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素养的重塑

2016-01-16周雅琴童晓风

关键词:重塑信息时代工作者

周雅琴 童晓风

(浙江海洋大学 综合档案室,浙江 舟山 316022)

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素养的重塑

周雅琴 童晓风

(浙江海洋大学 综合档案室,浙江 舟山 31602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当今时代,档案工作的内容以及管理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必然要求档案管理者对自身素养进行重新定位。本文以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档案建设的信息化为背景,分析研究档案工作者在新环境、新技术的挑战中从自身出发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做好职业素养的重塑工作。

信息时代;高校档案;职业素养;塑造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中的发展与运用,档案已从传统手工作坊式的实体管理模式向现代档案的信息管理模式转变,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的必然发展趋势。[1-4]

高校档案作为我国档案事业整体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信息化的浪潮中。而档案工作者作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实践者,其自身能力素质及各方面的发展都将对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其职业素养的重塑是信息时代下推进高校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5-6]同样地,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会对档案工作者产生巨大的反作用,迫使高校档案工作者在信息时代的压力下,抓住机遇,重塑职业素养。那么怎样做好职业素养的重塑工作哪?笔者认为档案工作者需要关注社会发展的方向,抓主流,进而从自身出发,找出不足,从而弥补不足。

一、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工作者的现状

信息时代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知识、素质以及能力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就整体而言,高校档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陈旧、信息素质偏低以及专业技能的落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知识结构上来看,信息时代的高校档案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学习包括电子计算机基础、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现代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高校档案工作者其自身作为信息的联络者,为了能更好地加强跨国数据交流,项目合作以及学术交流,必然需要掌握一门外语。从信息素质来看,信息素质作为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其目前状况也堪忧:信息素质普遍偏低,熟练运用高新技术的人才匮乏。信息收集能力堪忧,分析能力更是缺乏。种种问题都成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绊脚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从专业技能上来看,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作为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熟知、掌握并加以应用的能力。这样,才能实施和胜任数字化和现代化的档案数字信息化工作。

二、新形势下高校档案人员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工作者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要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数字信息化,必然要求高校档案工作者突破传统的档案工作模式,利用先进的数据技术结合互联网云手段将纸质文件转换为电子数据,打造高校自身特有的档案数据库。以实现快捷方便的信息检索,方便档案信息的利用。另外,数字化档案馆因其所具有的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等特点,成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也是信息时代高校档案馆发展的必然方向。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专业工作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熟知传统档案工作的方式方法,还要结合现代化信息数字化手段进行更新和创造,才能真正地推动高校档案数字信息化的发展。

(二)档案信息需求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挑战

由于网络的迅速普及,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广大信息需求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其记录的关于学校发展历程,尤其在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方面的记载是国家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宝贵资源。并且高校的档案资源具有绝对的“唯一性”,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它的“唯一性”以及它在高校工作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价值的日益突出,导致其信息需求日益扩大。这就要求高校档案工作者通过运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并结合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来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以及加深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档案需求者能够快速定位,迅速阅览,准确无误地,高效地查阅各类授权范围的高校档案。[7]

三、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素养的重塑

(一)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角色的转变

信息时代,随着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高校档案工作者不再是“看家守业,坐等利用”“的“管理员”或者“仓库保管员”,而是具有先进性、专业性、科学性为一体的专业档案人才。他们是高校档案资源网络化、数字化的开发、传播、利用的重要角色,只有切实做好角色的转变,改变、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逐步成为高校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分析和组织者、信息提供与传播者以及信息利用的导航者,才能成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8]

(二)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功能由传统的以实体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信息管理为中心,档案工作人员也相应的由传统服务型转变为信息素养型。高校档案工作者不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而且必须有开拓创新的理念,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特别需要较强的现代化计算机处理能力,能够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以及传播等各方面熟知。因此,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使档案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学会电脑多媒体应用技术,使图、文、声、像信息一体化;学会现代通讯应用技术,使档案服务网络化及信息传递高速化;努力扮演好档案信息技术平台的角色。[9]

(三)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素养的重塑

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素养重塑是高校档案信息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因材施教对档案工作者进行信息化技能提升,是打破传统档案工作方式,树立新型档案服务意识的前提。创建合理的领导团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以及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素养重塑的保障。

第一,高校档案部门应根据档案工作者各自的不同特点,针对他们各自的不足,来协助他们做好自身职业素养重塑的基础工作。目前档案工作从业者的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更新,整体知识覆盖度要提高,传统业务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度要加强。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有层次、针对性的短期在职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送骨干到高校或国外深造,使他们不断的实现自我完善,弥补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和技术漏洞,从而把学习的成果转换到档案信息管理服务工作中,更好地迎合档案需求者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更好地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服务。[10]

针对信息化的建设,尤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档案干部队伍。加快信息化教育,使高校档案工作者能迅速了解数字化技术,熟知信息传播方式,有效地应用档案数字系统。[11]必须要健全和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信息素质培训合格证制度、信息素质教育职业终身制、信息素质教育保障制度等,还可以鼓励相关人员参加信息技术水平等级考试等。另外做好信息素质的继续教育服务也是高校档案部门应该履行的职责。

第二,高校档案工作者要与时俱进,除了继续保持良好的政治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外,还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进一步强化档案开发利用意识,不断加强高校档案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档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进步。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是高校档案工作“走出封闭,走向开放”的一种创新,高校档案部门只有真正实现公共服务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价值,才能与社会共同进步。[12]高校档案工作者应不断更新知识水平,使自己具备处理数字化信息的能力,包括捕捉、发现、发掘有用的数字化信息,通过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还应具备传播数字化信息的能力,通过建立科学、方便、亲民,能为非专业人士所接受的电脑检索体系,改变“有档查不出”的被动局面,使档案需求者能更有效率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或者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高校档案信息网站等把高校需求、社会需求和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开发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实现高校馆藏档案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得到共享,为高校档案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高校档案工作者应树立新型服务观念,如档案知识服务。树立起为全体师生以及广大公民服务意识,以扩大服务范围。同时要打破旧框框,在工作中改变了那种“看门收摊”和“坐等上门”的旧观念、旧思想和旧习惯,重视研究和把握社会需求及发展趋势,扩宽档案工作的视野,高校档案工作者要主动出击,开阔创新,扩大服务人群,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满足人民群众多领域、多层次、多样化的档案信息需求,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提供来人、来函、来电、传真等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信息、知识需求,帮助用户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把封闭、半封闭服务变成开放式服务。在服务手段上,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手段,从而使档案利用从经验利用向科学利用转变,大大提高利用效率。

总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它作为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推动高校档案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档案事业不断进步的基础,也是全国档案工作改革创新的客观需求。它不仅能拓展传统档案工作发展道路的单一,还能够依托高校特殊的科研工作环境为我国整体档案事业的数字信息化助力加油。因此,高校档案工作者要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抓住机遇,做好自身职业素养的重塑工作,更好地为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董永昌.何嘉荪.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11-23.

[2]丁光勋.信息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5-17.

[3]朱玉媛.档案学基础-2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1-81.

[4]丁光勋.数字时代档案学理论建设与功能研究[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5-18.

[5]党跃武.高校档案工作科学发展探索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13-14.

[6]童晓风.论市场经济下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6,15(3):228-229.

[7]朱蓓.试论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的信息素养[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14(5):22-23.

[8]黄维川,赵黎辉,张绍英.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信息素质教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101-102.

[9]朱蓓,王颖.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应具备的信息素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6):55-56.

[10]童晓风.对高校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06(1):18-19.

[11]黄霁.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9):135-137.

[12]杨帆.信息时代我国秘书信息素养培养途径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2009,21(4):213-215.

On Remodeling Archives Administrators’Professionalis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Information Era

ZHOU Yaqin TONG Xiaofeng
(Comprehensive Archives Room,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With the advent of information era and deepening of informatization,it has witnessed the popular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rchives work represented by computer and cyber technologies.At present,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respects of archives content and management mode,naturally causing the reposition of archives administrators’professionalism.This paper takes as the background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constructing archives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timely effective coping strategies for the archives administrators in the challenge of new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do well the remodeling work of the professionalism.

information era;university archives management;professionalism;remodel

G271.6

A

1008-8318(2016)05-0088-04

2016-08-08

周雅琴(1962-),女,浙江舟山人,馆员。

猜你喜欢

重塑信息时代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重塑未来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李沧:再造与重塑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