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航海《针簿》的初步研究
2016-02-08胡晓伟
胡晓伟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文物保护部, 福建 泉州 362000)
一本航海《针簿》的初步研究
胡晓伟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文物保护部, 福建 泉州 362000)
对馆藏航海《针簿》所载“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作初步考释。经过与《东西洋考》、《郑和航海图》、《顺风相送》、《指南正法》等史料详加比对,表明《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应为明清时期漳州太武赴暹罗航线之地名保存,它与清《指南正法·大明唐山并东西二洋山屿水势》有相近的史源。这一时期,此条航线已经成熟,以近海航行为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针簿;针经;漳州;暹罗;航线
清黄叔璥《台海使槎录》上说“舟子各洋皆有秘本,名曰洋更”。所谓“洋更”、“秘本”,实际是指航海所用的“罗经针簿”,记录航海往返各处的罗经方向、路程远近、打水深浅、山形水势、海流潮汐、礁石隐现、以及风云气候、星象等。“罗经针簿”一类的书,名称各异,见于各家称引的如有《渡海方程》《顺风相送》《指南正法》《海道经书》《四海指南》《海航秘诀》《航海全书》《桴海图经》《航海针经》《海道针经》《更路簿》《水路簿》《顺风得利》等。其所记录的内容是那些长年出入于惊涛骇浪中的航海者(古称“火长”、“舟师”)所积累的经验,保存了有关我国古代航海知识的珍贵史料,对于研究地理学史、航海史、中外关系史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民间航海指南资料的收集、整理,已经从泉州沿海地区征集“罗经针簿”有十多本。本文就其中一本《针簿》作概要介绍,并就《针簿》中所存“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地名作一点考释。
一、馆藏《针簿》概要
这本馆藏《针簿》基本完整,墨书手抄本,横32厘米,纵27厘米,总计167页。封面上方横书“针簿”两字,下方横书“公历壹玖六一年辛丑”,封底竖写“公历壹玖六壹年 农渔历辛丑阳春置”。
《针簿》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各处水返潮退的记载,主要有泉州、温州、宁波、胶州等福建以北部分沿海地方。第二部分是关于气象方面的观察方法,有定每年十二月日出日落、定每月出歌、定四方雷电法;占天、占云、占风、占日、占雾、占虹、恶风先兆以及观星望斗法。第三部分是各处山海明鑑针路,所占比重最大,这部分计156页。详细记录往返各地的罗经方向、路程远近(更数)、礁石隐现、打水深浅(若干托)、可否停泊抛舡等内容。
《针簿》所记航线北达锦州,南到海南岛,东至澎湖、台湾。航路包括福建、海南等港口—澎湖、台湾;福建港口—广东、海南港口;广东—海南港口;福建港口—福建以北港口,以及经过福建沿海的往返航线。
二、《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地名
在《针簿》第三部分“山海明鑑针路”中,有《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见图1)一段,保存部分国外地名。
图1 《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
依原文前后次序,抄写如下:(按,序号为笔者所加。)
1.南太武,内打水三十托;
2.南澳山,内外打水十五、廿五托;
3.外彭,内外打水十五、廿五托,北石地;
4.柑桔屿,内外打水十五、廿五托;
5.大星光,内外打水七托、四十五托;
6.东姜山,远近打水九托、四拾五托;
7.弓鞋屿,内外打水十五、四十五托;
8.乌猪山,洋中打水四十托;
9.七州洋,打水壹百二十托;
10.独猪洋,打水六十托;
11.尖笔罗,打水廿五托;
12.新州港口,打水七十八托;
13.箕泷,打水二拾五托;
14.牛角,内外打水十八托、三十托;
15.大佛山,打水十托;
16.伽(亻南)邈,远打水十五托;
17.交趾洋,流水甚急,打水六拾五托;
18.钓鱼台,打水十二托;
19.罗垵头,内外打水廿五托、七十托;
20.赤岭,开倚打水廿五托、九拾托;
21.鹤顶,远近打水廿五托、七拾托;
22.玳瑁州,一箭打水壹百托,洋中;
23.大崑崙,内外打水十八托、廿五托;
24.真磁头,内外打水十四托、二拾五托;
25.假磁,北边有浅,打水七八托;
26.大横东头大山,开打水十五托,流水甚急;
27.大横洋,中打水廿四托;
28.小横南头,打水十四托,北山尾,有浅;
29.龟山,东边打水十二托,湾内打水三四托;
30.笔架山,上下打水卅三、廿五托;
31.陈公屿,打水十二托;
32.乌头浅,打水十二托;
33.列屿,浅上打水五托;
34.牛屿,内外打水廿三托。
上述地名与明清时期中国航海图籍中“漳州太武山至暹罗”航路的记载多有吻合,如:
1.(明)《西洋朝贡典录》卷中暹罗国第十一节[1];
2.(明)《东西洋考》卷九西洋针路中镇海卫太武山至暹罗一节[2]171-176;
3.(明)《郑和航海图》暹罗回漳州太武山针路一段[3];
4.(明)《顺风相送》福建往暹罗针路[4] 51-52;
5.(明)《顺风相送》福建往暹罗回针[4] 52-53;
6.(明)《顺风相送》各处州府山形水势深浅泥沙地礁石之图中太武山至黎头山一节[4] 32-36;
7.(清)《指南正法》大担往暹罗针[5] 171-172;
8.(清)《指南正法》大担往暹罗回唐针[5] 172-173;
9.(清)《指南正法》大明唐山并东西二洋山屿水势中太武山至竹屿一节[5] 116-121;
10.(清)《安船酌钱科·往西洋》的航路记载[6]。
三、11则材料对照及结论
为便于比较对照,兹将上述10则明清史料中有关针路记载与《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列表(文末附表 ),对比附表中的相应段落,可发现:
1.《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所保存34个地名中, 22个地名(南太武,南澳山,外彭,柑桔屿,大星光,东姜山,弓鞋屿,乌猪山,七州洋,独猪洋,新州港口,大佛山,伽(亻南)邈,交趾洋,鹤顶,玳瑁州,大崑崙,真磁头,假磁,大横山,笔架山,陈公屿,乌头浅等)与其他材料契合度很高,可以肯定《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所载应为明清时期漳州太武—暹罗航线之地名。
2.这条漳州太武—暹罗航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参考《明代东西洋航海图》(一名《雪尔登地图》,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2012年印制)、《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辑 ,第七册(元明),中华地图学社1975年版第72-75页)相关资料制图。。不难发现,此航线以近海航行为主。
3.经向达、谢方等学者的研究,漳州太武—暹罗航线上地名的地理位置,大部分已取得共识。现就《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中的小部分地名提出新的意见。
(1)太武山,向达先生提出有两太武,即漳州镇海角南太武山和金门北太武山,认为《两种海道针经》中“太武山”指北太武[5] 215。谢方先生在《东西洋考》校注中,认为其“太武山”即今漳州龙海县东南镇海角[2] 263。笔者认为,表格所列11则材料中“太武山”都应从谢先生所考,指漳州镇海角的南太武山。
(2)外彭即外平、彭山、坪山、平山,“坪”、“平”与“彭”在闽南方言中发音相同,外彭即今广东南澎列岛。
(3)七州洋(山),向达先生曾指《郑和航海图》中“七洲”在广东上、下川岛与海南岛之间[7] 7,将《两种海道针经》中“七州洋(山)”校注作今西沙群岛。谢方先生在《东西洋考》校注中,认为“七洲山”即今海南岛东北沿岸之七洲列岛,“七洲洋”即今海南岛东部一带洋面[2] 259。笔者认为上述材料中的“七州山(洋)”,应从谢先生所考,为今海南岛东北沿岸之七洲列岛。而俗云“上怕七洲,下怕崑崙”之“七洲”,亦名七洲洋、万里石塘(长沙),方指西沙群岛。
(4)箕泷,处灵山、洋屿间,笔者以为即《指南正法》中的“圭笼头”。《郑和航海图》载“箕龙山”在灵山北,新洲港、洋屿南。向达先生注释为“鸡笼山”[7] 43。
4.《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中地名基本按航线次序排列,但“柑桔屿”、“交趾洋”前后错乱,原因可能是抄写错误造成,这种现象在手抄本中是可能发生的。如《指南正法》“回唐针”(即“暹罗往大担”航线)中载:“单艮五更、丑艮三十九更取弓鞋。丑癸二十更取独猪,单丑及丑癸五更取铜鼓。”[5]172-173将广东沿海的“弓鞋”置于海南沿海的“独猪”、“铜鼓”之前,前后次序颠倒,即是佐证。
5.《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与《指南正法·大明唐山并东西二洋山屿水势》有25个地名吻合,这些相同之处表明这些钞本可能有相近的史源。推测后人在抄写古本针经时,由于古本年深破坏,难以比对,加之抄写时的讹误,实际使用中的增添删改,造成各针经中同条航线上的地名难以完全吻合,这应是研究航海针簿时需要注意的。
6.《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与上述明、清针经航海线路上的地名吻合度较高,表明漳州太武—暹罗航海线路成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1] 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校注[M].谢方,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55-58.
[2] 张燮.东西洋考[M].谢方,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2008.
[3] 马欢.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M].万明,校注.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225-232.
[4] 顺风相送/两种海道针经[M].向达,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5] 指南正法/两种海道针经[M].向达,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6] 杨国桢.闽在海中/海洋与中国丛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80-86.
[7] 郑和航海图[M]. 向达,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责任编辑:王 怡]
A Preliminary Study of Zhen Bu as a Navigation Book
HU Xiao-wei
(Department of Historic Preservation, Quanzhou Maritime Museum, Quanzhou 362000, China)
The paper tentatively exploresTheCatalogofWaterPotentialsatSeveralLowGroundsofLuonanrecorded in a navigation bookZhenBuwhich is now collected in Quanzhou Maritime Museum. Closely compared withZhengHeNauticalChart,NavigationwiththeWindandOrthodoxGuidetoSailingDirectionsas well as other historical documents,TheCatalogofWaterPotentialsatSeveralLowGroundsofLuonaninZhengBushould be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name of a place along Taiwu’s sea route from Zhangzhou to Siam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ich shares the similar historical origin withWaterPotentialsattheIslandsofTangshanandEast-WestOceansintheMingDynastyinOrthodoxGuidetoSailingDirections. During this period, this sea route was fixed maturely, mainly focusing on the offshore voyage with relatively higher stability.
ZhenBu;guide; Zhangzhou; Siam; sea route
附表 明清时期漳州太武—暹罗航线与《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地名对照表
续附表 明清时期漳州太武—暹罗航线与《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地名对照表
续附表 明清时期漳州太武—暹罗航线与《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地名对照表
续附表 明清时期漳州太武—暹罗航线与《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地名对照表
续附表 明清时期漳州太武—暹罗航线与《针簿·落南各垵岙水势目录》地名对照表
2016-11-09
胡晓伟(1974-),男,陕西凤翔人,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文物保护部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
K 901.9
A
1004-1710(2016)06-0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