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篾匠到将军
——记开国少将廖鼎祥

2016-02-07刘海锋

老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太原

文 刘海锋

从篾匠到将军
——记开国少将廖鼎祥

文 刘海锋

1918年7月4日,廖鼎祥出生在江西省广昌县尖峰乡上湖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2月,年仅13岁的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廖鼎祥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参加红军

廖鼎祥5岁时,母亲因病离开了人世。7岁那年,父亲染病不起,溘然去世,小鼎祥只能跟着继母生活。8岁起,为生活所迫,小鼎祥拜师学做篾匠,每天从清早干到晚上,受尽了磨难。

1930年2月,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一部,首次由尖峰乡开到上湖村,领导穷人打土豪,分物分粮。同年初夏,红军第二次来到上湖村,成立了上湖村苏维埃政府(后称下湖苏维埃政府)和上湖游击队,廖鼎祥与表弟一起参加了上湖苏维埃政府的工作。

1931年2月,尖峰区成立了游击队,有180多人,编有4个排12个班。不满13岁的廖鼎祥多次软缠硬磨,总算加入了游击队,成为一名勤务员。8月,尖峰游击队和其他游击队组建成广昌县独立团,由团直辖10个连(未设营建制),约1500人,尖峰游击队编为第4连。团领导看廖鼎祥年纪小,将他调到团部给团政委当勤务兵。在团领导的关怀下,廖鼎祥识字读书,提高了革命觉悟和文化水平。1932年春,广昌独立团扩编为南(丰)广(昌)独立团,1933年年初,南广独立团被编入江西独立第四师第三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敌军占领广昌甘竹后,独立师奉命撤出根据地,到达兴国后编入红八军团。1934年10月,廖鼎祥随红八军团从兴国出发,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追寻部队

1935年3月的一天,担任红一军团39团3营7连政治指导员的廖鼎祥与连长吴文,在贵州省兴仁县的石村与敌激战中,接到陈玉堂营长的作战任务:7连负责坚守无名高地阻击敌两个旅的兵力,掩护全团主力转移。

当天下午4时,敌军以10个团的兵力向7连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7连战士英勇反击,两个多小时先后打退了敌人5次进攻。天黑下来后,敌人重新组织兵力,将7连阵地紧紧包围。面对严酷战况,廖鼎祥即刻召开支委会进行研究,鉴于团部主力已转移出去,会议决定趁天黑冲出敌人包围圈。于是,7连先向北面突围,遭到敌人轻重机枪封锁,部队赶紧撤向南山坡往敌军阵中猛打猛冲,并快速向山的右翼穿插过去,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圆满完成了这次阻击敌人的艰巨任务。

突出重围的7连,连续急行军180里,甩掉了敌人的追击。此时,7连与团主力部队已失去了联系。面对困境,部队行军到一个小山村时,廖鼎祥和连长商议当即召开支委会,决定按照营长和营教导员临走时的嘱咐,向金沙江方向追寻部队。

行军中,为了避开正面与敌人交锋,他们专走崎岖山路,穿密林、过山谷,平均每天行军一百四五十里路,有时昼夜兼程。经过20多天的艰苦行军,7连沿途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终于在金沙江边追赶上了红军主力部队。军团首长嘉奖7连是“有高度政治觉悟,勇于献身的部队”。

建立根据地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廖鼎祥先后担任延安留守团政治部青年干事、抗大三大队7队指导员等职务。

1941年秋,日寇在大扫荡中,重新占领了晋东北的孟县和寿阳县。1942年春,担任晋察冀军区二分区19团政委的廖鼎祥和团长刘桂云奉命率部插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并在孟县西南部和寿阳县东北部开辟了孟寿地区抗日根据地。

孟寿地区位于正太铁路以北部、同蒲铁路以东,东北紧临平县抗日根据地,西北俯瞰敌占区太原市,是晋察冀二分区抗战前沿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团到达孟寿地区后,日军马上从太原、榆次、阳泉等地调集日伪军两三千人,对19团进行围歼,企图消灭这支抗日武装队伍。廖鼎祥与刘桂云率领全团指战员,机智勇敢、灵活机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粉碎了日军的9次围歼。在孟寿,19团严格执行部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帮助当地群众打柴、耕种、收割,惩治汉奸,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孟寿建立了一百多个村政权、五个区政府,恢复和发展了孟阳县、孟平县和平定县的抗日工作,使孟寿地区成为新的抗日根据地。

孟寿地区是个产粮区。1942年秋收临近时,廖鼎祥和刘桂云就保护秋收、征收粮食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具体部署:一面组织部队帮助群众抢收,一面派出部队在沿途要道加强警戒,密切监视日伪军的动向,防止其抢粮。

12月20日上午,驻孟县县城的日军志贺大队,纠集日伪军七八百人,奔袭西麻河驿粮站企图抢夺粮食。廖鼎祥与刘桂云带领全团指战员占据途中制高点,与日伪军展开了一场生死激战,战斗一直打到黄昏,先后打退了日伪军17次进攻,毙伤日伪军200多名,日军志贺大队长被打成重伤。最终,日伪军在孟县援敌的接应下,狼狈撤回。

秋收结束时,廖鼎祥与刘桂云又派出部队到日伪军据点虎口夺粮,运出了粮食等大批物资。在袭击孟县东部的日伪据点时,部队打开粮仓,协助地方干部发动群众1500人,赶上50辆大车,同战士们一起,人背、车拉,运出8万多斤粮食。从1942年年底开始,19团在孟寿地区征收了大批粮食,不仅满足了二分区的需要,还向晋察冀军区和四分区供应了一部分粮食。

廖鼎祥将军生活照

19团在孟寿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当地的抗日武装力量得到了巩固和很大发展。1944年年底,孟寿支队由2个中队发展到了3个中队,近400人,后编入19团第三营;每个区建有20~30人的区小队。19团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开辟孟寿地区抗日根据地的任务,受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嘉奖。

解放太原

解放战争时期,历经百战、屡建战功的廖鼎祥,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2纵5旅副旅长、6纵16旅旅长、68军202师师长等职务,参加了解放石家庄、张家口、集宁、绥远、包头等地的许多战役。

1949年4月初,68军202师师长廖鼎祥率部到达太原城以北的泥囤一带,与兄弟部队一起紧紧围住太原城,等待上级下达攻城命令。

4月9日至11日,太原总前委在什占镇西南的一个山村,召开了解放太原师以上干部会议,周士第、陈漫远、胡耀邦、王震等领导先后就解放太原作了布置和讲话。彭德怀副总司令特地从西北战场赶来,就解放太原作了重要指示。4月13日,68军召开党委扩大会,文年生军长亲自介绍敌情,下达作战任务。会后,文年生对师长廖鼎祥和师政委李斌强调说:“202师为68军尖刀师,要以突击手段夺取敌二线心腹要冲新城和迅速攻占敌飞机场。你们的任务至关重要,十分艰巨,它决定着我军乃至整个兵团战斗的进程。”

面对艰巨的作战任务,廖鼎祥和李斌立即在全师进行战前政治动员,开展紧张的军事训练,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和后勤保障。一切战前准备工作就绪,等待战斗来临。

4月20日凌晨1时,廖鼎祥指挥全师指战员,对盘踞新城的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数十门大炮一起射向新城,紧接着604团6连战士们勇猛冲破敌火力封锁,跳过护城的敌人战壕,将红旗插向西面城墙。仅用一个小时,604团就攻下了新城,近千名新城守敌被歼灭。与此同时,605团、606团也分别对南北固碾、下蓝村、官道守敌展开了全面进攻,均很快就拿下了敌据点。敌新城被202师迅速攻占后,为我军攻克太原创造了有利条件,202师由此荣获了兵团授予的“勇猛穿插分割”锦旗嘉奖。

新城战斗胜利后,廖鼎祥立刻向所属三个主力团布置了新的作战任务。20日上午8时30分,605团攻下了敌塔村、南寨村、南下温等据点,全歼守敌1300余人。下午1时后,604团分别攻取了敌飞机场和古城村、营盘等敌据点。21日夜11时,605团和604团一部拿下了敌永兴堡,604团和606团一部占领了敌大北关。至此,202师全体指战员经过46小时的浴血奋战,共毙伤俘敌师长、师参谋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其中校级军官7名,缴获敌坦克6辆,各种大炮159门,轻重机枪等武器1200余支,圆满地完成了兵团交给的作战任务。22日凌晨,太原北区、东北区和西区敌防御体系均被我军攻破。24日,太原解放。在太原战役中,廖鼎祥颈部负伤,仍让战士把他抬上城墙指挥作战,全师指战员在他的激励下奋勇拼杀,迅速攻占了北关,为解放太原立了头功,受到军区和兵团的嘉奖。

入朝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廖鼎祥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54军副军长,协助军长率部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作战。在朝鲜战场,他参加了东海岸文登方向防御战等战斗。1953年6月22日,第20兵团下令68军和54军130师组成西集团军,廖鼎祥调任西集团军参谋长。西集团军和兵团所属4个集团军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最后一仗——金城战役。

在金城反击战中,廖鼎祥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亲自带领师团干部3次深入前沿阵地察看敌情,协助宋玉琳司令员制订了周密的作战实施方案,全面掌握了司令部的战情资料,并抓好作战中的通信联络、弹药运送、道路抢修等战时后勤保障。

金城反击战从7月13日开始到7月27日结束,志愿军取得了全面胜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先后6次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模范、功臣和志愿军干部颁发了勋章奖章。廖鼎祥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和二级国旗勋章。

1958年回国后,廖鼎祥先后担任军委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参谋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军委炮兵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等职,为我军炮兵的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95年12月26日,廖鼎祥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

责编/文邦

猜你喜欢

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太原清廉地图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人造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太原:举报非法集资最高奖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