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
2016-02-10刘艳芳
刘 敏,刘艳芳
(1.黑龙江哈尔滨解放军211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辽宁省辽阳市解放军201医院消化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
刘 敏1,刘艳芳2
(1.黑龙江哈尔滨解放军211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辽宁省辽阳市解放军201医院消化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深入探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另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对比。结果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及临床结局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脑梗死;改良急诊护理流程;临床结局
从临床实践来看,脑梗死主要是因为脑部缺氧、缺血所引起[1],具有加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脑梗死的时间与患者的预后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所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降低梗死手术等待时间、预防手术并发症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基于此,本次研究就将从护理的角度展开研究,通过病例比较的方式分析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8.7±4.4)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3±4.9)分;另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9.2±4.9)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7±5.0)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脑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脑梗死改良护理流程,方法为:(1)患者在入院后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询问患者的大致体重和具体发病时间;(2)开通绿色通道,脑梗死患者可免除缴费等院前步骤,相关治疗费用全部统计录入患者的住院账户,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院前不必要的时间消耗;(3)立即对患者的实施吸氧处理,并对患者的血糖及其他相关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同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其中一条主要作用于平衡水电解质和补液;另一条则置入20号留置针,主要作用于溶栓治疗[2];(4)由于紧张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溶栓治疗的难度和效果,由于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再加上缺乏相应的病理知识,因而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所以在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适当的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将脑梗死的基本知识告知患者,并通过成功治疗案例讲解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遵照医嘱进行溶栓处理,在治疗开始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于发病时间超过6 h的患者,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溶栓方法,并要参照患者的凝血弄能和血常规检验结果;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在实施溶栓治疗后要保证患者的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00 mmHg[3];在整个溶栓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体温、肌力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头痛、呕吐和血压升高,则应停止溶栓治疗,并同时进行头颅CT复查,以确定患者是否合并有脑出血的情况[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运动障碍、睡眠障碍、颅内出血、排尿困难、颅内水肿几个主要症状方面的缓解效果进行评估;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运动障碍8例(20.00%)、睡眠障碍2例(5.00%)、颅内出血1例(2.50%)、排尿困难2例(5.00%)、颅内水肿2例(5.00%);对照组治疗后运动障碍17例(42.50%)、睡眠障碍7例(17.50%)、颅内出血23例(57.50%)、排尿困难8例(20.00%)、颅内水肿9例(22.50%);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结局对比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死亡率10.00%(4/40);对照组死亡率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000,P=0.0004)。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尽早的干预和治是降低并发症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从过往临床实践来看,常规护理由于并没有对该疾病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往往会延长患者的第一救治时间,再加上繁琐的术前准备工作,进而导致患者各类症状加重;从本次研究来看,我们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了改良急诊护理流程,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最大可能缩短患者发病到接受救治之间的时间,通过各种力所能及的方法,减少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及患者临床结局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提示了改良急诊护理流程作用于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
[1] 陈 苏.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9(12):115-116.
[2] 彭 为,张 罡,周云霞,等.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结局影响[J].安徽医药. 2014,16(09):1790-1792.
[3] 陈桂英,周广美,姜雅玲,等.路径护理在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3):302-303.
[4] 汪红艳.观察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10(08):152-153.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06.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