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冻“续命”,200年后复活之谜

2016-02-09

新传奇 2016年47期
关键词:林蛙续命复活

冷冻“续命”,200年后复活之谜

病入膏肓的患者把自己的身体冷冻起来,待未来医学发达后解冻实现“续命”。这一科幻小说或电影中的情节如今出现在现实中。近日,英国一名少女患上罕见癌症,自知命不久已的她希望把自己冷冻起来,待200年后“复活”。

人体冷冻,谁先想出来的

人体冷冻,这个新奇的技术究竟是谁先想出来的呢?

据悉,这种复活技术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1931年,美国《奇异》杂志发表的一篇故事写道:一个叫詹姆斯的人去世后,遗体被发射到太空中,在那里,寒冷和真空使其遗体无限期保存下来。数百万年后,人类早已灭绝,某种外星机器人发现了这具冷冻的尸体,他们把詹姆斯的头颅复活后移植到另一个机器人身上。后来,詹姆斯长生不死,出尽风头。

人体冷冻学之父罗伯特·埃廷格受此启发,写出《不朽的前景》一书,他以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冷冻复活生命是可能的。自然界中许多昆虫和低等动物都具备复活冻僵生命的功能。掌握其中奥妙规律,高级动物包括人都可用此方法延续生命,由此催生了一门崭新的技术——低温生物技术,并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此项技术的核心,就是使生命细胞和组织通过迅速降温达到超低温,从而得到长期保存。

此前,一种生长在加拿大安大略名叫林蛙的蛙类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并逐步提示它冷冻复活的奥秘。

林蛙也叫于蛙或木蛙。它的神奇之处不在于能用休眠的方法躲过寒冬,而在于它能使自己体内的水分变成浆汁状,借以保护体内的细胞不受伤害。它还会把四肢蜷缩在体内,免得风雨侵蚀。

与温血动物保持体温的做法相反,当体温降至0℃以下时,林蛙的新陈代谢几乎停止,所以它的细胞只需微量的氧气和能量就能存活。

与此同时,林蛙的肝脏开始释放出葡萄糖,使血液中的糖含量大大增加,比人类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还要高50多倍。

此外,林蛙体腔内冰的结晶会吸收肌肉和器官的部分水分,这又进一步提高了细胞内糖的浓度。毫无疑问,浆汁一样的液体,成了林蛙体内天然的防冻剂。

人工制造的防冻剂,不正是用类似葡萄糖的乙二醇为原料吗?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得天独厚的林蛙,葡萄糖对细胞的保护也是有限度的,一旦低于零下20℃,糖的神力就会消失。

2015年5月30日,已故重庆女作家杜虹的遗体被运往美国进行分体保存50年。这是中国首例参与人体冷冻保存以期望“复活”的案例。图为杜虹生前与女儿的合影

真正的“冷冻”该如何实施

那么,要对人体进行冷冻,该怎么做呢?首先要满足冷冻的条件,即心跳停止脑细胞仍活动。因为,对活着的人实施人体冷冻延时是违法的。所以,要实施人体冷冻程序的人首先应是被宣布法定死亡的人,心脏必须停止跳动。

但是,如果他们已经死亡,又如何让其复活呢?实施人体冷冻技术的科学家的说法是:“法定死亡”与“完全死亡”是不同的。科学家指出,完全死亡是指所有的大脑活动都停止。人的心脏停止跳动时,一些脑细胞仍在活动。人体冷冻法就是保存这些残留的少量细胞活动。从理论上说,这个人在未来是可以复活的。

其次,是冷冻的过程,主要通过细胞除水注甘油防护剂。如果您决定接受人体冷冻,首先要加入一个人体冷冻机构并每年支付会员费(大约400美元/年)。当心跳停止后,应急小组会稳定您的身体状况,为大脑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血液来维持最基本的大脑活动。他们把您的身体放入冰块中,并注射肝磷脂(一种抗凝血剂)防止在途中血液凝结。

实施真正的“冷冻”不会只将病人放入一桶氮液中,因为这样做会使细胞中的水分结冰。一旦水分结成冰,细胞会膨胀并最终破裂。人体冷冻小组必须先去除细胞里的水分,然后注入一种基于甘油的化学混合液,称为低温防护剂。这个过程称为玻璃化(不结冰的冷冻),使细胞进入假死状态。

身体的水分被低温防护剂替代后,他们会将您的身体放置在一张干冰床上进行冷冻,直到温度达到零下130摄氏度,玻璃化过程才结束。下一步要将身体放入一个单独的容器里,并将容器放入一个盛满零下196摄氏度液态氮的大金属箱内。您的身体是头朝下放置的,这样即使箱子有泄漏,您的大脑也会浸泡在冷冻液中。

此外,人体冷冻还可以有替代选项,即只冻大脑未来重造身体。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大约有六家人体冷冻公司。但是保存和维护每个遗体的费用如此之高,使很多公司在接下来的十年中都倒闭了。现在,只有少数公司提供冷冻延时服务,包括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和位于密歇根州的人体冷冻研究院。2004年初,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有650多名会员和59个低温贮藏的病人遗体。

实施人体冷冻并不便宜,费用高达约15万美元。对节俭一些的人来说,仅5万美元就可保存大脑——这种选择被称为神经延续。以这种方式保存的人,希望随着技术的进步,可通过克隆或重生来构造身体其他部分。

如果您选择冷冻延时,您要有心理准备,旁边会有同伴。几个身体或头部一起存储在同一个氮液箱子中是常有的事。许多人被保存在冷冻机构中。可能他们当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棒球运动的传奇人物托德·威廉姆斯。但是还没人真正被复活过,因为这项技术还不存在。

复活难点和不确定的未来

去年5月,61岁的重庆女作家杜虹离世后,两名美国医生为其遗体进行了冷冻处理。她的遗体在冰冻状态下被送到位于美国洛杉矶的Alcor总部(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而遗体头部被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杜虹成为我国首例参与人体冷冻保存以期望“复活”的案例。

不过,冷冻人体复活难度极高,不妨举两个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北方人知道,冬季没有保温措施的水表和白菜很容易冻坏,冻坏的水表会膨裂漏水,冻白菜会像乱泥一样不能食用。什么原因?冷冻的膨胀会产生极强的破坏性,细胞中的水分因膨胀,会撑破细胞膜,脱离细胞器,使水分遭受无法挽回的流失。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一旦失去水分后果可想而知。

尤其是超低温的冷冻,不仅仅使生物细胞遭到损害,一些还会变得非常脆弱,尤其是肺,轻轻一碰,便会破碎。所以,如何让细胞免受破坏,成为冷冻人体复活的首要难题。有人设想将被分解的细胞再缝合起来并送回细胞器内。但这要取决于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科学仪器的发明,它的精确度要达到十亿分之一米。

话题已经明朗了,冷冻复活跨阶段的梦想,就像我们要去冥王星旅行一样,实在太遥远,太漫长了。目前关于任何人体冷冻能复活方面的报道,没有一篇报道被证明是真实的。

退一万步说,即使实验获得了成功,还有一些未来的不确定性。比如,英国这位提出冷冻的女孩的父亲曾质疑道:“即便这个办法获得成功,譬如她在200年后起死回生,但那时她将找不到任何一名亲人,也可能记不起任何事情……那时,她仍旧只有14岁,在异国他乡可能面对令人绝望的境遇。”

另外,“复活”后还有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假如一个35岁的男子在100年后“复活”,他的肌体依然青春如故,可能会在社会中选择配偶。然而,这个配偶有可能就是他的重孙女,而且双方还毫无察觉,到那时,这种可能就不再只是天方夜谭了。

再有,复活死人,也是现代社会难以接受的医学现实,包括东西方文明。生老病死是人类世代相传的基本前提,也是大自然的规律所在,破坏了它,人类势必要承担严重后果。

(新华社2016.11.19、《成都商报》2009.3.14)

猜你喜欢

林蛙续命复活
冬日八大续命美食
“八珍”哈士蟆传记
自寿
巨人复活转
关于对林蛙相关名称的解释
这才是成年人的暗黑假期
冻不死的林蛙
冷冻人复活后会怎样
被人痛骂后如何满血复活
林蛙油逆转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