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趋势★
2016-02-07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1.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2.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张博涛1蓝 充1柴宗刚2
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趋势★
(1.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2.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张博涛1蓝 充1柴宗刚2
从时空的全局角度,论证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成就,探究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指出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应当重点实现人的“城镇化”,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及乡村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城乡二元结构,生态环境
1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成就
城,在古代起防御性作用,市,是交易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更替,城市逐渐演变为非农业生产和用地的居民点。城市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城市的兴衰体现着人类社会的兴衰,城市像是一粒种子,从它植根于大地的那一刻起,萌发、破土、壮大、直到枝繁叶茂就成为了它的使命。城市不断获取养分的过程也是它不断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获取养分的过程正是城市更新的过程。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在迈向更高阶段的城镇化的同时,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真正的城镇化要能够实现城市新陈代谢,让城市永葆青春与活力。
近现代以来,全世界都在涌动一波城镇化的大潮,他们或为发展城市,或为单纯的追逐利益,大兴土木之下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究竟什么样的城市建设才能造福当代后世,人与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才能成为功在千秋的伟业,这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要研究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做一个全局性回顾。
1.1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三段式
自1949年开国至今,我国城镇化进程历经三个阶段,取得非凡成就[1]。我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一步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是充满艰辛与挑战的,与此同时中国的城镇化速度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总体趋势,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1949年年初到1978年年末的缓慢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30周年)。中国在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百业萧条,城市发展严重滞后,许多大城市遭受毁灭性打击。新中国成立初城镇化水平只有10.64%,经历了三年恢复和“一五”时期平稳发展、大起大落的“大跃进”与调整时期以及“文革”“三线”建设的停滞发展等阶段,到197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提高到17.92%,设市城市由132个增至193个,仅增加61个[2]。这与我国当时的国情有关,城镇化水平起点低,建国初期我国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许多建设与发展规划照搬苏联模式,超英赶美的思想促使我们大规模建设重工业城市;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我国的城市建设反映出强烈的战备思想,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基本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其中以西安、兰州、成都等为代表,兴建了大批军工企业、基地及机械、化工设施,这一时期我们称之为“三线建设”时期,它为开发大西北作出巨大贡献。
2)1978年到20世纪末的加快步伐阶段(新中国成立50周年)。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城市化水平由17.92%上升到36.22%,年均增加0.83个百分点,设市城市由 193个增至663个,建制镇由2 173个增加至20 312个[2]。这一时期我国在政策上实施改革开放,发展方向发生转变,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开了经济发展的枷锁,其次不再一味追求重化工业,而是将我国工业化战略由重化工业化转变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化战略,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城市发展上借鉴国际上的发展思路,同样实施开放战略,1984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诞生: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这一时期沿海城市的开放与迅速发展为后来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3)21世纪以来到2014年的快速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65周年)。2001年—2014年加快城镇化成长成为新时期我国的重点目标与战略决策。大中型城市发展集群效应明显,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与经济圈,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次级都市与经济圈;各个中小城镇迅速扩张崛起。截至2014年年末,城镇化率达到54.77%,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4 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 805万人,相比上一个五年计划,城市化率提高4个多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3]。城镇化的高增长率反映出中国经济成长具有强劲的动力支持。
1949年—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增长曲线见图1。
图1 1949年—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增长历程
1.2 闪耀全球的中国城镇化
1949年—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急速爬升,从10.64%增加到56.1%,暴增44.4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85%,城镇化快速成长。千禧年到2015年的15年间我国城镇化进程以每年增长1%的递增规律令世界瞩目,而同期世界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仅0.2%的层级,相比之下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中国城镇化增速也快于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城镇化发展的速度[2]。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更多的参与到全球经济的大潮中,全球经济模式也带动了中国城市的全球化,超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成为中国的名片,这些城市的巨大集聚效应为地区甚至整个国家注入动力,大中小都市层级明确,城镇协同日趋成熟。西部地区公共及服务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口密度迅速增加,城市现代化不断提高;大力发展特色小城镇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2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超常态”的快速增长阶段之后,已经进入到“经济增速减缓、结构转换”的“新常态”[4]。速食主义的城镇化发展在经过30年的累积之后,终于“疾病缠身,步履踉跄”。
1)落后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度开发土地,缺乏科学有效的土地规划,而现有部分城市群建设存在区域重叠、功能重合、小而分散等问题,使得一些城市没有形成聚合效应[5],一味的摊大饼式扩张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加剧,造成土地、资金、资源的巨大浪费。许多城市的发展仍然是单打独斗,未能形成体系,使得原本有限的资源、资金、人才智库的利用效率降低,减缓了城镇化进程。2)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依旧存在。城市的发展如何带动乡村的发展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城乡差距扩大,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城市的市政、医疗和教育等基础及服务设施发达,而乡村仍然落后,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城市不断进步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不对称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存在形式[6],是未来我国城镇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3)城乡生态环境问题严峻。长期以来为了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城市的建设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污水乱排,雾霾,食品安全等问题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优美、怡人的城乡环境似乎在渐行渐远,“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也成了空谈。
3 中国城镇化应该何去何从
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极高的城镇化率,可以发现中国的城镇化程度仍然较低,要实现70%~85%的城镇化率仍然需要风雨兼程。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名号,但在城镇化率的数值比对下甚至低于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发展中国家,这表明城镇化发展程度虽然与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但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却是不成正比的。城镇化率达到50%的时期,是很多国家经济突飞猛进的顺风期,这些国家通过举办国际重大事件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博览会等,确立其世界强国地位,同时世界经济强国的“交椅”也在这时候进行“接力式”转换[8]。当前我国正是处于这样一个黄金时期,翻阅历史的典籍会发现,经济强大后有许多国家走向了对外扩张侵略的不归路,以史为鉴我们绝不走发达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老路,要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未来中国的城镇化要吸取美国在城镇化方面的教训即战后避免城市失控状态蔓延,避免创造一个没有边界的城市,应该吸取德国在城镇化建设方面的优秀经验,学习德国在规划方面的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7],以及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营国营城思想现代化。从类型学的观点看城镇化,治理和发展城镇就像是给一个病人看病,我们应该将中医从整体入手的治疗思想运用到城市发展治理中,对待各种城市病不能只依靠西医式的点对点“治疗”,城市发展以核心城市为依托,建构大型、中型、小型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体系,应从实际出发,中西结合,标本兼治,将乡村、都市、都市群的“气”调理平顺,使它们的血液循环畅通无阻,才能避免“城市病”的出现,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城镇化说到底还是人的“城镇化”,如何解决2亿多流动人口的归属问题,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扎根,对城市有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是未来要重点努力的方向。人的“城镇化”不止体现在物质的丰富,更体现在教育,医疗,文化水平等方面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农民工群体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安居乐业”正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核心内涵所在[8]。
4 结语
读史使人明智,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审视过去的城镇化,对城市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与认识,将这些经验与教训总结之后,服务于未来的城市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中国的城镇化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切不可照搬外国经验,我们要继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
从时间的长河里纵观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轨迹,是曲折艰辛的,我们在探索中累积经验,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而这样的成就发达国家走了上百年。未来的中国城镇化道路一定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追求区域的平衡和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致力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抱有这样的坚定信念,相信终有一天能实现每个人心中的大同社会。
[1] 侯 捷.中国城乡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2] 刘 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问题和趋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8):33-35.
[3] 高云才.更多农业人口进城融入[N].人民日报,2015-01-23.
[4] 陈 旭,赵 民.经济增长、城镇化的机制及“新常态”下的转型策略——理论解析与实证推论[J].城市规划,2016 (8):41-42.
[5] 吴学安.城市病缘由“摊大饼”发展模式[N].中国建设报,2014-08-21.
[6] 李克强.破解城市二元结构难题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EB/ OL].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2.
[7] Buschmann Schultz.德国小城镇是中国城镇化未来[J].中国房地产业,2013(20):133-134.
[8] 李 浩.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的国际现象观察——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3(30): 236-237.
Discussion o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trend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Zhang Botao1Lan Chong1Chai Zonggang2
(1.Art and Design School,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2.School of Architecture&Urban Planning,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and space of global Chines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explores the Chinese economy from rapid growth to the new normal background,the current problems faced by our country urbanization,point out the futur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should be the key to realize the“urbanization”,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arge,medium and small cities,and the principle of rural and urban harmonious coexistence.
China’s urbanization,development model,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ecological environment
TU982.29
A
1009-6825(2016)35-0004-02
2016-09-27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060)
张博涛(1993-),男,在读硕士; 蓝 充(1979-),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柴宗刚(1973-),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