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苏胶囊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研究

2016-02-09陆利民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抗病毒乙型肝炎

陆利民

肝苏胶囊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研究

陆利民

慢性乙型肝炎;肝苏胶囊;拉米夫定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1],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WHO[2]报告显示,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约3.5亿为乙肝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所致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笔者采用肝苏胶囊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5~63岁,平均(48.35±7.49)岁;病程3~7年,平均(5.97±1.02)年。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6~63岁,平均(49.39±7.8)岁;病程3~7年,平均(5.79±1.08)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报我院伦理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批准备案,入选患者对本研究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收益均已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3]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患者具抗病毒治疗指征:HBeAg阳性患者HBV DNA≥105拷贝/mL或HBeAg阴性患者HBV DNA≥104拷贝/mL,患者ALT≥正常值2倍或ALT<正常值2倍,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4或≥G2炎症坏死[4];(3)患者自愿接受拉米夫定联合肝苏胶囊进行治疗。排除标准:(1)已进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的患者;(2)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可能对治疗造成影响者;(3)精神异常者;(4)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近期有妊娠意向的妇女;(5)本研究所用药物禁忌证者。剔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未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者;(3)失访患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适当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戒烟戒酒,心理疏导等常规治疗,同时视患者病情给予维生素、甘草酸苷等护肝药物。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1天1次,连用12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肝苏胶囊1.5g,口服,1天3次,连用12个月。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抗病毒疗效、肝功能改善情况、肝纤维化进展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HA:透明质酸酶;PC-Ⅲ:Ⅲ型前胶原;Ⅳ-C:Ⅳ型胶原;LN:层黏蛋白

?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有序列联表数据采用秩和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4]抗病毒治疗疗效标准:完全应答: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HBV DNA转阴,ALT正常,HBeAg血清转换;无应答: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HBV DNA、ALT、HBeAg均无应答;部分应答:介于完全应答和无应答之间。

3.2 两组抗病毒疗效比较 观察组完成研究52例,失访6例,未严格按照医嘱治疗2例;对照组完成研究54例,中途退出1例,未严格按照医嘱治疗2例,失访3例。观察组52例中完全应答24例(46.15%),部分应答18例(34.62%),无应答10例(19.23%);对照组54例中完全应答13例(24.07%),部分应答26例(48.15%),无应答15例(27.78%)。观察组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P<0.05)。

3.3 两组肝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4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5 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4 讨论

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病,据我国2006年乙肝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高达7.18%,慢性HBV感染者约为9300万人,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例。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在侵入肝细胞后可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从而编码产生各种抗原,启动机体免疫应答,进而导致肝细胞受损[7]。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肝炎主要以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肝纤维化、抗病毒为主,约有40%以上的患者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8]。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湿热疫毒之邪内侵,同时机体正气不足,加以外感、情志、饮食劳倦而诱发,并将其分为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六个证型[9]。在治疗方面,针对慢性乙肝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的病机,应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健脾补肾、活血通络为主[10]。肝苏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扯根菜,扯根菜性甘、温,具有利水除湿、祛瘀止痛之功效。药理研究[11]发现,扯根菜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和没食子酸,其中没食子酸可通过阻断组胺释放抑制肥大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槲皮素可以激活肝细胞微粒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从而减轻氧自由基对肝细胞膜的损害。

本研究结果显示,肝苏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患者病毒应答情况、肝功能及肝纤维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肝苏胶囊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1]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43.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病杂志,2005,13(12):881-891.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1,5(1):79-100.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6.

[5]张嫦珍.肝苏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09,21(4):130.

[6]Lu FM,Zhuang H.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J].Chin Med J(Eng l),2009,122(1):3-4.

[7]周聿金.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15):23-24.

[8]Zeuzem S,Gane E,Liaw YF,et al.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early on-treatment response predict the outcomes of 2 years of telbivud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J Hepatol,2009,51(1):11-20.

[9]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学组,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3):164-168.

[10]周扬,胡鑫才,张华,等.493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798-3801.

[11]朱伯扬,唐广明.肝苏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肝硬化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1):17-18.

(收稿:2015-06-09 修回:2015-07-14)

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感染科(绍兴 312030)

陆利民,Tel:18257518588;E-mail:283628580@qq.com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抗病毒乙型肝炎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不同剂量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