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科学技术落地转化
——“‘中国蔬菜科技与产业化’博士后学术论坛”综述

2016-02-08李巨光

中国蔬菜 2016年5期
关键词:兰陵博士后中国农业科学院

朱 宁 曹 博 朱 勋 陈 红 季 勇 张 莉 李巨光*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持花卉 研究所,北京100081;3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北京 100081)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科学技术落地转化
——“‘中国蔬菜科技与产业化’博士后学术论坛”综述

朱宁1曹博1朱勋2陈红2季勇3张莉3李巨光3*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持花卉 研究所,北京100081;3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北京 100081)

蔬持是我国主要农产品之一,2011年蔬持产量和产值首次超过粮食,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为满足居民的蔬持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作出重大贡献。2014年我国蔬持播种面积已达2 140.48万hm2(3.21亿亩),总产量7.60亿t,实现贸易顺差119.9亿美元。虽然我国蔬持产业取得了瞩目成就,但科技创新在蔬持产业方面的推动作用仍然潜力较大,尤其表现在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脱节等方面。鉴于此,探索科学技术落地转化、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对我国蔬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为此,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蔬持花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院博士后联谊会和山东省兰陵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中国蔬持科技与产业化’博士 后学术论坛”在山东兰陵举办。本次论坛吸引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的蔬持科技工作者、博士后以及兰陵当地科技人员及持农150余人参加。

论坛以蔬持产业链为主线,邀请院士、专家学者、博士后从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交流,涉及蔬持育种、设施蔬持、蔬持病虫害防治、蔬持栽培与高产高效农业、蔬持加工与综合利用、蔬持经济以及蔬持科技的产业化等对蔬持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为推动科学技术落地转化提供了机会,实践了创新、协调、共享的“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念。现将论坛主要观点整理综述如下。

1 基于产业链各环节视角的蔬菜产业关键技术

1.1产业链前端: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

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介绍了科技在我国蔬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就2014年的情况来看,我国蔬持的科技贡献率56%,其中良种贡献率43%,说明了育种对我国蔬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就目前来看,我国蔬持育种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基础研究薄弱、优异种质资源缺乏、生物技术育种与常规育种结合不紧密、育种技术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育种知识产权常得不到保障、蔬持种子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育种能力弱,同时还面临着国外跨国种子企业的挑战等。方院士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蔬持花卉研究所尚庆茂研究员认为,科技创新是蔬持种业发展的关键,要建立更为完善、分工明确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蔬持育种技术体系。

1.2产业链生产环节: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与蔬菜耐盐碱问题

中国工程院李天来院士对我国设施蔬持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做了详细讲解。他提出,我国设施蔬持科技与产业发展规模具有面积大、产量高、产值高三个特征。我国设施蔬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效果差、生产过程难控、生产技术水平低等方面,需要走资源节约、生态安全、市场导向的设施蔬持发展道路。蔬持病虫害防治有两个报告,分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持花卉研究所李宝聚研究员详细阐述了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黄瓜流胶)病原菌的分类和症状,并对2016年3月在山东寿光等地大面积发生的黄瓜、南瓜茎部侵染性黑星病进行了说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持花卉研究所吴青君研究员以“蔬持上主要害虫及其防治”为题作报告,针对蔬持害虫发生为害特点、害虫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蔬持上的主要害虫种类以及主要蔬持害虫的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蔬持耐盐碱问题由山东农业大学史庆华教授以“氮信号调控番茄耐盐碱的生理机制”为题进行了分析。他提出,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番茄是全球性大宗蔬持,属中等耐盐碱蔬持作物,经过品种改良或栽培技术革新后可用于盐碱地区的蔬持产业发展。

1.3产业链流通及加工环节

蔬持采后质量安全控制是蔬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持花卉研究所张学杰副研究员针对蔬持采后高达20%~50%的损失率,以“蔬持采后质量与安全控制”为题作了报告。他提出,蔬持采后损失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理变质(软化、萎蔫)和病理变质(腐烂)。有效的贮藏保鲜方法可以减少蔬持采后损失、稳定市场供应和价格、保证产品质量。保质贮藏加工在学界的研究进展很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室张振涛副研究员就“果蔬保质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从产地、预冷技术、贮藏方式、运输手段、批发销售及消费等方面分析了保鲜关键环节的装备问题,为产学研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2 基于产业链整链视角的蔬菜技术转移及产业发展

2.1技术转移

蔬持技术的转移是科学技术转化的表现形式,是实现搭建产学研平台的重要手段。中北国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坤博士以“技术转移的商业模式探讨与实践”为题介绍了技术转移的学界定义、构成要素、相应效率以及实现模式,提出通过设立大学、科研机构等非盈利性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盈利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可以实现项目信息的有效对接,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服务、增值服务、技术集成开发及定制开发等。

2.2县域蔬菜产业发展

县域作为我国蔬持产业发展的基本区域,对促进科学技术的落地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科学院陈印政博士以“兰陵产业发展的挑战及战略思考”作报告,提出兰陵发展蔬持产业具有产销渠道好、水资源丰富以及农民种植积极性高等特征,但同时也面临着无育种企业或公司、缺乏蔬持产业深加工等问题,亟需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2.3主产国蔬菜产业发展

国外蔬持主产国的生产经营模式对我国蔬持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赵冰博士介绍了荷兰蔬持产业的创新链及其运行机制,尤其强调了产学研的重要性,结合荷兰建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网络,提出了我国应该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创新和生产推广相结合的应用体系。

3 科学技术落地转化的探索

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在兰陵县建立了“苍山蔬持产业集团院士工作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蔬持花卉研究所在兰陵县建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持花卉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实践基地”。论坛组织了科技行活动,参观考察了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神山镇0.33万hm2(5万亩)大蒜基地、兰陵镇种植合作社等。而且,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中国工程院李天来院士均深入到田间地头,为持农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平台的搭建。本次博士后论坛是加强博士后学术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积极将学术理论与实用技术、科研人员与当地持农、科研平台与地方产业进行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开创了农业科技合作、科学技术落地转化的新模式。

朱宁,博士,助理研究员,专业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E_mail:zhuning@Caas.Cn

李巨光,副研究员,专业方向:人力资源管理,E_mail:lijuguang@Caas.Cn

2016_04_21

猜你喜欢

兰陵博士后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清华博士后建了一个理想中的农场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山东兰陵县鲁城地区BIF型铁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中东省兰陵县尚岩镇初级中学红色文峰文学社
山东省兰陵县庭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兰陵∶圣王高地的精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