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机动卫勤分队急进高原后自身保障效能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08刘德熙王锦波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5期

刘德熙,汤 寅,倪 军,王锦波



提升机动卫勤分队急进高原后自身保障效能的实践与思考

刘德熙1,汤寅2,倪军3,王锦波4

【摘要】机动卫勤分队自身保障能力建设是提高伴随保障效能的前提,只有形成拉得上、站得住、展得开的分队,才能保证救得下、救得快、救得好。笔者总结多次高原卫勤保障任务的实践,分析高原卫勤保障的难点和主要做法,并从方案编制、人员编配、系统训练等方面思考对策,以提高自身卫勤保障效能。

【关键词】卫勤分队;急进高原;自身保障

作者单位: 453000新乡,解放军371中心医院:1. 院部,2.医务处,3.肾内科,4.肝胆外科中心

高原地区卫生基础薄弱,发生地区冲突、自然灾害等事件时,需要内地卫生力量支援保障。因救治救援的突发性、急迫性,机动卫勤分队在未来高原保障任务中多为急进高原,基本上无适应期或适应期短,达不到高原习服即投入工作,因此,如何提升急进高原后自身保障效能对卫勤分队是巨大考验。笔者结合野战医疗队多次进驻高原执行伴随保障、跨区卫勤保障演练等任务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急进高原后自身保障效能。

1 高原卫勤保障的难点

受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地区经济、卫生条件等因素影响,高原地区卫勤保障难度较大,造成机动卫勤分队保障效能下降,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难点。

1.1自然环境恶劣海拔高,气候多变,“一天有四季”,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氧分压低,特别是急进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时,短时间内暴露于低氧环境会影响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功能,机体会出现有氧运动能力下降和脑力受损等系列缺氧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该病的发病率很高,严重削弱部队战斗力,造成非战斗减员比例上升[1]。

1.2地理环境限制(1)高原地区沟多壑深、平整度差,卫勤分队展开时缺少足够的地幅,雪崩、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高发,对配置地域选择造成影响;(2)高原高寒地区封冻期长,水源难找;(3)道路条件差,道路崎岖颠簸,地广人稀,后送距离长,常规运力容易造成二次损伤,批量伤员后送的准确性、时效性下降。

1.3医疗救治难度大(1)内地野战医疗队普遍缺少高原病诊断及救治经验,对高原病认识、病情演变、救治原则掌握不够;(2)卫生物资筹措难,高原缺医少药,且多是藏医院,补给渠道单一,运输储存难,补给周期长、效率低;(3)卫生装备在高原应用中可能遇到低气压误差大、风沙大易损坏、海拔高无法使用、故障后维修困难等情况,大型卫生装备车辆携带困难;(4)有研究表明急进高原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下降约30%,尤其是思维能力及精细工作能力下降明显[2]。尽管经过高原习服后,医务人员完成动作能力和精度有所恢复,但在处理伤员后进行转运的过程中,由于劳动强度持续增强,机体耗氧增大,肌肉组织严重缺氧,动作迟缓,火线抢救时间显著延长。在海拔4400米、5200米,操作用时分别是在平原地区的1.4倍和2.0倍,工作效能显著降低[3]。野战医疗队实行定岗定位,专业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固定,专业性强,关键岗位人员减员,导致救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整体保障效能降低。

1.4自身保障难(1)卫勤力量集结地域距高原任务配置地域直线距离达到上千公里,机动距离长,立体投送,多种交通方式衔接,影响快速投送时效,且机动途中安全风险大;(2)高原气压低,水沸点低,食物不易煮熟,高原各类补给困难,加之高原环境加重胃肠道淤血,队员中消化道不良高发;(3)高原卫生条件差,传染病分布范围广,卫生防病防疫压力大;(4)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官兵对外界感知与反应能力下降,心肺负荷增加,体能下降明显,容易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疾病和训练伤,并可能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训练的组织实施[3,4];(5)高原地区民族事务敏感,宗教习俗不同,群众纪律必须坚守,部队正规化管理难度加大。机动卫勤分队如果自身保障做不好,在高原恶劣环境中无法立足,将严重影响保障效能发挥。

2 主要做法

2.1完善编制预案体系高原地区医学救援的方案制定与效果评估,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发病规律以及通讯、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平原地区的医学救援有明显不同。在高海拔地区实施医学救援,从预案的编制、作业的展开、效果的评价等,都要充分考虑以上特点和要求[5]。预案应紧贴任务背景,做到实用管用。我院结合多次高原任务实践经验,不断细化完善,形成了一套横向配套、纵向衔接的方案体系,包含基本方案和高原配套预案,其中基本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物资抽组、指挥所开设、配置展开、警戒防卫等预案,是构成方案的基础;高原保障配套预案则应重点根据任务背景进行修改,主要包括远程机动、高原展开、高原病防治、高原物资器材调整补充等预案,需要强调的是,基本方案也必须结合高原任务实际进行对应调整,在制订方案过程中要根据任务性质和高原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特点,区分准备阶段、机动阶段、习服阶段、展开保障阶段、撤收转移阶段等不同时段,制定相应的保障预案[6]。

2.2加大人员编配依据师、旅(团)现野战医疗队编组,在展开床位、伤员通过量、手术率等任务量不变的前提下,医疗队指挥人员更加精简,重伤救治、前出救治、快速后送功能更加突出,但如何在高原环境下保证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亟待解决。结合任务经验,按模块化编组原则,对人员进行合理分组,做到分工明确、技术搭配合理、预留机动力量,关键岗位做到留有后备人员,以保证组织有序、救治连贯,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2]。我院在紧急高原任务中就曾遇到队内2名麻醉师同时出现高原反应无法实施麻醉,导致手术暂停的情况,影响野战医疗队救治效率。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在实践中应注重分析,结合岗位职能特点,在分类后送、麻醉、手术、装备维修、驾驶人员等关键节点岗位的基本配备中适当增加1~2名替代人员,当在岗人员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进行调整补充,以保证整体保障效能。在高原编组时还应注重抽调高原病防治专家组成高原病防治组,对保障对象进行高原病防治宣教,及时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减少非战斗减员。

2.3加强队员自身心理疏导队员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影响保障效能的关键因素,大多数人员认为高原环境陌生且恶劣,存在恐惧心理,出现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干预,会损害队员身心健康,影响卫勤保障工作。一是要突出人性化管理,要让每位队员都能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二是要加强心理防护工作,选派1名心理医师伴随疏导,及时驱散心理阴霾;三是合理安排工作、充实生活,适时开展丰富的战地文化活动;四是及时解除队员的后顾之忧,做到完成任务不分心。

2.4开展针对性训练(1)在野战医疗队日常组织训练时,应注重加强相关知识学习,提高对高原高寒环境特点的认识,加强对高原病防治知识学习,提高高原病防治和救治能力;(2)加强基础体能训练,增强身体素质,可适当加强耐缺氧适应性训练,以提高机体适应能力;(3)开展业务技能模拟训练,建立高原环境训练模型,如低氧手术间,模拟低压低氧条件下开展手术,加强手术人员针对性模拟训练,以提高保障效能;(4)开展伴随保障训练对接,对平原部队赴高原训练流行病展开调查,掌握任务不同阶段发病率、发病规律、转归情况,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有效开展防病减病工作。

3 思 考

机动卫勤分队急进高原执行卫勤保障任务,如何保证任务标准不低、保障效能不减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系统任务,牵涉到分队指挥、救治效率、自身保障等方面。总结多年的任务实践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3.1强化战备意识教育队员克服高原地区不会战、不能战、不敢战的思想,持续强化随时应战、快速机动、随地展开、高效保障的战备意识,将高原任务纳入日常战备教育计划,强化认识理解,增强完成任务信念信心。切实领会上级要求,紧盯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积极探索克服高寒山地卫勤保障难点的对策,不断提高卫勤保障能力。

3.2加强日常战备训练积极构建常态化、网络化、模拟化高原医学救援保障训练模式,建立模拟训练场,低压低氧训练舱等模拟设施,广泛开展抗缺氧适应性训练。在注重人员体能素质提升的同时,加强高原特殊环境下医疗救治、防疫防护、高原病防治等技能训练,适当开展岗位间交叉轮训,做到“一专多能、既专又通”,当出现岗位人员空缺时及时替补。坚持以任务为牵引,围绕应急机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高效救治能力,积极开展要素合成训练。坚持贴近实战,常态化赴高原地区保障演练,磨练摔打卫勤分队提高自身保障效能。

3.3进一步深化高原保障理论研究高原情况瞬息万变,战场环境尤为复杂,为更好提高保障效能、完成保障任务,应继续探索深化高原卫勤保障理论研究,尤其是在高原作业防护、装备效能发挥、快速机动时效、立体急救后送体系构建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为更好的做好卫勤保障,圆满完成保障任务提供有力保证。

机动卫勤分队自身保障能力建设是提高伴随保障效能的前提,只有拉得上、站得住、展得开的分队,才能保证救得下、救得快、救得好。高原环境瞬息万变,任务条件千变万化,需要在任务实践中不断调整应对,并加以分析总结,加深对高原环境的了解适应,提高对高原疾病的认识研究,加强与保障对象的对接演练,从而进一步提升卫勤分队的整体保障效能。

【参考文献】

[1]于晓宏. 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卫勤保障难点及对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3):167-169.

[2]汤寅,李军. 高原野战医疗队组织与展开的优化[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6):336-338.

[3]姚德胜,王锦波,宁双辉,等.高原环境对平原部队卫生人员战地救护操作能力的影响观察[J]. 人民军医,2013,56(7):748-749.

[4]李福祥,戢福云.急性高山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4):413-415.

[5]汪瑞,陶雨.高原不同岗位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分析[J].人民军医,2010,53(10):729-730.

[6]王锦波,李军.高原灾害救援70人医疗队作业预案[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5):275-277.

(2016-01-30 收稿2016-04-20 修回)

(责任编辑潘奕婷)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n elevating self-support effectiveness of field medical team urgently exposed to high altitude

LIU Dexi1, TANG Yin2, NI Jun3, and WANG Jinbo4. 1.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Office, 2. Department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3.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4. Hepatobiliary Surgery Center, No.371 Cent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Xinxiang 453000, China

【Abstract】The own construction of self-support is the premise for mobile medical service tea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ecurity along the team. Only if the team has high executing ability, can it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rescue. Multiple practices of plateau medical support tasks were summarized, and difficulties and main practices of plateau on medical logistics support were analyzed. Some methods were provided to improve supporting effectiveness, as follows: programme preparation, personnel selection,training system and aspects.

【Key words】field medical team; plateau; self-support

【中国图书分类号】R821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6.05.007

作者简介:刘德熙,硕士,主任医师,E-mail: ldx37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