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的福利理想

2016-02-10刘洪清

中国社会保障 2016年7期
关键词:万民官职福利

■文/刘洪清

古代的福利理想

■文/刘洪清

我国古代养济保民的福利思想源远流长,如史籍记载传世的“保息六政”“九惠之教”“社仓乡约”等即为代表。早在商代时期,《尚书・盘庚》中记载了殷王盘庚提出的“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从前我们的先王,没有谁不想顺承和安定人民)和“式敷民德,永肩一心”(把恩惠施予民众,永远与民众同心)等福利主张。同时,《尚书・无逸》中也记载了周代文王提倡的“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安抚庶民,施德孤寡)和“用咸和万民”(用于和谐万民)等福利思想。

先秦时期的著作《周礼》,更是以典章制度来规范福利事务。《周礼》提出了“保息六政”之举:“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其大意为,“用六项安定政策使万民繁衍生息,以养育万民:一是慈爱幼儿,二是赡养老人,三是扶持穷困,四是救助贫穷,五是宽免残疾人赋役,六是公平赋役使富人安心。”

传世名篇《管子・入国》也提出了“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的福利主张。其大意为,“管仲出任国相四十年,十分重视实施九惠的教化政策。一为敬老,二为慈幼,三为恤孤,四为养残,五为合独,六为问病,七为通穷,八为赈困,九为接绝”。所谓“老老”,即设立“掌老”的官职,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享有等级不同的其子免役、馈肉之赏。老人死后,君主供给棺椁等。所谓“慈幼”,即设立“掌幼”的官职,凡士民有幼弱子女,无力供养的,养三个幼儿免除“妇征”(向妇女征收布帛等物),养四个全家免除“妇征”,养五个还能配备保姆,由官府提供两人份额的粮食,直到幼儿能生活自理。所谓“恤孤”,即设立“掌孤”的官职,凡士民死后子女孤幼,由同乡、熟人或故旧抚养。凡代养孤儿的享有等级不同的免除征役。所谓“养疾”,即设立“掌养疾”的官职,凡聋、盲、喑、哑、瘸腿、半身不遂的人,生活不能自理的,由官府设立“疾馆”供养,直到身故。所谓“合独”,即设立“掌媒”的官职,使鳏寡相配,分配田宅而使之安家,三年后向官府提供职役。所谓“问病”,即设立“掌病”的官职,凡士民有病的,对七十岁至九十岁以上的,“掌病”以君主旨意进行慰问。病重者,向上报告,君主问。所谓“通穷”,即设立“的官职,凡贫穷夫妇没有居处,贫穷宾客没有粮食,其所在乡里及时报告的,给予赏赐;不报告的,给予惩罚。所谓“赈困”,即赈济穷困的人。所谓“接绝”,即建祠以祀死于国事的士民。

从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这些“保息六政”“九惠之教”福利之举,多为描绘梦想的大同社会蓝图,在古代社会委实难以实现。

其后,孔子提出的社会福利主张,亦勾画出了“世外桃源”般的“大同理想”蓝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其主要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以培育讲求诚信、崇尚和睦的和谐社会。所以,人们不仅奉养自己的父母,不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颐养天年,青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年老丧妻、丧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以及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不愿让财物委弃于无用之地,但不一定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共事务竭尽全力,而不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劫夺偷盗杀人越货的事情不会出现。所以连住宅外的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大同理想”永远都是彼岸,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永无止境。■

猜你喜欢

万民官职福利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浣溪沙·共产党人初心赞
清明国祭
宰相这一官职怎么来的?
咏扒船滩万民庵
古代的任免升迁
河北保定:500万执行款缘何久拖不执?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西夏佛经所见官职名人名述考
古代官职升降称谓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