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建设思路初探

2016-02-08黄洁清

关键词:文献数据库浙江海洋

黄洁清

(浙江海洋大学科研处,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建设思路初探

黄洁清

(浙江海洋大学科研处,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指产生于1911年之前浙江籍人士著述的海洋文献和涉及浙江古代海洋文明的古代文献,本文根据我国海洋古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以浙江古代海洋文献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基础,确定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九个子库,重点解析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总体框架和建设思路。

古文献;海洋;数据库

一、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背景

浙江地处东海之滨,拥有辽阔的海域面积,海岸线总长度和海岛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海洋资源格外丰富,海上交通发达,海外交往历史悠久。几千年来无数浙江人不断走向海洋,探索海洋,在这片沃土上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铸就了独具特色的海洋风格,孕育了历久弥新的海洋文化,其中就包括数量众多、包罗宏富的海洋古文献。

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指产生于1911年之前浙江籍人士著述的海洋文献和涉及浙江古代海洋文明的古代文献,包括五个方面:古代海洋交通文献,即记叙海上交通、港口及其海运等情况的文献;古代海关邦交文献,即记叙海关条约、海国交流等文献;古代海防海战文献,即记叙辑击海盗、海上战事与保卫海疆等文献;古代海洋建设文献,即记叙浙江海岛、海塘建设等文献;古代海洋宗教、风俗文献,即浙江海洋地理、社会、民情等文献。

建设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是保存浙江古代海洋文献资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对文献的数字化处理,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统一管理、高效检查和利用。

二、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意义

浙江是海洋大省,是研究海洋文明史的重要资源,历代均有海洋文献问世,数量众多,涵盖广泛,体裁多样,在我国海洋古文献中极具代表性,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的海洋文明正在与其他国家展开竞争,鉴于往事,以资未来,海洋古文献研究可谓恰逢其时。整理浙江古代海洋文献并建设数据库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第一,从政策方针制定的角度,为浙江省的各级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提供了研究方向,避免了盲目性和主观性;第二,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为浙江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三,从文化教育的角度,为浙江省的高校师生了解古代海洋自然与人文资源,提供了暂新的渠道;第四,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进一步弘扬了浙江海洋文化内涵。第五,以历史事实为参照,可为当代国家海洋权益面临的历史问题研究提供丰富可靠的历史文献支持。

三、浙江古代海洋文献建设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海洋古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处于相对边缘的状态,相关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目前已知国内外研究状况如下:

(一)影印出版

除《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大型图书收录一定数量明清时期的浙江海洋文献之外,近年来陆续影印出版的《历代边事资料辑刊》、《海疆史志》、《海疆文献初编》、《中国海疆文献续编》、《中国古代海岛文献地图史料汇编》等书也收录了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借助于此类图书,像《渤泥入贡记》、《琉球使略》等海洋文献得以化身亿万,嘉惠学林。

(二)整理出版

相关整理校注,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冯承钧的《〈瀛涯胜览〉校注》(商务印书馆1935年)开海洋古文献整理之先河。[1]五十年代初,神州国光社排印了明代海宁采九德的《倭变事略》等书。五十年代末,中华书局推出《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包括12种海洋古文献,其中有向达校注的明归安茅元仪编的《郑和航海图》。1988年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点校)》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多为涉海文献,其中有清末萧山钱单士厘的《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另有清德清傅云龙的《游历日本图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万明校注《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海洋出版社2005年)、李致忠点校的《筹海图编》(中华书局2007年)等零星整理出版。值得一提的是,刘佩编《二十四史中的海洋资料》(海洋出版社1995年)是对正史中的海洋文献资料进行首次辑录,涉及明清时期浙江的海洋资料。洪焕椿的《浙江文献丛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和宋慈抱的《两浙著述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两书是综合研究浙江古文献的专著,部分涉及明清时期海洋类古籍。

(三)研究成果

与传统文献相比,明确以明清浙江海洋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系统研究,则鲜有人涉及。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张杰《浙江海洋古文献考略》(《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对现存浙江海洋古文献进行了调查摸底,整体考察,分类梳理。[2]郑杰文《海洋文献的类别及研究意义》(《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是迄今为止对海洋古文献认识较为系统的一篇论文,对海洋古文献从理论上作了初步分类。[3]梁二平的《中国古代海洋文献导读》(海洋出版社2013年)对先秦至清代124种海洋文献作了导读[4],而他的另一部《中国古代海洋地图举要》(海洋出版社2011年)则旨在通过海图阅读构筑一个简约版的中国古代海图史和中国古海洋思想史。[5]王栋《中国海防历史文献概观》(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6]、张德全《明代海防文献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7]、陈列《明代海防文献考略》(《明清海防研究》第六集)等论文对海防史专题古文献作了初步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均或多或少地涉及明清浙江海洋文献。

诸多研究成果为学界带来了极大便利,为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文献支持,拓宽了研究视野和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也可以清楚地发现,多数研究者往往关注于专门问题研究,把古代浙江沿海海洋文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在学界几近空白。当今,随着海洋在地缘政治和国计民生中的地位愈加突出,涉海历史研究方兴未艾,古代浙江海洋文献的价值必将愈来愈受到重视。

四、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框架及内容

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在数据源的选取上,以浙江省为样本,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详细考察,并结合史实,与福建、广东等地海洋古文献地做比较研究,主要有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海上交通文献研究

包括港口、航线、近海海运等方面的资料。浙江区位优势显著,海上交通自古发达,相关文献众多。明马欢《瀛涯胜览》和茅元仪编《郑和航海图》事关郑和下西洋,可以了解当时的海上航线及沿途诸国的情况。而通过研究明王宗沐《海运志》和《海运详考》则可以了解前代至明初海运的利弊得失以及当时开展海运的可行性。通过研究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张天复《皇舆考》等文献则可以考察这一时期与东南亚海上诸国的交通状况。

(二)海外交流与贸易文献研究

包括使节互访、文化交流、商品交易等方面的资料。浙江开风气之先,明清两朝奉命出使的浙籍人士较多,并留下著作。如明代倪谦《朝鲜纪事》、陈侃《使琉球录》、张宁《奉使录》,清代张斯桂《使东诗录》、黄庆澄《东游日记》、傅云龙《游历图经余纪》等。这些文献记行程、山川、风物,甚至教育、军事、商业等,从中可以考察时人对海外世界的认知与判断。另外浙江沿海及其腹地的渔盐、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在官方的朝贡贸易体制和民间大量的走私贸易下不断涌向国外(如朱纨与双屿港),从中可以探讨明清两朝海外贸易策略的成因、演变、影响及得失经验。

(三)海防海战文献研究

包括辑击海盗、沿海布防、海上战事等方面的资料。明代浙江是抗倭的主战场,“争贡事件”即发生在宁波。关于抗倭的文献有数十种,郑若曾《筹海图编》、万表《海寇议》、卜大同《备倭记》、徐学聚《嘉靖东南平倭通录》、采九德《倭变事略》、赵文华撰《嘉靖平倭祗役纪略》等。清代则多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的文献,清薛福成编《浙东筹防录》等。另有涉海方志中的兵制、海防部分对沿海军事布防也有详细记载。这些文献记原委、考得失,是研究明清海洋军事的重要材料。

(四)海洋科技文献研究

包括海船制造技术、航海技术、海洋地质、气象、水文、潮汐、洋流、海洋生物方面的资料。浙江海洋科技史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出现研究潮汐的《海涛志》。明清时期以周春《海潮说》和俞思谦《海潮辑说》为代表。海洋生物方面有明屠本畯《闽中海错疏》和《海味索隐》两部海产动物志。研究这些文献,可以考察明清浙江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巨大成就。

(五)海洋水利文献研究

主要是海塘建设水利工程文献,包括海塘著作与海塘图。明代仇俊卿《海塘录》、清代翟均廉《海塘录》,另有清同治间《浙江海塘全图》,清光绪间《浙江省海塘沙水情形图》、《浙江海塘工程全图》、《浙江海塘新图》等海塘图多种。研究海洋水利文献,可以考察在应对台风、海潮等自然灾害过程中海塘工程的建设情况以及达到的水平。

(六)海洋地理文献研究

包括沿海地区山川、河流、岛屿状况等文献。明清时期对海疆地理的认知较前代更为准确全面,清朱正元《浙江沿海图说》、李凤苞《江浙外洋山岛说》,另有清末宁波龚柴著《中国海岛考略》不仅仅限于浙江一省,而是考察了我国东南沿海诸岛。海图有清末《浙江省沿海全图》、《浙江海洋图说》、《宁波府镇海县所辖洋面图》、《象山县洋图》、《温州外洋图》、《温州内洋图》、《平阳外洋图》等。这些海图多数已经采用当时国际先进的制图技术,准确度较高,从中可以考察当时对海疆认知的转变以及洋务运动对于海洋的重视。

(七)海洋风土民情文献研究

千百年的海洋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海洋社会结构形式,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状态等,与内陆社会明显不同。通过考察明清时期的浙东沿海与海岛地方史志、海岛家谱与海岛地契文书,可以了解海岛宗族和海洋习俗的形成变迁,以及海岛社会的独特风貌和鲜活特征。

(八)海洋信仰文献研究

海洋信仰是人类在向海洋发展、开拓、利用过程中对超自然与社会超力量的崇拜。明清时期浙江的海洋信仰传承前代又有所发展,极为兴盛,影响深远,包括普陀山观音信仰、妈祖信仰、海神信仰等,有关文献非常丰富,其中以普陀山观音信仰资料为最。

(九)海洋文学艺术文献研究

海洋文学艺术是人类对海洋的理解、情感以及与海洋生活对话的审美把握和体现,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体裁。明清时期浙江产生了大量海洋文学艺术文献,主要集中在各种文集、涉海方志以及碑刻当中,体现了时人对海洋的认知与理解,颇具研究价值。

五、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建设思路

(一)建设目标

全面考察古代浙江海洋古文献,摸清家底,做好量化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研究,从海洋交通、海洋贸易交流、海防海战、海洋科技、海洋水利、海洋信仰、海洋地理、海洋风土民情等角度,择其典型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对文献的产生背景、成因、影响及作者情况作深度挖掘,突出海洋文献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当前海洋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浙江古代海洋文学数据库,总体目标包括:对浙江古代海洋文献历史和现状的海洋文献资料进行目录整理和编排,对已经出版的海洋文献通报,或者海洋文献书目及地方目录进行筛选和清洗,形成统一的标引格式提供一站式的文献检索服务;力争是形成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字化中心,从而促进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资源共享;有效地达到保护古文献的同时,为读者和用户提供全文数据检索功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以浙江省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为最终目标,为政府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可依据的文献资料。

(二)建设方案

明确界定浙江古代海洋文献的概念,确定研究范围,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梳理与研究,注重从数量巨大的原始材料着手,不断开掘新史料,调查存量,划分种类,勾勒古代浙江沿海地区海洋文献的发展、演进轨迹,对其形成整体认知。

以浙江古代海洋文献作为样本进行系统研究,结合具体历史事件,详细考察各种海洋文献的逻辑关系,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探讨海洋古文献与浙江海洋文明史的密切关系,理清浙江省的涉海类古籍概貌。

按照上述浙江古代海洋文献的内容,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分为9个子库,分别为海上交通文献、海外交流与贸易文献、海防海战文献、海洋科技文献、海洋水利文献、海洋地理文献、海洋风土民情文献、海洋信仰文献、海洋文学艺术文献数据子库。所涉及的文献类型主要为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有图书、论文、图片、文档、视频、音频等各种类型。建库人员拟利用TPI分类标引工具,遵循数据建设规范和标引细则,各个子库描述元数据规范及相关规则采用的是科技部重大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的规范文件,参照“专门数字对象元数据规范”的11种文献的标引及著录规则,把收集到的涉及九个数据库子库的所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资源进行分类、标引、录入。其数据处理流程见图1。

图1 数据处理流程

在后台数据结构的设计上,我们采用三层B/S数据库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B/S是浏览器-服务器的模式,其中B指Brower,即浏览器;S指Server,即服务器。是在C/S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基础体系上形成,这个模式的优势在于它不再受客户端的配置所影响,用户只需要在不同的浏览器上访问即可,图2所示的三层的B/S结构体系,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增设了一个WEB服务器,当浏览器端由用户发出请求时,WEB服务器向数据库就会根据用户的请求数据进行判断并计算,然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这样的系统结构,具有高效、稳定,UI(用户界面)统一,使用操作方便,维护成本低,系统扩展性较好,是较为理想的数据库结构。

图2 三层B/S数据库体系结构图

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建设,在硬件配置上采用英特尔64位四核处理器、4GB内存以上档次的服务器和一个磁盘阵列构成资源存储、访问服务系统。以及PC终端,高速书刊彩色扫描仪、打印机、摄像机、OCR等相关设备。

浙江古代海洋文献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工程,由于国内外对古文献数据库建设刚起步,在建设过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诸如网页、板块、链接、联机编目和检索等相当大一部分前期工作。对古代浙江海洋文献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是否恰当,这需要专家帮助解指导。另外,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海洋古文献研究长期以来处于学术研究边缘,到了明清时期虽有所增多,但与经学、史学文献相比依然寥落,或刊刻较少(如明余姚钱人楷《靖海编》),或仅以钞本形式流传(如明会稽诸葛元声的《三朝平攘录》),存世数量有限,且分布于各地图书馆及研究院所,获取有一定难度,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逐一解决这些困难。

[1]冯承钧.《瀛涯胜览》校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2]张杰,程继红.浙江海洋古文献考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5):11-18.

[3]郑杰文.海洋文献的类别及研究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9-30.

[4]梁仁平.中国古代海洋文献导读[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5]梁仁平.中国古代海洋地图举要[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6]王栋.中国海防历史文献概观[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7]张德全.明代海防文献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

On the Construction Thoughts of Zhejiang Ancient Marine Literature Database

HUANG Jieqing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s:Zhejiang ancient marine literature refers to the marine literature composed by Zhejiang scholars and the ancient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ancient marine civilization of Zhejiang before 1911.A summary is to be made based on both the arrangement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China’s ancient marine literature.Taking as its basis the document literature related to Zhejiang ancient marine literature,this paper makes clear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ancient marine database in Zhejinag,which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9 sub-databases,laying emphasis not only on the parsing of the framework of Zhejiang ancient marine bibliographic database but also on the analysis of its construction thoughts.

ancient literature;marine;database

G250.74

A

1008-8318(2016)05-0020-05

2016-09-1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古代海洋文献研究与数据库的构建”(编号:15NDJC181YB)。

黄洁清(1976-),女,河北南宫人,副研究馆员,硕士。

猜你喜欢

文献数据库浙江海洋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文献数据库评价研究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论我国学术文献数据库的质量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