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铺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美丽画卷谱写“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崭新篇章

2016-02-10吴存荣中共合肥市委安徽合肥230071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合肥建设发展

吴存荣(中共合肥市委,安徽 合肥 230071)



铺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美丽画卷谱写“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崭新篇章

吴存荣
(中共合肥市委,安徽合肥230071)

新举措展现新作为,新目标促进新跨越。“十二五”期间,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在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全省发挥了排头兵作用。踏上“十三五”新征程,我们将准确把握形势,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实践,在新起点上把合肥发展得更好、建设得更美,为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作贡献。

一、扭住“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不动摇,推动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2015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文明城市”“幸福城市”“创新城市”“森林城市”“平安城市”的美誉度不断提升,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一)坚持稳中求进、创新驱动,实现经济持续优质较快发展。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突出问题导向和产业导向,以开展“调转促”“4105”行动为主抓手,以推动“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为基本路径,实现了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质量更优、效益更好”。2015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科学发展新跨越,主要指标进十强”这一2020年目标提前5年基本实现,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和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努力在全省“调转促”行动中发挥先进标杆作用,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率先突破。以中科大先研院为先导的各类研究院已发展到10个,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和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更加凸显,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省会城市“十强”,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56家。新型显示、机器人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入选首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太阳能光伏、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突破;高端医疗装备、燃气轮机和软件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入选首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成功举办全球最高水平的机器人世界杯赛、全国双创活动周合肥分会场活动、全国“发现双创之星”走进合肥活动,大大提升了合肥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千方百计稳定增长。定期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加强运行调度和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1+ 3+5+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0条、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18条、帮扶困难企业10条等政策。创新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天使基金、金融产品等,发挥好政策的叠加效应。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02万户、增长18.4%;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2.33亿元,增长5.3%,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实施项目建设“十大行动”,指导督促县市区、开发区项目集中开工,狠抓扩大有效投入,切实做好要素保障。全年新开工项目6718个、增加1952个,京东方10.5代线、晶合12吋晶圆、富士通封装测试、康宁玻璃基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联想(合肥)产业基地、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东湖高新等一批大项目签约落户。

——聚焦重点领域产业。以市委1号文件出台聚焦重点领域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深入谋划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788.8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2.6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57.2亿元,占GDP 的22.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0.6%,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57.5亿元、增长13.4%。在全国率先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翔计划”工程。成功蝉联“中国家电产业基地”称号,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成率全国第一。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丰”,特色高效农业产值比重超过80%,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县(市)域全覆盖。

(二)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我们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致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合肥版”,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新突破,以改革新突破开拓发展新境界。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国资国企、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商事登记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深化简政放权,建成三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体系。完善招投标制度,省市合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稳步实施农村村级集体资产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体制改革。启动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如期落实市级公务用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管理办法。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主动对接呼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化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积极与上海开展双城合作。加快建设“四港三区一中心”等重大开放平台,综合保税区、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运行,“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运营,合肥出口加工区全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创新制度。持续开展百名县干招商等活动,全年招商引资3390亿元、增长15%,其中外资25.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03.4亿美元。圆满完成中德两国总理访问合肥等重大外事接待。协同推进合肥经济圈建设、与皖北合作发展。扎实做好援疆援藏工作。

(三)坚持产城一体、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发展水平。为更好地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我们牢固树立统筹理念,把协调作为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在突出提升城市能级、优化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持续推进“大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提升,合福高铁投入使用,商合杭、合安九客运专线启动建设,郑合高铁列入国家规划,“米”字型高铁格局渐趋形成。国省干线公路、城市综合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城区路网渐趋成熟,市区与各县(市)连接道路进一步完善。同步推进公交都市、海绵城市和各项配套建设。防洪保安、供水保障、生态保护等水利建设进一步强化。

——着力打造精品城市。不断增强城市品质意识,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改造黄山路等一批精品道路,打造罍街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完善教育、文化等配套,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丰富和拓展城市功能。数字城管建成运行,“数字合肥”通过验收,荣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加快“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深入推进立面景观和重点区域市容秩序等专项整治。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五个县(市)竞相发展,均跻身中部百强县。肥东、肥西、长丰进入全省十强,肥西县成为全省连续6年唯一入选全国百强的县,排名升至第79位;肥东县再次获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提高到34%。加快推进环湖十二镇及下塘、撮镇等全国重点镇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提质扩面,完成80个省级示范中心村建设和677个自然村整治任务,环巢湖300平方公里美好乡村示范区建设初显成效。

(四)坚持生态优先、城湖共生,倾力打造美丽合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全省率先成立高规格的环境保护委员会,深入实施“四大专项行动”,朝着“有土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美丽愿景迈进。

——实施水环境治理行动。持续推进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环巢湖生态修复保护一期项目全面完成,二、三、四期项目深入实施,引江济淮工程即将开工。120余条河道纳入“河长制”管理。环巢湖32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实施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等综合治理。加强水环境监管,严格落实“三条铁律”,严肃追究责任。通过综合治理,巢湖总体水质逐步改善。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召开“千人大会”,落实“九项措施”,实施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面完成市区燃煤及其他非清洁能源锅炉淘汰工作,淘汰黄标车44867辆,协同推进扬尘污染控制,率先实行全年全市域秸秆禁烧,空气质量稳定改善,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55天、同比增加65天,PM10和PM2.5浓度均值同比分别下降18.6%、20.4%。

——实施绿色森林增长行动。完成植树造林16.8万亩、城区绿化1660万平方米,打造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28个。深入开展“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建成城市绿道95.4公里,深化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验收。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行动。扎实做好工矿固体废弃物、城乡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等处置工作。加强餐厨垃圾处理和利用,争取在全国率先形成“合肥模式”。坚持治理和修复相结合,突出抓好压缩开采规模、关闭矿山、废弃矿山复绿等专项行动,加快静脉产业园规划建设。

与此同时,坚持层层压实节能减排责任,单位GDP能耗降到了全省平均水平的66.7%、全国平均水平的57.1%。大力推进“气化合肥”,全面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绿色建筑,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生态城区建设。获评省“节能综合性示范城市”。

(五)坚持思想引领、精神涵养,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要极大丰富。我们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以贯之地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大力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宣传阐释,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完善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处置机制。组织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介“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品牌。开通城市发布微网——合肥发布网,形成“两微两厅一端三网”的政务新媒体格局。

——突出抓好文明创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组织第五届道德模范评选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开展“好人”评选活动。目前,全市共有115人(群体)入选“中国好人榜”,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星级志愿服务广场和社区创建,4个组织(个人)获选全国“志愿服务优秀典型”。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安徽名人馆、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投入运行,规划馆、科技馆、百戏城等项目快速推进,县级“两馆一场”等加快建设。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惠民活动,合肥文化大讲堂被评为全省“十佳阅读推广活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加快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科大讯飞公司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数占全省58%、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

(六)坚持民生至上、民计为重,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改革越是深化越要重视平衡社会利益,发展越是向前越要体现到人民生活改善上。我们坚守底线、保障基本,突出均等、注重公平,织牢织密民生安全网,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再次获评“幸福感最强城市”,蝉联“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排行榜”第一名。

——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9.7%。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989元、15733元,分别增长9% 和9.2%。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1万多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0.6万人。扎实推进“32+9”项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完成40个贫困村和500户贫困户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任务,精准扶贫成效突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万人。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深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36062套(户),完成率122.4%,实施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5个,惠及1.6万户、4.4万人,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0%,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顺利完成,合肥市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小学品质提升试验区”。组建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合肥学院成为应用型大学建设和改革样本。全国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试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获批创建,三河古镇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第二届环巢湖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人口计生、科普等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残疾人和老龄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基层医改各项任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成“天网”主体工程建设,平安合肥建设迈出新步伐,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占刑案比降至1.11%。扎实推进信访制度改革,持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全市信访形势总体平稳。严厉打击传销活动,食品药品重大事故“零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指标创历史最低水平。

(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发展、党建两手抓、两手硬,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抓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更好地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层层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研究制定“两个责任”清单,出台“两个责任”考核、落实主体责任述廉述责和接受评议、约谈等“三个实施办法”。对2014年度落实“两个责任”和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集中考核,对排名靠后单位进行了约谈。逐项落实省委巡视工作和“三项考核”工作整改意见。开展重大腐败案件“一案双查”,创新实施“一案两谈”制度。制定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双六条”职责,建立“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

——持续用力、不断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突出教育为先,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抓学习、到联系点上党课,市委中心组带头开展三个专题学习研讨。突出问题导向,落实“三个专项行动”,推进“四个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突出边查边改,带头对查摆的问题逐一建立问题清单、主动整改。严肃认真开好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敬终如始抓好专题教育靠后阶段工作。

——坚持不懈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法治意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要求和省委“六个坚持”“九个不要”规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和省委权威。

——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认真执行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制定年轻干部卓越成长计划。强化干部管理监督,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研究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抓好违反干部任用标准程序等6项重点整治。深入推进“人才特区”建设,目前,全市共集聚“两院”院士8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5人、省“百人计划”专家80人、市“百人计划”专家87人、市“228”产业创新团队137个。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认真贯彻《党组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加大经费投入,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突出解决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等四个薄弱问题,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选派、选聘工作。顺利完成社区“两委”统一换届。深化党代表任期制,成功召开市党代会2015年会议。创新开发园区党建工作。落实发展党员“四项制度”。

——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深入落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大力推广“一线为民工作法”,深化“四联四定”工作。严格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的贯彻执行。创新作风建设监管模式,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等问题92起,处理党员干部141人。组织开展对74个政府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的政风行风评议。通过电子监察方式对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系统办理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开展政风行风建设督查考核,打造“问政合肥—政风行风面对面”电视监督平台,倒逼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

——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巡察、审计监督、重要岗位干部交流轮岗、制度规范“四个全覆盖”。深入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城市建设领域“六分开”、招投标、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廉政预警等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巡视工作条例》。加快推进包公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启动第四届“包公杯”全国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推动纪检监察机关深化“三转”,深化纪检体制改革。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扎实开展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扎实发展。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进一步健全县乡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机制,大力支持人大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和“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制定《合肥市防震减灾条例》。大力支持人民政协认真履行三大职能,办好“合肥之友”,推进合肥与上海“双城合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统战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召开统战工作会议,大力支持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大会及系列活动。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出台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召开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出台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法治合肥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坚持党管武装,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收看收听并以各种形式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以新一代战舰——“合肥舰”入列命名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双拥”领域。

二、总结“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收获与经验,进一步提振加快发展的精气神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为推进“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五年,是合肥定位大提升、发展新跨越、迈上新台阶的时期,也是我们勇担新使命、深入转作风、实现新作为的时期。我们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拉高标杆,破难前进,推动全市生产总值连跨3个千亿台阶,财政收入连跨5个百亿台阶,千亿财政、万亿工业的梦想成为现实。在省会城市中,合肥GDP总量居第12位(“十二五”时期,GDP总量先后超越石家庄市、福州市和长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第9位,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总量分居第5、第7位,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居第11位,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分别居第9、第8位。合肥GDP总量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5.7%,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分别占全省24.9%、23.3%、22.3%、24.4%。这五年,我们的经济实力、创新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城乡建设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在“十二五”的这五年里,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合肥的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相继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

——面对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合肥提出的新定位,对城市形象进行了形象化设计,对发展目标进行了凝练提升,引领合肥迈上了“新跨越,进十强”的崭新征程,翻开了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绚丽篇章。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明确提出“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导向,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

——面对发挥行政区划调整后续效应的新要求,及时出台支持巢湖、庐江发展的“十大政策”,启动了量身定制的“十大工程”建设,实现了发展思路等高对接、民生工程标准统一、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围绕市第十次党代会对县市区、开发区提出的发展定位,加强分类指导,加大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了融合发展和竞相发展。

——面对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省会城市的政治责任,大力倡导“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统筹培养和使用,加大年轻干部、党外干部等培养和使用力度,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成为各级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的自觉追求。

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切实做到“八个坚持”:

——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作风建设的规定,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合肥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坚持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与合肥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地深根、开花结果,开创了合肥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提出生态环保优先、城湖共生、产城一体、生态宜居等理念,坚持交通先行、环境并重,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质、彰显了城市特色。

——坚持以世界眼光、辩证思维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在形势变化中抢抓机遇,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等思路,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改革促发展,强调“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我们的发展出路,改革开放的程度决定着我们的发展速度”,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勇于先行先试、敢于破解难题,很多领域的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改善民生上做“加法”,在解决问题上做“减法”,在保障特困群众生活上发挥政府“兜底”作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防范社会风险能力,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立足大局抓发展,在着力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的同时,无论是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建设,还是合肥经济圈建设,无论是与皖北结对合作发展,还是承担国家和省里赋予的试点示范,包括参与扶贫、援助等,我们都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坚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大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两院”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广泛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合肥的建设发展凝聚起强大力量。

三、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谋新务实描绘“十三五”宏伟蓝图

前不久,我们先后召开市党代会2015年会议、市“两会”,规划了“十三五”宏伟蓝图。现在,最关键的是真抓实干,把“规划图”变成“路径图”、把“路径图”变成“实景图”。“十三五”期间,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扣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战略定位,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当好全省三个“排头兵”和省委书记王学军同志关于“三个进一步”的要求,拉高标杆、见贤思齐,着力实现经济总量位次前移、创新水平全国一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努力当好全省发展排头兵,确保在全国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发展的灵魂和主线。我们要牢固树立并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全球眼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来推进发展。一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调转促”的部署,深入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在创新发展上再造新优势。尤其是,要积极创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加快谋划推进国家量子中心、超导核聚变工程、空地一体化网络、国家级联合微电子中心、中俄超导质子研究中心、分布式智慧新能源集成创新平台等六大平台建设。二是突出“全面”二字来决胜小康,着力推动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坚持精准发力,加强分类指导,着力把四大开发区建设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引擎、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全省首善之区和辐射源”,把五县市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典范”,形成主城区、副中心、新市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三是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湖共生理念,致力建设美丽合肥,在绿色发展上展现新气象。四是围绕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加快构筑内陆开放高地,在开放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在共享发展上取得更多成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力争今年实现全市整体脱贫。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委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时时放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中,为推进“十三五”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本文摘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市第十次党代会2015年会议上的报告、讲话等,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马俊

作者简介:吴存荣,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

收稿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合肥建设发展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