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类继续教育校行企“五协同”模式的构建
——以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考核项目为例

2016-02-07施红瑜

职教通讯 2016年35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协同考核

施红瑜

建设类继续教育校行企“五协同”模式的构建
——以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考核项目为例

施红瑜

分析了在建设部大力开展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考核项目背景下,对建设类继续教育的新背景和新要求;提出了以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考核项目为基础的建设类继续教育校行企“五协同”模式;讨论了构建该模式的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介绍了该模式的组织运行机制、质量监控机制和总结反馈机制,以及该模式的运行流程。

高职;继续教育;校行企合作;“五协同”模式;建设类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筑产业工人已成为我国建设事业发展中的主力军。对于建设行业而言,建筑劳务工作的一大特点是流动性、临时性强,很大一部分工人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缺少应有基本技能,给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带来隐患。[1]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建设行业不断推向转型升级,建筑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一线产业工人的劳动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已经由单纯的体力要求,变成为体力、技能、素质的综合要求,所以工人培养已成为建设类继续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办好建设类继续教育,为建设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做好服务,十分重要。

一、“五协同”模式的提出

(一)形势分析

1.行业有了新趋势。自2015年1月1日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版《建筑企业资质标准》开始全面实施,对各资质企业拥有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以上技术工人的数量作出了新的要求,从顶层设计的层面上加快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同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人〔2015〕43号),明确“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中级技工为主体,高级技工为骨干,技师、高级技师为龙头,老、中、青比例合理,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工人队伍。”[2]

2.企业有了新需求。根据新标准要求,一级资质建筑企业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150人,二级资质建筑企业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75人,三级资质建筑企业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30人;企业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将会有更大的需求。参照施工专业各级企业中级工资质标准数,对2015-2020年浙江省建筑企业中级技工的可培训人数作了培训需求预测,具体见表1。从需求预测来看,一、二、三级企业的预测需培训人数将达39~71.6万,这必将对建设类高职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工作有了新目标。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住建部提出了“五年实现全员培训持证上岗”的总体目标:“到2016年年底,一级资质及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自有工人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到2020年,实现全行业建筑工人全员培训、持证上岗。”[2]同时,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中,住建部也明确提出了对建筑产业工人培养及建筑劳务用工方式转变的要求,从制度层面促使建筑企业转型升级。

表1 2015-2020年浙江省建筑企业中级以上技工培训需求预测

4.培训有了新要求。在深化改革的新背景下,技工培训考核工作必将会成为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就要求培训机构积极应对,思考在经济新常态下做好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考核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路径,创新考培模式,优化考培流程,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展建筑产业技术工人长期发展培养的实践。

(二)问题分析

1.培训质量较低。把继续教育等同于普通教育或成人教育,在继续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以学历层次的教育为主,以技术技能培训教育为辅。[3]因此,大量的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更多由社会培训学校或机构承担,这些培训学校或机构的质量良莠不齐,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培训教育的目标和计划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2.培训资源缺乏。建设类继续教育学更多依托全日制高等院校开展,受规模、资源和条件的影响,办学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其本身也并没有建立一支完善的师资队伍,教学培训任务往往由依托院校的专业教师承担,缺乏比较完善的针对性管理,培训教学的质量很难得到较高质量的保障。

3.培训考评不力。建设类继续教育的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无法科学评价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未能进一步促进高职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五协同”模式的思路

(一)基于主动意识

建设类继续教育的出发点在于转变观念、主动出击。作为建设类继续教育,随着国务院58号文下达清理89项行政审批项目,中建协70号文叫停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按规定以后继续教育不再实行集中面授,改由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实施全国统一的网络测试。在此形势下,建设类继续教育将进入到市场培训机构的博弈之中,需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寻求新的项目载体,谋求新的合作契机。

(二)基于协同意识

建设类继续教育的立足点在于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在建设类继续教育开展过程中,不能把学校、行业和企业割裂开来,三者只有形成有机整体,协同合作,有效对接,才能更好地促进继续教育发展。在这个协同过程中,行业负责政策,对建设类继续教育如何开展,更符合企业的需求作出指导;学校负责培训,对培训教师、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和培训考评作出具体方案;企业负责资源,提供需培训的工人及相关的物力、财力保障。

(三)基于服务意识

建设类继续教育的落脚点在于适应需求、服务行企。建设类继续教育得最终目的是服务行业企业,其开展过程中应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培训方案,实现培训教学要求与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和实际需求相对接;推荐引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完成培训教学任务,并共同参与考核评价。

三、“五协同”模式的构建

(一)服务协同,改革培训方式

1.突出改革培训方式。针对建筑业生产中操作性强、材料消耗大、成本高的特点,采取学校培训与施工现场培训、企业集中培训与分阶段培训、共性与个性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主动服务企业,对有特殊需求的企业,选派教师送教上门,解决工学矛盾。

2.突出工作统筹安排。抓好行业、企业、培训学校这几个重点环节,把握好报名、培训、考核等几大节点。既要考虑效益,更要考虑实际成效,尤其是针对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考核项目,任务重、数量大、时间紧、要求高,更要注重培训考核的有序性和高效性,统筹好行业、企业和学校的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3.突出做好企业服务。培训考核收费上应适当考虑减轻企业负担,要统筹安排好发证工作,要保证按时完成考核工作,在考出水平的同时,也要保证工人及早拿到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确保企业按时完成资质就位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

(二)需求协同,优化考核模块

1.优化考核方式。针对建筑产业工人学历层次较低、实际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将应知部分的考核以实用和常用的知识为主,形式拟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等标准化试题。

2.优化考核模块。实操部分拟采用动手操作与回答问题相结合,如初级工以动手操作完成规定模块考核任务为主;中级工在完成规定模块基础上,增加部分解决问题的回答;高级工则以能够指导初级、中级工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考核评价。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施工项目与施工场地,将技能考核与现场施工结合起来。

(三)校企协同,组建师资队伍

1.构建专家库。紧紧依托建筑类职业院校的优质师资和校企合作的企业专家,挑选富有理论实践经验的教师及专家组建专家库,把他们作为培训师资的骨干力量,在培训方案制定、培训教材编制、培训考核制定等方面积极发挥专家库作用。

2.开展专题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建筑工人职业培训的师资专项培训与考核,取得师资培训合格证书,做好师资库的备案与管理工作。

3.做好师资储备。紧紧依托本地区企业自身,物色选择一批富有理论实践经验的技师及专家队伍上来,把他们作为培训师资的骨干力量,为产业工人培训作好师资准备。

(四)标准协同,提高培训质量

1.根据标准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新版《建筑企业资质标准》对各资质建筑企业技术工人培训的标准和住建部、省住建厅对建筑产业技术工人培训的具体要求,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建筑企业的实际需求,对相应专业教学内容做出调整。

2.根据标准选好培训教材。选择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行业统编教材来作为培训用书。目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是由建设部人事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并由建工出版社出版的“土木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培训教材”“安装工程职业技能岗位培训教材”“市政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等教材,基本上涵盖了土建专业、安装专业和市政专业的大部分工种。

3.根据标准整合教学资源。针对行业企业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的编写特有的培训教材。同时,针对建筑产业工人授课特点,进一步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包括课件、多媒体等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五)教考协同,提升培训实效

1.建立完善理论考核题库。及时与劳动技能鉴定管理部门沟通和协作,迅速建立起各主要工种理论考核题库,并逐步扩展到行业内所有需要培训考核的工种。分初、中、高级工组建理论考核题库,注重与实际结合,注重与现行工艺结合,注重实用性。

2.建立完善技能考核队伍。通过企业上报,选拔出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考评员备选人员队伍上来,并由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培训考核后聘为技能考评员,同时,注重掌握好考核评价尺度。

3.建立完善技能考核流程。技工考核工作中,技能考核最为重要,也最难组织。要结合实际,适当考虑创新考核方法,从有利于考核工作开展,并能够体现工人自身技能水平的角度来制定实际操作考核模块和评分标准。尽可能优化考核流程,充分利用本地区职业院校实训场地、企业租赁及实训场地,以及企业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做到考核质量和速度两不耽误。

4.建立完善培训机考体系。继续推动浙江省16个计算机网络考试考点的建设,组织开展各地机考点建设的检查验收,抓紧完成特种作业人员和“三类人员”标准化题库建设。同时,指导加快全省机考网络监控平台建设,实现考点监控信息的实时查看,加强考试现场的动态监管,实现大岗位集中机考与小岗位常态化机考相结合;定点机考与动态设点机考相结合。

四、“五协同”模式的实践

(一)组织运行机制

1.完善组织机构。针对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项目,成立学院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对建筑工人职业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承担建设类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部门。

2.明确运作流程。在学院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全面管理各培训机构和学院各系部开展培训工作;在培训项目开展过程中,做好培训质量、进度的监控工作,并全过程接受行业、企业的监督;培训项目完成后,对本项目进行总结,意见反馈至继续教育学院,由继续教育学院统一汇总后报领导小组。具体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项目运行流程

3.发挥系部力量。继续发挥院属各系部主动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各系部可以依托专业开展相应工种的职业培训。为了保证该项工作规范有序,做到“活而不乱”,所有培训班承办部门都应在开班之前填写《培训办班备案表》,报继续教育学院备案。培训广告由继续教育学院统一协调刊登,各承办部门不得自行刊发广告。

(二)质量监控机制

1.建立例会制度。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有协调功能,由继续教育学院牵头,定期召开各类项目立项会议、协调会议、监控会议和反馈会议,负责学校与行业协会、项目合作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及时了解培训开展情况。具体质量监控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项目质量监控流程

2.加强实时监控。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有监控功能,定期或不定期派出巡查组对各培训机构和系部承办的各类培训班进行监督检查。对招生情况、培训安排、教学质量、考评情况和资金使用等各类情况进行检查。

(三)总结反馈机制

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完成的培训项目进行经验总结,并形成资料反馈给各培训机构和系部,对已经完成的各类培训班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获得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成效和培训质量。

[1]刘晓.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职教论坛,2014(1):43-48.

[2]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Z].建人〔2015〕43号.

[3]施红瑜.面向政校行企的高职继续教育“431”模式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9):50-53.

[责任编辑 秦 涛]

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与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行企协同下高职建设类继续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以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考核项目为例”(项目编号:jg2015323)

施红瑜,女,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继续教育发展与改革。

712

A

1674-7747(2016)35-0013-04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协同考核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内部考核
产业工人新时代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