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易直播平台的“公民新闻”实践教育

2016-02-09

知与行 2016年1期

李 理

(华中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 430070)



博士硕士论坛

基于易直播平台的“公民新闻”实践教育

李理

(华中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 430070)

[摘要]在新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内容的制作流程、新闻报道的观念、新闻移动终端的多元化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种“泛新闻”的转向。当下中国新闻教育与新闻人才的培养处在整合与改革的关键期,如何使新闻教育适应新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这种转向,必将是新闻教育界未来长期关注与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以易直播平台的内容制作作为新闻实践平台,以公民新闻作为运作模式,探讨新闻实践教育的方向,是一种创新。媒介融合使新闻生产走向大众,未来新闻教育应当加强学生新闻策划,培养学生一种“视野融合”观念以实现新语境下创意、技术与内容的互动。

[关键词]易直播;公民新闻;新闻实践教育

在新新媒体时代, 新闻内容的制作流程、新闻报道的观念、新闻移动终端的多元化等诸多方面形成一种“泛新闻”的转向,“媒介即信息”[1]媒介的不同形态决定着媒介内容的不同表现方式。传统新闻与新新媒体新闻的区别更加注重“传联”而非“传播”的功能。在全新语境下展开的高校新闻教育及其高级新闻人才培养的新闻教育实践,契合新新媒体的“连通器”属性和媒介素养,与“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求相结合,紧随媒体时代新闻观的嬗变而变革,更需要在与时俱进、更新媒介技术教育的同时改变观念。

一、分众的力量:新闻教育思维的转变

2003 年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筹建全世界第一个“媒介融合专业(Convergence Journalsim Programme)”[2],从而推动了学界业界对媒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从以前新闻内容单一的媒体接入口到多元媒体形态的多样终端口接入,催生出一种“泛新闻”理念,“媒介平台化”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直接导致了新闻制作流程的改变。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事件的采集一次性采集音频、视频,再根据媒介属性的素材区别分发媒介融合多元化端口,根据融媒体平台的媒介属性特点以及受众特征进行深度加工制作。“媒介平台化”消解了媒介形态不同而导致的新闻类别差异,强调“新闻内容生产平台”成为媒介融合技术平台的核心。

媒介技术更新时代的语境下新闻人才的培养,各大新闻院系都自觉地进行媒介融合新闻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媒介习惯及媒介素养,如音视频制作技术、网络新闻传播技术、可视化新闻、大数据等。媒介技术是基础,可以通过训练培训短期习得,但是树立一种新的新闻观和思维方式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为重要的是,受众可以熟练地应用网络等手段,从数量庞大过剩的信息流中“拉”新闻,还能够自己“推”新闻及生产新闻,尤其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已经成为发布新闻的常用手段,受众不再是应声即倒的“靶子”,也不是随声附和的“乌合之众”。现代新闻实践不再是像传统新闻一样单向度地发布新闻,而更多地在于为受众在庞大海量的信息流中甄别新闻价值,挖掘稀缺信息,媒体的定位由“采集发布新闻”向“整合交互新闻”发展。这就要求媒体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加大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从受众自己发布的信息中选择新闻。“新闻策划”“新闻专题”“链接新闻”制作能力对新闻人愈发重要,它与新闻采写能力一样,应当成为当今新闻教育需要着重培养的能力。同时自媒体不设审稿制度,或者虽实行身份审核与实名制认证、信誉循环机制,实际操作过程中提交的稿件不经任何加工处理,怎么写的网站就怎么呈现,包括瑕疵、拼写错误等,存在感性与理智的失衡,偏离新闻客观性本质,当新闻触碰到紧绷的神经时,宣泄的情感便显于字里行间,情感宣泄像病毒一样蔓延感染,最后导致信息的失实、价值的失真,从而背离新闻应该具备的客观性、公正性原则。

二、易直播作为新闻实践教育的平台

随着近十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交网络逐渐形成新生态模式,移动社交将逐渐从以文字、语音为主,向以图片、视频为主转变。移动直播视频形式将成为主流媒体发展核心,“易直播”则是新时代社交网络应运而生的产物。“易直播”是由深圳云聚汇数码有限公司推出的移动直播社交平台,该软件是基于移动视频直播的社交软件,拥有实时视频直播,一键分享,即看即焚,私密共享,现场收声等核心功能。

易直播平台与媒体实习基地具有差异性。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媒体实习,进入媒体后指派给记者,但实际情况却被当成候补和打杂,加之传统媒体断崖式发行量下滑,集中实习分散人均媒体资源,导致传统媒体实习受到波动和影响。而学生到电视台实习,参与电视台的现场直播节目,必须要依靠专业的团队,要用到直播车、卫星等很多普通人不懂的设备和技术,学生也没有直播的经验和参与的可能性。易直播平台的媒体实践在于直播技术在信息传播中运用的便捷性和共享性,学生的媒体实践活动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在平时分散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但是易直播平台也不是传统的学生社团实践的延伸,高校的社团实践平台大都设有各类选拔比赛,一般由校团委负责,常需配合校方做硬性正面宣传,在自由度上有原则性限制,发挥空间有限;或者由赞助商提供资金,只看中赛事的广告效应,放任内容的把关。随着手机流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快速发展,手机直播成为新一代媒体内容和形式革命的突破点,现在做现场直播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即便只有2G网络也能够完成传输直播信号流了。易直播视频产生的零门槛,打通了专业的深度文字解读与最直观的现场视频的多元组合。传媒界对互联网跨界转型的诉求急迫,对直播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运用深表认同。学生的媒介实践平台运用易直播基于移动端视频直播技术,支持IOS和安卓手机系统使用,实现视频直播和分享,与朋友视频直播和文字互动交流分享。以手机直播为交互方式,将爱与生活为展现形式的视频社交APP,用户可以事件、生活、资讯、兴趣为内容基础分享精彩生活。易直播用户可自行掌控所有视频权限,直播内容不占内存,可轻松上传云端。

基于易直播平台的新闻实践教育实际也为未来的新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传联——语言及其文化的沟通和链接。易直播作为连接器,具备足够的社交手段与方法,使不同的视频信息传联起来形成互文。“泛新闻”的转向更多是一种视野融合,是一种新闻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技术变革是其思维方式转变的决定基础。

三、易直播平台的“公民新闻”实践

从公民新闻承载的载体来看,资金人才双重缺乏;从公民新闻发展现状来看,自身缺乏专业精神。作为未来新闻业从业者的新闻专业学生在这个“人人可当记者”的融媒时代如何突显优势?如何向社会真实有效地发出声音,将是今后新闻记者以及新闻教育面临的挑战。基于易直播平台的新闻实践教育试图打通高校与社会的渠道,加强专业记者与普通公民的联系,着手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基于场景模式的社区新闻的参与度

公民新闻源自于新闻界应对“公众对公共事务日益冷漠、对新闻媒体不信任”[3]现象的运作模式。易直播平台已经具备需要的媒体资源,也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作为专业指导老师,将媒介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在激励学生参与到有兴趣的社交运动的场景中去,例如文化产业、金融市场、体育行业、娱乐事业、公益活动、政治法律、宗教信仰等,也可以针对高校学生鼓励其对某些具体方面感兴趣,例如社区生活、环保问题、边缘人群、休闲活动等。易直播平台可以将手机视频直播应用功能丰富到具体的场景中,主要的场景包括:教育教学培训类,如课程培训、讲座教学;现场类,如体育赛事、演唱会、演出、会议;美食类,如中西餐、烘焙的制作,热门美食实地直播;个人品牌类,如个人特色视频直播,类似于脱口秀;突发事件类,如实时直播突发事件,人人都可以进行现场直播;旅行类,如旅行体验、酒店体验;宠物趣事类,如猫奴狗奴们的日常生活;明星娱乐类,如明星八卦、娱乐报道、海选;征婚求婚类,用直播展示自己,寻找心仪的他(她)。这样搭建的新闻教育实践平台更加多样化,一方面利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融入到志同道合的共同体中,有的放矢地搜集资料;另一方面建立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运用媒体资源,有效通过所学知识成为生活的记录者和发布者,同时与媒体机构合作提供新闻线索。

通过易直播的社交平台建立,在对学生兴趣进行较为系统地了解后,需要建立高校新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传联关系。这种新闻教育实践是把易直播的内容范围从私人兴趣领域引导扩大到社会公共领域。例如致力于社会公益的学生可以以常驻方式参与高校各类社团协会工作,用易直播平台直播社团协会中日常工作状况、重大校园事件、志愿者服务故事等,这种实践因深度涉入其中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一方面根据报道领域的不同获得广泛而鲜活的新闻素材;另一方面学生实践像通讯员一样获得社交媒体的关注,通过在线观看人数的数量、点赞、围观、评论、发布预告、阅后即焚等交互式手段激发他们更大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公民新闻”的新闻实践环境,新闻教育注重培养符合公民新闻精神的“记者”,这些“记者”不是以获得一份工作为驱动力,而是关心社会、倡导公平、关注公益,并能结合自己的兴趣服务大众。

在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的当下,公民新闻举足轻重。一方面传统媒体过分迎合市场,需要呼唤净化媒体环境,刺激传统媒体回归正轨;另一方面对社会机构或社会人群有密切关注,利用社交媒体建立广泛的社会资源,能够明确问题的源头,知道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问题。因此,要倡导和建立为学生实践跨行业的教育平台,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建立符合公民新闻时代新闻教育“做中学”的理念。可以说,社区教育模式旨在打造以人为本的终身性新闻专业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平台,保证专业性新闻教育的实施、普及和持续。

(二)新闻专题策划的内容创意整合能力的培养

“创意”是新闻人应该具备新闻策划、新闻呈现方式创新的能力,关系到所采集的内容与不同媒介属性的契合。新闻策划能力训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新闻整合能力”的训练,即如何把新闻事件的报道与具体的报道呈现手段相结合,策划出事件的衍生报道和交互性互动方式,增加新闻附加值和关注度。易直播在第二代社交技术基础上采用移动视频直播的4.0社交平台,将视讯互动完美呈现于易直播平台,具备国内领先的互动、分享、视频直播等功能。易直播软件可实时直播,分享第三方直播,设置封面,标题,权限,位置;一键分享,直播前、中、后,随时可以进行一键分享,分享到微信、微博、朋友圈、QQ、QQ空间等。从抵制晚报歪曲报道华师女大学生遭骚扰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易直播这个平台增加新闻专题策划的可行性。使用易直播UI界面的关注圈关注时时动态,该功能界面可查看所有关注的好友在直播时公开或者分享的视频,直播的内容会限时在关注圈当中,同时可查看24小时内录播内容,主要关注诸多入驻媒体的直播新闻,促使广泛传播。使用直播主页面有分享、设置、开始直播功能;分享功能可快速分享视频至第三方平台,设置则可针对直播封面、标题、观看权限和公开区位编辑设置。设置完成之后,按下直播按钮进行直播,切入点小。采访华师大学生,跟进骚扰事件的进程,采取镜头自拍或移动镜头介入;采访新闻评论老师,针对该事件做出引导性评论,富有责任感。女大学生遭骚扰事件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关注有其特殊原因:女大学生群体本身具有吸引注意力的话题性,意见领袖容易成为具有说服力的理性活跃分子,关心校园事务,旨在为校园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抵制晚报歪曲华师女大学生遭骚扰事件的重要载体是新媒体客户端,随后对纸质媒体提出质疑,最终率先报道此事件的晚报对报道过程中的事实交代不清、采访没有核实的问题作出更正和致歉。易直播平台通过视频直播,多角度、多形式地记录这一事件并产生社会影响。这类新闻策划不仅获得了新闻时效性关注,也充分利用易直播促成了事件的现场还原和后续跟进。这种新闻报道方式与“公民新闻”的报道理念不谋而合——以公民的视角介入,在新闻报道的同时,帮助公民促成事件的结局和后续关注。

但与此同时,奖金激励和涉黄画面已成为众多直播互联网产品开展营销的一个重要方式。奖励是诱因,易直播靠内容铺底色,易直播总共吸引近120万名主播参与到百万奖励的活动中来,产生了海量的直播,但对内容监控始终严惩不贷,并刻意扶持传播正能量、高质量、高品格视频的播主。易直播能够成功引流,不仅仅是因为高额奖励的原因。奖励是一方面因素,易直播的产品定位是播主积极参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专注打造平台,而不是以投机取巧的内容取胜,倡导以人为本,内容为王的定位,鼓励用户用积极心态让世界发现自己的宗旨,在王思聪投资的“17直播”APP被下架之后,正好顺应了目前视频直播行业的呼声和趋势。新闻专题策划的“创意”并非捏造,更非寻求刺激眼球的注意力,而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具有传播价值和稀缺价值的新闻,以及对相关新闻进行整合与联动的甄别与判断。因此适当加强新媒体的媒介伦理意识也应该纳入新闻实践教育规划之一。

[参考文献]

[1][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M].何道宽,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3-35.

[2] Convergence Journalism Programme [EB/OL]. http:/ / www.journalism.missouri.edu/ graduate/ mast ers/ two- year- convergence.html.

[3] 郑保卫.我国公共新闻研究的回顾和前瞻[J].新闻记者,2008,(8).

〔责任编辑:徐雪野〕

Practical Education of “Citizen Journalism"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Easylive

Li Li

(School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0)

Abstract:In the new era of new media, production process, the concept of news coverage, diversification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news content tend to go towards a "pan-News" steering. Chinese contemporary journalism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news talents are in a crucial period of consolidation and reform. How to make journalism education adapt to the turn brought about by new era of new media, is bound to be the long-term focus and research issue of news educational circles. It is an innovation to use Easylive app as a platform of content production to practice journalism and to take citizen news as a mode of operation to explore the orientation of practice of journalism education. Media convergence makes news production go to the public, so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education should enhance students' news planning ability , training students to have a "fusion of horizons" concept to achieve creativity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content in the new context.

Keywords:Easylive app; citizen journalism; the education of journalism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1-0139-04

[作者简介]李理(1981-),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媒体伦理研究。

[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横向研究项目“网络新媒体‘易直播APP’平台内容制作”

[收稿日期]2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