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豇豆新品种海豇2号
2016-02-07王小娟吴月燕廖道龙伍壮生冯学杰
王小娟 吴月燕廖道龙 伍壮生 冯学杰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0)
长豇豆新品种海豇2号
王小娟 吴月燕*廖道龙 伍壮生 冯学杰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0)
海豇2号为中熟、高产、耐低温新品种,中层结荚集中,持续结荚能力强,丰产性好,每667 m2产量3 500 kg左右。
豇豆是海南省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常年栽培面积达1.774万hm2(26.61万亩),主要产地为澄迈、乐东、万宁、三亚等市县。豇豆喜温怕寒,10℃以下的极端低温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形成,因此要特别注意播期。露地主要种植时间为11月,大棚春季种植时间为12月中下旬。为适应生产需求,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2008年从粤红5号筛选出1株耐低温变异植株DJ08-10,采用系谱法纯化4代,于2010年育成中早熟、高产、耐低温的常规新品种海豇2号,并于2016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1 品种特征特性
海豇2号为中熟品种,植株蔓生,耐低温。生长势强,分枝力强,主蔓结荚为主,主蔓始花节位为第4~6节,中层结荚集中,持续结荚能力强,丰产性好,不易早衰,商品荚嫩绿色,荚长60 cm左右,荚粗0.75 cm,单荚质量20 g,荚条上下粗细均匀,美观顺直,不露仁,无鼠尾,耐老化,耐贮运,商品性好。在海南地区全年均可播种,最适生长温度为20~33 ℃。适宜露地立架栽培。
2 产量表现
2011~2012年连续两年在澄迈永发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进行露地品种比较试验,海豇2号平均每667 m2产量3 340.8 kg,分别比对照春秋油豇豆、超金宝油白豇豆增产18.27%和31.31%。
2013~2014年连续两年在万宁礼纪、乐东尖峰、海口旧州和澄迈永发4个地点进行区域试验,海豇2号2013年平均每667 m2产量为3 544.7 kg,较对照春秋油豇豆增产19.02%;2014年平均每667 m2产量为3 553.3 kg,较春秋油豇豆增产17.08%
2014年在乐东佛罗及澄迈永发进行生产示范,并进行现场考察评议。海豇2号每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豆荚为淡绿色,荚长59.7 cm,荚粗0.5 cm,单荚质量20.5 g。2013~2015年在澄迈县永发镇、瑞溪镇,定安县新竹、定城,乐东县尖峰等地累计推广220 hm2(3 300亩)以上,平均每667 m2产量3 500 kg以上,比主栽品种夏宝2号增产20%以上。
3 抗性表现
品种比较试验中调查豇豆冷害发生率,即连续低温(10 ℃以下)阴雨3~5 d(天)后,豇豆叶片变化至脱落的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率。海豇2号平均冷害发生率为21.45%,对照春秋油豇豆、超金宝油白豇豆分别67.05%、73.55%,海豇2号的抗冷性强于对照。盛收期田间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海豇2号锈病田间平均发病率27.95%,对照春秋油豇豆、超金宝油白豇豆分别为39.5%、44.65%,海豇2号田间对锈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海豇2号白粉病平均发病率为48.25%,对照春秋油豇豆、超金宝油白豇豆分别2.35%、62.00%,海豇2号田间对白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超金宝油白豇豆。
2016年1月24~26日连续低温降雨天气导致海南北部大部分瓜菜遭受不同程度冷害,豇豆对冷害更敏感,出现大面积黄叶、落叶、主蔓死亡甚至整株死亡。主栽品种夏宝2号受冷害后绝收,而海豇2号受冷害后恢复较快,且新抽生的侧蔓多,采收期延迟20 d(天),每667 m2产量仍然达到2 045 kg。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整地施肥 宜选择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砂壤土种植,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30 kg、硼砂1 kg〔3 a(年)施1次〕、钼酸铵50 g、有机肥2 m3。犁地时每667 m2施入40%毒死蜱乳油400 mL防治地下害虫。起高垄,垄(包沟)宽1.5 m,用宽100 cm的黑色地膜按行距覆盖,既可以防止杂草生长,又可以保墒防涝,覆膜后垄宽90 cm。
4.2 播种 先覆膜再播种。每667 m2用种量1.2~1.5 kg。夏种密度要比春种稀些,夏种每667 m2栽2 800~3 000穴,春种3 200~3 500穴,每穴2~3粒,双行种植,株距30 cm。
4.3 田间管理
4.3.1 幼苗期 夏季栽培时幼苗期很短,从出苗到甩蔓仅需15~20 d(天)。管理重点主要是防病、控肥。一般用10%腈菌唑乳油40 mL灌根,防治豇豆基腐病。
4.3.2 爬架期 幼苗长到30 cm以上时及时搭架,架高约2 m。从甩蔓到爬满架的阶段,田间管理以控水控肥为主,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爬满半架前不要施肥,尤其不能施氮肥。注意防治病虫害,一般用10%腈菌唑乳油1 500倍+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混合液喷施。降雨量大时要加入百菌清(达科宁)或代森联等保护性杀菌剂。植株生长点超过架杆时及时摘心。
4.3.3 结荚期 海豇2号结荚盛期肥水需要充足,否则豆荚偏短,需及时进行水肥管理,特别是钾肥要施足,但一次施肥量不能过多,施肥位置不能太靠近植株,否则易造成落叶和鼠尾。一般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施后要及时浇水。注意预防蓟马和螨虫等虫害。一般每7 d(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喷1次,可以杀死95%的害虫,且残留少,同时配合黄蓝板、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喷药次数,增加喷药间隔时间。病害前期主要是炭疽病、叶斑病,后期主要是白粉病。一般用药是治疗剂加保护剂混合使用,如溴菌腈+百菌清(达科宁),腈菌唑+代森联,禁用三唑酮。雨后及时喷药,或7~10 d(天)喷1次药。在防病治虫时用硝酸钾+复硝酚钠(叶面肥浓度为800~1 000倍)等叶面肥混合喷洒,可以使豆荚更美观。适时采收,嫩荚种子刚刚显露时及时采收商品荚,禁止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
· 摘登 ·
辽宁春大棚薄皮甜瓜植株管理的误区
薄皮甜瓜的植株管理是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然而笔者到辽宁昌图等大棚薄皮甜瓜产区考察时发现,瓜农在薄皮甜瓜生产上存在着忽视后期植株管理的错误做法。
误区一:不疏瓜
瓜农留瓜后不疏瓜,由于幼瓜也吸收肥水,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正常瓜的膨大,影响早熟性。
改进措施:幼瓜长到蛋黄大小时,如果想留的瓜数达到了,就不再喷坐瓜剂,其他的小瓜、畸形瓜都应该疏掉。疏瓜宜早不宜晚,可结合打杈进行。
误区二:坐瓜后期不打杈
瓜农在薄皮甜瓜坐瓜后期不再打杈,认为瓜坐住了就不用打杈了,导致植株枝叶繁茂,大量消耗营养和水分,影响果实的正常膨大和早熟性,而且通风效果差,植株间湿度大,果实易被枝叶遮盖住,这样的瓜成熟很大程度上是被捂熟的,果实甜度不高,且因缺少光照瓜色也不正,影响果实商品性。
改进措施:每株植株要留20~24片功能叶,以此为标准摘心打杈。瓜留够数后,也要继续整枝、打杈,此时打杈工作量并不大,新长出的杈很嫩,比壮龄叶颜色淡,非常容易观察到,打杈用工用时并不多,只需每天查找一遍即可。
以特大超早糖王为例,该品种子蔓结瓜,主蔓留4片叶摘心,留3条子蔓,子蔓有瓜的,瓜上留6片叶摘心,子蔓上的孙蔓全部摘掉;子蔓第1~2节未能坐住瓜的,留2片叶摘心,然后留1条孙蔓结瓜,瓜上留6片叶摘心,这条孙蔓上的枝杈全部摘掉。薄皮甜瓜一般每株留3个瓜,如果同时坐住的瓜有4个,瓜形也周正,也可留4个瓜,但不能再多。
总之,薄皮甜瓜坐瓜后要及时疏瓜,留够功能叶片后要继续打杈,以保证肥水充分地集中供应给留住的瓜,促进早熟;而且通过控制枝叶,增加通风量,降低空气湿度,让瓜在成熟过程中减少水分,从而提高甜度。
吴会昌(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 112099)
王小娟,女,助理研究员,专业方向:植物营养与生理,电话:0898-65395115,E-mail:hnnkywxj@163.com
*通讯作者:吴月燕,女,园艺师,专业方向:蔬菜育种,电话:0898-65314959,E-mail:13637661098@163.com
2016-07-12;接受日期:2016-09-10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3GA800002),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5)