国际地位和国家话语权日益增强,中华民族展现出强劲复兴的势头。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2168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0.8万亿,连续30多年平均接近10%的增长。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超大、超复杂经济体,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人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名副其实的“奇迹”。[2]2008年至今,虽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发展的速度有所减缓,但经济总量保持稳固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良性运行。国家呈现安定有序,人民和谐,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日可待。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治理和现代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找到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3]这条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4]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并不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三)对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的反思和未来出路的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告罄、环境污染、贫富悬殊、恐怖主义等一系列的自然和社会问题。西方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引发对西方发展模式和发展思想的反思。尤其是统治西方几十年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受到严厉的批判,全球都在反思经济的发展模式,整个世界理论界都在重新认识和挖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意义。及时总结我们的发展成功经验,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思考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彻底终结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为全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共同探索人类未来发展之路,具有极其现实和重要的意义。“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5]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考察

我们党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之初,就决心走自己的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和创造,出了一系列独创性、开拓性的理论成果。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60年代和邓小平在70、80年代分别掀起两次探索的高潮,不断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对经济建设给予极大的关注。如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收集和整理经济和财政方面历史和现状的材料,撰写了“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理论”经济报告;提出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理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指南。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及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积累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尤其是大跃进运动,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客观经济规律和本国国情认识不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挫折。面对当时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多次发出读书建议。1958年11月至1960年2月期间,对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两本书组成读书小组,他亲自带头认真研读,留下了大量的批注和谈话,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观点,为探索和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批注和谈话蕴含的思想光芒,在今天仍具有理论的价值。

1.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毛泽东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不同于《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里面的观点。在毛泽东看来,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对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是两对矛盾。这种矛盾是不平衡的,是绝对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有时候是不同步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总是带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世界的历史来看,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是在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以前,而是在这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大发展,也不是在上层建筑革命以前,而是在这以后。都是先把上层建筑改变了,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才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物质基础的增强准备了条件。”[6]因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唯物史观不可分,不涉及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问题不容易说得清楚。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毛泽东批评了教科书形而上学的缺点,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应该从对问题的分析入手,从分析矛盾出发,而不是从规律、原则、定义出发;真正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指出:“没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政治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7]

2.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公与私的关系。毛泽东反对苏联教科书上用个人物质利益刺激积极性的方法,反对把物质利益当作决定性的动力,认为这是最近视的个人主义。毛泽东认为,不能忽视群众的物质利益,充分保障每个人应得的个人利益,但不能当作唯一原则,社会主义社会还要有精神鼓励,还应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在公与私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强调公与私是相对而言的,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公和私是对立的统一,不能有公无私,也不能有私无公。我们历来讲公私兼顾,早就说过没有什么大公无私,又说过先公后私。”[8]在社会主义社会,应充分发挥集体主义,要让每个人意识到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只有集体利益增加了,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3.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对待商品和商品生产的问题上,毛泽东多次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生产作用的重要性。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批注和谈话中,毛泽东重申这一重要观点:按劳分配、商品、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等,这些经济范畴都是历史范畴,不会永久存在。在目前我国处在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适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应该保留并积极发展。不能独立地看待诸如商品生产等问题,要看它与什么性质的经济相联系。虽然毛泽东对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认识也有局限,其中不少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得到坚持和贯彻,但在当时计划经济的前提下,他对商品生产和价值法则问题确实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特别是新经济政策的思想与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颇为相似,其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和实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人民参加国家与社会管理的思想。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制度,它反映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人民参加管理的思想,在无产阶级取得领导地位的国家里,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1959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全民所有的企业,集体所有的企业,都有一个管理的问题,这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9]教科书在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毛泽东分析指出,在苏联,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在实际中是空的,工人没有管理工厂的实际权利,农民没有管理集体农庄的权利,工人、农民都不是主人,所以,苏联才会“变修。”“劳动者参加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10]

5.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两个不同的阶段。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表明毛泽东开始有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思想。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则作了更加明确的说明:“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1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划分,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的“建立、建成说”的深化和发展,表明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的认识在60年代更进了一层。这个思想,为后来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思想渊源。

(二)改革开放以后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

随着毛泽东晚年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判断出现偏差,党中央犯了“左”的错误。文革十年“以阶级斗争为纲”,致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探索误入歧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在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全新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不断发展并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宝库。这一过程是随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确立不断发展起来的。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亲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结合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引领下,我们排除了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思想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干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为基础,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和进展。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市场经济的实质与特征、国有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形式、社会主义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对外开放的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问题。这些讨论和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重新开启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探索。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向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的认识。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经济下行、产业升级、创新不足等诸多压力,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保民生、保就业突出地摆在党中央面前。现在,“十三五”规划的蓝图已经绘就,如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如何坚持惠及民生的经济增长、如何在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序推动国企改革等问题的解答,已经远远超出了西方经济学理论范围,唯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汲取智慧。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经济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是题中应有之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是要不断加强学习与研究,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二是学习与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宝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同市场经济的机制优势结合起来,逐步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中,我们借鉴了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有益的东西,但我们绝不是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进入新世纪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进一步认清了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和危害,许多国家掀起了批判和抵制新自由主义的浪潮。与此同时,西方又出现了马克思热。《资本论》此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说到底,是因为马克思在这部巨著中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13]

(二)科学总结我国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就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写出一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现在说来,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英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成熟的典型,马克思才能写出《资本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至今还不过四十多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不成熟,离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还很远。现在就要写出一本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还受到社会实践的一定限制。”[14]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5]到邓小平讲这些话的时候为止,中国搞社会主义也还不到30年的历史,要“完全搞清楚”社会主义是什么,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存在了几百年,谁又敢说他对资本主义已经“完全搞清楚”了呢?可见,至今仍是没有一个人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完全搞清楚”的,更何况是对一个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崭新的社会主义呢?再说,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人类的认识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沿着马克思指引的这条道路,不断地探索下去,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境界。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我们必须有这个自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6]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显得恰逢其时。

(三)为落实“十三五”规划和五大发展理念提供理论指导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任务艰巨,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外经济局势,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一是要科学总结我党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论的研究与探讨,让青年学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的学习,才能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力。二是要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7]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为人民的本质,让人民享受更多的实惠,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持人的立场,是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发展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动力。因此,制定经济政策,部署经济工作,推动经济发展,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已经得到并将继续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这就保证了发展路径、制度安排等是战略性的,而不是短期性的。[18]

(五)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问题也在不停地出现,我们的理论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展现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要科学分析时代主题和实践背景转化下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以锐意进取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分析现实生活和群众思想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19]开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1]廖言.新自由主义的神话走向破灭[N].光明日报,2009-06-09.

[2]鄢一龙等.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

[3][4][5][12][16][17][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5、9、262、22、35、22、21.

[6][8][9][10][11][14]毛泽东文集.第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32、138、134、129、166、137.

[7]邓力群.和毛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J].党的文献,2011(05).

[13]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N].光明日报,2012-05-22.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7.

[18]冯大力,李后强.中国发展的参照系不是欧美日[N].光明日报,2015-12-15.

责任编辑:刘建文

F014

A

1671-2994(2016)05-0027-05

2016-04-28

郭 瑞(1975-),男,山东曲阜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济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夯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