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节庆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
——以花垣赶秋习俗为例

2016-02-08周平张波熊少波

湖北体育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苗族民族体育

周平,张波,熊少波

●民族传统体育●

苗族节庆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
——以花垣赶秋习俗为例

周平1,张波2,熊少波1

为苗族节庆体育文化的现代发展提供参考,以赶秋体育文化为个案,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苗族赶秋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进行了分析。结论:苗族节庆体育文化的流变,国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因素在一个文化体中碰撞、吸收、共同形塑的文化样式。建议:作为民族文化强大推力的国家力量,顺应民意,正确引导;处理好与民族社会的关系,适时进退;加强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教育,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精神;向外推介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产品,使国家的现代化目标能引领民族社会的发展,并使民族文化在其过程中得到保护、创新与发展。

赶秋;节庆体育文化;现代流变

1 田野调查点概况

花垣隶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湘、黔、渝3省市交界处,是我国大西南进入中南地区的陆路咽喉要塞,自古以来就有“西南门户”、“百里苗疆”之称。31万人口(2012年)中苗族人口占81%,在中国大陆143个苗族聚居地排名第6位。拥有苗族鼓舞、苗族服饰,苗族古歌、苗族医药、苗族赶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自1993年始,曾四度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1年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中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

赶秋是花垣苗族不可替代的民间文化活动,在排碧乡、董马库乡、吉卫镇、排料乡、雅酉镇、民乐镇、长乐乡等苗区十分盛行。虽然湘西自治州及周边黔、渝、鄂苗族地区都有类似活动,但花垣苗族赶秋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民众参与的热情及开展的连续性,使其自成一体。赶秋当天既有农贸产品交易活动,也有苗族青年男女社交的“边边场”对歌活动,吹唢呐、吹笙、绺巾舞、接龙等民间歌舞活动,更有打秋千、打鼓、舞狮子、玩龙灯、苗族武术等民间体育活动和椎牛、捞油锅、上刀梯等苗族绝技表演(表1),如今还嵌入了不少现代元素(表2)。笔者通过近几年时间,对花垣苗族赶秋的田野调查,发现赶秋既是苗族庆祝丰收的节日、物资交流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播种爱情的节日,更是“全民健身日”的典范和苗族的奥运会[1]。

表1 花垣苗族赶秋传统内容统计表

表2 花垣苗族赶秋嵌入内容统计表

2 苗族赶秋体育文化现代流变致因

百年以来,花垣苗族赶秋体育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其主体既包含苗族人民,也包含国家政府,且国家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流变的基础既有自然环境的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也有宗教、社会心理的变化[2];产生的结果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内容丰富,不丢传统;功能从祈愿、娱乐衍生为政治、文化、经济功能(图1)。

图1 苗族赶秋体育文化的流变

2.1 流变在赶秋文化历史和文化生活之中

赶秋文化是一种言传身教的文化。无论是言说的,还是仪式的,其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都有误解、添加、转义等现象出现[3]。赶秋有降魔、祈收之传说。赶秋也有神农取谷种之说,被解读为赶“立秋日”。后来,赶秋节插入巴贵达惹英雄与美丽的姑娘乜娘的爱情传说,被解读为赶“秋千”。如此,赶秋节便蕴涵了纪念始祖英勇、祷念神农取谷种值伟业和歌颂自由爱情之意。这种差异性的传说正是赶秋文化在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过程中流变的结果。

赶秋节中传统体育参与人群结构的变化,如参与人数的变化,参与群体由本民族延伸到其他民族;参与性别由中青年男性为主变为妇女为主;项目结构的变化,如上刀梯活动小赶秋已没有,秋千活动视经费情况举行等状况,正是赶秋体育文化流变的产物,也是赶秋体育文化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2.2 流变在国家话语之下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政治文化模式影响着各民族人民的文化行为,从而反趋着民族文化发展的进程[4]。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以强制手段对民族地区实行汉化政策。但由于国家力量的疲软,政权力量对花垣苗族赶秋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有限,使其结构基本上保持完整,却带给了苗族人民思想性的震荡及现代性的启迪。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建构的一统性文化,支配着苗族人民的社会行为与心理过程,苗族赶秋边边场活动被认为是“异国情调”,遭取缔和批判;忌龙、椎牛、上刀梯等被贴上“封建主义”、“落后习俗”等标签受禁止,“忠字舞”代替了跳鼓等[5]。苗族文化的自信心严重受创,保护与传承发生危机。

20世纪80年代初,花垣苗族文化复苏,自主权得到回归。这个时期所恢复的赶秋体育文化事象自发性很强。20世纪90年代,当旅游业成为最具经济价值与发展前途的产业时,苗族赶秋文化的经济价值凸显,成为推介、宣传苗族地区,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平台。自1992年起,花垣政府规定每年由各乡镇举行一次小赶秋,每五年由政府举行一次大赶秋。赶秋文化的这次兴起带有极强的发展意识与创新意识,表现在赶秋体育文化的商业化与表演化。如赶秋体育场域的改换或搬移;接龙舞、舞龙、跳鼓等搬上舞台向游客展演;捞油锅、上刀梯等苗族绝技向游客宣传;赶秋与农业生态的嫁接等。

2.3 流变在现代化与全球化中

现代化语境中,民族传统文化一度被认定为阻碍现代化进程的决定性力量成为摒弃的对象。全球化浪潮以其不可遏制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民族文化和现代化关系问题的宏阔视角。现代化与全球化“旅游场域”下的花垣苗族赶秋传统体育文化,在国家与民间社会互动中的流变是多层面的。经济的发展、书籍的出版、影像制品的呈现、媒体网络的发达等等,不仅改变了苗族文化的物质基础、消费模式,而且改变了苗族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传承方式。

另外,苗族人民在本民族文化中寻求脱贫致富的做法,顺应花垣政府的工作理念与时代要求:恢复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将苗族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改变,向外推介,发展经济。此过程中,政府与苗族社会形成了一种合作与借用关系。正如“赶秋”中所显示的,花垣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将商贸会议安排在赶秋中,以形成强大的宣传效果,而苗族人民借此机会,充分发挥民族的创造力,向外推介本民族文化与习俗,获得社会认同。

3 苗族赶秋体育文化现代性流变特征

3.1 缺乏原始民俗之味

从花垣苗族赶秋体育田野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现代观洗礼后的苗族民间文化在其民众生活中的地位显著下降,功能也发生了蜕变。中年男性忙于发家致富没有时间理会本民族的习俗;青年男性对于自己本民族的东西不了解,缺乏热情;精通法事与仪式规则的前辈年事已高;所呈现的传统体育趋于形式;现代元素占据青年人的位置,篮球成为青年男子最热衷参与的活动,就连广场舞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的大戏,有些不伦不类;椎牛、秋千以及上刀梯、踏火犁等主要项目只能依据活动经费来举办等状况,失去了赶秋原始民俗味道,不利于民间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2 赶秋体育文化得以保护与弘扬

自2004年起,花垣县委、县政府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机制。根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保护机制;建立了省、州、县、乡不同级别的保护带、特色村研究基地和目标管理机制;传承培训机制:建立传承人档案,给予传承人生活费补贴,协助传承人挖掘整理祖传口碑资料,办班授徒,在中小学开设乡土课程进行普及教育;网络推介机制:赶秋数据库,在网上不断发布相关信息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节会展示机制:制定了县乡镇举办赶秋活动制度,乡镇轮流一年举行一次小型赶秋活动,县每五年举办一次大型赶秋活动,不断扩大参与范围;资金保障机制:小赶秋县财政补助5万元,不足部分乡镇自己添补;大赶秋自1993年起,县财政投入200余万元;1993年—2003年赶秋场所修建政府投入3 000万;“边城”广场及赶秋活动背景的文化浮雕墙和赶秋活动的雕塑修建政府投入2 800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抢救保护,每年财政下拨专项经费15万元,同时拓宽筹集经费渠道,用于赶秋资料的搜集整理,书籍出版,音像制作和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维护。取得了较大成绩。2014年花垣苗族赶秋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赶秋体育活动苗族武术、椎牛祭、接龙舞、司刀绺巾舞等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间,苗族人民通过制作原生态的赶秋习俗VCD到集市出售;村寨组建文体队,劳动之余进行鼓舞、舞龙、接龙舞、唱苗歌训练等策略对苗族文化进行活态保护。

3.3 赶秋体育文化经济价值凸显

从赶秋体育文化的保护可以看出,花垣县政府对苗族赶秋活动的重视。每年下拨专项经费用于赶秋资料的搜集整理、书籍出版、音像制作和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维护。通过赶秋拓宽民族旅游资源与其它产业的垂直关联链条和八项旅游基本要素之间的横向关联链条,嫁接生态绿色产业、新型农业等,实现生态休闲观光层上的资源利用与衍生。如2007年成功的将“赶秋节”与“西瓜节”嫁接;特别是2014年中国湖南花垣苗族赶秋节暨苗绣展示会举行的“湘西苗绣文化”高峰论坛,将苗族文化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苗族赶秋资源所带来的收入在花垣地区的GDP中所占份额逐渐增加,不失为一种民族经济发展策略。

3.4 赶秋体育文化开放性的传承与传播

建国初期,花垣苗族赶秋文化实现了第一次开放,但这种开放带有被动和无奈成分。改革开放,花垣苗族赶秋突破了固有保守性格,在文化自觉性的恢复与增强的同时,没有消减接纳外来文化的姿态[6],融入了现代体育元素篮球、乒乓球及广场舞等体育活动,不仅迎合了现代苗族青年人的心理,也迎合了中老年妇女心理,更为传统节日增添了时代色彩与新的生机和活力。除此之外,赶秋还赋予了经济意义,实现与生态绿色产业、新型农业的嫁接,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开放的心态和思想的解放,以及勇于探索、尝试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赶秋文化的建构是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元素和他族文化元素融合的典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苗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流变,国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国家力量疲软时,得以保存,但缺乏创新与生机。当国家力量处于绝对强势时,趋于消沉或被封存。当国家目标与民族社会的发展整合时,受到彻底、全面的冲击。2)苗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当代流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文化经济”发展背景下,这种流变已成为花垣政府发展旅游经济的资本,其流变是民族文化当代重构的缩影。3)苗族节庆体育文化是苗族的历史记忆。对苗族人民而言,节庆体育文化展示的是他们的自信与自豪,体现的是他们的团结与凝聚及高度的民族认同。对其他民族而言,节庆体育文化的展示是人们了解苗族文化的平台,也是民族间团结和交融的机会。

4.2 建议

1)顺应民意,正确引导。每一种文化的发展都要经历自行解构和被他人强制解构的过程,然而解构常常会使主体意识陷入价值虚无主义的深渊。事实告诉我们,作为民族文化强大推力的国家政府,应顺应民意而科学正确的引导民族传统文化的蜕变,不应短视一时之利,拿明显可疑的替代品来遮盖和粉饰传统文化的真实,加速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崩瓦解。2)处理好与民族社会的关系,适时进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国家在制定民族文化发展策略时,要把握好国家力量的“量度”及“出场”和“在场”的时间及角色,处理好与民族社会的关系,使国家的现代化目标能引领民族社会的发展,并使民族文化在其过程中得到保护、创新与发展。3)加强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教育,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精神。通过学校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民族文化精英及传承人的言传身教,使青少年理解民族节庆传统体育文化精髓,并树承继之意;确立民族自尊与自信心,形成振兴民族体育文化责任的认同与使命意识。4)推介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产品。制定对外文化产品输出计划,逐步通过出版、演出、展览等文化运作手段,拓展国内外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市场,推进优秀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产品的传播,扩大民族文明影响力。

[1]鲁林波,谢朝杰,舒秀陵.湘西苗族赶秋节对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3(4).

[2]刘飞舟,肖谋文.建构、解构和重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分析——以新化梅山武功为案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

[3]李小文.壮族麽经布洛陀文本产生的年代及其“当代情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4]周茂春.解构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7).

[5]李昌俊,彭继宽.湖南民族关系史(下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6]崔榕.湘西苗族文化的现代性建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The Modern Changes of Miao Festival Sports Culture——A case study of Huayuan Autumn customs

Zhou Ping1,Zhang Bo2,Xiong Shaobo1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the festival sports culture of Miao nationalityl,took the Ganqiu sports culture as a case,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investigation,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ty in culture of Miao festival sports.The result shown that the nation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Miao festival sports culture.It is presents that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actors collision,absorption,common shape cultural style.Suggestions are the national power is a powerful thrust to national culture which needs comply with the public opinion and correct guidance.Timely deal with the ethnic society.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festival sports culture,t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national sports culture.Promoting the ethnic festival sports culture by developing the products industry for nation's modernization,and to make the national culture protection,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Ganqiu;festival sports culture;modern changes

G80-05

A

1003-983X(2016)12-1093-03

2016-10-31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类)(16BTY026)

周平(1965-),女,湖南吉首人,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研究.

1.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1.College of P.E and Art,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2.Department of P.E,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ning 437100,China

猜你喜欢

苗族民族体育
我们的民族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苗族古歌《仰阿莎》
多元民族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2016体育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