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6-02-10陈岩玲许崇明

关键词:导管中心静脉

陈岩玲,许崇明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急诊科;2.淋巴瘤与乳腺内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研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陈岩玲1,许崇明2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急诊科;2.淋巴瘤与乳腺内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目的 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用于肿瘤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用于肿瘤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并发症,进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肿瘤护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效果

从临床实践来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多作用于需长时间、多次静脉注射的患者中,以达到减少穿刺次数,进而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的目的;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接受多次化疗,反复穿刺势必会对患者的血管壁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感染的几率[1];为保证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本次研究将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研究对象,以我院收治的患者60例进行对比的方式,分析瓦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肝癌22例,胃癌24例,肺癌14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57.2±4.8)岁;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血管予以留置针,然后以15°角刺入患者皮下,有血管回血后将套管予以固定并将针芯拔出[2],最后将肝素帽拧紧连接输液装置。

1.2.2观察组

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选取患者锁骨中点下方约1 cm左右的位置作为穿刺点,并采用碘伏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三次,在完成局部麻醉后开始进针,将针尖指向锁骨内侧,紧贴锁骨背面缓慢刺入,当刺入3 cm后感觉穿透后再继续进针,直到有静脉血流入注射器为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使用我院拟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记录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借助统计学资料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共计出现导管阻塞1例,静脉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出现静脉炎4例,导管阻塞3例,感染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12/3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0481,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问卷结果提示,观察组对护理服务评价为满意的24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率为93.33%(28/30);对照组对护理服务评价为满意20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率为80.00%(24/30);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76,P<0.05)。

3 讨 论

参照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虽然病情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由此而造成的各身体机能下降也是无法避免的结果[3];长时间静脉推注化疗药物及浓度教高的营养物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虽然能够完成这一任务,但由于留置的时间较短,患者往往要接受多次穿刺,不仅痛苦会有明显的提升,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30例患者所使用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大幅度的提升了留置管在人体内的保留时间,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也有效的避免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必须叮嘱患者保持穿刺孔周围的皮肤清洁并避免让穿刺孔接触水[4];另一方面,虽然并发症的发生率会被显著的降低,但客观上依旧会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依旧要做好处理各类并发症的准备,进而从根本上保证患者的安全;最终数据比较提示,观察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都显著占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从侧面提示了该方法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研究结论,相比于一般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用于肿瘤患者的护理中,由于减少了穿刺次数,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有效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安全系数较高,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1] 刘学英.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04:485-487.

[2] 项明珍,蔡觉萍,朱 葵.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治疗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2015,05:1051-1053.

[3] 李 瑾.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病人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07:626-627.

[4] 刘 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721-722.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2

B

ISSN.2096-2479.2016.06.130.01

猜你喜欢

导管中心静脉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