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战略对物流金融的创新模式影响机理研究

2016-02-08王华张毅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供应链融资

王华张毅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太原 030600)

“互联网+”战略对物流金融的创新模式影响机理研究

王华张毅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太原 030600)

互联网+;物流金融;创新;影响机理

在供给侧改革的浪潮下,“互联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互联网+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业态,既是将物流金融互联网化,也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物流企业为核心,将融资企业同金融机构以及其它产业进行跨界的深层次的融合,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获取融资企业信用数据、交易数据,为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的高度集成,为不同的中小企业搭建互助平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并拓展融资渠道,更好的满足融资需求。

一、引言

2015年6月,国务院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旨在促进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给物流领域带来了深度变革。2016年7月国家级行业协会支持的首家全国性物流金融业务全过程管理与增值服务平台——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成立,这标志着物流金融平台化时代的到来。学界和业界在反思物流业在供应链中地位的同时,也在思考物流业所能带来的其他价值增值,物流企业作为衔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载体,是供应链中信息资源的“天然载体”,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也对其存在着不同方面的依赖,这推动其成为物流金融发展与创新的主导力量。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互联网+物流金融”的融合创新已经成为物流行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传统存货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借助互联网平台,开拓更多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物流金融全过程管理与增值服务平台迫在眉睫。

二、相关研究

“互联网+”率先在产业界被提及和应用,被认为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应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释放出信息流和数据流,亦或是把互联网和各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开创的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代表的是一种新业态。在国务院将“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后,“互联网+”已从一项简单的新技术应用,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动能,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旨在优化生产服务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互联网+传统行业”使传统行业呈现出过程科技化、市场全球化、交易无形化、竞争完全化的特点[1]。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在创造着一个更加开放的商业生态,推动着商业模式向数字化转变[2](Purdy和Matthew,2012)。互联网金融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的新型金融模式。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对支付领域和供应链领域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支付习惯,变得无纸化和快捷化,而在供应链领域表现为物流服务向金融服务的延伸。物流领域向供应链领域的扩展,一方面扩展了经营范围,增加了盈利渠道,另一方面,从同质化服务中增加了新的核心竞争力。最早物流金融的概念来源于俄罗斯农业领域的农产品质押贷款,随后美国颁布的《统一法典》推动了物流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到目前为止,美国国际快递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物流的增值和垫资两类服务,而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物流服务企业[3]。虽然国内对物流金融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学者对物流金融的概念也达成了一致,认为物流金融就是在综合化物流服务中,金融机构为降低交易成本和业务风险,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流通环节的货币资金运行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运行的新型金融业务,目的是为提高中小融资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李建军[4](2013)在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调研中发现,在所有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获得融资的比例为59%,通过影子银行获得融资的比例为40.6%,通过正规银行的比例仅为9.7%。李华民[5](2010)在其研究中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信用积累。尽管金融机构针对融资企业设定了一些制度和工具(如担保、抵押、基金等)来弥补或者替代其信用,但是融资企业为此却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而且对于增强其信用于事无补。由于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都会保留一些对自己企业不利的信息,这样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导致了资金运用的不合理和库存的积压,使物流运作过程中的成本、风险及信息不透明性有所增加,使整个系统变得更加脆弱。因此,一个用来使系统变强,整合物流机构、金融机构、融资企业的新业态就产生了,即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的参与主体包括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三方,其中物流企业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仅要提供综合性、集成化的物流服务,还要负责整个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整合分析,要以物流企业本身为沟通节点,建立起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沟通的桥梁。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下,相比于传统物流金融模式,“互联网+物流金融”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以物流企业为载体,高效衔接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互联网+物流金融”模式下的融资机制创新,提高融资效率。

三、现阶段我国物流金融模式

目前,国内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是一些大型国有控股物流企业,为提高扩展其业务范围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凭借其在业内良好的背景和实力与包括四大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建立的良好信用关系,为企业提供运输和抵押(质押)的融资服务。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典型的仓单质押模式,融资企业根据第三方物流开具的仓单向金融机构提出仓单质押贷款申请,一般第三方物流企业会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然后金融机构审核合格后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这种融资方式,物流企业参与有限且银行多以静态质押为主,对企业的融资支持有限;二是融通仓模式,金融机构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评估给予一定的信用额度,在此额度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不经由金融机构直接用于融资企业的短期融资业务中,但此风险也将由物流企业来承担。三是保兑仓模式,这是一种缓解供应链下游经销商短期资金压力,先发货后付款的模式,金融机构控制经销商的提货权,避免供应商不愿发货或延迟发货情况的发生。四是应收票据的融资模式,这是一种融资企业以客户延期交付的应收票据为抵押向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组成的融资平台申请贷款的方式,从而盘活资金。但随着供应链上资金流量的不断提高,物流企业逐渐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开始参与整个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物流金融对整个供应链运作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图1 传统物流金融基本流程图

四、“互联网+”对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影响机理

(一)“互联网+”下,物流企业助力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深度融合

在物流金融业务中,中小企业一般是资金的需求方,但当前的信贷政策置中小企业于被动的地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抵押资产,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用风险,企业信用等级是金融机构给予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依据[6],而传统的金融机构是难以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进行征信的,因此,造成了金融机构和融资方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作为物流金融的主体,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物流能力、质押监管水平、资信水平、工作效率等,金融机构也是无法识别的,且物流企业和中小融资企业之间也是信息不对称的,物流企业作为连接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的载体,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信息资源,对于集成整合金融机构和融资方的融资需求具有天然的优势,对于融资双方起到了保证人的作用,物流企业在对融资企业进行物流服务的同时,可以将其所集成到的所有交易信息和客户资源在其电商平台上进行整合,并为其提供授信服务,从而形成金融机构、融资方、物流企业三方的信息合流,减少它们之间的信息不畅通而造成的沟通问题,促进各方的双方交互关系,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另外,中小企业融资方还可以在物流企业参与的第三方平台发布信息,利用P2P、众筹等第三方平台进行融资,融资对象更加广泛,融资效率更加高效。这样既解决了中小企业的部分融资需求,同时社会闲置资源也得以充分利用。

(二)大数据促进资金融通各方的交互关系

图2 “互联网+”下物流金融的新路径

物流金融强调互利共赢。因此供应链中的各方之间应通过第三方移动互联网平台,彼此紧密合作,共享技术信息,提高各方的知名度,依托电商平台创建的大量的中小企业的交易数据和信用数据,进行信息披露,当中小企业发出融资需求时,物流企业和融资方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大数据搜集和交换数据,利用云计算对中小企业的交易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从而掌握企业的库存、销售和经营状况,以及质押物的相关情况,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信用违约的风险,同时,建立以物流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实现支付、信息和文件在三者之间的实时交换。最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在金融机构和融资方之间实现财务交易信息的可见性,如采购订单的分配、发票审批、质押物的状况,为金融机构提供实时交易背景和依据。通过这个平台,金融机构可以除了搜索和获得这样的数据,当关键事件发生和结束时,可以响应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电商平台的信用等级评估,为企业进行审核和提供贷款。因此移动互联网不仅提供了一个连接商品交易和融资交易的平台,而且数据和信息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透明和有形的交易信息大大降低了融资风险。

(三)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发掘和满足融资方需求

一方面,在“互联网+”战略下,物流企业对中小融资企业的货物存储流程将变得精准化和在线化,融资方可以及时了解货物存储情况和融资进展程度;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传统的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简化了业务办理流程,交易在线化使得其不再受时空的限制,物流金融服务更加柔性化,供应链企业能够及时,快捷地了解业务进展状况,碎片化的订单更能反映真实的需求,降低了金融成本,极大提高了融资效率,另一方面,无论是电商平台维护的大数据库,还是金融机构内部建立的数据库,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持续的数据挖掘,发现目标客户尚未被开发的需求,根据融资方的需求,精准服务,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五、促进“互联网+物流金融”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

(一)加强物流金融信用等级评估建设

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困难,除了受金融机构长期垄断的影响之外,中小企业信用度低也是很重要的原因,Sagarika Mishra[7](2015)在其研究中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内信用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当一个人或企业的信用水平高于平均水平时,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因此应该逐步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信用体系,企业信用的查询和披露制度,强制披露不良企业行为,出台与完善各项相关制度,明确物流金融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各方行为,保证各方利益。

(二)完善物流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

物流金融必须在一个健全的制度框架内才能健康运转,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起到助推作用,近年来,卷款潜逃、被质押物资损坏等现象屡见不鲜,给中小企业和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互联网+物流金融”制度框架势在必行,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8],但这并不代表只对国有的大型企业开放准入机制,只要是符合资质的、信用良好的物流企业都应该赋予参与竞争的权利,摒弃资质信用存在巨大风险的物流企业;二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保障信息的透明度,强制参与物流金融的相关企业信息披露;三是制定风险控制体系,金融服务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

(三)鼓励物流金融各相关者积极参与

物流金融发展的高级形式就是共同参与,以物流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共同努力,突破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各方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努力实现由静态质押监管向动态质押监管的转换,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1]何师元.“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J].改革,2015(7):72-81.

[2]Purdy M,Robinson M C,Wei K.Three new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open firm[J].Strategy&Leadership,2012,40(6):36-41.

[3]王惠.物流企业主导下物流金融的新盈利模式及风险管理[D].厦门大学,2014.

[4]李建军,胡凤云.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融资成本与影子银行信贷市场发展[J].宏观经济研究,2013(5):7-11.

[5]李华民.金融危机下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困局与破解—“一个信用集群视角下的江门市中小企业融资对策”例析[[J].中国软科学,2010(2):107-115.

[6]于博.P2P物流金融借贷平台及其融资模式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4,(6):122-128.

[7]Sagarika Mishra,Molina-Morales X.Innovation in clusters:Exploration capacity,networking intensity and external resource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2015,28 (1):26-42.

[8]孟魁.促进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3(10):75-78.

(责任编辑:孙开庆)

F832

A

1008-5955(2016)04-0068-03

2016-1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空间经济视角下我国区域物流业生产率地区差异及政策研究(14YJC630200)

王华,女(1990-),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张毅,男(1980-),山西太原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金融。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供应链融资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