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带团建 共建促发展用好用活高校“青年之声”互动平台

2016-02-10

中国共青团 2016年5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线下贵州

文 陈 坚

党建带团建 共建促发展用好用活高校“青年之声”互动平台

文 陈 坚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国家“211工程”大学、“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作为团中央首批100所试点高校之一,2015年9月16日,在贵州团省委的帮助和指导下,“青年之声·贵州大学”正式上线运行。我们以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来谋划推进“青年之声”平台工作,将其作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载体,实现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良性发展。

高度重视,全力推进“青年之声”新平台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团有创新,党有支持。学校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纳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十三五”规划,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把“青年之声·贵州大学”平台定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重要阵地、联系服务青年学生的有效渠道、了解部门工作和推进学校管理的监督平台。我们按照“党委领导督促、职能部门答办、团学组织协助”的思路,根据“有阵地、有硬件、有队伍、有常态服务项目、有线下服务活动”的要求,建设运行贵大“青年之声”工作平台。截至目前,平台总提问数达2100条、累计回复2414条,好评数达1732个。同时,线下开展了40余次点对点的落地帮扶行动,取得了较好成效。通过7个多月的摸索与实践,“青年之声”平台充分发挥了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作用,真正实现了线上倾听呼声、线下服务需求,有效打通服务青年学生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了高校党建和团建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有效覆盖。

思想引领,营造清朗健康新空间

互联网改变着高校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塑造思想、形成观点、影响行动的重要“策源地”。团中央审时度势,及时送来了“青年之声”工作平台,迅速在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中展示出强大影响力。贵州大学“青年之声”平台启动之初,时逢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同志走进高校授课,我们以此为契机,专设平台话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敏尔书记提出的“四心”教育(感恩之心、进取之心、乐观之心、包容之心)。我们结合重大节点和事件,线上互动热议,开设“责任与担当、阳明文化、两会问吧、清明祭奠革命先烈”等话题;线下主题明确,开展主题团日、实践观察、露天演讲和仪式教育等活动,覆盖到每一个团支部、影响到每一名青年学生。对学生在平台上关于理想信念模糊、不良思想侵蚀、国情省情了解不足等方面的困惑,平台专家一对一进行宣介,及时廓清模糊认识,及时引导和纠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学子心灵。同时,成立“贵州大学学习理论社”,结合“一网三微”(微博、微信、微邦)适时开辟“贵贵学习”“贵贵关注”和“贵贵分享”专栏,并策划开发了一批H5、微课堂等新媒体产品,强化思想引领,积极引导学生研读理论,细悟系列讲话,使学习具体精准,旗帜鲜明传播青春正能量。

以生为本,打造学生成才新载体

我校“青年之声”平台共设成长教育、心理咨询、校园生活、就业创业、后勤服务等20余个版块。其中,以我与校长的名字共同命名开设了一个特色版块:手机在手,线上及时关注学生诉求,了解学生所思所愿,即时@职能部门解决问题成为我们的工作常态。线下,深入青年师生,倾听一线团学干部“我向书记吐吐槽”,通过党委班子成员参加班团活动、校长与学生共进晚餐等多种线下活动,面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学习和生活,“青年之声”平台有力提升了学校管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和精益化水平。2013级小宋同学在平台上反映所住公寓桶装水需要付费搬运,校党委副书记看到后立刻回复并@相关部门,当天后勤集团就解决了问题。小宋同学留言说,“真的没想到自己在‘青年之声’上的随口一问,居然得到快速关注和解决。”在贵大“青年之声”平台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小到教材、饮用水、食堂饭菜,大到就业择业、考研深造等问题,在平台上都有学生问到过。学校实行“及时呈”“立时复”“双周报”制度以及相应联动机制,重视学生各类呼声、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了“听—答—办”的服务“闭环”,得到一致好评,有力增强了贵大学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在校的幸福感。

共筑梦想,书写服务贵州新篇章

贵州大学姓贵州,如何共筑中国梦,如何服务贵州大扶贫、大数据战略,如何引导青年学生实现具体而微的个人梦,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青年之声”平台上,很多学生对此表达出强烈关注和参加意愿,积极筹备返乡创业和支教支农。为此,我们开设了贵州大学青年学子“创新创业邦”论坛;发布“青年之声”@你——贵州大学2016年春季大型招聘会、青春志愿行等信息;邀请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同志讲授《大数据时代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讲授《观乎人文,化成天下》,并开设青年创业者专题讲座。同时,学校党委充分发挥“青年之声”平台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助力精准扶贫,帮助台江县13个村制定党建扶贫示范点建设规划;启动百名青年学者下基层、进农村工程;党委副书记下沉踩点,多部门联动,结对帮扶花溪、凯里和台江3个区县共计600余名留守儿童,真正培养了贵大青年师生的家国情怀,切实做到了“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下一步,我们将在“青年之声”平台上采取“众筹”模式,引导校内100余家创业团队反哺社会,共建3个区县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和“共青书屋”。

“你的声音,我的责任”,“青年之声”向高校青年学生发出真诚邀请。我们相信,这是引领青年思想的新平台、反映青年呼声的新窗口、回应青年诉求的新载体、维护青年权益的新纽带、服务青年成长的新途径,我们将坚定不移继续从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共建促发展的工作格局出发建好用足高校“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将其打造为面向青年学生的网上联系、网上服务、网上引导的新阵地,引导青年学生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贵州大学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线下贵州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校徽见证贵州大学百年历程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