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女政治家的“闺蜜们”

2016-02-09

新传奇 2016年48期
关键词:武丁慈禧闺蜜

古代女政治家的“闺蜜们”

最近,韩国总统朴槿惠“闺蜜干政”的新闻还在持续发酵,使得“闺蜜”一词多了一重不好的寓意。其实,中国历史上一些女政治家也有“闺蜜”。因政治上的信赖,可能影响个人命运,也可能影响历史进程。

慈禧太后摄于颐和园。慈禧身边是德龄(左二)、容龄两姐妹以及她们的母亲

班昭与邓太后

东汉著名才女、历史学家班昭不仅续写了《汉书》,更在太后邓绥临朝执政的时代深度参与政事,协助太后处理国务。

公元92年,班昭的长兄班固因为卷入政治倾轧,被牵连入狱而死,留下尚未完成的著作。汉和帝刘肇亲政后,命班昭续写完成。

在与班昭的交流中,皇帝对班昭的才华修为十分钦佩,干脆又请班昭入宫教授自己的后妃们读诗诵史。班昭与汉和帝的贵人邓绥相识,两人一见投缘。邓绥聪慧好学,领悟力又强,让年届中年的班昭十分喜欢,更加悉心栽培。两个人很快成为了超越师徒关系的“忘年闺蜜”。

在班昭的言传身教下,邓绥在宫中处处隐忍,以退为进,最后成功击败了皇后阴氏,于公元102年成为汉和帝的新皇后。四年后,汉和帝病逝,邓绥临朝执政。虽然女性的身份让班昭无法走上朝廷,却始终在幕后帮助邓太后出谋划策,协助她处理政务、治理国家。

对于班昭的“闺蜜干政”,史书并未遮掩,直接记载:“及邓太后临朝,(班昭)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闺蜜如此“干政”了数年,她的贡献太大,除了物质赏赐之外无法再酬答,邓绥只好封了班昭的儿子曹成为侯,后来更官至齐国丞相。

邓绥临朝的时代,水灾旱灾频繁发生,但她处置得宜,让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并向前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女主之一。与其他临朝的东汉太后委托父兄管理国家不同,邓绥始终是自己亲自掌管政权,而闺蜜班昭始终在她的身前身后。

因为邓太后业绩出众,天下敬服,所以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从无一人指责弹劾“闺蜜干政”,反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冯缭与解忧公主

冯缭,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随汉解忧公主远嫁和亲到乌孙国。原来她算是解忧公主的闺蜜和得力助手,而最后的成就,比解忧公主还高,被尊称为“冯夫人”。“锦车出塞送迎忙,专对长才属女郎。读史漫夸苏武节,须眉巾帼并刘芳”。(历史演义作家蔡东藩作,著有《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这首诗就是写的冯缭。

冯缭本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子,汉武帝把楚王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昆弥军须靡的时候,让冯缭作为和亲侍女一起嫁往乌孙。没几年,她就掌握了西域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代表解忧公主持汉节慰问临近诸国。她语言全通,待人热情,让各国的国王和臣民非常喜欢,提高了汉朝在西域诸国中的地位和声望。回到乌孙后,她嫁给了掌管兵权的右大将。

二三十年后,乌孙国内发生内乱,也是冯缭阻止的。军须靡死后,其弟翁归靡娶了解忧公主为夫人,并立解忧所生的元贵靡为继承人;但翁归靡死后,军须靡的儿子泥靡夺取王位,翁归靡的另一个儿子乌就屠杀了泥靡又自立为王。汉宣帝听闻此事之后,要保解忧的儿子元贵靡,准备派兵。冯缭独自进入乌就屠的军营,陈述利害,说汉兵马上就到了,会玉石俱焚,不如见机知退,可保全性命与富贵。乌就屠也听劝认为不能跟汉室作对,要汉朝给封号就让出王位。

最后,汉宣帝任命冯缭为汉朝正使,乌就屠信守诺言,冯缭封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两年后,元贵靡病死,其子星靡继位,冯缭陪着解忧公主回到长安。但冯缭还是担心星靡掌控不了局面,被乌就屠欺负,还是上书汉宣帝出使乌孙,保护星靡平安。冯缭作为解忧公主的“闺蜜”,护住了“闺蜜”、“闺蜜”的儿子、“闺蜜”的孙子,护住了乌孙,也让汉朝的外交彰显大气繁荣。

慈禧与德龄的故事

在慈禧晚年,有两个女孩在她身边贴身陪伴,最著名的就是裕德龄。

裕德龄,正白旗出身,1886年生于武昌。1895年,随外交官父亲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国。她母亲是法国人。德龄精通八国语言,对各国风俗民情极为精通。1903年回到北京,不久就被慈禧招入宫中当“御前女官”。陪在慈禧身边两年,故而著有《清宫二年记》。

德龄是紫禁城八女官之一,深得慈禧喜爱,慈禧能够通过德龄和各国大使夫人进行亲切交谈。

此外,光绪也很喜欢德龄,希望通过她能够让慈禧认同清朝进行西化改革。德龄经常将外国时事新闻翻译给慈禧和光绪;还陪同接见美国公使康格夫人和海军提督伊文思夫人;协助美国著名的艺术家卡尔为慈禧太后画像,使得西方油画第一次进入清廷;德龄让慈禧接受了西方化妆品和西服……

但是任凭两人关系如此地好,德龄最后还是借着父亲裕康病逝百日孝,回上海后不再返回紫禁城。她懂得慈禧是不可能改变祖宗的制度的,也明白伴君如伴虎,所以在“蜜月期”结束之后逃离了宫廷。

并且不久后,她就认识了当时的美国驻沪副领事撤底厄斯,并不顾世人眼光嫁给了他,成为最早的外嫁女之一。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闺蜜,可能就是人生中出现一会儿,对彼此都很重要,但因为两者之间地位悬殊,迟早是有分裂感的,不如趁早离开。离开可能还能产生对彼此很怀念的心意并且潜移默化地对彼此助益。

有时候,闺蜜之间更加注重的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妇好和她的“男闺蜜”

闺蜜一般都指的是“女闺蜜”,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友谊的演变,女性身边也不乏一些“男闺蜜”。而在古代,有学者认为,也不乏女政治家与“男闺蜜”的故事值得称颂,例如妇好和武丁。

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将军,杰出的女政治家与军事家,被称为女战神。她有极高的文化水平,身为卜官,经常主持祭祀诵读祭文,并能刻写甲骨文字;为武丁招募兵员,不仅在王畿内征集,还到对商王朝有义务的部落与方国中去广泛征集;她参与并指挥了重大战役,包括对土方、羌方、巴方、夷方的征讨。

据史料记载,武丁和妇好曾带着一万三千人的军队征战过内蒙古河套一带的敌军。

史学家认为这是一场奠定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的决战,解决了多年西北边境的战乱问题,对于稳定中原地区发展意义重大,不亚于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之战的影响。

商代女权之高,可能是古代历史上仅有。妇好有自己的封地和田产,不经常呆在王宫里,两人却生了不少孩子。穆桂英、花木兰的故事都太过虚构,而妇好的故事,还没被过度渲染,只是从甲骨文中频繁出现两百多条的记录中被挖掘和演绎了一些。

没有记录说妇好有女性朋友和好闺蜜,但有学者认为,武丁就是她最好的“男闺蜜”。每当妇好单独出征凯旋而归的时候,武丁总是抑制不住内心喜悦,有时甚至出城八十多公里迎接。两人甩开部下,一起策马奔腾于旷野之中。两人不仅是夫妻也是朋友,更是最亲近的人。

妇好、武丁两个人一起打江山创业,当时商朝的社会环境里有朴素的性别间相互尊重的概念。这种场景放到现在也令人格外羡慕。男女之间(无论是夫妻、上下级还是别的关系)其实很少能够真正彼此信赖。在现代政治环境里,几乎不可能有这样的夫妻亲近组合。

(《文萃报》2016.11.22)

猜你喜欢

武丁慈禧闺蜜
好闺蜜
商君梦感贤相
我的闺蜜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清华简《傅说之命》与傅圣生平事迹新探
慈禧喜欢野大夫
20世纪初慈禧肖像的对外宣传及跨文化传播
靠谱闺蜜
备孕别全听闺蜜的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