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
2016-02-08程东红
发刊词
程东红*
中国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事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好时代”。
这个“好”,首先体现在社会与公众对自然科学博物馆的需求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2015年9月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公民参观过各类科普场馆的比例依次为:动物园、水族馆或植物园(53.7%),科技馆(22.7%),自然博物馆(22.1%)*这是对我国大陆31省区市18~69岁公民的抽样调查(有效样本69832份),调查对象没有包括占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观众比例最高的18岁以下青少年。引自:中国科协发布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中国科协网(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096/n10225918/16670746.html), 2015年9月22日。。与《美国科工指标(2014年)》发表的非正规科学教育场所参观率的数据对比,我国公民对科普设施的利用情况与美国大致相当(2012年美国公民参观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比例为25%,参观自然博物馆的为28%)*National Science Boar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4[M]. Arlington 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B 14-01) ,pp7-16, 2014.7-19.。这些数据既体现了我国科普场馆提供科普服务的“易获得性”的相对水准,也反映出我国公众对于上述服务的认可程度的相对水准。这个“好”,还体现在科学技术对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持续提供着强劲动力:既提供了展馆创意和策展的丰富内容,也提供了更生动更新颖的呈现、展示和交互手段。而最让我们骄傲的“好”,则是伴随着自然科学博物馆事业发展,各类人才快速成长、专业团队不断壮大。
作为工作在自然科学博物馆领域的专业人士,我们在经历大好时代的同时,也在前辈殷切目光的注视下时时面对着严峻、复杂且前所未有的问题。例如,在终生学习的时代,如何发挥自然科学博物馆提供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的优势?现有服务体系和场馆运行模式向着以教育为中心的转向,路径尚不清晰。又如,科普服务的覆盖面还有待扩大,特别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的各类自然科学博物馆,急需破解场馆大多设立于中心城市与面向广大城乡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矛盾。而伴随着科普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公众对自然科学博物馆服务内容的要求逐渐提高,在教育活动和展陈内容创意策划中,普适性和针对性如何协调统一,尚有诸多问题亟待探讨。再如,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助力科普场馆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无法回避的“选择题”,如基于互联网的数字馆(Syber-museum)与实体馆在科普基础设施发展中的相互关系、虚拟现实技术对展品展览设计思路的影响,即展厅中屏幕与实物(Material Object)的适当性;等等。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作为兼具学术性、科普性的科技社团,自1980成立以来,在团结凝聚自然科学博物馆界的科技工作者、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厚积创新文化土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会第六届理事会在继承中创新,基于以往深厚积淀的学术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以学术作为协会发展的第一支撑,即:以学术交流推动自然科学博物馆事业的创新,以学术研究支撑科普场馆工作品质的提升,以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助力自然科学博物馆领域的人才成长。仰仗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广大会员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2015年我会举办了第一届学术年会,继续教育培训班被纳入为国家主管部门级项目。然而,保持科技社团的学术活力,不仅要有活动(Event),还必须有平台(Platform)。办学术期刊就是搭建这样的学术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期刊是不落幕的学术会议。
在科普出版社和中国科技馆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和科学技术普及部的指导下,《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终于面世,结束了我会没有学术期刊的历史。
作为会刊,《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将秉持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兼具的定位。该刊发表的文章,不仅要有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还要有高水平的政策研究报告和前沿动态综述。
作为会刊,《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要成为本领域科研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典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注重基于实证的科学研究,鼓励学术争鸣,杜绝抄袭和剽窃,杜绝学术浮躁。
作为会刊,《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要谨记为会员服务、为自然科学博物馆事业发展服务的宗旨,团结凝聚作者群,贴近服务读者群,办出水平和特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缺少筹办高水平学术期刊的经验,但我们相信,有科学传播学界的培育与厚爱,有广大会员的支持,在自然科学博物馆蓬勃发展的今天,本刊将不负众望,扎实前行,健康成长。
程东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邮编:1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